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抓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149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板抓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面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板抓取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面板的生产线中使用的面板抓取器一般为橡胶制吸球。通过吸球的吸力对面板进行抓取。该吸球只有一个抽气孔。该吸球的吸力无法控制。在抓取面板的过程中,若吸力过大,容易造成PS Mura(Photo Spacer Mura)等不良,影响良率;若吸力过小,容易导致面板抓取不牢而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板抓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面板抓取器不能控制吸力的大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面板抓取器,包括:吸盘、U形管和活塞;所述吸盘具有吸盘内腔,所述吸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吸盘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吸盘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孔,所述吸盘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吸盘内腔连通的第二开孔;所述U形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在所述吸盘的第二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孔,使所述吸盘内腔与所述U形管连通;其中,所述U形管包括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所述第一端位于第一侧管,所述第二端位于第二侧管;所述第一侧管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活塞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开口,并可在所述第一侧管中移动,所述活塞的一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侧管的宽度匹配,所述活塞的另一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匹配。

进一步,还包括:多个卡扣,所述第一侧管的内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每一所述卡扣设置在每一所述第二开口中,并且凸出于所述第一侧管的内侧壁,所述卡扣用于限制所述活塞向所述第一开口移动。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二开口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管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活塞包括:锥形活塞头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锥形活塞头的底面,所述锥形活塞头的底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侧管的宽度匹配,所述活塞杆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匹配,并且所述锥形活塞头的底面的面积比所述活塞杆的端面的面积大,使所述锥形活塞头的底面的边缘凸出于所述活塞杆的端面。

进一步:所述卡扣为楔形,所述卡扣的楔形的尖端凸出于所述第一侧管的内侧壁,所述卡扣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侧管的内侧壁的夹角为锐角,使所述卡扣的第一表面向所述U形管的第一端倾斜,所述卡扣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侧管的内侧壁的夹角为直角,其中,所述卡扣的第一表面为所述卡扣的面向所述第一开口的表面,所述卡扣的第二表面为所述卡扣的面向所述U形管的第一端的表面。

进一步,还包括:连杆、多个第一弹簧和卡扣控制钮;所述第一侧管的设置有所述第二开口的内侧壁和对应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多个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平行于所述第一侧管,所述第一侧管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连杆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连杆的一侧与多个所述卡扣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弹簧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杆的另一侧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三开口,并连接所述卡扣控制钮。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锥形活塞头的底面,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管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的内壁。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管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U形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通道垂直于所述第一侧管,并将所述第一侧管和所述第一侧管的外部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控制器与所述活塞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控制向所述活塞施加的压力。

进一步:当所述第一开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开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吸盘的第一表面上。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面板抓取器,通过设置U形管和活塞,使活塞将U形管分隔为封闭的第一部分和与吸盘连通的第二部分,当按压活塞使其向下移动时,U形管的封闭的第一部分会和外部大气压形成压差,使得吸盘产生吸力,从而可将面板抓取,并且通过控制活塞移动的距离可控制抓取面板的吸力的大小;此外,活塞受到的压力与吸盘的吸力的方向相反,从而可改变力的方向,便于操作人员施力,也方便人工拿取面板抓取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面板抓取器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面板抓取器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面板抓取器。如图1和2所示,该面板抓取器包括:吸盘1、U形管2和活塞3。

其中,吸盘1具有吸盘内腔13。吸盘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吸盘1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吸盘内腔13连通的第一开孔11。优选的,当第一开孔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第一开孔11均匀分布在吸盘1的第一表面上,可提供均匀的吸力,从而使得面板均匀受力,防止面板局部受力过大引起Mura。吸盘1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一个与吸盘内腔13连通的第二开孔12。

U形管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在吸盘1的第二表面上,并且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孔12,使吸盘内腔13与U形管2连通。其中,U形管2包括第一侧管21和第二侧管22。U形管2的第一端位于第一侧管21。U形管2的第二端位于第二侧管22。第一侧管21的与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23。

活塞3的一端插入第一开口23,并可在第一侧管21中移动。活塞3的一端的宽度与第一侧管21的宽度匹配,活塞3的另一端的宽度与第一开口23的宽度匹配。应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侧管21的壁厚可能较大,因此,该第一侧管21的宽度指的是第一侧管21的内部管道的宽度。一般的,活塞3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形,则该活塞3的一端的宽度指的是活塞3的一端的直径;同样的,第一侧管21和第一开口23如果是圆形,其宽度也指的是直径。通过活塞3将U形管2分隔为两个部分。活塞3的一端到U形管2的第一端之间为第一部分,活塞3的一端到U形管2的第二端为第二部分。

通过活塞3的移动可调整U形管2的第一部分的压力,从而可调整其与外部大气的压差,以便控制吸盘1的吸力的大小,抓取面板;此外,活塞3向U形管2的第一端移动时受到的压力与吸盘1的吸力的方向正好相反,从而可改变力的方向,便于操作人员施力;该U形管2的结构也方便人工握持该面板抓取器。

优选的,该面板抓取器还包括:压力控制器。压力控制器与活塞3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控制向活塞3施加的压力,使操作人员可根据吸盘1所需吸力的大小向该压力控制器施压,从而控制活塞3的移动距离,更有利于控制吸力的大小。具体的,该压力控制器可根据操作人员按压的压力的大小进行压力的调整。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方便控制吸盘1的吸力的大小,该面板抓取器还包括:多个卡扣4。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每一卡扣4设置在每一第二开口中,并且凸出于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由于卡扣4凸出于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卡扣4可用于限制活塞3自由地向第一开口23移动,可使活塞3固定在该卡扣4的位置,从而避免操作人员向活塞3施加的压力减小而导致活塞3向第一开口23移动,使得吸盘1的吸力减小,易造成面板掉落。

更优选的,多个第二开口间隔均匀的设置在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上,从而使得多个卡扣4间隔均匀地凸出于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这样,由于活塞3可固定在卡扣4的位置,该各个卡扣4的位置间隔均匀,因此,活塞3可固定的位置间隔均匀,从而可以使U形管2的第一部分的压力与外部大气的压差的变化较均匀,吸盘1的吸力的调整也较均匀,避免因吸力变化太大而损伤面板。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活塞3包括:锥形活塞头31和活塞杆32。活塞杆32的一端连接锥形活塞头31的底面。锥形活塞头31的底面的宽度与第一侧管21的宽度匹配,从而使得锥形活塞头31可将U形管2分隔为两个部分。活塞杆32的宽度与第一开口23的宽度匹配。一般的,第一侧管21为圆管,因此,锥形活塞头31的形状为圆锥形,则锥形活塞头31的底面为圆形,锥形活塞头31的底面的宽度指的是直径;活塞杆32的形状为圆柱形,活塞杆32的宽度指的也是直径。锥形活塞头31的底面的面积比活塞杆32的端面的面积大,使锥形活塞头31的底面的边缘凸出于活塞杆32的端面,以便卡扣4和锥形活塞头31配合,阻挡锥形活塞头31自由地向第一开口23方向移动。该锥形活塞头31便于活塞3下压卡扣4,从而方便活塞3向U形管2的第一端移动。为了配合活塞3的形状,第一侧管21的内部管道的形状可以与活塞3的形状对应,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侧管21的靠近第一开口23的部分的宽度与活塞杆32的宽度匹配,第一侧管21的其他部分的宽度与锥形活塞头31的底面的宽度匹配。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配合活塞3的上述的具体结构,该卡扣4可以为楔形。其中,卡扣4的第一表面为卡扣4的面向第一开口23的表面,卡扣4的第二表面为卡扣4的面向U形管2的第一端的表面。卡扣4的楔形的尖端凸出于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卡扣4的第一表面与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的夹角为锐角,使卡扣4的第一表面向U形管2的第一端倾斜,与锥形活塞头31的形状对应,以便锥形活塞头31下压卡扣4的第一表面,使活塞3向U形管2的第一端移动不受限制。卡扣4的第二表面与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的夹角为直角,从而使得卡扣4的第二表面与锥形活塞头31的表面平行,使得锥形活塞头31向第一开口23移动时,受到卡扣4的限位,活塞3不能自由地向第一开口23移动,可使活塞3的位置固定,吸盘1的吸力不会突然变小,而造成面板掉落。

优选的,为了便于控制卡扣4的位置,以便使活塞3灵活地向第一开口23移动,该面板抓取器还包括:连杆5、多个第一弹簧6和卡扣控制钮7。由于第一侧管21的管壁有一定厚度,其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设置通道。因此,第一侧管21的设置有第二开口的内侧壁和对应的外侧壁之间可以设置第一通道24。第一通道24与多个第二开口连通。第一通道24平行于第一侧管21。第一侧管21的与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通道24连通的第三开口25。应当理解的是,第二开口可以设置在第一侧管21的任一方位的内侧壁上,因此,第一通道2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侧管的任一方位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例如,如图1所示的一种结构,第二开口设置在第一侧管21的与第二侧管22相邻的内侧壁上,则第一通道24设置在相应的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第一通道24会贯通U形管2的底部的管壁,从而可与第三开口25连通。当第一通道24设置在其他方位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设计,保证第一通道24与第三开口25连通即可。连杆5位于第一通道24内。连杆5的一侧与多个卡扣4连接,从而可带动卡扣4移动。多个第一弹簧6间隔设置。每一第一弹簧6的一端与连杆5的另一侧连接,每一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与第一通道24的内侧壁连接,第一弹簧6可对连杆5施加作用力。更优选的,多个第一弹簧6均匀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弹簧6对连杆5的作用力较均匀。连杆5的一端伸出第三开口25,并连接卡扣控制钮7。当活塞3需要向第一开口23方向移动时,通过卡扣控制钮7下压连杆5,可使连杆5带动卡扣4向第二开口内缩回,从而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上没有卡扣4的障碍,使得活塞3可向第一开口23自由移动,从而减小吸盘1的吸力,将面板放下。第一弹簧6可对连杆5进行缓冲,并在操作人员松开卡扣控制钮7后,可利用第一弹簧6的弹力使卡扣4从第二开口中伸出,再次凸出于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形成障碍。

优选的,该面板抓取器还包括: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的一端连接锥形活塞头31的底面,第二弹簧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侧管21的与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的内壁。优选的,第二弹簧8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对称设置,可提供均匀的弹力。当活塞3受到压力向U形管2的第一端移动时,第二弹簧8拉伸;当需要将面板放下时,卡扣4缩回,第二弹簧8可利用自身的弹力拉动活塞3向第一开口23移动,活塞3可迅速恢复初始状态,达到压力释放的目的。

优选的,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26。第二通道26靠近U形管2的第一端。第二通道26垂直于第一侧管21,并将第一侧管21和第一侧管21的外部连通,使第一侧管21通气,从而可减小活塞3移动的阻力,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该第二通道26在第一侧管2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的方位可任意设置。如图1所示的一种结构,由于设置了第一通道25,为避免影响连杆5在第一通道25内的运动,该第二通道26设置在第一通道25以外的位置,例如设置在第一通道25的相对的另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的面板抓取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操作人员通过压力控制器向活塞3施压。活塞3在第一侧管21内向第一端移动。活塞3在第一侧管21内向第一端移动的距离越大,吸盘1的吸力越大。通过压力控制器控制施加在活塞3上的压力,以便控制活塞3的移动距离,从而控制吸盘1的吸力的大小,卡扣4将活塞3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保持吸力的大小。吸盘1利用吸力抓取面板。操作人员可将面板移动到所需的位置后,当需要放下面板时,操作人员可按压卡扣控制钮7,使连杆5移动,并带动卡扣4移动,使卡扣4缩回到第二开口,不再限制活塞3的移动。活塞3在第二弹簧8的带动下向第一开口23方向移动,释放压力,从而使得吸盘1的吸力消失,将面板放下。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面板抓取器,通过活塞3的移动可调整吸盘1的吸力的大小,以便抓取面板;活塞3向U形管2的第一端移动时受到的压力与吸盘1的吸力的方向正好相反,从而可改变力的方向,便于操作人员施力;该U形管2的结构也方便人工握持该面板抓取器;此外,通过设置卡扣4,可使活塞3的位置固定,从而可保持吸力的大小不变,有利于稳定地抓取面板。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