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提手的包装盒顶部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1855阅读:1797来源:国知局
带提手的包装盒顶部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提手的包装盒顶部结构及使用该装置的包装盒;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虹吸式包装盒的带提手的包装盒顶部结构、及使用该装置的虹吸式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带提手的包装盒应用场合已经很多,提手的增加为运输过程中和消费者购买后的搬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设计此类纸盒时,为了充分利用内部的空间,往往会考虑将内装物设计得较满,然而在实际的带提手包装盒使用过程中,如果包装内部装得较满时,将提手拉起后,由于顶部空间狭小,导致提手拉起后不能复位到纸箱顶盖内,使包装纸盒放入运输周转外箱时由于提手的凸起带来外箱合拢的问题,对于纸盒的运输过程和商场展示时的堆叠也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提手的包装盒顶部结构,可以避免内摇盖与包装盒塑料提手的干涉,提供提手活动的必要空间,使包装盒提手能够在拉起后轻松地复位到顶面。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提手的包装盒顶部结构,包括内摇盖和外摇盖,所述外摇盖上有提手;所述内摇盖为N次折叠结构,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提手的包装盒顶部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避免内摇盖与包装盒塑料提手的干涉,同时由于内摇盖的翻折,包装盒内顶部中间位置留出了空隙,提供了提手活动的必要空间,使包装盒提手能够在拉起后轻松地复位到顶面,达到了收放自如的效果;解决了提手包装盒在量产中遇到的装箱问题,以及运输过程和商场展示时的堆叠问题。同时由于翻折型的内摇盖为折叠而成,能够一定程度增加包装盒顶部的缓冲性能。

优选的,所述内摇盖为一对,分别布置在包装盒顶部开口相对的一对边上;所述外摇盖也为一对,分别布置在包装盒顶部开口的另一对边上。

优选的,所述外摇盖位于内摇盖外层;一侧的外摇盖上有提手,另一侧的外摇盖上有与提手位置相对应的孔。

优选的,所述内摇盖为2次折叠结构,沿内摇盖上预设好的2条折痕折叠2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摇盖为4次折叠结构,沿内摇盖上预设好的4条折痕折叠4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摇盖折叠后,厚度为3毫米以上;所述内摇盖为瓦楞纸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盒体上方有内摇盖和外摇盖,所述外摇盖上有提手;所述内摇盖为N次折叠结构,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盒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避免包装盒内摇盖与包装盒塑料提手的干涉,同时由于内摇盖的翻折,包装盒内顶部中间位置留出了空隙,提供了提手活动的必要空间,使包装盒提手能够在拉起后轻松地复位到顶面,达到了收放自如的效果;解决了提手包装盒在量产中遇到的装箱问题,以及运输过程和商场展示时的堆叠问题。同时由于翻折型的内摇盖为折叠而成,能够一定程度增加包装盒顶部的缓冲性能。

优选的,所述内摇盖为一对,分别布置在包装盒顶部开口相对的一对边上;所述外摇盖也为一对,分别布置在包装盒顶部开口的另一对边上。

优选的,所述外摇盖位于内摇盖外层;一侧的外摇盖上有提手,另一侧的外摇盖上有与提手位置相对应的孔。

优选的,所述内摇盖为2次折叠结构,沿内摇盖上预设好的2条折痕折叠2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摇盖为4次折叠结构,沿内摇盖上预设好的4条折痕折叠4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摇盖折叠后,厚度为3毫米以上;所述内摇盖为瓦楞纸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提手的包装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包装盒顶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包装盒的展开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包装盒顶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包装盒的展开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

1、包装盒;2、提手;3、内装物;11、外摇盖;13内摇盖;14、飞机孔;15、折痕;21、提手带;22提手带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提手的包装盒顶部结构,包括内摇盖13和外摇盖11,所述外摇盖11上有提手2;所述内摇盖13为2次折叠结构,沿内摇盖13上预设好的2条折痕15折叠2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所述内摇盖13为一对,分别布置在包装盒1顶部开口相对的一对边上;所述外摇盖11也为一对,分别布置在包装盒1顶部开口的另一对边上。所述外摇盖11位于内摇盖13外层;一侧的外摇盖11上有提手2,另一侧的外摇盖11上有与提手2位置相对应的孔14。所述内摇盖13为2次折叠结构,沿内摇盖13上预设好的2条折痕15折叠2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所述内摇盖13折叠后,厚度为3-15毫米;所述内摇盖13为瓦楞纸结构。所述瓦楞纸结构所用材料包含但不限于E瓦楞/B瓦楞/F瓦楞等。

本实施例所述带提手的包装盒顶部结构,可以通过翻折的内摇盖13(也叫防尘翼)设计,可以避免内摇盖13与包装盒塑料提手2的干涉,同时由于内摇盖13的翻折,包装盒1内顶部中间位置留出了空隙,提供了提手2活动的必要空间,使包装盒提2手能够在拉起后轻松地复位到顶面,达到了收放自如的效果;解决了提手包装盒1在量产中遇到的装箱问题,以及运输过程和商场展示时的堆叠问题。同时由于翻折型的内摇盖13为瓦楞纸折而成,能够一定程度增加包装盒1顶部的缓冲性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盒体上方有内摇盖和外摇盖,所述外摇盖上有提手;所述内摇盖13为2次折叠结构,沿内摇盖13上预设好的2条折痕15折叠2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的包装盒,除顶部结构采用前述的技术方案外,其他部分可以采用公知的形式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在所述内装物3已经装满的情形下,或者内装物3为规则的长方体导致包装盒1内中间位置无空隙的情形下,通过包装盒1的左右两侧对称的内摇盖13的向内翻折两道成C型,在内装物3顶面和外摇盖11之间形成3-15mm空间,使外摇盖11封箱合拢后,塑料提手2仍有必要的活动空间,避免了提手2的提手带21与内部摇盖13及包装物3之间的相互卡住,使包装盒提手带21能够在拉起后通过提手带孔22和外摇盖12的飞机孔14轻松地复位到顶面,达到了收放自如的效果。实现提手拉起后又能回到纸盒内,使包装盒顶面保持平整,为提手的使用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内翻折的结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缓冲距离,对于内装物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对来说,本实施例所述内摇盖为2次折叠结构,内摇盖成型后比较稳定,不易反弹或翘起;折痕位置的过渡比较美观,而且能有比较好的空间让位和缓冲作用;同时2次折叠的次数,对于生产工人的操作也比较便利。

相对于传统的带提手包装盒,本实用新型为流通过程的相关环节带来了便利,提升了产品的品位,最终促进产品的销售。同时由于翻折型的内摇盖为瓦楞纸折而成,可以在内装物上方增加一定的缓冲距离,加强了包装的保护性能,进一步避免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投诉,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凡是用到塑料提手包装盒的产品均可适用。

实施例二、

如图4-5所示,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内摇盖13翻折结构是通过所述内摇盖13为4次折叠结构,沿内摇盖13上预设好的4条折痕15折叠4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内摇盖13向内翻折成回型,并形成提手2的活动空间和包装顶部的缓冲距离。所述内摇盖13为一对,分别布置在包装盒1顶部开口相对的一对边上;所述外摇盖11也为一对,分别布置在包装盒1顶部开口的另一对边上。所述外摇盖11位于内摇盖13外层;一侧的外摇盖11上有提手2,另一侧的外摇盖11上有与提手2位置相对应的孔14。所述内摇盖13为4次折叠结构,沿内摇盖13上预设好的4条折痕15折叠4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所述内摇盖13折叠后,厚度为3-20毫米;所述内摇盖13为瓦楞纸结构。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盒体上方有内摇盖和外摇盖,所述外摇盖上有提手;所述内摇盖13为4次折叠结构,沿内摇盖13上预设好的4条折痕15折叠4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的包装盒,除顶部结构采用前述的技术方案外,其他部分可以采用公知的形式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内摇盖为4次折叠或更多折结构,沿内摇盖上预设好的多条折痕15折叠多次形成顶部保护结构。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所述的包装盒除带提手的包装盒顶部结构采用前述的技术方案外,其他部分可以采用公知的形式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摇盖可以多次折叠,根据提手需要的空间大小而设定。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实施方式。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于为了描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基于本实用新型启示的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也应当被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法,以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方式以及多种替代方式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