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盘装置及使用该加热盘装置的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9941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加热盘装置及使用该加热盘装置的封口机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盘装置及使用该加热盘装置的封口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网络越来越发达,订外卖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在写字楼和高校等密集地带,遇到用餐高峰时,接到订单的商家需要快速对餐食进行包装封口和派送。然而,现有的封口机所用的加热盘,通常需要通过手动按压或抬起手柄的方式,来控制其下降或升起,由于手动控制的力道不均匀,热合时间长短也不一致,容易导致封口压力不稳定,影响了的餐盒封口的质量。此外,手动控制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费时费力,影响了餐盒封口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盘,以解决现有的加热盘需要手动控制升降而导致的封口压力不稳定、封口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封口机,以解决现有的封口机存在的封口压力不稳定、封口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盘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加热盘,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升降机构运动,以使所述加热盘上升或下降;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压板、第一导向柱和转轴;所述压板的上方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用于与封口机的外壳相连接;

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横梁,并与所述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横梁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状凸起抵接;

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封口机的外壳相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轮廓与所述压板的上表面抵接,所述压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加热盘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偏心轮沿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盘包括热封框、活动底板、固定底板、第二导向柱和压杆;

所述热封框与所述活动底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活动底板位于所述固定底板与所述热封框之间,所述热封框用于将热封膜封合在餐盒上;

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过所述活动底板,且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环状凸起;所述第二导向柱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底板抵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状凸起抵接;

所述压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底板,并与所述活动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的下表面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为两个,两个所述转轴分别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压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和所述第三带轮上张紧有环形带。

进一步的,还包括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位于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用于压紧所述环形带。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切膜刀和第二切膜刀;所述第一切膜刀沿所述热封框的外框的周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切膜刀与所述热封框的外框之间间隙设置,用于切除位于所述餐盒的盒口外沿的热封膜;所述第二切膜刀用于将所述热封膜切断,以将封口后的餐盒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切膜刀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热封膜的宽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一隔热条和所述第二隔热条均与所述活动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条位于所述第一切膜刀的远离所述热封框的一面,所述第二隔热条位于所述第二切膜刀的远离所述热封框的一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柱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导向柱的轴线均与所述固定底板的板面相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为压缩弹簧。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封口机,包括所述的加热盘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盘装置,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不仅能够使封口压力稳定、热合时间一致,而且能够减少人力,提高了餐盒封口的质量和效率。在使用时,将热封膜和装有食物的餐盒放在加热盘的下方,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偏心轮沿转轴的轴线转动,使压板向下运动,从而使加热盘向下运动,将热封膜封合在餐盒上,此时,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偏心轮继续转动,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加热盘随压板一起上升,从而完成对餐盒的封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口机,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盘装置,不仅能够使封口压力稳定、热合时间一致,而且能够减少人力,提高了餐盒封口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驱动机构未示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的主视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4的左视图;

图10为图2的后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驱动机构;102-压板;103-第一导向柱;104-转轴;105-横梁;106-第一环状凸起;107-第一弹簧;108-偏心轮;109-安装板;110-热封框;111-活动底板;112-固定底板;113-第二导向柱;114-压杆;115-第二环状凸起;116-第二弹簧;117-第一带轮;118-第二带轮;119-第三带轮;120-环形带;121-张紧轮;122-第一切膜刀;123-第二切膜刀;124-第一隔热条;125-第二隔热条;126-支架;127-横向架;128-竖向架;129-横向板;130-竖向板;131-第三导向柱;132-第三弹簧;133-导膜轴;134-侧板;135-安装架;136-过线槽;137-导线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驱动机构未示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4的主视图;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4的主视图;图10为图2的后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盘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01、升降机构和加热盘,驱动机构101驱动升降机构运动,以使加热盘上升或下降;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101采用现有的驱动机构,例如:电机。参见图1至图3所示,升降机构包括压板102、第一导向柱103和转轴104;压板102的上方设置有横梁105,横梁105用于与封口机的外壳相连接,作为优选,封口机的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109,横梁105与安装板109固定连接;第一导向柱10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106,第一导向柱103的另一端穿过横梁105,并与压板1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第一导向柱103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柱103沿压板10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导向柱10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07,第一弹簧107的一端与横梁105抵接,第一弹簧107的另一端与第一环状凸起106抵接;转轴104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封口机的外壳相连接,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104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109固定连接,转轴104上设置有偏心轮108,偏心轮108的轮廓与压板102的上表面抵接,压板102的下表面与加热盘的上表面连接;作为优选,偏心轮108为两个,本实施例中,将两个偏心轮108分别命名为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驱动机构101与转轴104传动连接,以使偏心轮108沿转轴104的轴线转动。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盘装置,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不仅能够使封口压力稳定、热合时间一致,而且能够减少人力,提高了餐盒封口的质量和效率。在使用时,将热封膜和装有食物的餐盒放在加热盘的下方,启动驱动机构101,驱动机构101驱动转轴104转动,进而带动偏心轮108沿转轴104的轴线转动,使压板102向下运动,从而使加热盘向下运动,将热封膜封合在餐盒上,此时,第一弹簧107处于压缩状态;偏心轮108继续转动,在第一弹簧107的弹力作用下,加热盘随压板102一起上升,从而完成对餐盒的封口。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4至图7所示,加热盘包括热封框110、活动底板111、固定底板112、第二导向柱113和压杆114;热封框110与活动底板111固定连接,且活动底板111位于固定底板112与热封框110之间,热封框110用于将热封膜封合在餐盒上;第二导向柱113穿过活动底板111,且第二导向柱113的一端与固定底板112固定连接,第二导向柱1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环状凸起115;第二导向柱113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16,第二弹簧116的一端与活动底板111抵接,第二弹簧116的另一端与第二环状凸起115抵接;作为优选,活动底板111呈矩形,第二导向柱113为四个,四个第二导向柱113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处;压杆114的一端穿过固定底板112,并与活动底板111固定连接,压杆114的另一端与压板102的下表面抵接。

在使用时,将固定底板112安装在安装板109上,作为优选,安装板109上设置有凸台,固定底板112搭设在凸台上;将热封膜和装有食物的餐盒放在热封框110的下方,启动驱动机构101,驱动机构101驱动转轴104转动,进而带动偏心轮108沿转轴104的轴线转动,使压板102向下运动,从而使压杆114、活动底板111和热封框110一起向下运动,将热封膜封合在餐盒上,此时,第一弹簧107和第二弹簧116均处于压缩状态;偏心轮108继续转动,在第一弹簧107和第二弹簧116的弹力作用下,压板102上升的同时,热封框110随活动底板111一起上升,从而完成对餐盒的封口。此外,通过在第二导向柱113上设置第二弹簧116,当压板102上升时,第二弹簧116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延长加热时间,从而使餐盒封口更加严密;通过设置压杆114,能够便于压板102向活动底板111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使得热封框110能够平稳地下降,以顺利地完成对餐盒的封口。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升降机构为两个,两个转轴104分别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压板1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带轮117,第二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带轮118,驱动机构10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三带轮119,第一带轮117、第二带轮118和第三带轮119上张紧有环形带120。

压板102为两个,其中,每个压板102均与两个第一导向柱103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导向柱103沿压板10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将两个压板102分别命名为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作为优选,压杆114为四个,固定底板112上开设有四个通孔,压杆114穿过通孔,并与活动底板111固定连接。第一压板与两个压杆114抵接,第二压板与另两个压杆114抵接;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偏心轮的轮廓和第二转轴上的第一偏心轮的轮廓同时与第一压板的上表面抵接;第一转轴上的第二偏心轮的轮廓和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偏心轮的轮廓同时与第二压板的上表面抵接。

作为优选,环形带120的工作面为齿形,第一带轮117、第二带轮118和第三带轮119的轮缘表面均为与环形带120的工作面相啮合的齿形,第一带轮117、第二带轮118、第三带轮119与环形带120通过啮合进行传动。

驱动机构101通过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驱动两个转轴104同时转动,能够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活动底板111受力更加均匀,使得热封框110在下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现象,从而使餐盒的边沿受热更加均匀,且热合时间一致,提高了餐盒封口的质量。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10所示,还包括张紧轮121,张紧轮121位于第三带轮119与第二带轮118之间,用于压紧环形带12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活动底板111上设置有第一切膜刀122和第二切膜刀123;第一切膜刀122沿热封框110的外框的周向设置,且第一切膜刀122与热封框110的外框之间间隙设置,用于切除位于餐盒的盒口外沿的热封膜;第二切膜刀123用于将热封膜切断,以将封口后的餐盒取出。

作为优选,第一切膜刀122呈U型,能够切除位于餐盒的盒口外沿的三个边的热封膜,第二切膜刀123呈平板状,且与热封框110的外框之间间隙设置,第二切膜刀123用于将热封膜切断,以将封口后的餐盒取出。将第一切膜刀122和第二切膜刀123均与热封框110的外框之间间隙设置,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第一切膜刀122和第二切膜刀123在切割热封膜时留有余量,便于用餐者撕除餐盒上的热封膜。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切膜刀123的长度不小于热封膜的宽度。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第二切膜刀123将热封膜切断,而不必再通过手工剪断热封膜,从而便于将封口后的餐盒取出,提高了封口效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第一隔热条124和第二隔热条125,第一隔热条124和第二隔热条125均与活动底板111固定连接,第一隔热条124位于第一切膜刀122的远离热封框110的一面,第二隔热条125位于第二切膜刀123的远离热封框110的一面。

作为优选,参见图8所示,活动底板111上设置有支架126,支架126包括弯板、横向架127和竖向架128,弯板包括横向板129和竖向板130,横向板129与竖向板130固定连接,横向板129的板面与竖向板130的板面垂直;横向架127与活动底板111固定连接,横向架127与竖向架128固定连接,横向板129与竖向架128两端之间的部分固定连接,且横向板129的板面与竖向架128的板面垂直。

作为优选,参见图9所示,支架126为四个,四个支架126围成一个方框,热封框110位于方框中。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四个支架分别命名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其中,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与第四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切膜刀122与第一支架的竖向架128、第二支架的竖向架128和第三支架的竖向架128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第一隔热条124为三个,且三个第一隔热条124分别卡设于第一支架的弯板与竖向架128之间、第二支架的弯板与竖向架128之间、第三支架的弯板与竖向架128之间,第二切膜刀123与第四支架的竖向架128固定连接,第二隔热条125卡设于第四支架的弯板与竖向架128之间。

作为优选,第一隔热条124也可以为一个,呈U型地卡设于第一切膜刀122与第一支架的竖向板130、第二支架的竖向板130和第三支架的竖向板130之间。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热条124和第二隔热条125采用现有的隔热条。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导向柱103的轴线和第二导向柱113的轴线均与固定底板112的板面相垂直。

将第一导向柱103的轴线和第二导向柱113的轴线均设置为与固定底板112的板面相垂直,这样的方式不仅便于生产加工,而且能够使得热封框110在竖直方向上顺利地上升或下降,提高了封口的质量和效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弹簧107和第二弹簧116均为压缩弹簧。本实施例的压缩弹簧采用现有的压缩弹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热封框110上设置有第三导向柱131,第三导向柱131的一端与热封框110固定连接,第三导向柱131的另一端穿过活动底板111并与固定底板112固定连接;第三导向柱131上套设有第三弹簧132,第三弹簧132的一端与活动底板111抵接,第三弹簧132的另一端与热封框110抵接。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导向柱131的长度略小于第二导向柱113的长度。

通过设置第三导向柱131,并在第三导向柱131上设置第三弹簧132,当偏心轮108继续转动,在第一弹簧107和第二弹簧116的弹力作用下,压板102上升的同时,热封框110随活动底板111一起上升,热封框110在第三弹簧132的弹力作用下能够渐渐远离餐盒,避免了热封框110与餐盒的接触时间过长而烫坏热封膜的现象。

作为优选,第三导向柱131的轴线与固定底板112的板面相垂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切膜刀122的刀刃和第二切膜刀123的刀刃均呈锯齿状。

将第一切膜刀122的刀刃和第二切膜刀123的刀刃均设置为锯齿状,有利于快速切断热封膜,从而将封口后的餐盒取出。此外,这样的方式使得餐盒上的热封膜的边缘呈锯齿状,便于用餐者撕开餐盒上的热封膜。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板112上设置有导膜轴133,用于将热封膜导入热封框110的下方;导膜轴133的轴线与第二切膜刀123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作为优选,固定底板112上设置有侧板134,侧板134的板面与固定底板112的板面垂直,第四支架位于第二切膜刀123与侧板134之间。侧板13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架135,导膜轴133安装在安装架135上,导膜轴133与侧板134之间具有供热封膜穿过的通道。在使用时,将热封膜穿过通道,并置于热封框110与餐盒之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板112上设置有过线槽136,热封框110上设置有导线连接板137,用于连接导线,导线穿过活动底板111并固定在过线槽136中。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温度探头,温度探头设置在活动底板111上,并位于热封框110的内框中,温度探头与导线电连接。通过设置温度探头,能够测量热封框110的温度,以便设定适宜的温度,使封口效果更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口机,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盘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口机,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盘装置,不仅能够使封口压力稳定、热合时间一致,而且能够减少人力,提高了餐盒封口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