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440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药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药机构,属于自动化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中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资源丰富。但目前在全世界的中药出口量中,中国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仍在采用原始生药和手抓、秤称的传统配药方式,在中药发药过程中速度慢,计量误差大,而且很难与配药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国际市场接轨。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制造了一种能够通过旋转实现向药盒中定量加药的药盖结构,比如:专利号为CN201520798008.7,名称为新型下药盖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下药盖或者如图6中形状的下药盖结构;针对这种下药盖,我们针对性的研发了一种与其配合实现自动化匹配并向药盒中加药的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下药机构,利用统一的升降控制实现下药瓶对接和称重机构对药盒的顶起称重的双重控制,从而简化结构和控制难度,本下药机构能够适用于在使用矩阵阵列分布药瓶的情况下,进行下药盖的对接,进而保证自动控制和下药的自动化控制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药机构,包括基架、称重机构、升降机构、转动机构、及药盒架;升降机构连接基架和称重机构并控制称重机构升降;转动机构连接基架、称重机构、或升降机构并用于控制下药盖转动,以向药盒中加药;药盒架上设有可放置药盒的药盒工位,药盒工位的一侧设有与药盒工位相接的开口部,药盒可沿开口部放至药盒工位处;升降机构控制用于药盒称重的称重机构上升并顶起药盒工位处的药盒后,升降机构或称重机构带动转动机构与称重机构同步上升至可转动下药盖的位置。

本结构中,该开口部使药盒可水平方向放入药盒工位中,从而简化了药盒取放的定位,从而使药盒取放的可实现自动化,有利于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升降器控制称重机构升降以顶起药盒称重,同时带动升降台升降,使升降器控制下药步骤中的称重和升降两个步骤,从而简化结构;通过转动机构转动下药盖,进而实现药瓶中药料的下落,能够保证药料取用及时性。其升降控制方式,能够保证转动机构的脱离,进而方便于下药机构的移动,适用于带有呈矩阵阵列分布的若干药瓶的下药设备中,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器和升降台,升降器壳体与升降轴分别连接称重机构和基架,或者分别连接基架和称重机构;转动机构连接于升降台上并与其同步升降;药盒被顶起后,升降器通过称重机构推动升降台,使升降台随称重机构同步升降。其升降机构保证了转动机构的对接和脱离,从而保证整体机构的独立性,有利于整体机构的移动和换位,升降机构能够有利于实现下药步骤中各个步骤的过渡,保证自动化控制的稳定性。

进一步,称重机构通过垫套推动升降台,垫套的厚度可选,使药盒被顶离药盒工位设定高度后,称重机构才推动升降台。采用垫套作为独立的标准件,能够有效调节药盒被托架托起的距离,防止称重机构和升降机构在设计过程中的误差对设备装配的影响。

进一步,升降器控制上升时,升降器控制称重机构相对于升降台上升,称重机构上升一定距离后顶起药盒工位处的药盒,称重机构继续上升并推动升降台同步上升,转动机构随升降台上升并与其上方的下药盖对接;当升降器控制下降时,升降器带动称重机构下降,升降台和转动机构随称重机构同步下降,升降台和转动机构停止下降后,称重机构继续下降,且被顶起的药盒落回药盒工位并与称重机构脱离。

进一步,所述基架包括基台和导向轴,导向轴竖向连接于基台上并用于升降机构、转动机构、或/和称重机构的导向。导向轴既支撑升降台及相对于升降台固定的转动机构和药盒架,同时还用于升降台、转动机构、药盒架的、称重机构的导向。

进一步,所述称重机构包括称重台、托架、称重传感器及其称重电路,托架通过称重传感器连接称重台,称重台与导向轴滑动连接并由升降机构控制在竖直方向上升降,托架设于药盒工位的正下方并随称重台同步升降以顶起或放下药盒工位处的药盒;称重传感器与称重电路电连接以将称重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转化为数字量。该称重机构简单,能够将药盒架上的药盒顶起,在药盒中加药时的实时称重,实现加药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计量。托架呈U型槽状,且U型槽平行于开口部的开口方向,开口部位于药盒架上。其托架的U形槽结构,能够方便于取放机构对药盒的取放动作,同时使实现取放药盒自动化的机构更易设计,也更易实现。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导向套、垫套及升降器;升降器的壳体连接称重台、升降轴连接基台,称重台通过直线轴承与导向轴滑动连接,升降台设于导向轴的顶端并通过导向套与导向轴滑动连接;垫套套于导向轴上并置于升降台与导向套之间;转动机构连接在升降台上并随升降台同步升降。该导向套的设计,能够保证升降台 的稳定升降,从而提高转动机构与下药盖的对接精度,能够有效避免升降过程中错位,对设备的损坏。

进一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连接环及转动器,转动器以齿轮驱动或皮带传动方式带动连接环转动,连接环呈漏斗形结构,在连接环上部开口处设有用于转动下药盖的肋条;连接环上升并与下药盖对接后,转动连接环可使下药盖开闭以向药盒中加药。该结构中连接环可以上升与下药盖对接,还能够对下药盖处落下的药粉或颗粒进行导流,能够避免设备内的气流对下落药粉或颗粒的干扰,避免药粉的浪费。

进一步,转动机构还包括转动台、主动轮、及从动轮;转动器固定连接转动台,转动器的转轴连接主动轮,从动轮与连接环同轴线相连且与主动轮啮合;主动轮的中部具有通孔且该通孔对应于其下方的药盒工位;药盒架固定连接于转动台的下侧,开口部位于药盒架上并向转动台的侧面开口。其齿轮驱动的方式更加精确,皮带驱动的方式更加灵活,具体选择视需求情况而定。其侧面开口的方式,能够方便于药盒放入时的定位,简化药盒放入步骤中的控制。

进一步,所述下药盖包括同轴线的定盖体和动盖体,在动盖体的外侧设有筋条,且动盖体的端部锥台状以配合连接环,下药盖套于药瓶的出口处,动盖体包括位于定盖体两侧的内盖和外盖,内盖和外盖通过穿过定盖体的联动轴相连并同步转动,内盖、外盖、及定盖体分别具有药孔且内盖与外盖的药孔相互错开,使药瓶中的药料需经定盖体药孔转运后从外盖的药孔处落出。外盖呈与连接环配合的锥台状,在外盖上设有筋条,连接环转动时,筋条与肋条配合带动动盖体转动;该结构中下药盖于连接环相互匹配的结构,能够实现连接环在上升过程中的引导,同时避免连接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顶触的情况,提高下药盖与连接环对接的平稳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统一的升降控制实现下药瓶对接和称重机构对药盒的顶起称重的双重控制,从而简化结构和控制难度,本下药机构能够适用于在使用矩阵阵列分布药瓶的情况下,进行下药盖的对接,进而保证自动控制和下药的自动化控制工艺;

2.通过转动机构转动下药盖,进而实现药瓶中药料的下落,能够保证药料取用及时性。其升降控制方式,能够保证转动机构的脱离,进而方便于下药机构的移动,适用于带有呈矩阵阵列分布的若干药瓶的下药设备中,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下药机构的详细拆分图;

图2是下药机构的部分拆分图;

图3是下药机构的组装图一;

图4是下药机构的组装图二;

图5是下药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下药盖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1-基架,11-基台,12-导向轴,13-销轴,2-称重机构,21-称重台,22-称重传感器,23-托架,24-直线轴承,3-升降机构,31-升降器,32-升降轴,33-调节轮,34-垫套,35-导向套,36-升降台,4-转动机构,41-转动器,42-从动轮,43-主动轮,44-转动台,45-转动轴承,46-盖板,47-连接环,5-药盒,6-药盒架,7-下药工位,8-下药盖,81-动盖体,82-定盖体,83-旋卡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批量发药机,包括柜体,柜体内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均设有药瓶架,药瓶架包括若干用于下药瓶配合的下药工位7,下药工位7呈矩形阵列分布,在每一层药瓶架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下药机构,下药机构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移动模组连接到柜体上,横向和纵向的移动模组对应可横向和纵向带动下药机构移动,并将移动模组移动至待加药的位置处。在柜体的一侧设有下药盒机构,下药盒机构可连通到柜体外部,以方便于添加药盒,将药盒放入到下药盒机构中后,下药盒机构将药盒转移到最下层的下药机构上,横向和纵向移动模组将药盒带动至待加药的下药工位7处,进行加药;在柜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竖向模组,下药机构将药盒交接到竖向模组上,竖向模组将药盒移动至中层或上层,并将药盒转移至对应层的下药机构上,下药机构再次移动药盒至需要加药的位置加药,加药完成后,上层的下药机构将药盒传递至取药盒机构上,取药盒机构将药盒移动至封口机构处封口,封口机构位于下药盒机构的正上方,封口后,取药盒机构带动至药盒输出通道处,由位于该处的落药盒机构将其推入药盒输出通道中,药盒沿药盒输出通道输出到柜体外。

下药机构包括基架1、称重机构2、升降机构3、及转动机构4。

基架1包括基台11、导向轴12及销轴13;四根导向轴12竖向连接在基台11的四周,且各导向轴12相互垂直,在基台11上设有传感器收纳腔和升降轴32收纳腔,升降轴32收纳腔处设置有销轴13,该销轴13与基台11固定并与升降轴32转动连接。

称重机构2包括称重台21、称重传感器22及相应的称重电路、托架23、及直线轴承24;称重台21通过直线轴承24连接在导向轴12上,且可沿导向轴12上下移动,称重传感器22的一侧固定连接称重台21、另一侧固定连接托架23的底部,托架23呈U形槽状并包括横置的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竖棱,竖棱与底板连为一体形成朝上开口的U型,两竖棱的顶部齐平并托起药盒的底部。称重传感器22电连接有称重电路,称重电路采用现有技术中,将称重传感器22测得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用于测量和计数。托架23的U形结构配合于取药盒机构或竖向模组的对应部位,以伸入U形结构内并带起药盒。

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器31、升降轴32、调节轮33、垫套34、导向套35、及升降台36;升降器31壳体固定在称重台21上,升降轴32位于升降器31的中部并贯穿其壳体,调节轮33套设在升降轴32上并用于调节称重台21的初始位置,升降轴32的下端通过销轴13与基台11连接;垫套34均与导向套35同轴套于导向轴12上,且垫套34位于导向套35与直线轴承24之间,导向套35的顶部固定连接升降台36,升降台36水平布置于称重机构2的上方,且在称重台21的中部具有通孔,托架23对应位于该通孔的正下方。升降器31带动称重机构2竖向上升一定距离后,直线轴承24通过垫套34与导向套35接触并推动升降台36竖向上升。

转动机构4包括转动器41、从动轮42、主动轮43、转动台44、转动轴承45、盖板46、及连接环47;转动台44位于升降台36下侧并与升降台36固定连接,在升降台36的中部具有通孔,该通孔位于托架23的正上方;转动器41的壳体与转动台44固定连接,转动器41的转轴同轴连接主动轴,主动轴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42,或者,主动轴与从动轮42啮合,从动轮42中部设有通孔,该通孔对应称重台21的通孔,连接环47固定连接从动轮42,且连接环47与从动轮42轴向重合,连接环47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轴承45,连接环47通过该转动轴承45连于升降台36的通孔处。盖体覆盖在转动轴承45的上方,并遮挡连接环47与升降台36之间的缝隙。

药盒架6呈U型,药盒架6连接在转动台44的下侧,并向转动机构4的侧面开口,在其开口处的相对内侧设有与药盒上边沿配合的滑轨部,在滑轨部的末端设有与药盒上边沿配合的弧形槽,弧形槽与滑轨部相互承接且弧形槽低于滑轨部,使药盒经滑轨部后可落入弧形槽内。弧形槽处作为药盒放置的药盒工位。

在下药工位7处插接有下药瓶,下药瓶的瓶口螺纹连接有下药盖8,下药盖8包括定盖体82和动盖体81,定盖体82与动盖体81轴向重合且可相对转动以实现下药,定盖体82上设有定位环,定位环的下侧设有旋卡部83,该旋卡部83与下药工位7旋转后卡接,使下药盖8固定于该下药工位7处。在动盖体81的下方设有多个用于下药的下药孔,在动盖体81的外侧设有若干筋条,连接环47呈与下药盖8配合的漏斗状,连接环47的上侧开口处设有若干肋条,连接环47向上移动时,肋条与筋条相互错开,并在连接环47转动时,连接环47通过肋条推动筋条,使动盖体81与定盖体82转动。下药盖8套于药瓶的出口处,动盖体81包括位于定盖体82两侧的内盖和外盖,内盖和外盖通过穿过定盖体82的联动轴相连并同步转动,内盖、外盖、及定盖体82分别具有药孔且内盖与外盖的药孔相互错开,使药瓶中的药料需经定盖体82药孔转运后从外盖的药孔处落出。外盖呈与连接环47配合的锥台状,在外盖上设有筋条,连接环47转动时,筋条与肋条配合带动动盖体81转动。

本下药机构在使用时,先有移动模组移动至待加药的下药瓶的正下方,升降器31动作,升降台36在升降器31的控制下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托架23接触并顶起药盒工位处的药盒,药盒被顶起后仅由称重机构2承受药盒的重量,药盒与下药机构的其他机构脱离;顶起药盒后,称重台21通过垫套34和导向套35推动或带动起上方的升降台36上升,同时,转动机构4在升降台36的带动下上升,上升一定距离后,转动机构4的下药环与下药盖8的动盖体81卡接,升降器31停止并保持不动;转动器41带动下药环转动,使下药瓶中的药粉或颗粒落入其正下方的药盒中,实现下药,当下药完成后,转动器41停转,升降器31控制称重台21下降,同时转动机构4随升降台36在自身重力下下移, 升降台36下移一定距离后,升降台36抵于导向轴12的上端并停止下降,称重台21继续下降,并在称重台21下降过程中,药盒架6落回药盒工位处,称重机构2的托架23脱离药盒,返回初始位置,然后移动模组再将下药机构移动至另一下药瓶的正下方,以加入另一味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