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891阅读:1072来源:国知局
平移转动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移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平移机构包括支撑架、枢接在支撑架上的主动轮、枢接在支撑架上的从动轮、绕设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传送带、与传送带连接的活动座。而在使用过程中,活动座可随着传送带而进行运动。但在工件加工现场中,由于主动轮、从动轮直接暴露在外,造成外界的颗粒粉尘容易落在主动轮、从动轮上,从而影响传送带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移转动机构,其通过采用底壳、外罩,并通过利用外罩罩盖于底壳外,可减少外界的颗粒粉尘落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平移转动机构,包括底壳、枢接在底壳内的主动轮、用于驱动主动轮转动的第一电机、枢接在底壳内的从动轮、绕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传送带、罩盖于底壳外的外罩、活动座、以及摆臂;所述活动座包括外接部、以及与传送带连接并位于外罩内侧的内罩部;所述外接部与内罩部连接,且外接部与内罩部围成供外罩穿设的第一空腔;所述底壳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内罩部上枢接有与导向部滚动配合的滚轮;所述外接部上还设置有朝上延伸的连接柱,所述摆臂可转动地装配在连接柱上,该连接柱上还安装有用于带动摆臂转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底壳包括底座、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底座的左侧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左侧板,右侧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右侧板;所述前侧板设置在底座的前端,并分别与左侧板的前端、右侧板的前端连接;所述后侧板设置在底座的后端,并分别与左侧板的后端、右侧板的后端连接;所述外罩的前端固定在底壳的前侧板上,后端固定在底壳的后侧板上;所述外罩包括位于底壳上方的顶板;所述顶板的左侧设置有朝下延伸并位于底壳外的左板,右侧设置有朝下延伸并位于底壳外的右板;所述顶板与左侧板的顶面之间、顶板与右侧板的顶面之间、左板与左侧板之间、右板与右侧板之间均设有间隙。

所述顶板的前端与前侧板的顶面相靠贴,后端与后侧板的顶面相靠贴;所述左板的前端与前侧板的左侧面相靠贴,后端与后侧板的左侧面相靠贴;所述右板的前端与前侧板的右侧面相靠贴,后端与后侧板的右侧面相靠贴。

外接部包括位于顶板上方的外横板、分别设置在外横板的左右两侧并朝下延伸的两外侧板、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二连接块;所述内罩部包括位于顶板下方的内横板、分别设置在内横板的左右两侧并朝下延伸的两内侧板;所述内横板与该两内侧板围成供底壳穿设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左侧与位于外横板左侧的外侧板的下端连接,右侧与位于内横板左侧的内侧板的下端连接;第二连接块的右侧与位于外横板右侧的外侧板的下端连接,左侧与位于内横板右侧的内侧板的下端连接;所述滚轮枢接在内横板上;所述连接柱设置在外横板的顶面上。

所述导向部设置在底壳的内侧壁上。

底壳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内罩部的左右两侧均枢接有与导向部滚动配合的滚轮。

所述主动轮枢接在底壳的其中一端内,从动轮枢接在底壳的另一端内;所述导向部沿底壳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驱动装置为第二电机。

所述摆臂可转动地装配在连接柱顶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底壳、外罩,并通过利用外罩罩盖于底壳外,可减少外界的颗粒粉尘落在主动轮、从动轮上,以减少颗粒灰尘对传送带的运行造成影响;而且,通过合理设置底壳、外罩、活动座,在户外使用时还可减少雨水进入底壳内;此外,本实用新型可利用传送带通过活动座带动连接柱连同摆臂进行直线运动,还可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摆臂转动,从而方便于灵活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座、外罩的分解图;

图3为底座、外罩的剖视图;

图4为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底壳;11、底座;12、前侧板;13、后侧板;14、左侧板;15、右侧板;20、主动轮;30、第一电机;40、从动轮;50、外罩;51、顶板;52、左板;53、右板;60、活动座;61、第一空腔;62、外横板;63、外侧板;64、内横板;65、内侧板;66、第二空腔;70、导向部;80、滚轮;91、摆臂;92、第二电机;93、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移转动机构,包括底壳10、枢接在底壳10内的主动轮20、用于驱动主动轮20转动的第一电机30、枢接在底壳10内的从动轮40、绕设在主动轮20和从动轮40上的传送带、罩盖于底壳10外的外罩50、活动座60、以及摆臂91;所述活动座60包括外接部、以及与传送带连接并位于外罩50内侧的内罩部;所述外接部与内罩部连接,且外接部与内罩部围成供外罩50穿设的第一空腔61;所述底壳10上设有导向部70,所述内罩部上枢接有与导向部70滚动配合的滚轮80;所述外接部上还设置有朝上延伸的连接柱93,所述摆臂91可转动地装配在连接柱93上,该连接柱93上还安装有用于带动摆臂91转动的驱动装置。具体的,所述所述摆臂91可转动地装配在连接柱93顶端。所述驱动装置为第二电机92,以方便于装配。所述主动轮20枢接在底壳10的其中一端内,从动轮40枢接在底壳10的另一端内;所述导向部70沿底壳10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使用时,第一电机30工作,可带动主动轮20转动,从而可通过传送带带动活动座60移动,以通过活动座60带动连接柱93连同摆臂91进行移动,还可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摆臂91进行转动,以可满足不同的运动需求,方便于灵活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外罩50罩盖于底壳10外,可避免主动轮20、从动轮40直接暴露在外,可减少外界的颗粒粉尘落在主动轮20、从动轮40上,并可减少外界的颗粒粉尘对主动轮20、从动轮40的腐蚀作用,从而可延长主动轮20、从动轮40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底壳10包括底座11、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所述底座11的左侧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左侧板14,右侧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右侧板15;所述前侧板12设置在底座11的前端,并分别与左侧板14的前端、右侧板15的前端连接;所述后侧板13设置在底座11的后端,并分别与左侧板14的后端、右侧板15的后端连接;所述外罩50的前端固定在底壳10的前侧板12上,后端固定在底壳10的后侧板13上;所述外罩50包括位于底壳10上方的顶板51;所述顶板51的左侧设置有朝下延伸并位于底壳10外的左板52,右侧设置有朝下延伸并位于底壳10外的右板53;所述顶板51与左侧板14的顶面之间、顶板51与右侧板15的顶面之间、左板52与左侧板14之间、右板53与右侧板15之间均设有间隙。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起到罩盖的作用同时,还方便于装配。

具体的,所述顶板51的前端与前侧板12的顶面相靠贴,后端与后侧板13的顶面相靠贴;所述左板52的前端与前侧板12的左侧面相靠贴,后端与后侧板13的左侧面相靠贴;所述右板53的前端与前侧板12的右侧面相靠贴,后端与后侧板13的右侧面相靠贴。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装配便捷性。

优选的,外接部包括位于顶板51上方的外横板62、分别设置在外横板62的左右两侧并朝下延伸的两外侧板63、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二连接块;所述内罩部包括位于顶板51下方的内横板64、分别设置在内横板64的左右两侧并朝下延伸的两内侧板65;所述内横板64与该两内侧板65围成供底壳10穿设的第二空腔66;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左侧与位于外横板62左侧的外侧板63的下端连接,右侧与位于内横板64左侧的内侧板65的下端连接;第二连接块的右侧与位于外横板62右侧的外侧板63的下端连接,左侧与位于内横板64右侧的内侧板65的下端连接;所述滚轮80枢接在内横板64上;所述连接柱93设置在外横板62的顶面上。而在合理设置底壳10、外罩50的基础上,再通过将活动座60采用上述结构,在户外使用时可减少、甚至可避免雨水进入底座11内。

优选的,所述导向部70设置在底壳10的内侧壁上。底壳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向部70,所述内罩部的左右两侧均枢接有与导向部70滚动配合的滚轮80。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提高活动座60移动的稳定性。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