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清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550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清运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清运车不能进行紫外光催化,垃圾运行过程中产生臭味和有害气体,影响环境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清运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清运车,包括洁净空气排放口、紫外光催化区、气体分布区、气体缓冲区、软管、气体流通管道、旋转斗门、车体、旋转电机、风机区和喷淋装置;车体尾部的的进料口装有旋转斗门,转斗门通过旋转电机的传动轴与车体连接,使得斗门可以旋转开闭,旋转斗门上连接气体流通管道的一端,气体流通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软管的一端连,软管的另一端依次与气体缓冲区、气体分布区、紫外光催化区、风机区连接;气体缓冲区、气体分布区、紫外光催化区、风机区都设置于车顶蓬上,风机区上设置了洁净空气排放口,车体内顶部设置喷淋装置。

所述喷淋装置内放置表面膜固化剂。所述风机区内设置离心风机。所述紫外光催化区内设置高能臭氧紫外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将垃圾清运车的进料口设置旋转斗门,当要装垃圾时,旋转斗门自动往上旋转,垃圾装运完毕,旋转斗门自动向下旋转关闭,保持密闭状态,也可压紧垃圾,斗状门可增加关闭余地,易关紧,防止垃圾卡门现象。

2、将紫外光催化区装在车顶蓬后部,便于与自动门上的软管相连,由于旋转斗门长期移动,该管道配软管组成,方便旋转斗门旋转开闭,旋转斗门上的软管连接紫外光催化区,再接入离心风机排放。

3、垃圾清运车在运输途中由于车辆抖动,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及恶臭气体,气体通过末端的离心风机工作产生吸力,将有害气体通过转斗门上整车唯一排气管道进入紫外光催化区,本产品利用特制的高能臭氧紫灯发射的紫外线光束照射恶臭气体,裂解恶臭气体,使恶臭气体物质其降解转化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风机达标排放。

4、该实用新型需要使用220v交流电源,一般配备24v电源,在此使用逆变器将24v变为220v供该使用。

5、设置气体缓冲区便于气体流通到紫外光催化区2。

6、有喷淋装置对垃圾喷淋表面膜固化剂,减少气味散发,减轻紫外光催化区2的处理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对垃圾在运行过程中的臭味和有害气体彻底消除,环保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垃圾清运车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洁净空气排放口;2紫外光催化区;3气体分布区;4气体缓冲区;5软管;

6气体流通管道;7旋转斗门;8车体;9旋转电机;10风机区;11喷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清运车,包括洁净空气排放口1、紫外光催化区2、气体分布区3、气体缓冲区4、软管5、气体流通管道6、旋转斗门7、车体8、旋转电机9、风机区10和喷淋装置11;车体8尾部的的进料口装有旋转斗门7,转斗门7通过旋转电机9的传动轴与车体8连接,使得斗门可以旋转开闭,旋转斗门7上连接气体流通管道6的一端,气体流通管道6的另一端连接软管5的一端连,软管5的另一端依次与气体缓冲区4、气体分布区3、紫外光催化区2、风机区10连接;气体缓冲区4、气体分布区3、紫外光催化区2、风机区10都设置于车顶蓬上,风机区10上设置了洁净空气排放口1,车体8内顶部设置喷淋装置11。

所述喷淋装置11内放置表面膜固化剂。所述风机区10内设置离心风机。所述紫外光催化区2内设置高能臭氧紫外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将垃圾清运车的进料口设置旋转斗门7,当要装垃圾时,旋转斗门7自动往上旋转,垃圾装运完毕,旋转斗门7自动向下旋转关闭,保持密闭状态,也可压紧垃圾,斗状门可增加关闭余地,易关紧,防止垃圾卡门现象。

2、将紫外光催化区2装在车顶蓬后部,便于与自动门上的软管5相连,由于旋转斗门7长期移动,该管道配软管组成,方便旋转斗门7旋转开闭,旋转斗门7上的软管连接紫外光催化区2,再接入离心风机排放。

3、垃圾清运车在运输途中由于车辆抖动,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及恶臭气体,气体通过末端的离心风机工作产生吸力,将有害气体通过转斗门7上整车唯一排气管道进入紫外光催化区2,本产品利用特制的高能臭氧紫灯发射的紫外线光束照射恶臭气体,裂解恶臭气体,使恶臭气体物质其降解转化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风机达标排放。

4、该实用新型需要使用220v交流电源,一般配备24v电源,在此使用逆变器将24v变为220v供该使用。

5、设置气体缓冲区4便于气体流通到紫外光催化区2。

6、有喷淋装置11对垃圾喷淋表面膜固化剂,减少气味散发,减轻紫外光催化区2的处理压力。

本实用新型对垃圾在运行过程中的臭味和有害气体彻底消除,环保卫生。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