魔术绳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623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魔术绳控制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魔术绳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魔术是以不断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并带给观众惊奇体验为核心的一种表演艺术,是制造奇迹的艺术,即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特殊装置把实在的动作掩盖起来,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变化不测,它的神奇变化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使得人们能够在轻松中消除疲劳,并获得视觉上的新奇体验。魔术绳就是一种很神奇的表演,要想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就需要利用特殊的控制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魔术绳控制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魔术绳控制机构,包括魔术绳、内钢管和外钢管,外钢管垂直固定在地面以下,外钢管上端内表面设有限位装置,内钢管设置在外钢管内部,魔术绳设在地面以上,与地面以下的内钢管上端对应,内钢管下端外表面上设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与移动升降机构连接。

所述内钢管下端外表面为台阶状。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圆筒形外套,圆筒形外套上端为倒碗状,圆筒形外套上端套在内钢管外表面上,圆筒形外套内部设有倒碗状内套,倒碗状内套套在内钢管外表面上,倒碗状内套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卡爪,两个卡爪钩在内钢管下端外表面的台阶处,两个卡爪的中间均铰接在一个环套上。

所述移动升降机构包括上滑轮、下滑轮、卷筒和钢丝绳,上滑轮固定在外钢管上端,下滑轮固定在外钢管下端内表面上,缠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一端绕过上滑轮固定连接在倒碗状内套的上端,另一端绕过下滑轮固定连接在倒碗状内套的下端,卷筒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上限位感应器和下限位感应器,上限位感应器和下限位感应器均固定安装在外钢管上端内表面上,上限位感应器上设有限位挡板,上限位感应器和下限位感应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魔术绳为空心绳,魔术绳的空心内径大于内钢管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魔术绳控制机构能够实现魔术绳自动垂直上升和变软落下,能够使观众达到视觉上的新奇体验,达到很好的魔术表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持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魔术绳控制机构,包括魔术绳1、内钢管5和外钢管6,外钢管6垂直固定在地面2以下,外钢管6上端内表面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上限位感应器3和下限位感应器4,上限位感应器3和下限位感应器4均固定安装在外钢管6上端内表面上,上限位感应器3上设有限位挡板,上限位感应器3和下限位感应器4均与控制器连接;内钢管5设置在外钢管6内部,魔术绳1设在地面2以上,与地面2以下的内钢管5上端对应,魔术绳1为空心绳,魔术绳1的空心内径大于内钢管5的外径;内钢管5下端外表面上设有夹持装置7,夹持装置7与移动升降机构连接。

夹持装置7包括圆筒形外套12,圆筒形外套12上端为倒碗状,圆筒形外套12上端套在内钢管5外表面上,圆筒形外套12内部设有倒碗状内套13,倒碗状内套13套在内钢管5外表面上,倒碗状内套13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卡爪15,内钢管5下端外表面为台阶状,两个卡爪15钩在内钢管5下端外表面的台阶处,两个卡爪15的中间均铰接在一个环套14上。

移动升降机构包括上滑轮11、下滑轮8、卷筒10和钢丝绳9,上滑轮11固定在外钢管6上端,下滑轮8固定在外钢管6下端内表面上,缠绕在卷筒10上的钢丝绳9一端绕过上滑轮11固定连接在倒碗状内套13的上端,另一端绕过下滑轮8固定连接在倒碗状内套13的下端,卷筒10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相连接。

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卷筒10转动,从而带动钢丝绳9移动,连接在倒碗状内套13的上端的钢丝绳9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倒碗状内套13向上移动,倒碗状内套13带动圆筒形外套12和内钢管5向上移动,内钢管5在移动过程中穿到魔术绳1空心内部,从而在移动过程中将整根魔术绳1逐渐垂直带起;当圆筒形外套12移动到下限位感应器4的位置,下限位感应器4向控制器传送信号,控制器收到信号控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可以在地面进行小孩爬绳的魔术表演;表演完后,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动,圆筒形外套12继续移动,移动到上限位感应器3的位置时,限位挡板阻止圆筒形外套12继续移动,而倒碗状内套13会继续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中两个卡爪15上端会受到圆筒形外套12的倒碗状上端的挤压,两个卡爪15上端向内挤压,从而以卡爪15中间的铰接点为支点,两个卡爪15下端向外移动,从而松开内钢管5,内钢管5就会迅速落下,魔术绳1失去内钢管5支撑便会迅速变软落下,整个过程能够达到很好的魔术表演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