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6320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包装盒以六面体结构形式的单盒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变化,促销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包装盒一纸成型,外观为长方体结构,没有前板和后板,包装盒内部通过八块内衬板组成近“十”字结构对内装物起到定位和防震缓冲作用。包装盒用材少,展示功能强,促销性好。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一纸成型,所述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粘合襟片、第一内衬板、第二内衬板、第一内粘合板、第三内衬板、第四内衬板、左盖板、左侧板、底板、右侧板、右盖板、第五内衬板、第六内衬板、第二内粘合板、第七内衬板、第八内衬板和第二粘合襟片。所述第一内衬板和第二内衬板之间设置第一开孔,第三内衬板和第四内衬板之间设置第二开孔,第五内衬板和第六内衬板之间设置第三开孔、第七内衬板和第八内衬板之间设置第四开孔。所述第四内衬板上设置第一穿绳孔,左盖板上设置第二穿绳孔,右盖板上设置第三穿绳孔,第五内衬板上设置第四穿绳孔。

所述左盖板上侧依次与第一侧板、左内盖板、第二侧板折叠连接,左盖板下侧与第七粘合襟片折叠连接;所述左内盖板上设置第五穿绳孔;所述左侧板的下侧与第六粘合襟片折叠连接,左侧板上侧依次与第三侧板、左侧内板、第四侧板折叠连接,所述第三侧板的另外对称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折叠连接,所述第四侧板另外对称的两侧分别与第三插片和第四插片折叠连接;所述底板的下侧与第五粘合襟片折叠连接,底板的上侧依次与第五侧板、底内板、第六侧板折叠连接;所述右侧板的下侧与第四粘合襟片折叠连接,右侧板的上侧依次与第七侧板、右侧内板、第八侧板折叠连接,所述第七侧板的另外对称的两侧分别与第五插片和第六插片折叠连接,所述第八侧板的另外对称的两侧分别与第七插片和第八插片折叠连接;所述右盖板上设置第三穿绳孔,右盖板下侧与第三粘合襟片折叠连接,右盖板上侧依次与第九侧板、右内盖板、第十侧板折叠连接,所述右内盖板上设置第六穿绳孔;所述第五内衬板上设置第四穿绳孔;所述第五内衬板和第六内衬板之间设置第三开孔;所述第七内衬板和第八内衬板之间设置第四开孔。所述包装盒可用于长方体或者圆柱体商品的包装。

所述包装盒材料为硬纸板、硬塑料薄片或者薄瓦楞纸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一纸成型,用材少,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没有前板和后板,内装物展示功能强,促销性好。

3、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通过八块内衬板组成近“十”字的包装内衬,对内装物起到定位和防震缓冲作用,防震缓冲作用强。

4、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使用前或者废弃不用时,可以折叠,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外板为单层,内装物为长方体结构);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外板为单层,内装物为圆柱体结构);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组合示意图(外板为单层);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外板为双层,内装物为长方体结构);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外板为双层,内装物为圆柱体结构);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组合示意图(外板为双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的示意图如图1-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一纸成型,外观为长方体结构,没有前板和后板,包装盒内部通过八块内衬板组成近“十”字结构对内装物起到定位和防震缓冲作用。

当外板为单层,内装物为长方体结构时(见图1和图3),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粘合襟片1、第一内衬板2、第二内衬板4、第一内粘合板5、第三内衬板6、第四内衬板8、左盖板11、左侧板12、底板13、右侧板14、右盖板15、第五内衬板18、第六内衬板20、第二内粘合板21、第七内衬板22、第八内衬板24和第二粘合襟片25。第一内衬板2和第二内衬板4之间设置第一开孔3,第三内衬板6和第四内衬板8之间设置第二开孔7,第五内衬板18和第六内衬板20之间设置第三开孔19、第七内衬板22和第八内衬板24之间设置第四开孔23。第四内衬板8上设置第一穿绳孔9,左盖板11上设置第二穿绳孔10,右盖板15上设置第三穿绳孔16,第五内衬板18上设置第四穿绳孔17。成型时,将底板13两边的左侧板12和右侧板14内折,将左盖板11和右盖板15内折,使盒子外观成为长方体结构。将第四内衬板8内折并使其垂直于底板13,将第三内衬板6内折并使其平行于底板13,将第一内粘合板5外折后粘贴于左侧板12的内壁,将第二内衬板4外折并平行于底板13,将第一内衬板2内折并垂直于底板13,将粘合襟片1内折并粘贴于底板13的内壁。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第五内衬板18内折并垂直于底板13,将第六内衬板20内折并平行于底板13,将第二内粘合板21外折并粘贴于右侧板14的内壁,将第七内衬板22外折并平行于底板13,将第八内衬板24内折并垂直于底板13,将粘合襟片25内折后粘贴于底板13的内壁。使用时,将内装物81卡在第一开孔3、第二开孔7、第三开孔19和第四开孔23包围的空间里。将提绳80穿过第一穿绳孔9、第二穿绳孔10、第三穿绳孔16和第四穿绳孔17,完成包装。

当外板为单层,内装物为圆柱体结构时(见图2和图3),则变换第一开孔3、第二开孔7、第三开孔19和第四开孔23的形状,使其贴合内装物的外形。

当外板为双层,内装物为长方体结构时(见图4和图6),包装盒所述左盖板11上侧依次与第一侧板37、左内盖板38、第二侧板41折叠连接,左盖板11下侧与第七粘合襟片79折叠连接;所述左内盖板38上设置第五穿绳孔39;所述左侧板12的下侧与第六粘合襟片78折叠连接,左侧板12上侧依次与第三侧板42、左侧内板44、第四侧板82折叠连接,所述第三侧板42的另外对称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插片40和第二插片45折叠连接,所述第四侧板82另外对称的两侧分别与第三插片43和第四插片47折叠连接;所述底板13的下侧与第五粘合襟片76折叠连接,底板13的上侧依次与第五侧板46、底内板48、第六侧板49折叠连接;所述右侧板14的下侧与第四粘合襟片74折叠连接,右侧板14的上侧依次与第七侧板51、右侧内板53、第八侧板54折叠连接,所述第七侧板51的另外对称的两侧分别与第五插片50和第六插片55折叠连接,所述第八侧板54的另外对称的两侧分别与第七插片52和第八插片56折叠连接;所述右盖板15上设置第三穿绳孔16,右盖板15下侧与第三粘合襟片72折叠连接,右盖板15上侧依次与第九侧板60、右内盖板59、第十侧板57折叠连接,所述右内盖板59上设置第六穿绳孔58;所述第五内衬板18上设置第四穿绳孔17;所述第五内衬板18和第六内衬板20之间设置第三开孔19;所述第七内衬板22和第八内衬板24之间设置第四开孔23。成型时,将第七粘合襟片79、第六粘合襟片78、第五粘合襟片76、第四粘合襟片74、第三粘合襟片72内折,将第一侧板37、第三侧板42、第五侧板46、第七侧板51和第九侧板60分别内折,将左内盖板38内折并平行于左盖板11,将左侧内板44内折并平行于左侧板12,将底内板48内折并平行于底板13,将右侧内板53内折并平行于右侧板14,将右内盖板59内折并平行于右盖板15。将第二侧板41、第四侧板82、第六侧板49、第八侧板54和第十侧板57内折,将第二侧板41与第七粘合襟片79粘合,将第四侧板82与第六粘合襟片78粘合,将第六侧板49与第五粘合襟片76粘合,将第八侧板54与粘合襟片74粘合,将第十侧板57与第三粘合襟片72粘合。将第一插片40插入第一侧板37的内壁,将第二插片45插入第五侧板46的内壁,将第三插片43插入第二侧板41的内壁,将第四插片47插入第六侧板49的内壁,将第五插片50插入第五侧板46的内壁,将第六插片55插入第九侧板60的内壁,将第七插片52插入第六侧板49的内壁,将第八插片56插入第十侧板57的内壁。将底内板48分别插入左侧板12和左侧内板44、右侧板14和右侧内板53的内部,形成盒子的双层外壁。将第四内衬板8内折并垂直于底板13,将第三内衬板6内折并平行于底板13,将第一内粘合板5外折后粘贴于左侧内板44的内壁,将第二内衬板4外折并平行于底板13,将第一内衬板3内折并垂直于底板13,将粘合襟片1内折后粘贴于底内板48的内壁。将第五内衬板18内折并垂直于底板13,将第六内衬板20内折并平行于底板13,将第二内粘合板21外折后粘贴于右侧内板53的内壁,将第七内衬板22外折并平行于底板13,将第八内衬板24内折并垂直于底板13,将粘合襟片25内折后粘贴于底内板48。使用时,将内装物81卡在第一开孔3、第二开孔7、第三开孔19和第四开孔23包围的空间里。将提绳80穿过第一穿绳孔9、第二穿绳孔10、第五穿绳孔39、第四穿绳孔17、第三穿绳孔16和第六穿绳孔58,完成包装。

包装盒可用于长方体或者圆柱体商品的包装。

包装材料为硬纸板、硬塑料薄片或者薄瓦楞纸板。

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长方体包装盒一纸成型,用材少,成本低;包装盒没有前板和后板,内装物展示功能强,促销性好;包装盒通过八块内衬板组成近“十”字的包装内衬,对内装物起到定位和防震缓冲作用,防震缓冲作用强;包装盒使用前或者废弃不用时,可以折叠,降低运输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