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640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电梯及利用配重井与轿厢井之间隔离壁结构实现安全的方法改进。



背景技术:

电梯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在楼房耸立,矿井渐深的今天,其安全性能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指标,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指标。电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随着电梯使用寿命的延长,以及维护的不及时不得力,以及维护的疏忽,目前社会上频繁出现的电梯事故让人们感到电梯事故“吃”人猛于虎。

为了减少电梯事故带来的伤亡事件,许多工作人员上岗前会受到“电梯事故自救知识学习”诸如此类的课程,但这毕竟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仅能指导学习过自救知识中的少部分人在遭遇到人力可自救的电梯事故时自我解救,而电梯事故出现时往往不受控制。

现有的电梯通常包括载客的轿厢、带动轿厢上下移动的拽引轮,用于平衡轿厢的平衡块即配重块,以及设置在地面上轿厢正下方的缓冲器。现有技术的轿厢与配重块通常设置在同一电梯井中。现有技术虽然设置有缓冲器,但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每年仍有大量人员因电梯故障发生意外,其原因是因为在轿厢发生事故例如吊索断裂的情况下,其轿厢下降的速度过快,导致缓冲器以及轿厢壁上自锁滞速装置可能失灵,缓冲器所能够起到的缓冲作用微乎其微,并不能达到预想中的效果,甚至在载重过高的轿厢急速下降时缓冲器可能直接被高速运动的轿厢碾压损毁。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电梯安全装置无法实现从根本上防止事故损害的出现,并且也不能根据电梯的下降速度及载重人数在电梯发生故障坠落时自我调节并保护。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在电梯故障尤其是电力系统和机械的滞速系统失效时,能够从根本上减缓轿厢,以至保持轿厢以平常正常运行的速度下降,从根本上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设置有用于承载乘客的轿厢,与所述轿厢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轿厢上下移动的拽引轮,以及通过所述拽引轮连接、用于平衡所述轿厢的平衡块,其中,所述电梯还包括:

一隔离壁结构,设置于所述轿厢及所述平衡块之间、用于隔离形成轿厢井与平衡块井,并在所述轿厢井中形成所述轿厢下方的气阻;

在所述隔离壁结构上分布设置有用于控制各层段所述轿厢下降气阻力度的透气孔。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电梯,其中,在所述轿厢上还设置有用于随着轿厢承重调整所述轿厢与轿厢井壁之间间距的密封拖板。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电梯,其中,所述透气孔设置为品形交错排列。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电梯,其中,在所述轿厢上固定有一楔形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一轴固定安装在所述密封拖板上的推轮相配合,用于根据所述轿厢的载重调整所述密封拖板的横向移动程度,以调整所述轿厢与轿厢井壁之间的间隙。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电梯,其持征在于,所述推轮的转动轴设置在从所述密封拖板向上延伸的竖杆上。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电梯,其中,所述密封拖板安装于一与所述轿厢相固定的固定板上,并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第一弹性件,用于所述轿厢内浮动底板上升时带动所述密封拖板复位。

所述电梯的安全实现原理为:通过所述隔离壁结构上分布的透气孔实现控制所述轿厢下降气阻力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梯,由于采用了在轿厢井与配重块井之间的隔离壁结构以及在隔离壁结构上设置的透气孔,实现了在轿厢出现控制故障导致的急速下坠情况下,依靠设置于轿厢与平衡块之间的隔离壁结构,形成预先计算控制各层段的对轿厢气阻,以减缓轿厢的下降速度,控制轿厢以安全速度着地,从根本上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隔离壁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梯中密封片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梯较佳实施例中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梯包括:设置用于承载乘客的轿厢100,与所述轿厢100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轿厢100上下移动的拽引轮200,以及与所述拽引轮200连接用于平衡所述轿厢100的平衡块300,设置于所述轿厢100及所述平衡块300之间的隔离壁结构400,该隔离壁结构400将原有的电梯井局部(下方)分隔成了轿厢井和配重井,且在所述隔离壁结构上设置有按预先设计分布的透气孔410,并且轿厢与轿厢井之间设置具有可受控制调节大小的气隙(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固定大小的气隙甚至不设置气隙以保证所述轿厢与轿厢井之间的密封特性),从而可以控制所述轿厢100在进入轿厢井后,从所述轿厢100的底部形成气阻,以防止轿厢在自由坠落时过快速度的下降。

为保证所述轿厢100在发生故障时的下降速度能够缓冲到安全速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梯系统可以根据电梯所运行的高度,电梯的最大载重量,从而知道电梯到底的最大机械动能,同时要考虑需要通过隔离壁结构及其透气孔的气阻能力,设计轿厢井的深度。所述透气孔的设置分布方式以能够达到上述目的为设计目标,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进行设计,也可以通过计算结合实际实验验证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设想的方式包括从上到下的孔径分布可以不同,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孔径,但分布数量越往下是越来越少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离壁结构上的透气孔最好不要设置为分层的方式,因为那样会造成电梯下降过程的震颤,一方面使轿厢内的乘坐人不安,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震颤导致轿厢结构的受损,例如解体,可能造成更大的事故伤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梯中,可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100下端,还设置有用于随着轿厢100的承重情况调整所述轿厢100与隔离壁结构400之间间距的密封拖板500,具体如图5所示。

所述隔离壁结构400的设置将现有技术中电梯的平衡块即配重块同井设置的方式,改为分离的轿厢井600和平衡块井700(所述轿厢井600的设置为关键),如图1及图3所示;而所述透气孔410的具体分布方式依照预先计算设计的方式进行设置。(因为每种电梯的轿厢规格,截面,重量等有所不同)

所述隔离壁结构的设置可以很高,例如与原有电梯井大致一样高,但较佳的方案是设置在下部,其深度和透气孔的设置足以能够将轿厢即使其从最高处坠落依然能够降速到安全速度即可;具体地,所述透气孔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为:设置于所述隔离壁结构7-8层以下的透气孔,用于控制所述轿厢下降气阻以使其在四层以下时下降速度到不大于1.905m/s;以及设置于所述隔离壁结构上4层以下的透气孔,用于控制所述轿厢升降气阻以使其在4层结束时行驶速度不大于1m/s。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下的所述电梯中,在所述隔离壁结构上的透气孔设置方式显然可以有很多种,其只要能达到安全要求即可:即电梯轿厢达到轿厢井底部时速度足够慢,甚至完全停止。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梯中,在所述隔离壁结构上设置的多个所述透气孔410,可以设置为品形,如图2所示,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所述轿厢100在下降时能够更平稳,而不会像经过一排排孔的时候那样,一排排孔的气阻能力间断增加,导致轿厢过于严重震颤,对电梯系统容易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对轿厢内的乘客也会造成严重恐惧。

所述轿厢100在所述拽引轮200的通用拽引力范围内正常运行速度符合国家规定为准,一般为1.75m/s,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梯装置在隔离壁结构上按照预先设计分布的透气孔后,可以设置透气孔的大小及分布数量,使得当轿厢100失控急速下降时可在到达底层时速度降低为零或高于正常降落速度不超过10%为准,以册安全。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但不限于的是,当轿厢降落至离最底层4层高度时,轿厢100的下降速度不超过1.75米/s,最高速度为1.905m/s,以下类推,4至3层是由1.75米/秒减至1.31米/秒,3至2层则是由1.31米/秒减至0.87米/秒,2至1层则是由0.87米/秒减至0.43米/秒,最低层则是由0.43米/秒减至0m/s。这也本是电梯轿厢正常降落到终点的提前减缓以达到平稳的速度,在所述隔离壁结构上设置的透气孔,可以通过预先计算或者反复实验,结合轿厢与轿厢井的密闭性配合,从而实现轿厢的下降在没有任何其他阻力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安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轿厢100可以是矩型或圆柱型,其与拽引轮200及平衡块300优选通过钢缆连接,所述平衡块300即配重块用于平衡所述轿厢100,其重量一般为轿厢100自身重量加上其50%最大负载的重量。当所述轿厢100上下移动时,所述平衡块300反方向即下上移动。所述拽引轮200通过所述钢缆拉动轿厢100,而所述拽引轮200的运动则依靠与其连接的电动机带动,轿厢的上下驱动控制为电梯技术中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在所述轿厢为圆柱型时,其所在轿厢井可以是圆柱型,与圆柱型轿厢形成环形透气空间,所述密封拖板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应性设置。

在所述隔离壁结构400上还可以设置一单向风流阀800,如图2所示,其位置可以设置位于所述电梯井即轿厢井的最底层,即在所述隔离壁结构400上低于所述轿厢最低位置下方。该单向风流阀800实际是在轿厢井与配重井之间设置的单向通风通道,其在所述隔离壁结构上的风道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两个或更多,并在风道开向所述轿厢井的一侧开口上方设置有一封闭盖,依靠重力可以封闭所述风道开口,尤其是在轿厢正常下落或故障自由下落过程中,所述封闭盖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强度,以便抵抗所述轿厢下落时的最大气阻冲击力,而保证不会被冲穿,以起到对轿厢的气阻作用。而在所述轿厢上升时,由于轿厢对轿厢下方的轿厢井空间会形成一定负压 ,为减小所述轿厢升降系统因克服负压而额外费功,所述封闭盖会因负压而打开,以迅速平衡轿厢井与配重井之间的气压差。

在所述透气孔410上还可以设置一密封组件490,如图3所示,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一封闭片440,如图4所示,其在受到压力值大于预设值时形成覆盖所述透气孔410的结构,所述密封片440通常可旋转地保持打开状态,仅由透气孔410起作用即可;所述密封片440的支撑与闭合可通过设置于所述密封片440上的滑动连接块461,以及一端与所述隔离壁结构铰接的旋转连接杆462来完成,所述滑动连接块461设置沿所述封闭片440内侧可以滑动,同时,所述旋转连接杆462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滑动连接块461。在所述密封片44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为所述滑动连接块461滑动导向的滑槽或导轨,当所述轿厢100或密封拖板500急速下降所带来的空气流动压力过大时,密封片440的闭合压力导致所述滑动连接块461沿所述滑槽或导轨向上移动,所述转动连接杆462一端在所述滑动连接块461的带动下跟随其移动,从而改变原先的打开程度,甚至闭合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上述密封片440的设置目的,是当所述轿厢100以正常速度下降时,轿厢100或密封拖板500下降所带动的空气压力不足以使密封片440闭合,空气通过透气孔410穿越轿厢井600与配重平衡块井700之间。而在所述轿厢100急速下降时,轿厢100或密封拖板500外侧所形成的空气流动压力将远大于正常升降时的空气压力,则迫使密封片440受到的气流推动力带动,贴靠于所述隔离壁结构400上,密封片440直接覆盖住所述透气孔410,从而进一步减少轿厢100下的空气外流,加大轿厢100下的空气阻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梯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隔离壁结构,设置于所述轿厢及所述平衡块之间、用于隔离形成轿厢井与平衡块井,并在所述轿厢井中形成所述轿厢下方的气阻;在所述隔离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轿厢下降气阻的透气孔410;使得电梯由传统的轿厢与平衡块同井分割成为轿厢井及平衡块井。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使得电梯在正常运行时可通过透气孔410正常排出轿厢下气体,保证轿厢的正常升降;而在轿厢急速下降时由于隔离壁结构的设置使得处于轿厢下方的大量气体来不及通过透气孔410排出,从而使得该电梯能够在电力系统失效,特别是轿厢失去了拽引轮束缚以及其他安全措施故障导致的急速下坠情况下,依靠设置于轿厢与平衡块之间的隔离壁结构,通过轿厢井与轿厢之间的密闭程度,通过轿厢下方空气气阻,增大轿厢下空气阻力以减缓和最终接近正常轿厢下降的速度,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梯系统中,进一步地,在所述轿厢100底部还设置有一承载板120,如图5所示,其相对轿厢可上下移动,根据轿厢内的承载重量而定;所述密封拖板500相对所述固定板110可横向移动,与所述承载板120固定有一楔形推动块121(可通过连接导杆固定,以便将承载变形的量从轿厢内转移到轿厢外),所述楔形推动块121的斜面向内向下设置,与该推动块121的斜面相配合设置有一推轮510,所述推轮510的转动轴通过一导杆竖向设置在所述密封拖板500上,所述密封拖板500可以相对横向可移动的设置在一固定板110上,在所述固定板110与所述承载板12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650,以便根据轿厢内的承载重量调整所述固定板110与所述承载板120之间的间距,而该间距的调整通过推动块121与所述推轮510的配合将所述密封拖板500向外推出。为保证所述推动块121与推轮510的保持配合状态,在所述密封拖板500与固定板11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40。

当所述轿厢内承载的重量不同时,例如人多时,所述轿厢连同所述楔形推动块121会下降,通过推动块121上的斜面可以向外推动所述推轮510,从而带动所述密封拖板500相应向外移动,从而可以改变轿厢与轿厢井壁之间的间隙大小,例如人多的时候变小,从而产生较大的气阻,以对轿厢提供更大的气阻力度,使得轿厢在坠落时能够被减速到安全范围内。

为保证所述密封拖板500能够及时复位,在所述密封拖板500与固定板11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640,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如上所述电梯的安全实现方法,通过设置隔离壁结构400,将电梯井分割成轿厢井和配重井,并利用轿厢与轿厢井之间的可受控改变间隙的方式改变轿厢所受气阻,以对轿厢在遇到故障自由坠落时能够减速到安全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电梯,在轿厢失去拽引轮束缚,以及其他严重故障情况下,能够依靠设置于轿厢与平衡块之间的隔离壁结构,通过减少隔离壁结构与轿厢之间间隙,通过轿厢下方的气阻,实现轿厢的安全坠落。

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离壁结构设置于所述轿厢及所述平衡块之间、用于隔离并形成轿厢井与平衡块井,并在所述轿厢井中形成所述轿厢下方的气阻,对轿厢进行减速;通过在所述隔离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迎合控制所述轿厢下降气阻的透气孔,使得电梯由传统的轿厢与平衡块同井分割成了轿厢井及平衡块井。进一步地,使得电梯在正常运行时可通过透气孔正常排出轿厢下降到每层段所需要排出轿厢下气体,保证轿厢的正常升降;而在遇到故障轿厢急速下降时,由于隔离壁结构的设置使得处于轿厢下方的大量空气形成对轿厢的气阻抵抗,通过对透气孔的分布设计,有规律地对轿厢井下的气体有限度控制其排放量度,可以使轿厢下坠的速度下降到安全范围内设置到达最底层时停止,从而使得该电梯能够做到更安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透气孔形状或数量等,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