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2224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拆装自如地安装于上部开口的容器主体的口颈部的盖单元(栓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盖单元的上部经由铰接部转动自如地安装有对饮水口或者注水口进行开闭的盖体。

另外,盖单元具备盖锁止机构,该盖锁止机构将被设置于铰接部的施力部件向敞开饮水口或者注水口的方向施力的盖体固定于封闭饮水口或者注水口的位置。

在具备这样的盖单元的饮料用容器中,解除盖锁止机构对盖体的固定,从而使盖体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而转动,从而使饮水口或者注水口成为敞开的状态。由此,能够饮用容器主体内的饮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6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09764号公报

然而,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铰接部的内侧设置有沿转动轴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和沿转动轴方向对滑动部件施力的螺旋弹簧,通过螺旋弹簧的施力将滑动部件朝铰接部的一侧压接,从而使盖体的转动动作稳定的栓体铰接构造。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设置于铰接部的一侧的棘爪突起与设置于另一侧的棘爪承接部的卡合,在盖体敞开流通孔的位置施加咔哒感并且保持盖体的敞开状态的栓体铰接构造。

另一方面,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铰接部的内侧设置有将盖部件朝打开方向施力的弹簧,当盖体的转动时使设置于铰接部的突起部与盖体或者肩部件滑动接触,从而使盖体的转动动作稳定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如上所述,在用于饮料用容器的盖单元(栓体)中,寻求在铰接部汇总功能从而得到紧凑且外观设计性优异的铰接构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现有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铰接部汇总功能而具有紧凑且外观设计性优异的铰接构造的盖单元以及具备该盖单元的饮料用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机构。

[1]一种盖单元,拆装自如地安装于上部开口的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单元具备:

盖主体,封闭上述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并且在上部设置有通液口;以及

盖体,在经由铰接部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上述盖主体的状态下对上述通液口进行开闭,

在上述铰接部设置有对上述盖体向转动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部件、以及对上述盖体向转动轴方向施力的第二施力部件。

[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接部具有:

第一铰接轴承部,设置于上述盖主体和上述盖体中的任意一方;

第二铰接轴承部和第三铰接轴承部,设置于上述盖主体和上述盖体中的任意另一方;

铰接轴,在上述第一铰接轴承部位于上述第二铰接轴承部与上述第三铰接轴承部之间的状态下,以沿转动轴方向贯通上述第一铰接轴承部、上述第二铰接轴承部以及上述第三铰接轴承部的状态安装,

在上述第一铰接轴承部的与上述第二铰接轴承部对置的内侧配置上述第一施力部件,

在上述第一铰接轴承部的与上述第三铰接轴承部对置的内侧配置上述第二施力部件。

[3]根据上述[1]或[2]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施力部件是扭簧。

[4]根据上述[2]或[3]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接部具有棘爪机构,该棘爪机构在上述盖体敞开上述通液口的位置处赋予咔哒感并且保持上述盖体的敞开状态。

[5]根据上述[4]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棘爪机构具有:滑动部件,在由上述第二施力部件施力的状态下滑动自如地配置于上述第一铰接轴承部的内侧;

卡合凹部,设置于上述滑动部件与上述第三铰接轴承部的相互对置的面中的一方的面;以及

卡合凸部,设置于上述滑动部件与上述第三铰接轴承部的相互对置的面中的另一方的面,

通过在上述盖体敞开上述通液口的位置处使上述卡合凸部与上述卡合凹部卡合,上述棘爪机构赋予咔哒感并且保持上述盖体的敞开状态。

[6]根据上述[5]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方的面中的在转动方向上与上述卡合凸部接触的面朝向上述卡合凹部而向上倾斜。

[7]根据上述[6]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凹部和上述卡合凸部中的、在转动方向相互卡合的面以相互相同的角度倾斜。

[8]根据上述[5]~[7]中任一个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构成上述第三铰接轴承部的与上述滑动部件对置的面的一方的对面部件。

[9]根据上述[8]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方的对面部件由与上述第三铰接轴承部不同的材质构成。

[10]根据上述[2]~[9]中任一个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接部具有多个突起部,上述多个突起部设置于上述第一铰接轴承部与上述第二铰接轴承部的相互对置的面中的一方的面并与另一方的面滑动接触。

[11]根据上述[10]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构成上述第二铰接轴承部的与上述第一铰接轴承部对置的面的另一方的对面部件,

上述多个突起部设置于上述另一方的对面部件。

[12]根据上述[11]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另一方的对面部件由与上述第二铰接轴承部不同的材质构成。

[13]根据上述[1]~[12]中任一个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施力部件是螺旋弹簧。

[14]根据上述[1]~[13]中任一个所记载的盖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盖锁止机构,在上述盖体封闭上述通液口的位置处克服上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而将上述盖体相对于上述盖主体固定。

[15]一种饮料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1]~[14]中任一个所记载的盖单元;以及安装有上述盖单元的容器主体。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将功能汇总于铰接部从而具有紧凑且外观设计性优异的铰接构造的盖单元以及具备该盖单元的饮料用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饮料用容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盖单元的封闭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盖单元的封闭时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

图4是表示盖单元的敞开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盖单元的敞开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盖单元的敞开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盖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口形成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卡止部件的结构,图9(a)是从其前侧观察的立体图,图9(b)是从其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盖单元的铰接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一铰接轴承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二铰接轴承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配置于第一铰接轴承部的内侧的扭簧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滑动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三铰接轴承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饮料用容器;2:容器主体;2c:口颈部;2d:上部开口部;3:盖单元;8:盖主体;9:盖体;9a:周壁部;9b:顶壁部;9c:内壁部;10:铰接部;13:口形成部件(饮水口或者注水口);14:通液口;15:口装拆机构(装拆机构);16:第一爪部;17:第二爪部;18:卡止部件;19:支轴;20:弹性片;21:铰接部;22:轴孔;23:被抵接部;24:第一被卡止部;25:第二被卡止部;26:止水填密件(密封部件);27:扭簧(第一施力部件);28:盖填密件(密封部件);29:罩部件;30:凹部;31:罩装拆机构;32:第三爪部;33:第四爪部;34:止挡件;35:第三被卡止部;36:第四被卡止部;37:盖锁止机构;38:铰接部;39:锁止部件;40:环形止挡件;41:钩部;42:弹性部件;43:锁止承接部;44:止挡件承接部;45:第一铰接轴承部;46:第二铰接轴承部;47:第三铰接轴承部;48:铰接轴;49:第一对面部件(另一方的对面部件);50:突起部;51:螺旋弹簧(第二施力部件);52:滑动部件;53:第二对面部件(一方的对面部件);54:棘爪机构;55:卡合凹部;56:卡合凸部;57: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如对图1所示的饮料用容器1进行说明。此外,图1是表示饮料用容器1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饮料用容器1具备容器主体2、以及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盖单元3。饮料用容器1通过具有真空隔热构造的容器主体2,能够对收纳于容器主体2的饮料(内容物)进行保温或者保冷。

具体而言,该容器主体2由双重构造的容器构成,其具有例如由不锈钢等构成的有底筒状的外部容器4以及内部容器5,并以在外部容器4的内侧收纳有内部容器5的状态接合了彼此的口部。并且,在外部容器4与内部容器5之间设置有真空隔热层6。真空隔热层6例如能够通过在减压(抽真空)至高真空的腔室内,对设置于外部容器4的底面中央部的脱气孔进行堵塞来形成。

容器主体2具有:近似圆形的底面部2a;近似圆筒状地从底面部2a的外周立起的主体部2b;以及在主体部2b的上部侧缩径了的近似圆筒状的口颈部2c。

并且,口颈部2c的上端部作为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而呈圆形地开口。并且,在口颈部2c的内侧,遍及整周突出地设置有环状的阶梯部7。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用容器1整体具有近似圆筒状的外观形状,但饮料用容器1的外观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与尺寸、外观设计等对应而适当地施加变更。并且,也可以对容器主体2的外周面实施涂装、印刷等。

参照图1~图15对盖单元3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对于后述的盖主体8而经由铰接部10安装盖体9的一侧作为饮料用容器1的“后侧”,并将其相反侧作为饮料用容器1的“前侧”来进行说明。

此外,图2是表示盖单元3的封闭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盖单元3的封闭时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图4是表示盖单元3的敞开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盖单元3的敞开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盖单元3的敞开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盖单元3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后述的口形成部件13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示出了后述的卡止部件18的结构,图9(a)是从其前侧观察的立体图,图9(b)是从其后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盖单元3的铰接部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后述的第一铰接轴承部45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表示后述的第二铰接轴承部46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配置于后述的第一铰接轴承部45的内侧的扭簧27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后述的滑动部件52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后述的第三铰接轴承部47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图7所示,盖单元3构成将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封闭的栓体。具体地说,该盖单元3具备盖主体8、以及经由铰接部10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盖主体8的盖体9。

盖主体8例如由聚丙烯(pp)等耐热性树脂构成。盖主体8具有:以与容器主体2的主体部2b连续的方式形成为近似圆筒状的周壁部8a;以及在周壁部8a的上部形成有相比周壁部8a缩径的开口部8b的上壁部8c。

盖主体8通过旋合而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口颈部2c。因此,在周壁部8a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11。另一方面,在口颈部2c的外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部11旋合的外螺纹部12。

如图2~图6所示,在盖主体8的开口部8b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形成饮水口或者注水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饮水口)的口形成部件13。口形成部件13例如由聚丙烯(pp)等耐热性树脂构成。

口形成部件13具有:形成有通液口14的底壁部13a;从底壁部13a的周围朝向上方立起的筒状的周壁部13b;从底壁部13a的外周面的下端侧呈环状地突出的下侧凸缘部13c;从周壁部13b的外周面的上端侧直至相反侧相互向左右方向突出的一对上侧凸缘部13d;以及从周壁部13b的前侧的上端呈斜切状地突出的饮水口部13e。

在盖主体8与口形成部件13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口形成部件13拆装自如地安装于盖主体8的开口部8b的口装拆机构15。如图8以及图9(a)、图9(b)所示,口装拆机构15在口形成部件13的前侧具有第一爪部16,并在口形成部件13的后侧具有设置有第二爪部17的卡止部件18。

第一爪部16设置为从周壁部13b的外周面的上端侧向前方突出。卡止部件18具有相互平行地并列的一对臂部18a、以及将一对臂部18a的上端(前端)侧连结的连结部18b。并且,在一对臂部18a的下端(基端)侧设置有一对支轴19。一对支轴19设置为从一对臂部18a的内侧的彼此对置的位置突出。从连结部18b起,以在一对臂部18a之间与一对臂部18a平行地并列的状态突出地设置有弹性片20。第二爪部17设置为从卡止部件18的上端(前端)侧朝向后方突出。

如图1~图6所示,卡止部件18沿口形成部件13的后侧的外周面配置。并且,卡止部件18的下端(基端)部由设置于口形成部件13的铰接部21支承为转动自如。并且,在卡止部件18的上端(前端)部设置有操作部18c(参照图9(a)。),该操作部18c具有用于使通过手指对该卡止部件18进行转动操作变得容易的凹部或者凸部。

如图8所示,在口形成部件13设置有供一对支轴19嵌入的轴孔22、以及供弹性片20抵接的被抵接部23。轴孔22设置为在左右方向上贯通肋状壁13g,该肋状壁13g从位于下侧凸缘部13c的上方的中间凸缘部13f的上表面沿口形成部件13的后侧的外周面突出。被抵接部23由位于相比轴孔22靠上方的肋状壁13g形成。

通过从轴孔22的两端将一对支轴19嵌入于轴孔22的内侧,从而铰接部21在一对臂部18a夹入有肋状壁13g的状态下将卡止部件18的下端(基端)部支承为转动自如。

并且,当使卡止部件18的前端侧朝向前方(转动方向的一个方向)侧转动时,弹性片20与被抵接部23抵接,由此弹性片20边弹性变形,边朝向后方(转动方向的另一个方向)侧对卡止部件18进行施力。此外,在口装拆机构15中,通过变更弹性片20的长度、厚度,能够对上述的弹性片20弹性变形时的作用力进行调整。

并且,通过在从口形成部件13的周壁部13b的后侧突出的台阶部13h的下表面面接触从卡止部件18的臂部18a的前侧伸出的伸出部18d(参照图9(a)。),来防止卡止部件18向后方倾斜。

如图2~图6所示,口装拆机构15在盖主体8的前侧具有第一被卡止部24,并在盖主体8的后侧具有第二被卡止部25。第一被卡止部24以及第二被卡止部25由在沿上壁部8c的开口部8b的前后位置分别设置的阶梯部构成。

在口装拆机构15中,在相对于第一被卡止部24定位了第一爪部16的状态下,从下侧向盖主体8的开口部8b的内侧嵌入口形成部件13。此时,成为在盖主体8的上壁部8c的下表面抵接有一对上侧凸缘部13d的状态。并且,第一爪部16卡止于第一被卡止部24。另外,第二爪部17抵接于盖主体8的开口部8b的边缘,且第二爪部17越过开口部8b的边缘,与此相伴,卡止部件18的前端侧朝向前方转动,之后,卡止部件18的前端侧向后方的原先的位置复位,与此同时第二爪部17卡止于第二被卡止部25。

由此,口形成部件13成为装配于盖主体8的开口部8b的状态。并且,在对口形成部件13进行装配的同时,饮水口部13e成为从盖主体8的开口部8b朝向外侧(上方)突出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口装拆机构15中,利用使卡止部件18的前端侧朝向前方转动的操作,来解除第二爪部17相对于第二被卡止部25的卡止状态。由此,能够解除第一爪部16相对于第一被卡止部24的卡止状态,并从盖主体8的开口部8b的下侧拆下口形成部件13。

如图1所示,通过将装配有口形成部件13的盖主体8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口颈部2c,在口形成部件13嵌入于上部开口部2d的内侧的状态下将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封闭。

如图1~图6所示,在口形成部件13的下侧凸缘部13c拆装自如地安装有止水填密件26。止水填密件26是用于对阶梯部7(容器主体2)与口形成部件13(盖主体8)之间进行密闭的环状的密封部件。止水填密件26例如由硅酮橡胶等具有耐热性的橡胶、弹性体等弹性部件构成。止水填密件26嵌装于下侧凸缘部13c的外周部。

当止水填密件26嵌入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的内侧后,止水填密件26成为弹性变形并遍及整周地紧贴于容器主体2的阶梯部7的状态。由此,能够对阶梯部7与口形成部件13之间进行密闭。

如图2~图7所示,盖体9对口形成部件13所形成的饮水口或者注水口(通液口14)进行开闭,例如由聚丙烯(pp)等耐热性树脂构成。盖体9具有:以与盖主体8的周壁部8a连续的方式形成为近似圆筒状的周壁部9a;对周壁部9a的顶面进行覆盖的顶壁部9b;以及从顶壁部9b的下表面下降的近似圆筒状的内壁部9c。

盖体9由后述的设置于铰接部10的内侧的扭簧(第一施力部件)27向敞开口形成部件13的通液口14的方向(以下称为打开方向。)施力。

在盖体9的内侧设置有将口形成部件13的通液口14封闭的盖填密件28。盖填密件28是用于将口形成部件13封闭的栓状的密封部件。

盖填密件28由弹性部件构成,可以使用与上述止水填密件26相同的材质。

如图2~图6所示,盖填密件28是拆装自如地安装于盖体9的内壁部9c的有底圆筒状的密封部件。具体地说,该盖填密件28以内壁部9c嵌入其内侧的中心孔28a的状态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内壁部9c的下端侧。另外,盖填密件28的底面28b形成为穹顶状。另一方面,在盖填密件28的上部侧的外周部设置有阶梯部28c。

盖填密件28通过将内壁部9c牢固地嵌入中心孔28a的内侧而拆装自如地安装于盖体9。由此,在盖单元3中,即便容器主体2内变成负压而在盖填密件28产生了拉拽的方向的力,在打开盖体9时也能够防止盖填密件28从内壁部9c脱离。相反地,即便容器主体2内变成正压而在盖填密件28产生了推动的方向的力,也能够通过使盖填密件28的阶梯部28c抵接于内壁部9c的基端部,来防止内壁部9c进一步进入盖填密件28的内侧。

在盖单元3中,在盖体9封闭盖主体8的上部时,盖填密件28成为在弹性变形的同时紧贴于通液口14的周围的状态。由此,能够将口形成部件13的通液口14封闭。

如图1~图7所示,在顶壁部9b的上表面侧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对内壁部9c的上端侧进行覆盖的罩部件29。罩部件29使用与盖体9相同的材质形成为近似圆板状。另一方面,在顶壁部9b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罩部件29对应的形状的凹部30。

在顶壁部9b与罩部件29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罩部件29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凹部30的罩装拆机构31。罩装拆机构31在罩部件29的前侧具有第三爪部32,并在罩部件29的后侧具有设置有第四爪部33的止挡件34。

第三爪部32位于罩部件29的前侧的下端部,并以相比罩部件29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止挡件34从罩部件29的后侧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在止挡件34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地设置有第四爪部33。

罩装拆机构31在凹部30的前侧具有第三被卡止部35,并在凹部30的后侧具有第四被卡止部36。第三被卡止部35以及第四被卡止部36由分别设置于凹部30的底面的前后位置的孔部构成。

在罩装拆机构31中,在第三爪部32插入于第三被卡止部(孔部)35的状态下,在凹部30的内侧嵌入罩部件29。此时,在止挡件34插入于第四被卡止部(孔部)36的状态下,第四爪部33卡止于顶壁部9b。

由此,罩部件29成为装配于凹部30的内侧的状态。并且,在对罩部件29进行装配的同时,罩部件29对内壁部9c的上端侧进行覆盖。

另一方面,在罩装拆机构31中,通过从盖体9的内表面向上方推动(也就是从图2或图3的下侧向上侧推动)设置于止挡件34的第四爪部33,来解除该第四爪部33与顶壁部9b的卡止状态。由此,能够解除第三爪部32相对于第三被卡止部35的卡止状态,并从凹部30拆下罩部件29。并且,在罩装拆机构31中,由于罩部件29位于内壁部9c的外侧,所以通过拆下罩部件29,能够目视确认内壁部9c从顶壁部9b的下表面立起设置这一情况。

这样,罩部件29成为通过从盖体9的内表面向外侧方向推动而脱离的构造。因此,在关闭了盖单元3的盖体9的状态下,无法拆下罩部件29。并且,由于止挡件34位于内壁部9c的外侧,所以当拆下罩部件29时,也不需要拆下盖填密件28。

此外,罩部件29并不限定于与盖体9相同的材质,也可以使用材质、颜色等不同的部件,也可以使用由透明的材质构成的部件。在该情况下,能够成为外观设计优异的盖单元3。并且,通过在罩部件29的上部配置立体的构造物或进行刻印,能够迎合使用者的喜好对盖单元3、包括盖单元3的饮料用容器1进行定制。

另外,在盖单元3中,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罩部件29相对于盖体9拆装自如的结构,通过设置为将罩部件29的嵌合量调整为没有缝隙的结构、使用粘合剂等将罩部件29固定于盖体9的结构,也能够在罩部件29设置手柄那样的把手。

盖单元3具备盖锁止机构37,该盖锁止机构37克服扭簧27的施力,在盖体9封闭通液口14的位置(以下称为封闭位置)处将该盖体9相对于盖主体2进行固定。

具体地说,如图1~图6所示,该盖锁止机构37具有:经由铰接部38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盖主体8的锁止部件39;以及经由铰接部38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盖主体8的环形止挡件40。

锁止部件39由设置于盖主体8(周壁部8a)的前侧的铰接部38支承为沿上下方向转动自如。锁止部件39具有:从铰接部38向上方延长的第一臂部39a;以及从铰接部38向下方延长的第二臂部39b。

在第一臂部39a的前端(锁止部件39的上端)朝向后方突出地设置有钩部41。在第二臂部39b与周壁部8a之间配置有弹簧部件42。此外,例如也可以使用螺旋弹簧等弹簧部件来代替弹性部件42。

环形止挡件40由一部分敞开的环状的部件构成,其两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铰接部38的外侧。由此,环形止挡件40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盖锁止机构37具有:供锁止部件39的钩部41卡止的锁止承接部43;以及供环形止挡件40钩挂的止挡件承接部44。锁止承接部43由从盖体9(周壁部9a)的前侧的下端部向前方突出的爪部构成。止挡件承接部44由以与环形止挡件40的内侧对应的形状、从包围锁止承接部(爪部)43的周围的位置向前方突出的壁部构成。

在盖锁止机构37中,当盖体9封闭盖主体8的上部时,锁止部件39的钩部41卡止于锁止承接部43,由此保持盖体9封闭盖主体8的上部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使螺旋弹簧42弹性变形,并对锁止部件39的第二臂部39b侧进行推动操作,由此解除钩部41相对于锁止承接部43的卡止状态。由此,利用铰接部10内的扭簧27的施力能够使盖体9向打开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在盖锁止机构37中,当盖体9封闭盖主体8的上部时,环形止挡件40钩挂于止挡件承接部44,由此阻止盖体9的向打开方向的转动。由此,在盖锁止机构37中,能够防止盖体9因锁止部件39的不需要的操作而打开。

然而,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将功能汇总于铰接部10,从而具有紧凑且外观设计性优异的铰接构造。具体地说,如图7、图10、图11以及图13所示,该铰接部10具有:设置于盖主体8的第一铰接轴承部45;设置于盖体9的第二铰接轴承部46和第三铰接轴承部47;在第一铰接轴承部45位于第二铰接轴承部46与第三铰接轴承部47之间的状态下,以沿转动轴方向贯通上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铰接轴承部45、46、47的状态安装的铰接轴48。

如图10以及图13所示,第一铰接轴承部45具有沿转动轴方向贯通的轴孔45a而形成为近似圆筒状,并且从盖主体8的后侧中央部突出设置。另外,在第一铰接轴承部45设置有使与第二铰接轴承部46对置的面侧沿转动轴方向凹陷成近似圆筒状的第一收纳凹部45b。另外,在第一铰接轴承部45设置有使与第二铰接轴承部46对置的面侧以与扭簧27的一端侧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凹陷的一方的臂承接部45c。

如图7以及图12所示,第二铰接轴承部46具有沿转动轴方向贯通的轴孔46a而具有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连续的形状,从隔着盖体9的后侧中央部的一侧突出设置。第二铰接轴承部46具有构成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对置的面的第一对面部件(另一方的对面部件)49。

第一对面部件49以嵌入被设置于第二铰接轴承部46的第一嵌合凹部(另一方的嵌合凹部)46b的内侧的状态安装。第一对面部件49优选使用与第二铰接轴承部46不同的材质,例如聚甲醛(pom)、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金属等的耐磨性比第二铰接轴承部46优异的材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pom)。

在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中,使耐磨性优异的第一对面部件49相对于第二铰接轴承部46独立构成,从而能够实现铰接部10的耐久性的提高。此外,对于第二铰接轴承部46而言,并不是一定要将第一对面部件49独立构成,也可以是将第一对面部件49一体化的构成。

在第一对面部件49的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对置的面(一方的面)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滑动接触的突起部50。另外,在第一对面部件49的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对置的面设置有以与扭簧27的另一端侧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凹陷的另一方的臂承接部49a。

多个突起部50呈近似半球状突出设置以便降低在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滑动接触时的摩擦阻力。另外,多个突起部50在由第一对面部件49构成的轴孔45a的周围呈放射状(等间隔)排列设置。此外,突起部50的数量优选配置有至少3个以上。

另一方面,如图10以及图13所示,在第一铰接轴承部45的与第一对面部件49对置的面(另一方的面)设置有与多个突起部50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45d。滑动接触面45d在第一收纳凹部45b以及一方的臂承接部45c的周围形成为近似圆环状。

扭簧27配置于第一铰接轴承部45的内侧。具体地说,该扭簧27具有:卷绕成螺旋状的卷绕部27a;从卷绕部27a的一端侧延长的一方的臂部27b;以及从卷绕部27a的另一端侧延长的另一方的臂部27c。

扭簧27在将卷绕部27a收纳于第一收纳凹部45b的内侧,使一方的臂部27b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侧的一方的臂承接部45c卡合,并使另一方的臂部27c与第二铰接轴承部46侧的另一方的臂承接部49a卡合的状态下配置。

由此,在铰接部10中,在从盖体9敞开通液口14的位置(以下称为敞开位置。)起,将该盖体9向与打开方向相反的一侧(以下称为关闭方向。)转动时,朝扭簧27的一方的臂部27b与另一方的臂部27c的展开角变窄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利用该反发力对盖体9相对于盖主体8向打开方向施力。

如图7、图10、图11以及图14所示,在第一铰接轴承部45设置有将与第三铰接轴承部47对置的面侧沿转动轴方向凹陷为近似圆筒状的第二收纳凹部45e。在第二收纳凹部45e的内侧配置有将盖体9向转动轴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第二施力部件)51。另外,在第二收纳凹部45e的内侧配置有滑动部件52,该滑动部件52在被螺旋弹簧51施力的状态下沿转动轴方向滑动自如。

滑动部件52形成为近似有底圆筒状,并且具有形成于底壁的中央部的轴孔52a、和侧壁的一部分沿转动轴方向被切去的切口部52b。另一方面,在第二收纳凹部45e的内周面沿转动轴方向延长地设置有朝切口部52b的内侧插入的引导凸部45f。通过将引导凸部45f插入到切口部52b的内侧,滑动部件52在第二收纳凹部45e的内侧不绕转动轴旋转,而是能够沿转动轴方向滑动。

第三铰接轴承部47以具有沿转动轴方向贯通的轴孔47a并具有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连续的形状的方式从隔着盖体9的后侧中央部的另一侧突出设置。第三铰接轴承部47具有构成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对置的面的第二对面部件(一方的对面部件)53。

如图10以及图15所示,第二对面部件53以嵌入被设置于第三铰接轴承部47的第二嵌合凹部(一方的嵌合凹部)47b的内侧的状态被安装。第二对面部件53优选使用与第三铰接轴承部47不同的材质,例如聚甲醛(pom)、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金属等的耐磨性比第三铰接轴承部47优异的材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pom)。

在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中,将耐磨性优异的第二对面部件53相对于第三铰接轴承部47独立构成,从而能够实现铰接部10的耐久性的提高。此外,对于第三铰接轴承部47而言,并并不是一定要将第二对面部件53独立构成,也可以是将第二对面部件53一体化的构成。

如图7、图10以及图11所示,铰接轴48插通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铰接轴承部45、46、47的轴孔45a、46a、47a,从而在沿转动轴方向贯通上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铰接轴承部45、46、47的状态下安装。

铰接部10具有在敞开位置处赋予咔哒感并且保持盖体9的敞开状态的棘爪机构54。具体地说,该棘爪机构54在滑动部件52的与第二对面部件53对置的面(一方的面)具有卡合凹部55,并在第二对面部件53的与滑动部件52对置的面(另一方的面)具有卡合凸部56。

如图7、图10、图11、图14以及图15所示,卡合凹部55以与一方的面的盖体9敞开通液口14的位置对应的方式设置为凹状。另外,在一方的面设置有将卡合凸部56沿转动方向引导至卡合凹部55的倾斜面57。倾斜面57是与卡合凸部56接触的面,朝向卡合凹部55而向上倾斜。

另一方面,如图10以及图15所示,卡合凸部56从另一方的面突出设置。另外,卡合凹部55和卡合凸部56在转动方向相互卡合的面(以下称为卡合面。)55a、56a相互以相同的角度倾斜。

滑动部件52通过在第二收纳凹部45e内被压缩的螺旋弹簧51,向与第三铰接轴承部47接近的方向被施力。由此,卡合凸部56成为被按压于滑动部件52的状态。

相反,第一铰接轴承部45通过在第二收纳凹部45e内被压缩的螺旋弹簧51,向与第二铰接轴承部46接近的方向被施力。由此,多个突起部50成为被按压于滑动接触面45d的状态。

在铰接部10中,在从封闭位置起将盖体9向打开方向转动规定量时,构成棘爪机构54的卡合凸部56成为与卡合凹部55卡合的状态。

由此,能够在敞开位置处赋予咔哒感并且通过卡合凸部56与卡合凹部55的卡合保持盖体9的敞开状态。在该情况下,在饮用容器主体2内的饮料时,能够在维持盖体9的敞开状态下倾斜容器主体2。另外,与以往那样通过扭簧27的作用力维持盖体9的敞开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保持盖体9的敞开状态而不取决于扭簧27的作用力。

另外,在铰接部10中,在使盖体9从上述封闭位置向敞开位置转动时,卡合凸部56一边与向上倾斜的倾斜面57接触(滑动接触)一边被引导至卡合凹部55。此时,卡合凸部56对倾斜面57的按压力(摩擦阻力)增大。由此,能够抑制因扭簧27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的盖体9的转动速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上述盖锁止机构37的解除而使盖体9飞速转动。

另外,在棘爪机构54中,在上述卡合凸部56与卡合凹部55卡合的状态下,相互卡合的卡合面55a、56a以相同的角度倾斜。在该情况下,相互卡合的卡合面55a、56a之间没有施加不必要的力,所以能够将卡合凹部55以及卡合凸部56的磨损、损伤等抑制得很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中,将功能汇总于上述铰接部10,从而能够得到紧凑且外观设计性优异的铰接构造。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中,在铰接部10的内侧,将相互施力方向不同的扭簧(第一施力部件)27和螺旋弹簧(第二施力部件)51沿转动轴方向排列配置,从而能够将上述施力部件27、51在铰接部10内集中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中,能够将用于通过扭簧27的施力而使盖体9向打开方向转动的机构、用于在敞开位置处赋予咔哒感并且保持盖体9的敞开状态的机构(棘爪机构54)、用于通过螺旋弹簧51的施力将卡合凸部56按压于滑动部件52并且将多个突起部50按压于滑动接触面45d的机构在铰接部10集中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中,由于是第二铰接轴承部46侧的多个突起部50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侧的滑动接触面45d滑动接触的构成,所以在使盖体9相对于盖主体8转动时,能够将铰接部10产生的摩擦阻力抑制得比以往低。由此,对于扭簧27以及螺旋弹簧51而言,能够相对减弱其作用力。其结果是,能够将第一铰接轴承部45与第二铰接轴承部46以及第三铰接轴承部47之间产生的磨损抑制得很低,能够实现铰接部10的耐久性的进一步提高。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加以各种变更。

具体地说,在上述铰接部10中,是在上述盖主体8侧设置有第一铰接轴承部45、在盖体9侧设置有第二铰接轴承部46以及第三铰接轴承部47的构成,但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在盖体9侧设置有第一铰接轴承部45,在盖主体8侧设置有第二铰接轴承部46以及第三铰接轴承部47的构成。另外,在上述铰接部10中,也可以将第二铰接轴承部46侧的结构、和第三铰接轴承部47侧的结构相互替换配置。

另外,在上述铰接部10中,是在第一对面部件49的与第一铰接轴承部45对置的面侧设置有多个突起部50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在第一铰接轴承部45的与第一对面部件49对置的面侧设置有多个突起部50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铰接部10中,是在滑动部件52的与第二对面部件53对置的面设置有卡合凹部55,在第二对面部件53的与滑动部件52对置的面设置有卡合凸部56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在滑动部件52的与第二对面部件53对置的面设置有卡合凸部56,在第二对面部件53的与滑动部件52对置的面设置有卡合凹部55的构成。

此外,对于上述饮料用容器1而言,并不限定于具有上述的外观形状,能够与其尺寸、功能、外观设计等相匹配而适当地施加变更。

另外,本发明能够适当地应用于利用具有上述的真空隔热构造的容器主体2而具有保温、保冷功能的饮料用容器1,但并不限定于使用具有上述的真空隔热构造的容器主体2。即,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盖单元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口颈部的饮料用容器、锅那样的具有相对于大的开口部拆装自如地安装的锅盖的烹饪用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