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取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595阅读:1606来源:国知局
方便取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自动取出装置,特别是一种方便取食器,其用于安装在食品盒或食品袋上。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颗粒状小食品(主要为零食,例如豆子、花生米、瓜子、瓜籽等),一般均采用塑料包装盒或包装袋包装,以方便销售;人们在吃这些小食品时,一般是先将包装盒或包装袋打开,然后一只手拿着包装盒或包装袋,另一只手有不断地从包装盒或包装袋中取出食品,送到口中食用。这种颗粒状小食品的传统食用方式虽然也可以保证正常食用,但其存在以下不足:

1.人们在食用时,一只手拿着包装盒或包装袋,另一只手有不断地从包装盒或包装袋中取出食品送到嘴里,人们的手直接接触食品,很容易污染食品,存在卫生隐患,特别是小孩子,由于经常玩,且在外面时也不会洗手,手上往往带有较多的脏物、细菌等,这些异物往往会随之带入人的口中,带来健康隐患。

2. 人们在食用时,一只手拿着包装盒或包装袋,另一只手有不断地从包装盒或包装袋中取出食品送到嘴里,人们在食用时,需要两只手同时工作,这样在做事时往往会没有办法吃到食品。例如,人们在开车时,往往不能两只手同时脱离方向盘,所以更无法吃到食品;小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放下手中的笔,停止写字才能吃得到这些零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取食器,其只需要一只手操作,就可以方便地将食品自动送出(到人的口中);其卫生安全,不会在食用的过程中污染食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取食器,其包括取食筒和推食杆;取食筒内设有推食腔,推食腔为食料通道与推食杆安装腔,其前端为开口;推食杆为杆状,其与取食筒的推食腔形状相适应,推食杆活动安装在取食筒的推食腔中;取食筒上对应于推食杆的前端设有与推食腔相连通的进食口,进食口可沟通推食腔与取食筒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推食杆与取食筒之间设有弹力装置,弹力装置可以推动推食杆在取食筒中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弹力装置包括推力弹簧,推力弹簧安装在推食腔中靠近推食杆的后端处,推食腔中设有用于挡住推力弹簧的弹簧堵头,即推力弹簧位于推食腔中并处于推食杆与弹簧堵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弹簧堵头与取食筒为螺纹连接或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弹力装置包括连接在推食杆与取食筒之间弹力橡皮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推食杆上设有拨杆,取食筒上设有对应的拨杆槽,拨杆一端与推食杆相连接,拨杆的另一端从拨杆槽中穿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推食腔为直行通道或弯道;推食杆截面为圆形或方形;进食口为一个周向封闭的开口或向取食筒前端形成槽式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进食口与拨杆槽位于取食筒的同一侧面或分别位于取食筒的相反的两侧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取食筒上位于推食腔中并靠近进食口的前端处设有食料稳定装置,食料稳定装置用于挡住或者开放推食腔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食料稳定装置包括挡料板,挡料板的形状与推食腔的形状相适应,挡料板与取食筒相铰接,挡料板与取食筒之间还设有可自动关闭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帮助人们在吃小食品时,手不直接与食品接触,可直接将食品送到口中,不会污染食品,消除了卫生隐患,特别是适合小孩子使用。

2. 本实用新型可以帮助人们在吃小食品时,不需要同时占用两只手,只需要一只手就可以完成全部进食操作。

3.推力弹簧可以实现自动送食,不需要手动往返拨动拨杆,更加方便。

4. 食料稳定装置可以使本实用新型使用中更加安全可靠,不会使一些食物自由散落,提高了实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即透视图,下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推食杆内移后(即进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沿B线范围内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推食杆内移后(即进料状态)的

图16为图15沿B线范围内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在小量食品进入推食腔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一种方便取食器,其包括取食筒1和推食杆2;取食筒1内设有推食腔11,推食腔11为食料(食料主要为豆子、花生、瓜子、瓜籽等颗粒状食品,当然也可以为粉末状等其他的固体食品)通道与推食杆2安装腔,其前端为开口(即向前端为畅口,以图5的方位来说是指左端,该畅口即为食料出口12),推食腔11为直行通道比较方便,当然,其不限于为直行通道(即可以为弯道);推食杆2为杆状,其与取食筒1的推食腔11形状相适应,其截面一般为圆形(如图3、6、7所示),也可以为方形等其他形状,推食杆2活动安装在取食筒1的推食腔11中;推食腔11中靠近推食杆2的后端设有推力弹簧3,推食腔11中还设有用于挡住推力弹簧3的弹簧堵头13,即推力弹簧3位于推食腔11中并处于推食杆2与弹簧堵头13之间,推力弹簧3用于在其被压缩之后可以自动推动进入推食腔11中的食料,弹簧堵头13与取食筒1为螺纹连接,当然,弹簧堵头13与取食筒1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推力弹簧3可从取食筒1的推食腔11的前端装入),只要能作为推力弹簧3的压靠端即属于同一构思。

取食筒1上对应于推食杆2的前端设有与推食腔11相连通(也即贯通)的进食口14,进食口14沟通推食腔11与取食筒1的外周;如附图2、5示出的进食口14为一个周向封闭的开口,其实,进食口14完全可以不为封闭口,例如,其可以向取食筒1前端延伸成一开放式口,即向取食筒1前端形成槽式开口(即叉口式结构),只要能沟通取食筒1的外周与推食腔11就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推食杆2上还设有拨杆21,取食筒1上设有对应的拨杆槽15,拨杆21一端与推食杆2螺纹连接,拨杆21的另一端从拨杆槽15中穿出,通过拨动拨杆21可以带动推食杆2在推食腔11中轴向移动;当然,螺纹连接仅仅是优选方案,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拨杆21也可以与推食杆2为一体式结构,取食筒1与拨杆槽15的结构与其相适应,只要能带动推食杆2轴向移动就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相同,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进食口14与拨杆槽15位于取食筒1的同一侧面(当取食筒1外形也为圆形时,进食口14与拨杆槽15位于取食筒1的径向同一相位,即俗称“位于同一边”)。

所述的推力弹簧3也可以为弹力橡皮筋等其他形式的弹性部件,均属于简单的技术变换或者等同技术替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推力弹簧3完全是一个可选(优选)部件,即不需要推力弹簧3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例如通过直接来回拨动推食杆2来进行食料推送,达到自动取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食品盒或者食品袋上,其进食口14与装有食品的食品盒或者食品袋的内腔相连通(即进食口14朝向食品盒或者食品袋的内腔);平常时,如图5所示,推食杆2正好可以堵住进食口14,可以防止食品盒或者食品袋的内腔的食品掉出;人们需要吃东西时,通过指头拨动拨杆21,带动推食杆2后退,如图9所示,这时食品盒或者食品袋的内腔的食品会在重力或其他力(食品盒或者食品袋内可以设有压食装置)的作用下,进入推食腔11,再放松拨杆21,在推力弹簧3的作用下,推食杆2可以将进入推食腔11的小量食品送出食料出口12,即可以自动进入人的口中,达到一只手自动取食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10-12所示:一种方便取食器,其包括取食筒1和推食杆2;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进食口14与拨杆槽15位于取食筒1的相对的一侧面,也即相反的一面,当然,进食口14可以位于取食筒1上任何一方位,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其他结构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13-16所示:一种方便取食器,其包括取食筒1和推食杆2;取食筒1上位于推食腔11中并靠近进食口14的前端处设有食料稳定装置;食料稳定装置包括挡料板4,挡料板4的形状与推食腔11的形状(主要是推食腔11截面形状)相适应,挡料板4与取食筒1相铰接,即通过铰链轴41相活动连接,挡料板4与取食筒1之间还设有扭力弹簧(附图未示出),当推食杆2前移动并可封住进食口14时(如图14所示),推食杆2前端正好可以压平挡料板4,使得推食杆2前端的推食腔11为向前的通口,便于食物排出,当推食杆2后退并打开进食口14时(如图16所示),挡料板4在扭力弹簧的扭力作用下,挡料板4可以封住进食口14向前的通路,扭力弹簧可以带动挡料板4自动关闭推食腔11的通道,这可以防止食物在推动之前自动掉出(当推食腔11前端朝下时,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动掉出),扭力弹簧的扭力一般比较小,只要能转动挡料板4和刚好能挡住进入推食腔11(即挡料板4与推食杆2之间的推食腔11的部分空腔,如图17所示)的小量食物5即可;其他结构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结构,只要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者等同结构的取食筒1和推食杆2,并用于食物取出、推送的装置就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