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枢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3185发布日期:2018-12-22 08:5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枢轴的制作方法

成像装置保持介质并沿着介质路径在成像装置内供给介质以在成像装置中各种地方执行介质上的成像操作。介质通常可以被保持在介质托盘组件中且拾取机构可以被用于获取来自介质托盘组件的介质以进入介质路径。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描绘示例介质供给系统的方框图。

图3a是描绘示例托盘组件的方框图。

图3b和图3c是描绘示例介质供给系统的示例部件的示例移动的简图。

图4是示例介质供给系统的透视图。

图5-图7、图8a-图8c、图9a-图9c、以及图10a-图10c描绘示例介质供给系统的示例状态。

图11-图13是描绘操作介质供给系统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列描述和附图中,描述了托盘组件设备、介质供给系统、和/或操作介质供给系统的方法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本文所讨论的示例可与成像装置(诸如复印装置或打印装置)一起使用。在本文所描述的示例中,“打印装置”可以是用于通过打印流体(例如,墨水)或调色剂来在物理介质(例如,纸或层压构建材料的层等)上打印内容的装置。打印装置可以利用合适的打印耗材,诸如墨水、调色剂、流体或粉末,或用于打印的其他原材料。打印流体的示例是可从打印头喷射的墨水。

打印装置可以在打印装置的特定区域中保持介质。例如,输入托盘可以包含将被在其上打印的空白介质且输出托盘可以保持被打印在介质上。示例介质类型包括纸、照片纸、硬纸板、卡片纸、塑料、薄膜、帆布、纺织品、或其他合适的能够接收打印流体的基底。介质路径可以存在于打印装置的特定区域之间,该特定区域具有用于辅助沿着介质路径移动介质的部件。介质通常可以被保持在介质托盘组件中且拾取机构可以被用于获取来自介质托盘组件的介质以进入介质路径。示例拾取系统可以包括d形拾取轮胎和悬挂拾取臂。在悬挂拾取臂环境中,拾取臂可以具有固定长度和固定枢轴,使得在介质堆叠高度降低时,拾取臂的末端处的拾取辊可以改变距离分离机构的距离。

以下所述的各种示例涉及一种介质供给系统,该介质供给系统能够通过使用拾取臂的可变枢轴来保持拾取辊与分离壁之间的距离。在一些示例中,拾取臂枢轴与分离机构的供给角度同时改变。通过调整如本文所述的拾取机构和/或分离机构,介质可以被供给到成像装置的介质路径中,从而具有例如横跨一系列介质堆叠高度(特别是关于成角度的分离器壁)的改进可靠性。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其变体表示与术语“包含”或其合适变体相同的含义。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基于”。因此,如基于某一刺激(stimulus)所述的特征可以仅仅基于该刺激或包括该刺激的多个刺激的组合。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保持”(和其变体)表示“保持在条件的10%范围内”。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基本上”、“约”以及“大约”表示“的10%范围内”。

图1和图2是描绘示例介质供给系统100的方框图。参照图1,示例介质供给系统100包括拾取辊104、拾取臂106、枢轴108、销和狭槽接口110、以及板116。拾取辊104被联接到拾取臂106的一部分,诸如拾取臂106的远端。枢轴108被联接到拾取臂106,诸如拾取臂106的近端。板116经由销和狭槽接口110被联接到枢轴108。在图8a-图8c的示例中,销和狭槽接口包括从拾取臂提升轴118伸出的销112和由板116的表面所限定的狭槽114。

狭槽114的几何结构可以便于沿着路径移动枢轴108。例如,狭槽114的几何结构可以限定路径,使得在销112沿着路径移动时,枢轴108调节位置且拾取臂106调节取向。该几何结构可以被设计为:在拾取辊104基于堆叠高度改变时,将拾取辊104保持在距离分离壁120的特定距离处。例如,图3b和图3c中的狭槽114的几何结构大约是相对浅的弧。以此方式,拾取臂106基于拾取辊104的位置而调节取向且枢轴108基于拾取臂106的取向调节(如由销和狭槽接口110的狭槽114的几何结构所引导的)而调节位置。

参照图2,介质供给系统100可以包括被联接到板116和分离机构128的连杆126。部件可以被联接,使得拾取辊104的移动经由横跨拾取臂106、枢轴108、板116、以及连杆126的一系列移动而转变为分离机构128的移动。本文所讨论的部件根据本文描述可以是可在取向上调节的。也就是说,在相对位置和/或相对旋转中可以改变移动。以此方式,分离机构128的供给角度是可与拾取辊位置的调节配合而调节的(例如,是可基于堆叠高度调节的)。

图3a是描绘介质供给系统100的示例托盘组件102的方框图。图3a的介质供给系统100包括示例托盘组件102。分离壁120、拾取辊104、拾取臂106、以及枢轴108位于托盘组件102内。拾取臂106诸如在拾取臂106的相对端处被联接到拾取辊104和枢轴108。枢轴108能够改变位置以允许拾取臂106基于枢轴108如何被调节而被定向。枢轴108可以被允许沿着特定路径移动,使得拾取臂106移动为可操作的,以在拾取臂106改变取向时,保持拾取辊104与分离壁120之间的距离。

图3b和图3c是描绘示例介质供给系统的示例部件的示例移动的简图。示例部件为拾取辊104、拾取臂106、枢轴108、板116、拾取臂提升轴118、以及枢轴连杆124。部件的接口(包括销和狭槽接口110和148)允许部件以特定关系移动,使得枢轴108基于拾取辊104的位置而调节位置。销和狭槽接口110包括(拾取臂提升轴118的)销112和(板116的)狭槽114,并且销和狭槽接口148包括(板116的)销142和(枢轴连杆124的)狭槽144。销112和142分别可正交地位于由狭槽114和144所限定的路径内。参照图3b,在拾取辊104在方向161上移动时,销112沿着由狭槽114所限定的路径移动,销112的移动使板116在方向163上围绕销146旋转,板116的移动调节狭槽144中销142上的力,销142上的力移动枢轴连杆124以使其在方向165上围绕销150旋转,且这导致枢轴108的位置在方向165上的实质移动。参照图3c,在拾取辊104在167的方向上移动时,销112沿着狭槽114移动,销112的移动使板116围绕销146在方向169上旋转,板116的移动调节狭槽144中销142上的力,销142上的力移动枢轴连杆124以使其围绕销150旋转,且这导致枢轴108的位置在171的方向上的实质移动。以此方式,由销和狭槽接口110和148所限定的路径引导枢轴108以在拾取辊104改变高度时,调节拾取臂106的取向,且拾取辊104可以沿着基本上平行于分离壁(未示出)的表面(诸如图5-图7中分离壁120的角部)的路径移动。

图4是示例介质供给系统100的透视图。图4的示例介质供给系统100包括拾取辊104、拾取臂106、枢轴108、拾取臂提升轴118、枢轴连杆124、以及拾取臂提升板116。拾取臂106在枢轴108处是可调节的且可操作,以在拾取臂106改变取向时保持拾取辊104与分离壁120之间的距离。拾取臂106的第一端被联接到拾取辊104且拾取臂106的第二端被联接到枢轴108。枢轴108沿着由枢轴连杆124和拾取臂提升板116的几何结构所导引的路径而移动。枢轴连杆124围绕第一端是可旋转的且在枢轴连杆124的第二端处被联接到枢轴108。拾取臂提升轴118从枢轴108延伸且可以根据拾取辊104的位置的改变而调节。例如,拾取臂106的枢轴位置可以基于拾取辊104的高度是可调节的。再例如,拾取臂提升轴118被联接到枢轴108以在销112沿着由销和狭槽接口110的狭槽114所限定的路径移动时旋转和移动枢轴108。拾取臂106可以依赖于拾取臂提升轴118而旋转,且枢轴108可以独立于拾取臂提升轴118而旋转。

拾取臂106可以是相对长的(例如,在用于个人打印机或办公打印机中的悬挂拾取臂的平均长度以上)。例如,拾取臂106的长度可以基本上是介质的长度或大于介质的长度。相对长的拾取臂长度可以避免将臂锁定在特定取向中。拾取臂106的长度可以适合于托盘组件102的容量,否则适配于托盘组件102的深度。例如,用于800片容量托盘的拾取臂106可以比用于550片容量托盘的拾取臂长。具有约介质的长度或大于介质的长度的长度的拾取臂106可以被用在具有大于800片的容量的托盘(诸如1100片容量托盘)中。以此方式,本文所述的介质供给系统100的拾取臂106可以根据托盘组件的各种尺寸和容量进行缩放。

介质供给系统100的部件可以是被联接到拾取臂106的连杆机构的一部分或由该连杆机构来连接。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杆机构可以包括任何数目的连杆和枢轴。例如,连杆机构可以包括枢轴108、枢轴连杆124、具有限定狭槽114的表面的拾取臂提升板116、以及拾取臂提升轴118,该拾取臂提升轴118被联接到枢轴108且限定销112,该销112从可正交地位于狭槽114内的拾取臂提升轴118延伸。连杆机构可以依赖于拾取辊104的位置而改变枢轴108的位置且在拾取臂降低时可以将枢轴108远离分离壁120旋转。

图4的示例介质供给系统100包括能够调节分离机构的供给角度的分离机构连杆机构126。分离机构连杆机构126被联接到拾取臂提升板116,使得分离机构的供给角度基于拾取臂提升板116的取向是可调节的(经由分离机构连杆机构126)。分离辊128定位为靠近成角度的分离壁120的顶部。图4中所描绘的分离机构包括分离辊128。在其他示例中,其他分离装置可以被使用,包括分离辊、固定的或可滑动的分离垫、压紧辊、取走辊(take-awayroller)、或其任何组合。在其他示例中,分离机构可以不存在于托盘组件102内或不作为介质供给系统100的一部分。

图4的示例介质供给系统100包括马达130和可操作以调节马达130的离合器132。图4的马达130被联接到传动系统190和192以允许马达130(通过传动系统190)来驱动拾取辊104并(通过传动系统192)来驱动分离辊128。例如,传动系统190可以是使用被联接到连杆124的第一齿轮布置的动力传动系,该第一齿轮布置与被联接到拾取臂106的第二齿轮布置相互作用以使拾取辊旋转。传动系统190和192可以通过使用皮带、齿轮、其组合、或其他合适的传输布置来布置。传动系统190和192可以同时由马达130来驱动。马达130连同离合器132可以被用于调节拾取辊104的旋转和/或移动拾取臂106。例如,离合器132可以被可操作地联接到马达130以操作拾取辊104(例如,旋转拾取辊104)和/或依赖于离合器132的状态来提升拾取臂106以因此操作马达130。再例如,离合器132可以是双向的和可选择的,使得离合器132可以在空档、在第一方向上啮合以操作拾取辊104和在第二方向上啮合以操作拾取臂106之间是可选择的。以此方式,拾取臂106可以是可提升的和可调节的。

图4的示例介质供给系统100包括托盘壁134和拾取臂提升锁136。例如,拾取臂提升锁136可以是托盘壁,该托盘壁能够经由拾取臂提升板116和拾取臂提升轴118将拾取臂106锁定在提升状态中。拾取臂106可以经由马达130和/或拾取臂提升锁136提升到提升状态。关于图10a-10c更详细地讨论拾取臂提升锁136。

图5-图7、图8a-图8c、图9a-图9c、以及图10a-图10c描绘示例介质供给系统的示例状态。图5-图7是介质供给系统100在各种操作状态的侧视图。参照图5,介质供给系统100被描绘为处于拾取辊向上状态(或完全的介质堆叠高度状态)。

参照图5,拾取辊104处于以下位置中:其中约在分离壁120的顶部处垂直对齐且在距离分离壁距离d(例如,沿着水平平面距离拾取辊104与介质的接触点距离d)处分离,本文进一步称之为拾取辊向上状态。拾取臂106被联接到拾取辊104的端部跟随拾取辊104的高度且将位置平移以在与拾取辊向上状态相关联的向前取向上放置枢轴108。

图5-图7的分离壁120被以相对于输入托盘的表面的角度定向,在输入托盘处介质可放置在介质托盘组件102中。拾取臂106可以被旋转地联接到枢轴108且枢轴108可以是可调节的以将拾取辊104保持在距离成角度的分离壁120一定距离(即,图5-图7中的距离d)处。枢轴108的位置由枢轴连杆124(其在销150处被旋转连接到介质托盘组件102)、拾取臂提升轴118(图5-图7中未示出)与拾取臂提升板116之间的销和狭槽接口110、以及拾取臂提升板116与枢轴连杆124之间的销和狭槽接口148来导引。销和狭槽接口148包括被联接到板116的正交跟随枢轴连杆124的狭槽144的销142。拾取臂106、连杆124、拾取臂提升轴118、以及拾取臂提升板116调节为在与拾取辊向上状态相关联的取向上。例如,拾取臂106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处于完全延伸状态中,枢轴连杆124可以朝向分离壁120稍微倾斜,拾取臂提升轴118可以在向上位置中被旋转,且拾取臂提升板116可以在向上位置中被旋转。

拾取臂提升板116的取向可以决定分离辊连杆机构126的取向,分离辊连杆机构126进而可以决定分离辊128的供给角度。例如,分离辊128可以被放置以在拾取臂提升板116处于与拾取辊向上状态相关联的取向上时基于分离辊连杆126的位置将介质供给角度θ定向。分离辊128中的一个可以是可调节的,而分离辊128中的另一个被固定,使得第一分离辊128的中心轴线将围绕通过第二分离辊128的中心(例如,在销152处)的轴线而旋转。如参照图5-图7所示,分离辊具有相对于彼此的位置的可变供给角度且可变供给角度取决于平移通过销和狭槽接口的枢轴108的位置以调节分离辊128的位置(例如,经由分离辊连杆机构126)。以此方式,可变供给角度可以相对于拾取辊104的位置而被调节(例如,可变供给角度取决于堆叠高度)。

参照图6,介质供给系统100被描绘为处于拾取辊中间状态(例如,部分介质堆叠高度状态)。拾取辊104处于以下位置中:其中约在分离壁120的中间处垂直对齐且被保持在距离分离壁120的距离d(例如,沿着水平平面的距离d)处。介质供给系统100的其他部件结合拾取辊106的高度变化而进行调节。例如,拾取臂106可以具有距离水平平面大约10度-15度的些微斜度,枢轴连杆124可以从倾斜调节到约垂直对齐(例如,枢轴连杆124的长度被定向为基本上沿着竖直平面),拾取臂提升轴118可以是在中间和直立取向上,且拾取臂提升板116可以以距离水平平面大约10度-15度的些微斜度旋转。在那个示例中,部件可以是四杆连杆机构的一部分或被连接到该四杆连杆机构,该四杆连杆机构便于诸如经由关于图3b和图3c所描绘的移动而将部件定向为与拾取辊中间状态相关联。介质堆叠180在图6中被示出以供参考,而在图5和图7中未示出以保持清晰。介质堆叠180约在分离壁120的角部处邻接分离壁120。

在拾取臂提升板116的取向根据拾取辊中间状态进行调节时,分离辊连杆机构126的取向和分离辊128的供给角度可以相应调节。例如,分离辊128可以被放置为:在拾取臂提升板116在与拾取辊中间状态相关联的取向上时基于分离辊连杆126的位置将介质供给角度α定向,其中与图5的介质供给角度θ相比,该介质供给角度α是较小的角度(例如,被示出为具有相对于水平平面的较大斜度)。

参照图7,介质供给系统100被描绘为处于拾取辊向下状态(例如,空的介质堆叠高度状态)。拾取辊104处于以下位置中:其中约在分离壁120的底部处垂直对齐且被保持在距离分离壁120距离d处。介质供给系统100的其他部件结合拾取辊104的高度变化而进行调节。例如,拾取臂106可以具有距离水平平面大约20度-30度的些微斜度,枢轴连杆124可以远离分离壁120稍微倾斜,拾取臂提升轴118在向下和向后取向上,且拾取臂提升板116可以以自水平平面大约20度-30度的斜度旋转。在那个示例中,部件的取向可以与拾取辊向下状态相关联。

在拾取臂提升板116的取向根据拾取辊向下状态调节时,分离辊连杆机构126的取向和分离辊128的供给角度可以相应地调节。例如,分离辊128可以被放置为:在拾取臂提升板116在与拾取辊向下状态相关联的取向上时基于分离辊连杆126的位置将介质供给角度β定向,其中与图6的介质供给角度α相比,该介质供给角度β是较小的角度(例如,被示出为具有相对于水平平面的较大斜度)。

图5-图7中所示的状态以及本文所描述的其他状态包括介质供给系统100的各部件的示例取向。例如,附加状态可以被用在所描述的范围内。再例如,状态可以代表部件的从被定位为用于最大介质堆叠高度(例如,满的托盘)的拾取辊104变化到被定位为用于最小介质堆叠高度(例如,空的托盘)的拾取辊104的基本上连续组的状态。

图8a-图8c描绘处于各种操作状态的介质供给系统100的销和狭槽接口110的示例状态。参照图8a,销112正交位于狭槽114的与拾取辊向上状态相关联的第一端处。参照图8b,销112正交位于狭槽114的与拾取辊中间状态相关联的端部之间。参照图8c,销112正交位于狭槽114的与拾取辊向下状态相关联的第二端处。

图9a-图9c描绘在各种操作状态的介质供给系统100的提升轴118的示例状态。销112(未在图9a-图9c中示出)在狭槽114(未在图9a中示出)内的位置引导提升轴118的取向。参照图9a,拾取臂提升轴108在与拾取辊向上状态相关联的向上和向前取向上。参照图9b,拾取臂提升轴118在与拾取辊中间状态相关联的中间和直立取向上。参照图9c,拾取臂提升轴108在与拾取辊向下状态相关联的向下和向后取向上。

图10a-图10c描绘在各种操作状态的介质供给系统100的拾取臂提升锁136的示例状态。参照图10a,托盘组件102包括托盘壁134,该托盘壁134具有托盘壁的倾斜的表面140。托盘壁134的倾斜表面140能够捕获自拾取臂提升板116的表面延伸的伸出部122。在图10a中,托盘组件102处于插入状态(例如,解锁状态)中且伸出部122在托盘壁134的斜面的底部处与托盘壁接触。拾取臂提升锁136可以是在托盘组件102处于插入或解锁状态中时在倾斜取向上的臂构件。

拾取臂提升锁136具有限定孔口138的表面且倾斜表面140可以通向孔口138。参照图10b,拾取臂提升锁136与自拾取臂提升板116延伸的伸出部122可操作地联接。拾取臂提升锁136在自托盘组件102移除托盘时被定向到直立取向中且拾取臂提升板116的伸出部122沿着倾斜表面140向上滑动以在孔口138处与直立的拾取臂提升锁136联接。以此方式,拾取臂106(未示出)经由倾斜表面140可提升到提升位置且伸出部122可插入到拾取臂提升锁136的孔口138中。参照图10c,拾取臂提升锁136能够在托盘被移除时当由拾取臂提升板116的伸出部122接合时将拾取臂106维持在提升状态(例如,其中拾取臂被提升到基本上水平的取向的状态)中。以此方式,托盘组件102能够被装载有介质且被向后插入到成像装置中,其中悬挂的拾取臂106在再插入期间被移出托盘的路径。

图11-图13是描绘操作介质供给系统的示例方法1100、1200以及1300的流程图。参照图11,操作介质供给系统(诸如本文所讨论的介质供给系统100)的示例方法1100通常可以包括调节拾取辊以保持距离分离壁的一定距离和基于拾取辊的位置来调节分离辊。

在方框1102处,拾取臂的枢轴的位置被调节以将拾取辊保持在距离成角度的分离壁基本上恒定的距离处。该分离壁可以相对于竖直平面成角度。如果拾取辊具有固定的拾取臂枢轴位置,则成角度的分离壁可以在介质的平面的各种区域处放置拾取辊的点,然而,具有可变拾取臂枢轴位置的拾取辊可以在介质抵靠成角度的分离壁而堆叠时将拾取辊的位置基本上保持在介质的堆叠的每片介质上的基本上相同的位置处(例如,片进入侧与被交错地对齐在成角度的分离壁的表面上的介质的堆叠成一线)。

在方框1104处,分离辊的位置基于拾取臂的枢轴的位置而调节。分离辊的位置可以被调节以调节介质供给角度,例如使得在介质堆叠的顶部处的介质片通过浅于在介质堆叠的底部处的介质片的介质供给角度的介质供给角度来接收。以此方式,拾取辊相对于分离壁的位置和介质供给角度是可结合其他调节的,以协调来自介质托盘中的介质堆叠的介质的适当供给与成角度的分离壁。

图12包括类似于图11的方框的方框且提供附加方框和细节。特别地,图12描绘大体关于基于堆叠高度来调节拾取辊和调节枢轴的附加方框和细节。

在方框1202处,拾取辊的位置被调节以保持距离成角度的分离壁基本上恒定的距离。在方框1204处,拾取臂的枢轴的位置基于堆叠高度(例如,基于拾取辊的位置)而调节。拾取臂的枢轴的位置可以结合拾取辊的调节(诸如本文关于图1-图10所述的调节)来调节,该位置基于拾取辊可以搁置在其上的介质的堆叠的高度来调节。例如,枢轴可以被联接在拾取臂的第一端处且拾取辊被联接到拾取臂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使得在拾取辊基于拾取臂的取向的变化而移动时,枢轴移动。枢轴的位置和拾取臂的取向可以诸如通过使用由销和狭槽接口所限定的路径(诸如由图3b和图3c的销和狭槽接口110和148所限定的路径)限定在路径内。在方框1206处,分离辊的位置基于拾取臂的枢轴的位置而调节。

图11的方框1102和1104以及图12的方框1202、1204以及1206的操作可以基于介质供给系统的部件之间的联接来同时执行。拾取辊的位置、拾取臂的枢轴的位置、以及分离辊的位置的同时调节可以至少部分同时发生,诸如所有调节在相应时间或在移动的沿着连接的部件对的连锁反应处同时发生(例如,基于部件的接口)。

参照图13,操作介质供给系统(诸如图10a-图10c的介质供给系统100)的示例方法1300通常可以包括锁定拾取臂和解锁拾取臂。在方框1302处,当托盘组件处于移除状态中时,拾取臂被锁定在提升状态中。在方框1304处,当托盘组件处于插入状态中时,拾取臂自提升状态解锁。这些操作可以由介质供给系统利用诸如图4的介质供给系统100的拾取臂提升锁136和/或马达130的部件来执行。

方法1100或1200可以结合方法1300以基于插入状态(例如,托盘被插入、托盘被部分移除、或托盘被完全移除)和介质在介质托盘组件中的高度来协调介质供给系统的操作。

虽然图11-图13的流程图例示实施的具体顺序,但是实施顺序可以不同于所例示的顺序。例如,方框的实施顺序可以相对于所示的顺序被打乱。而且,连续示出的方框可以同时或部分同时实施。所有此类变体在本描述的范围内。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属权利要求、摘要以及附图)中所公开的所有特征、和/或被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过程的所有元素可以以任何组合(除了此类特征和/或元素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的组合之外)来组合。

已经参照前述示例示出和描述了本说明书。然而,应理解,在不偏离随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其他形式、细节以及示例。词语“第一”、“第二”或相关术语在权利要求书中的使用不用于将权利要求元素限制于某一顺序或位置,而仅仅用于区别分离的权利要求元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