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缓冲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3289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防震缓冲包装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震缓冲包装袋,尤其是一种将两个包装袋结构集成在一起的包装袋结构。



背景技术:

产品包装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撞防震,大多采用空气填充的防震包装袋进行包装。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防震缓冲包装袋一般由若干个气柱连结而成,气柱之间由热封线进行分隔,气柱袋的顶部设置气体通道和用于充气后自动锁气的止回阀。

现有的防震缓冲包装袋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1)上薄膜和气阀膜在模具中热压形成止回阀结构;(2)上薄膜和下薄膜在模具中热压纵向热封线形成气柱结构;(3)上薄膜和下薄膜的上下端在模具中热压形成上热封线和下热封线;(4)收卷后进行裁切,裁切时,沿着气柱袋两侧进行裁切。经上述过程能够生产得到一卷防震缓冲包装袋。而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震缓冲包装袋,能够实现两道包装袋的同时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防震缓冲包装袋,包括上薄膜和下薄膜,其特征是:在所述上薄膜和下薄膜的两端部设置端部热封线,上薄膜和下薄膜的中部设置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将上薄膜和下薄膜分隔成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上薄膜和下薄膜上设置多条纵向热封线,在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上形成多个气腔;在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之间的进气通道两侧设置止回阀结构,进气通道的一端为气体入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薄膜和下薄膜之间的进气通道中部设置分隔热封线。

进一步的,在所述分隔热封线中间设置分割线。

进一步的,所述止回阀结构包括上气阀膜和下气阀膜,上气阀膜和下气阀膜设置在上薄膜和下薄膜之间;在所述分隔热封线的两侧设有进气道热封线,进气道热封线将上薄膜、下薄膜、上气阀膜和下气阀膜热封在一起,进气通道位于分隔热封线和进气道热封线之间;在所述上气阀膜和下气阀膜之间间断涂布耐热层,耐热层位于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上的纵向热封线上部、并横跨过进气道热封线,从而在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纵向热封线的上部形成进气开启口,进气开启口与该纵向热封线两侧的气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耐热层横跨分隔热封线,耐热层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进气道热封线的下方。

进一步的,在所述气腔上部设置若干导气热封线和/或导气热封点,该导气热封线和/或导气热封点将上气阀膜、下气阀膜和下薄膜三层热封在一起,或者将上气阀膜、下气阀膜和上薄膜三层热封在一起,从而在上气阀膜和下气阀膜之间形成连通气腔的气体导向通路,该气体导向通路与进气开启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沿分隔热封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热封线为一条,或两条。

进一步的,所述气腔为柱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震缓冲包装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将两个包装袋袋体集合在一体,可以一次性实现两道包装袋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2)在生产完成后通过分割线可以实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分离,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震缓冲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气体进口部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1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所述防震缓冲包装袋包括第一袋体1、第二袋体2、气腔10、纵向热封线11、气体入口21、上薄膜31、下薄膜32、上气阀膜33、下气阀膜34、耐热层35、进气开启口36、气体导向通路37、进气通道40、分隔热封线41、端部热封线42、进气道热封线43、导气热封线和/或导气热封点44、分割线5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震缓冲包装袋包括上薄膜31和下薄膜32,上薄膜31和下薄膜32的两端部设置端部热封线42,上薄膜31和下薄膜32的中部设置分隔热封线41,分隔热封线41将上薄膜31和下薄膜32分隔成对称的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2,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2结构相同;在所述分隔热封线41中间设置分割线5,以便于将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2分离。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将分隔热封线41设置为两条,分割线5设置在两条分隔热封线41中间,在实际使用时用刀片将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2裁开。此处也可以不设置分割线5,在使用时将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2并在一起使用。

所述上薄膜31和下薄膜32上设置多条纵向热封线11,在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2上形成多个用于充气的气腔10,气腔10一般为柱形。在所述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2之间的分隔热封线41两侧设置上气阀膜33和下气阀膜34,上气阀膜33和下气阀膜34设置在上薄膜31和下薄膜32之间;在所述分隔热封线41的两侧设有进气道热封线43,进气道热封线43将上薄膜31、下薄膜32、上气阀膜33和下气阀膜34热封在一起,从而在分隔热封线41和进气道热封线43之间形成进气通道40,进气通道40的一端为气体入口21。在所述上气阀膜33和下气阀膜34之间以印刷的方式间断涂布耐热层35,耐热层35横跨分隔热封线41位于每个纵向热封线11上,耐热层35的两端延伸至进气道热封线43下方,从而分别在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2的纵向热封线11的上部形成进气开启口36,进气开启口36与该纵向热封线11两侧的气腔10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耐热层35也可以分别设置分隔热封线41两侧,不横跨过分隔热封线41;此时耐热层35位于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2上的纵向热封线11上部,横跨过进气道热封线43,以连通进气通道40和气腔10。

在所述气腔10上部设置若干导气热封线和/或导气热封点44,该导气热封线和/或导气热封点44将上气阀膜33、下气阀膜34和下薄膜32三层热封在一起(如图5所示),或者将上气阀膜33、下气阀膜34和上薄膜31三层热封在一起,从而在上气阀膜33和下气阀膜34之间形成连通气腔10的气体导向通路37,该气体导向通路37与进气开启口36连通;所述导气热封线和/或导气热封点44的作用是在完成充气之后,使上气阀膜33和下气阀膜34紧密贴压于下薄膜32或上薄膜31,封闭上气阀膜33和下气阀膜34之间的气体导向通路37,产生止逆功能,防止气腔10内的气体漏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震缓冲包装袋在使用时,通过充气设备(如空压泵、气枪等)由气体入口21向每个气腔10中充入气体,气体由进气开启口36进入气腔10。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2集合在一体,在生产时可以一次性生产两道包装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生产完成后通过分割线可以实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分离,操作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