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7733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倒纱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倒纱机。



背景技术:

针织服装加工过程中,作为原料的针织纱线需要通过盘绕才能上大圆机进行加工。

公开号为CN2018571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针织锥形倒纱机,包括机架、电机、电源开关、传动装置、绕线装置、线盘装置和手动控制装置,其中,电机和电源开关固定在机架上,电源开关和电机连接;线盘装置包括固定轴、调节件、调节螺母、锥形线盘、卡盘、锥形卡盘、线盘连杆、卡盘固定轴、卡盘活动杆和压簧,锥形线盘卡入锥形卡盘和卡盘之间;手动控制装置包括连杆、手柄和拉簧,拉簧的设计使线盘和绕线滚轮互相压紧和分离时,线盘不会随意动荡。

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带动传动轴转动所需的力不大,为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一台倒纱机上往往安装有若干绕线滚轮,即一台电机会带动数十个绕线滚轮旋转,此时,若其中某一绕线滚轮损坏,只有取下其与传动轴端部之间的所有绕线滚轮,才可对损坏的绕线滚轮进行更换,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换绕线滚轮方便的倒纱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倒纱机,包括机架、线盘、若干用于引导纱线的导线机构以及用于调节线盘与导线机构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线盘与调节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传动轴以及固定安装于传动轴上的绕线滚轮,所述线盘与绕线滚轮抵触连接,所述传动轴上设有驱动传动轴转动的驱动装置,相邻导线机构的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嵌于凹部中固定相邻传动轴,相邻传动轴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支撑传动轴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带动绕线滚轮转动,而线盘与绕线滚轮抵触产生的摩擦力带动线盘旋转,使纱线在绕线滚轮的引导作用下均匀绕设于线盘上。通过设置凹部和凸部,转动过程中,若凸部所在的传动轴的端部设有驱动结构,则凸部在转动过程中会带动与凸部抵触连接的凹部进行旋转,使传动轴之间更好的传动。通过设置安装座,在减少相邻传动轴之间径向偏移的同时,可对传动轴起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部上设有卡位槽,所述凹部上设有卡位凸块,所述卡位凸块嵌入所述卡位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避免相邻传动轴沿其轴向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与传动轴之间设有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因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传动轴和安装座固定,将传动轴与安装座之间转动产生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可减少传动轴与安装座的磨损;其次,轴承与传动轴贴合更紧密,可更好的避免传动轴之间轴向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绕线滚轮滑动连接且通过穿设于传动轴和绕线滚轮上的定位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传动轴与绕线滚轮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损坏的传动轴和绕线滚轮,更节约生产成本。相对于将传动轴与绕线滚轮之间设置为螺纹连接而言,通过设置滑动连接再用定位螺栓固定能更好的避免传动轴与绕线滚轮相对旋转,且拆卸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调节杆以及与调节杆固定连接且用于放置线盘的卡盘,所述卡盘与所述线盘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卡盘的线盘与绕线滚轮抵触连接,线盘与绕线滚轮抵触产生的摩擦力带动线盘转动,使纱线缠绕于线盘上。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首先,通过旋转调节杆,可使线盘与绕线滚轮分离,便于取出线盘;其次,因线盘位于绕线滚轮斜上方,且线盘与绕线滚轮抵触,绕线滚轮对线盘产生斜向上(垂直于线盘与绕线滚轮的接触线)的支撑力,支撑力与线盘本身的重力相平衡,当纱线不断卷绕于线盘上,线盘总体直径变大后,调节杆绕机架旋转,使线盘与绕线滚轮之间的挤压力不变,相对于将线盘固定而言,调节装置可避免出现因线盘与绕线滚轮之间的挤压力过大而导致纱线断裂或影响线盘的卷绕工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机架滑动连接且用于限定调节杆位置的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穿设有与所述调节座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通过将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机架抵触连接将调节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调节杆夹设于所述调节座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将调节螺栓与机架相抵紧,可将调节座固定于机架上,将夹设于调节座之间的调节杆轴向位置进行固定,可固定卡盘与绕线滚轮轴向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调节杆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限制调节杆的旋转范围,避免因调整杆转动范围过而大导致线盘掉落。同时当卷绕工序结束后,通过旋转调节杆,使线盘与绕线滚筒分离,将调节杆与限位杆抵触,调节杆便放置于限位杆上,此时,取出线盘更为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盘与所述线盘之间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内圈与所述卡盘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所述橡胶套的外圈与所述线盘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与线盘抵触连接产生的摩擦力将线盘固定于卡盘上,实现线盘与卡盘的相对转动且轴向限位,在操作结束后,因橡胶套与线盘抵触连接,取出线盘更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为纱线抹蜡的蜡盘,所述蜡盘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且所述蜡盘上固定安装有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纱线上抹蜡,可使纱线更光滑,便于后续对纱线的加工。且通过设置蜡盘与机架转动连接,当纱线向前传动时,纱线与蜡块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带动蜡块以及蜡盘旋转,可减小蜡块与纱线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同时因蜡块转动,也可使蜡块消耗的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引导纱线的引导环,所述蜡盘位于所述引导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起引导作用,使纱线更好的与蜡块接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相邻导线机构的传动轴可拆卸连接,并通过凹部和凸部、卡位槽和卡位凸块、轴承等对传动轴的轴向和径向进行限位,更便于对传动轴以及绕线滚轮的拆卸及更换;

其二,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当线盘上不断绕线而导致线盘总体直径变大时,线盘的位置可相应进行调整,避免出现因线盘与绕线滚轮之间的挤压力过大而导致纱线断裂或影响线盘的卷绕工作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倒纱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倒纱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传动轴连接处的爆炸图;

图5为倒纱机的等轴侧视图;

图6为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抹蜡装置;21、引导环;22、蜡盘;3、导线机构;31、传动轴;311、凸部;312、凹部;313、卡位槽;314、卡位凸块;32、绕线滚轮;321、线槽;33、定位螺栓;34、轴承;35、安装座;351、安装座一;352、安装座二;4、线盘;5、调节机构;51、调节杆;52、卡盘;521、凸环;53、调节座;54、调节螺栓;55、调节件;551、紧定螺栓;552、紧定螺母;56、橡胶套;561、凹环;57、橡胶圈;58、弹性片;6、驱动装置;61、电机;62、带轮;63、传送带;7、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倒纱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根据纱线经过的顺序)依次设有为纱线抹蜡的抹蜡装置2、用于引导纱线的导线机构3、用于收集纱线的线盘4、线盘4与导线机构3抵触连接,且线盘4与机架1之间设有调节线盘4位置的调节机构5,线盘4与调节机构5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抹蜡装置2包括引导环21以及设置于引导环21之间的蜡盘22,蜡盘22上固定安装有蜡块,且蜡盘22与机架1转动连接。

如图1和3所示,导线机构3包括传动轴31和绕线滚轮32,绕线滚轮32与传动轴31滑动连接,且通过穿设于绕线滚轮32和传动轴31上的定位螺栓33固定绕线滚轮32和传动轴31的相对位置。绕线滚轮32上开设有供纱线滑动的线槽321,线槽321螺旋状环绕绕线滚轮32,且呈“8”字型首尾相连。线槽321的截面呈锥状设置(线槽321的宽度由内至外递增设置),在线槽321的引导作用下,纱线可均匀缠绕于线盘4上。

如图3和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绕线滚轮32为一个导线机构3,相邻导线机构3的传动轴31可拆卸连接,相邻导线机构3的传动轴31两端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凸部311和凹部312(例如一传动轴31的两端均设有凹部312,则相邻的另一传动轴31的两端均设有凸部311),将凸部311嵌于凹部312中。凸部311上设有卡位槽313,凹部312上设有卡位凸块314,卡位凸块314嵌入卡位槽313中,可限制传动轴31之间沿轴向移动。

如图5所示,机架1上固定设有安装座35,安装座35包括安装座一351和安装座二352,安装座一351和安装座二35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安装座一351固定于机架1上。安装座35与传动轴32之间设有轴承34,轴承34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传动轴31和安装座35固定连接。且轴承34设置于相邻传动轴31的连接处。

绕线滚轮32的更换步骤如下:

1、旋转螺栓,使安装座一351与安装座二352分离;

2、滑动位于传动轴31两端的轴承34,使轴承34脱离相邻传动轴31(脱离凸部311)的连接处,可将轴承34滑动至无需更换的传动轴31上;

3、取出传动轴31;

4、拧松位于绕线滚轮32两端的定位螺栓33;

5、沿传动轴31滑动绕线滚轮32,使损坏的绕线滚轮32脱离传动轴31;

6、将新的绕线滚轮32套于传动轴31上,并将通过定位螺栓33固定绕线滚轮32位置;

7、将相邻传动轴31上的凸部311和凹部312、卡位槽313和卡位凸块314相对准,卡位凸块314嵌入卡位槽313中;滑动轴承34,使轴承34套设于传动轴31的连接处(凸部311上);

8、将安装座二352放置于安装座一351上,并通过螺栓固定。

如图5所示,机架1上设有驱动导线机构3转动的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的电机61、固定安装于传动轴31上的带轮62以及设置于电机61与带轮62之间的传送带63,电机61通过传送带63带动传动轴31旋转。

如图5和6所示,调节机构5机构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调节杆51以及设置于调节杆51端部用于放置线盘4的卡盘52。

如图5所示,机架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限制调节杆51位置的调节座53,调节座53上穿设有与调节座53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54,通过调节螺栓54与机架1抵触产生的摩擦力固定调节座53在机架1上的位置。通过将调节杆51夹设于调节座53之间可固定调节杆51的位置。

如图5和6所示,调节杆51与卡盘52铰接且通过穿设于卡盘52和调节杆51之间的调节件55固定卡盘52和调节杆51之间位置。调节杆51的端部呈“U”型设置,卡盘52嵌于调节杆51中,调节件55包括穿设于卡盘52与调节杆51之间的紧定螺栓551和紧定螺母552,卡盘52和调节杆51上均设有螺纹孔,紧定螺栓551穿过卡盘52和调节杆51上的螺纹孔且通过拧紧紧定螺母552使紧定螺栓551、卡盘52、调节杆51和紧定螺母552之间固定。

如图5和6所示,调节杆51与卡盘52之间设有弹性片58,弹性片58的一端与调节杆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卡盘52抵触连接。此时,通过拧松紧定螺母552(使紧定螺母552与紧定螺栓551用于使卡盘52和调节杆51铰接),依靠卡盘52和线盘4的重力使线盘4与绕线滚轮32相抵触,当线盘4沿卡盘52与调节杆51的铰接处向外旋转时(线盘4脱离绕线滚轮32),与卡盘52相抵触的弹性片58的端部向外翻转产生反弹力,使线盘4与绕线滚轮32恢复抵触状态。

如图6所示,卡盘52外套设有橡胶套56,橡胶套56设置于卡盘52与线盘4之间。通过在卡盘52上设置凸环521,使卡盘52与橡胶套56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为更好的将橡胶套56与线盘4固定,橡胶套56上设有凹环561,凹环561上套设有橡胶圈57,且橡胶圈57与线盘4抵触连接。

如图1和5所示,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7,限位杆7与调节杆51抵触连接。限位杆7可限制调节杆51的旋转角度。

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如下:

1、将线盘4套设于橡胶套56上,固定线盘4与卡盘52;

2、转动调节杆51,使线盘4与绕线滚轮32接触;

3、调节线盘4与绕线滚轮32的倾斜角,使线盘4与绕线滚轮32的接触端完全贴合;

4、相对拧紧紧定螺母552以及调节螺栓54,将线盘4的位置固定;

5、将纱线的端部穿过引导环21,且纱线绕过蜡盘22与蜡块相接触;

6、纱线穿过线槽321且绕设于线盘4上;

7、打开电机61,电机61带动绕线滚轮32旋转,因线盘4与绕线滚轮32抵触连接,绕线滚轮32与线盘4抵触产生摩擦力带动线盘4旋转,此时纱线在线槽321的引导下均匀绕设于线盘4上;

8、卷绕完成后,拧松调节螺栓54,旋转调节杆51,使线盘4与绕线滚轮32相互脱离,调节杆51与限位杆7抵触,取出线盘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