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盖高升盒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149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盖高升盒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盖高升盒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都趋于普通,结构和功能均较为单一,没有赋予它多功能性和创新性,展示效果较差,不能更好的展示产品的特征,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随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用品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的同时,更注重其创新性和多功能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已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翻盖高升盒子,打开盒盖后,内盒可以升起,与底盒呈一定角度地放置(倾斜放置),从而展示内盒内放置的产品,其结构新颖,具有内盒升高展示的功能,可以更好的展示产品,以更好的展示产品的特征,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满足人们对包装盒的越来越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翻盖高升盒子,打开盒盖后,内盒可以升起,与底盒呈一定角度地放置(倾斜放置),从而展示内盒内放置的产品,其结构新颖,具有内盒升高展示的功能,可以更好的展示产品,以更好的展示产品的特征,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满足人们对包装盒的越来越高的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翻盖高升盒子,包括底盒和盒盖,还包括内盒,所述内盒设置于所述底盒与所述盒盖之间,所述底盒的一侧和所述盒盖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内盒的一侧与所述盒盖的一侧接触,打开所述盒盖时,所述内盒的一侧随着所述盒盖的一侧升高,盖合所述盒盖时,所述内盒完全容纳在所述盒盖的空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翻盖高升盒子的一种改进,所述底盒包括第一后壁、与所述第一后壁的侧边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盒盖包括第二后壁、与所述第二后壁的侧边连接的第二侧壁和顶板,所述顶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后壁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后壁的上边缘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后壁的下边缘与所述内盒的一端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翻盖高升盒子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后壁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后壁的上边缘通过面纸或布连接,所述第二后壁的下边缘与所述内盒的一端的底部通过面纸或布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翻盖高升盒子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盒包括第三后壁、与所述第三后壁的侧边连接的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的侧边连接的前壁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三后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前壁连接,所述内盒内设置有产品放置架,盖合时,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后壁位于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三后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翻盖高升盒子的一种改进,所述拉带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底板内,并且所述拉带从所述第一底板穿出后再穿入所述第二底板,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上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翻盖高升盒子的一种改进,所述底盒包括第一后壁、与所述第一后壁的侧边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盒盖包括第二后壁、与所述第二后壁的侧边连接的第二侧壁和顶板,所述顶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后壁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后壁的上边缘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翻盖高升盒子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后壁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后壁的上边缘通过面纸或布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翻盖高升盒子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盒包括第三后壁、与所述第三后壁的侧边连接的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的侧边连接的前壁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三后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前壁连接,所述内盒内设置有产品放置架;

盒子盖合时,所述产品放置架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后壁位于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三后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翻盖高升盒子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后壁和所述第二后壁内设置有磁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翻盖高升盒子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盒的底部与所述底盒通过可拉扯的拉带连接,所述拉带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底板内,并且所述拉带从所述第一底板穿出后再穿入所述第二底板,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上表面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盖高升盒子包括底盒和盒盖,还包括内盒,所述内盒设置于所述底盒与所述盒盖之间,所述底盒的一侧和所述盒盖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内盒的底部与所述底盒通过可拉扯的拉带连接,打开所述盒盖时,所述内盒的一侧随着所述盒盖升高。打开盒盖后,内盒可以升起,与底盒呈一定角度地放置(倾斜放置),从而展示内盒内放置的产品,其结构新颖,具有内盒升高展示的功能,可以更好的展示产品,以更好的展示产品的特征,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满足人们对包装盒的越来越高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盖高升盒子,包括底盒1和盒盖2,还包括内盒3,内盒3设置于底盒1与盒盖2之间,底盒1的一侧和盒盖2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内盒3的底部与底盒1通过可拉扯的拉带连接,打开盒盖2时,内盒3的一侧随着盒盖2升高。本实施例中,内盒3的一侧与盒盖2的一侧连接,拉带则设置于内盒3的另一侧附近的底部,当打开盒盖2时,盒盖2绕着底盒1的一侧向上翻起,从而带动内盒3与该盒盖2相连的一侧向上翻起,使得内盒3与底盒1所在平面之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拉带的设置可以防止内盒3从底盒1和盒盖2之间脱离出来,而且可以起到限定内盒3另一侧的移动。盖合盒盖2时,内盒3完全容纳在盒盖2的空腔内。

底盒1包括第一后壁11、与第一后壁11的侧边连接的第一侧壁12和第一底板13,第一底板13与第一后壁11和第一侧壁12连接,从而形成一个顶部和一端均开口的容置空间,盒盖2包括第二后壁21、与第二后壁21的侧边连接的第二侧壁22和顶板23,顶板23分别与第二后壁21和第二侧壁22连接,第一后壁11的上边缘与第二后壁21的上边缘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后壁21的下边缘与内盒3的一端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本实施例中,盒盖2还包括第一前壁24,第二后壁21、第二侧壁22、顶板23和第一前壁24共同形成一个一面开口的空间。打开时,盒盖2可以绕着第一后壁11的上边缘翻开,使得第二后壁21的下边缘慢慢翘起,进而使得内盒3的一端慢慢升起,而内盒3的另一端由于拉带的限位作用而部分被固定住,从而内盒3呈倾斜状态。关闭时,盒盖2可以绕着第二后壁21的上边缘向下翻转,使得第二后壁21的下边缘慢慢降下,进而使得内盒3的一端慢慢降下,内盒3的另一端由于拉带的拉扯作用而向着第一后壁11方向运动,从而将盒盖2盖上。

第一后壁11的上边缘与第二后壁21的上边缘通过面纸或布连接,第二后壁21的下边缘与内盒3的一端的底部通过面纸或布连接,从而实现可转动连接。

内盒3包括第三后壁31、与第三后壁31的侧边连接的第三侧壁32、与第三侧壁32的侧边连接的前壁33和第二底板34,第二底板34分别与第三后壁31、第三侧壁32和第二前壁33连接,第二底板34、第三后壁31、第三侧壁32和第二前壁33共同形成上表面开口的容置空间,内盒3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产品的产品放置架4,盖合时,第二侧壁22位于第一侧壁12和第三侧壁32之间,第二后壁21位于第一后壁11和第三后壁31之间。

拉带部分嵌入第一底板13内,并且拉带从第一底板13穿出后再穿入第二底板34,并固定于第二底板34的上表面上。拉带可以从第一底板13拉出,又可以缩回第一底板13内。

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盖高升盒子包括底盒1和盒盖2,还包括内盒3,内盒3设置于底盒1与盒盖2之间,底盒1的一侧和盒盖2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内盒3的底部与底盒1通过可拉扯的拉带连接,打开盒盖2时,内盒3的一侧随着盒盖2升高。打开盒盖2后,内盒3可以升起,与底盒1呈一定角度地放置(倾斜放置),从而展示内盒3内放置的产品,其结构新颖,具有内盒3升高展示的功能,可以更好的展示产品,以更好的展示产品的特征,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满足人们对包装盒的越来越高的需求。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盖高升盒子,包括底盒1和盒盖2,还包括内盒3,内盒3设置于底盒1与盒盖2之间,底盒1的一侧和盒盖2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内盒3的底部与底盒1通过可拉扯的拉带连接,打开盒盖2时,内盒3的一侧随着盒盖2升高。本实施例中,内盒3的一侧可与盒盖2接触或分离,拉带则设置于内盒3的另一侧附近的底部,当打开盒盖2时,盒盖2绕着底盒1的一侧向上翻起,从而带着内盒3与该盒盖2接触的一侧向上翻起,使得内盒3与底盒1所在平面之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拉带的设置可以防止内盒3从底盒1和盒盖2之间脱离出来,而且可以起到限定内盒3另一侧的移动。

底盒1包括第一后壁11、与第一后壁11的侧边连接的第一侧壁12和第一底板13,第一底板13与第一后壁11和第一侧壁12连接,从而形成一个顶部和一端均开口的容置空间,盒盖2包括第二后壁21、与第二后壁21的侧边连接的第二侧壁22和顶板23,顶板23分别与第二后壁21和第二侧壁22连接,第一后壁11的上边缘与第二后壁21的上边缘可转动地连接。本实施例中,盒盖2还包括第一前壁24,第二后壁21、第二侧壁22、顶板23和第一前壁24共同形成一个一面开口的空间。打开时,盒盖2可以绕着第一后壁11的上边缘翻开,使得第二后壁21的下边缘慢慢翘起,进而使得内盒3的一端慢慢升起,而内盒3的另一端由于拉带的限位作用而部分被固定住,从而内盒3呈倾斜状态。关闭时,盒盖2可以绕着第二后壁21的上边缘向下翻转,使得第二后壁21的下边缘慢慢降下,进而使得内盒3的一端慢慢降下,内盒3的另一端由于拉带的拉扯作用而向着第一后壁11方向运动,从而将盒盖2盖上。

第一后壁11的上边缘与第二后壁21的上边缘通过面纸或布连接,从而实现可转动连接。

内盒3包括第三后壁31、与第三后壁31的侧边连接的第三侧壁32、与第三侧壁32的侧边连接的第二前壁33和第二底板34,第二底板34分别与第三后壁31、第三侧壁32和第二前壁33连接,第二底板34、第三后壁31、第三侧壁32和第二前壁33共同形成上表面开口的容置空间,内盒3内设置有产品放置架4;

盒子盖合时,产品放置架4位于顶板23和第二底板34之间,第二侧壁21位于第一侧壁12和第三侧壁32之间,第二后壁31位于第一后壁11和第三后壁31之间。

第三后壁31和第二后壁21内设置有磁石。第三后壁31和第一后壁11通过磁石吸引相连,第三后壁31和第一后壁11二者之间是可以分离的。

拉带部分嵌入第一底板13内,并且拉带从第一底板13穿出后再穿入第二底板34,并固定于第二底板34的上表面上。拉带可以从第一底板13拉出,又可以缩回第一底板13内。

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盖高升盒子包括底盒1和盒盖2,还包括内盒3,内盒3设置于底盒1与盒盖2之间,底盒1的一侧和盒盖2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内盒3的底部与底盒1通过可拉扯的拉带连接,打开盒盖2时,内盒3的一侧随着盒盖2升高。打开盒盖2后,内盒3可以升起,与底盒1呈一定角度地放置(倾斜放置),从而展示内盒3内放置的产品,其结构新颖,具有内盒3升高展示的功能,可以更好的展示产品,以更好的展示产品的特征,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满足人们对包装盒的越来越高的需求。

实施例2与实施例1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第二后壁21和第三后壁31之间的连接关系,实施例1中为可转动的连接,彼此之间通过面纸或布连接,二者之间不可分离;实施例2中为磁石吸引式连接,二者之间可以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拉带并不是必备部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阻挡部件来防止内盒3的脱离。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列举的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只要具有在打开盒盖2时能够实现内盒3的上升这一功能即可。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