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939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拼接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有端幅材拼接至无端幅材——尤其是用于拼接有端纸幅以在波纹板层中生产无端波纹板幅——的拼接设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将有端幅材拼接至无端幅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拼接设备将快用尽的有端幅材与新的有端幅材连接,以类似形成无端幅材。该过程在专业术语中称为接合或拼接,而对应的装置称为拼接装置或拼接设备。现有技术的拼接设备的一个缺点通常在于:两卷有端幅材的拼接仍有些难处理,即便这两卷有端幅材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提供一种使有端幅材的拼接尤其容易并且功能上安全与经济的拼接设备。特别地,应形成一种能够自动地或独立地进行拼接的拼接设备。还应提供相应的方法。

该任务通过用于拼接幅材的拼接设备而根据本发明来解决,所述拼接设备包括:用于使第一有端幅材从第一材料卷展开的第一展开单元,用于使第二有端幅材从第二材料卷展开的第二展开单元,用于使第一有端幅材和第二有端幅材彼此连接以形成无端幅材的连接设备,其中,所述连接设备包括:引导机构;包括第一传送辊的第一准备装置;包括第二传送辊的第二准备装置;用于连接有端幅材以形成无端幅材的第一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在与第二有端幅材连接之前横向切割第一有端幅材的第一切割单元;用于连接有端幅材以形成无端幅材的第二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在与第一有端幅材连接之前横向切割第二有端幅材的第二切割单元;能够沿引导机构移位以用于与准备装置和连接装置协作的工作台单元;以及用于使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工作台单元致动以拼接所述有端幅材的致动装置。此外,该任务还通过用于拼接幅材的方法来解决,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借助于第一展开单元使第一有端幅材从第一材料卷展开,借助于第二展开单元使第二有端幅材从第二材料卷展开,借助于连接设备使所述第一有端幅材和所述第二有端幅材彼此连接以形成无端幅材,其中,所述连接设备包括:引导机构;包括第一传送辊的第一准备装置;包括第二传送辊的第二准备装置;用于使有端幅材与无端幅材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在与第二有端幅材连接之前横向切割所述第一有端幅材的第一切割单元;用于使所述有端幅材与所述无端幅材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在与所述第一有端幅材连接之前横向切割所述第二有端幅材的第二切割单元;能够沿所述引导机构移位以用于与准备装置和连接装置协作的工作台单元;以及借助于致动装置使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工作台单元致动以拼接所述有端幅材。

准备装置有利地可彼此独立地移位。有利的是,第一或第二准备装置的第一和/或第二移位驱动器被设计成电驱动器、气动驱动器或液压驱动器。

致动装置有利地使连接设备致动,以使两卷有端幅材彼此的拼接自动地发生或实现自动化。特别地,拼接两卷有端幅材所需的步骤的至少大部分自动地完成或自动实现。

致动装置优选为电式或电子式的。致动装置优选被设计成控制器。

有利的是,致动装置与第一准备装置和第二准备装置信号连接。致动装置有利地与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信号连接。方便的是,致动装置与工作台单元信号连接。方便的是,致动装置与第一展开单元和第二展开单元信号连接。信号连接可以是无线的或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和有线的组合。

工作台单元有利地可沿引导机构在准备装置之间移位。有利的是,准备装置可沿引导机构移位。工作台单元优选具有工作台单元驱动器。

第一连接装置有利地将第一有端幅材的幅材末端与第二有端幅材的幅材起始部位连接。该连接尤其通过粘接来实现。

有利的是,第二连接装置将第二有端幅材的幅材末端与第一有端幅材的幅材起始部位连接。该连接有利地通过粘接来实现。

有利的是,该拼接设备还包括用于使无端幅材的输送不中断或不延迟的可移位存储车。

有利的是,第一有端幅材为第一有端纸幅。第二有端幅材优选为第二有端纸幅。例如可由无端幅材生产波纹幅。替代地,也可由无端幅材生产平滑幅。

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在其给料位置彼此毗连布置,以能够在彼此间隔开的幅材供给位置与至少一个保持位置之间相对于彼此移位,用于将所述第一有端幅材保持在所述第一传送辊上。有利的是,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在其幅材保持位置分别保持彼此接触,并且形成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方便的是,第一有端幅材通过夹紧或摩擦保持在有关的保持位置下。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有利地能够精确地占据两个保持位置。

以下设计非常有利于操作者: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能够在第一保持位置保持所述第一有端幅材,并且允许所述第一有端幅材相对于所述工作台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准备装置移位。在第一有端幅材相对于工作台单元和/或第一准备装置运动的同时,在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的第一保持位置下保持第一有端幅材仍是可能的,尤其是当向第一有端幅材施加相应的力,尤其是牵引力力时。

工作台单元的在至少所述第一保持位置下有效以将第一有端幅材保持在第一传送辊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保持元件例如被设计成弹簧元件,尤其是可弹性变形的弹簧元件。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保持元件为金属材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保持元件有利地在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的第一保持位置下将第一有端幅材压紧在第一传送辊上,其中第一有端幅材可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保持元件移位,尤其是在向第一有端幅材施加了相应的力尤其是牵引力时。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保持元件在第一保持位置下通过第一传送辊和/或第一有端幅材变形。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有利地共同保持在其第一保持位置。该状态例如利用工作台单元和/或第一准备装置的相应驱动器来实现。

有利的是,相比于第一保持位置而言,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在第二保持位置下运动成更靠近或者其总长度缩短,以便阻止第一有端幅材相对于工作台单元和/或第一准备装置移位,其中,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在第二保持位置优选借助于第一联接单元彼此联接。

有利的是,第一联接机构为机械联接机构。第一联接机构有利地为第一螺栓单元。特别地,第一联接机构包括可致动的第一联接螺栓和第一联接配对结构,所述第一联接配对结构与所述第一联接螺栓在其联接状态下相互作用。方便的是,第一联接螺栓布置在工作台单元上,而第一联接配对结构布置在第一准备装置上。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有利地在第二保持位置下紧密保持在一起,从而优选消除二者之间的距离。有利的是,根据第一联接机构来设计第二联接机构。

有利的是,工作台单元的在第二保持位置下有效以使第一有端幅材相对于工作台单元和/或第一准备装置固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例如由摩擦材料如橡胶、弹性树胶等形成。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在第二保持位置下将第一有端幅材压紧在第一传送辊上。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在第二保持位置下通过第一传送辊和/或第一有端幅材变形。在第二保持位置下,尤其也是当将相应的力尤其是牵引力施加至第一有端幅材上时,避免了第一有端幅材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移位。

利用工作台单元和/或第一准备装置的相应驱动器,使在保持第一有端幅材固定的第二保持位置下的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朝向第一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移位,从而有利地实现将第一有端幅材拼接至第二有端幅材。这里将第一有端幅材保持为相对于工作台单元和/或第一准备装置固定不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启动或逐渐加速以使第一有端幅材张紧。为此有利地设定启动加速函数,尤其是斜坡。

以下设计功能上非常安全: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在至少一次停止过程中在到达第一和/或第二连接装置之前占据第一保持位置。尤其是能够很好地避免对第一有端幅材造成伤害,这有效地防止了在材料用尽时的生产中断。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有利地逐渐停止。为此有利地设定延迟函数,尤其是斜坡。

使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占据第一保持位置而不停止或减速的拼接过程非常经济且快速。

第二准备装置有利地类似于第一准备装置一样设计。有利的是,第二准备装置类似于第一准备装置一样被致动,以便启动对第二有端幅材的拼接。准备装置优选成镜像或者相对于竖直延伸的对称轴线对称地布置。有利的是,工作台单元尤其是相对于竖直延伸的对称轴线对称地设计。

有利的是,第一展开单元包括在使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朝向第一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移位时产生10n到300n的第一展开制动力的第一展开制动单元。

拼接设备的分别所具备的第一展开制动力尤其取决于第一材料卷的当前直径。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所附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至4是示出了连续的拼接步骤的根据本发明的拼接设备的示意图,

图5为拼接设备的处于其第一保持位置的第一准备装置和工作台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对应于图5的视图,其中,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处于其第二保持位置,

图7至10为图1至4中所示的拼接设备的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由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组成的第一工作台准备装置的速度函数,以及

图11为图1至4中所示的拼接设备的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由工作台单元和第一准备装置组成的第一工作台准备装置的替代的速度函数。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至4,波纹板成型机(未整体地示出)包括用于生产在一侧被层压的波纹板幅的已知波纹板生产装置(未示出)。这种波纹板成型机通常也称为单面机(singlefacer)。

波纹板成型机包括开槽装置,该开槽装置具有用于由幅材生产带波纹的波纹幅的瓦楞辊。波纹板成型机包括用于将波纹幅与平滑幅连接的涂胶装置,该涂胶装置将胶涂抹至波纹幅的波纹的波峰处。波纹板成型机具有将平滑幅按压至携带有胶的波纹幅上的按压模块,其中,在一侧被层压的波纹板幅由波纹幅和平滑幅形成。

波纹板成型机首先包括用于提供无端幅材2的拼接设备1和用于提供另外的无端幅材(未示出)的另外的拼接设备(未示出)。形成在一侧被层压的波纹板幅的一部分并且无端的波纹幅可由无端幅材2形成。替代地,无端幅材2形成在一侧被层压的波纹板幅的平滑幅。平滑幅也是无端的。在一侧被层压的波纹板幅可利用另外的无端平滑幅或在一侧被层压的波纹板幅的来进行层压。另外的平滑幅可由无端幅材2形成。

由于两个拼接设备1优选相同,下文将仅详细描述图1至4中所示的拼接设备1。首先将阐述其构造。

拼接设备1包括用于将第一有端幅材3从第一材料卷4展开的第一展开单元5和用于将第二有端幅材6从第二材料卷7展开的第二展开单元8。第一有端幅材3和第二有端幅材6借助拼接设备1彼此牢靠地连接,用以提供无端幅材2。

拼接设备1具有基架9,该基架9具有基架底座10、基架立柱11以及基架支承部12。基架底座10固定至地板或地面13。基架立柱11附接在基架底座10的顶部。基架立柱11大致竖直地或垂直于地板13而延伸。基架支承部12布置在基架立柱11的与基架底座10相反的端部区域并且大致平行于地板13延伸,即水平地延伸。

第一展开单元5和第二展开单元8从基架底座10延伸出。第一和第二展开单元5、8可枢转地安装在基架底座10上并且关于基架立柱11彼此相对/相反地布置。

第一展开单元5包括用于接纳第一材料卷4的第一接纳部(未示出),该第一接纳部被导入第一材料卷4的中央开口中并且定位为围绕第一展开单元5的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第一保持臂14之间的第一旋转轴15枢转。

第二展开单元8与第一展开单元5类似地设计。该第二展开单元8包括用于接纳第二材料卷7的第二接纳部(未示出),该第二接纳部被导入第二材料卷7的中央开口中并且定位为围绕第二展开单元8的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第二保持臂16之间的第二旋转轴17枢转。旋转轴15、17水平地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

第一有端幅材3借助于切割与连接装置19的第一供给辊18提供给拼接设备1,同时第二有端幅材6借助于切割与连接装置19的第二供给辊20提供。各供给辊18、20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支承臂21或第二支承臂22上,所述第一支承臂21或第二支承臂22在相关的材料卷4或7的上方可枢转地布置在基架支承部12上,用以使相关的有端幅材3或6张紧。

切割与连接装置19被用于由有端幅材3、6产生无端幅材2。该切割与连接装置19包括第一准备装置23、第二准备装置24、第一连接装置25、第二连接装置26、工作台单元27以及引导机构28。

根据图1,第一准备装置23当前在第一材料卷4上方就位于基架支承部12上,而第二准备装置24当前在第二材料卷7的上方区域就位于根据图1的基架支承部12上。

引导机构28在布置于图1中的端部处的准备装置23、24之间在基架支承部12中/上笔直且平行于地板13延伸,其中,准备装置23、24可沿引导机构28移位。

工作台单元27也可沿引导机构28移位。该工作台单元27布置于准备装置23、24之间。准备装置23、24和工作台单元27可沿引导机构28并相对于连接装置25、26移位。

连接装置25、26沿引导机构28彼此间隔开。所述连接装置25、26在引导机构28上方布置在基架支承部12上。

第一和第二准备装置23、24相同地构造并且关于竖直延伸的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

第一准备装置23包括用于提供第一有端幅材3的可旋转地安装的第一传送或保持辊29,以及例如具有用于横向切割所提供的第一有端幅材3的可致动的第一切割刀片31的第一横向切割器单元30。第一有端幅材3因此可使用第一横向切割器单元30横向于其纵向延伸或输送方向地被分离。

第一准备装置23的第一传送辊29例如配备有用于保持与提供第一有端幅材3的粘结层,并且可沿引导机构28移位以将第一有端幅材3传送至第一连接装置25或第二连接装置26。没有粘结层的第一传送辊29的设计可以是一种替代。第一传送辊29例如在外侧为无粘性的或光滑的。

第二准备装置24包括用于提供第二有端幅材6的可旋转地安装的第二传送或保持辊32,以及例如具有用于横向切割所提供的第二有端幅材6的可致动的第二切割刀片34的第二横向切割器单元33。第二有端幅材6因此可使用第二横向切割器单元33横向于其纵向延伸或输送方向地被分离。

第二准备装置24的第二传送辊32例如配备有用于保持与提供第二有端幅材6的粘结层,并且可沿引导机构28移位以将第二有端幅材6传送至第一连接装置25或第二连接装置26。没有粘结层的第二传送辊32的设计也可以是一种替代。第二传送辊32例如在外侧为无粘性的或光滑的。

各准备装置23、24包括其各自的第一或第二移位驱动器35、36,用于使所述准备装置23、24沿引导机构28移位。

连接装置25、26具有相同的设计结构并且关于竖直延伸的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在基架支承部12上。

第一连接装置25包括具有用于在与第二有端幅材6连接之前切割第一有端幅材3的可致动的第一切割刀片38的第一切割单元37,和用于连接有端幅材3、6以形成无端幅材2的第一压辊39。第一连接装置25的第一切割单元37和第一压辊39直接毗连引导机构28地安装在基架支承部12上,以使得准备装置23、24的传送辊29、32以及工作台单元27可沿引导机构28行进并且经过第一连接装置25。

第二连接装置26包括具有用于在与第一有端幅材3连接之前切割第二有端幅材6的可致动的第二切割刀片43的第二切割单元42,和用于连接有端幅材3、6以形成无端幅材2的第二压辊44。第二连接装置26的第二切割单元42和第二压辊44直接毗连引导机构28地安装在基架支承部12上,以使得准备装置23、24的传送辊29、32以及工作台单元27可沿引导机构28行进并且经过第二连接装置26。

在图4中所示的位置处,第二连接装置26的第二压辊44与第一准备装置23的第一传送辊29形成第一连接间隙40,以供待连接的有端幅材3、6和第一胶带41通过,所述第一胶带41两侧均有粘性并且由此被预先手动施加至第一有端幅材3的幅材起始部位以与第二有端幅材6或无端幅材2连接。

在相应地移位了的位置处,第一连接装置25的第一压辊39与第二准备装置24的第二传送辊32形成第二连接间隙(未示出),以供待连接的有端幅材3、6和第二胶带(未示出)通过,所述第二胶带两侧均有粘性并且由此被预先手动施加至第二有端幅材6的幅材起始部位以与第一有端幅材3或无端幅材2连接。

工作台单元27取决于其位置而连同第一准备装置23、第二准备装置24、第一连接装置25或第二连接装置26一起作用,并且可沿引导机构28——尤其还独立于所述第一准备装置23、第二准备装置24、第一连接装置25或第二连接装置26——移位。

第一转向辊45在无端幅材2的传送方向47上位于切割与连接装置19的下游,所述第一转向辊45在第一材料卷4的区域中安装于基架支承部12的顶部。无端幅材2绕着第一转向辊45被引导。

在无端幅材2的传送方向47上跟在第一转向辊45后方的是可旋转地安装于存储车48上的第二转向辊46。存储车48布置在基架支承部12的背对基架立柱11的上端区域中并且可沿平行于地板13延伸且位于引导机构28上方的存储车引导机构49移位。存储车引导机构49规定存储车48的移位路径并且基本上沿着整个基架支承部12延伸。此处,存储车48可在第一末端位置与第二末端位置之间移位。其可沿相反的移位方向移位。在第一末端位置,存储车48毗邻拼接设备1的幅材出口50而布置,而在第二末端位置,存储车48与幅材出口50隔开并远离幅材出口50。图1中存储车48处于第二末端位置。

第三转向辊51在幅材出口50的区域中可旋转地安装在基架支承部12上,用于使无端幅材2转向。第三转向辊51在无端幅材2的传送方向47上布置在第二转向辊46的下游。

第四转向辊52在无端幅材2的传送方向47上布置在第三转向辊51的下游,所述第四转向辊52在第二转向辊46与第三转向辊51之间可旋转地安装在存储车48上。转向辊45、46、51、52的旋转轴线水平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

拼接设备1具有用于使存储车48沿存储车引导机构49移位的存储车移位驱动器53。

尤其是如图5和6中清楚可见的,工作台单元27携带有第一联接螺栓54和第二联接螺栓55。两个联接螺栓54、55可被致动,尤其是可被移位。第一联接螺栓54面向第一准备装置23,而第二联接螺栓55面向第二准备装置24。

第一准备装置23携带有第一联接配对结构56。第二准备装置24携带有第二联接配对结构57。联接配对结构56、57例如分别由销、突起、壁部等形成。

第一联接螺栓54和第一联接配对结构56共同形成第一联接单元,从而使得第一准备装置23与工作台单元27可借助第一联接机构彼此可拆卸地联接。第二联接螺栓55和第二联接配对结构57共同形成第二联接单元,从而使得第二准备装置24与工作台单元27可借助第二联接机构彼此可拆卸地联接。

第一联接螺栓54和第二联接螺栓55与能够使第一联接螺栓54和/或第二联接螺栓55致动的致动机构73连接。致动机构73尤其具有可轴向地移位的致动杆74,该致动杆74与第一联接螺栓54和第二联接螺栓55直接或间接地致动连接。致动杆74的移位因此可引起第一联接螺栓54以及第二联接螺栓55的致动。第一联接螺栓54尤其可围绕第一枢轴54’枢转,并且第二联接螺栓55可围绕第二枢轴55’枢转。联接螺栓54、55尤其彼此对立地联接,从而使得第一联接螺栓54运动至其联接位置例如将导致第二联接螺栓55运动至其松开位置。

工作台单元27携带有面向第一准备装置23并且可变形的第一保持元件75。所述第一保持元件75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以及由片弹簧制成。第一保持元件75界定出第一变形腔。

工作台单元27还携带有面向准备装置23并且可变形的第一固定元件76。第一固定元件76优选为块状或板状的并且例如由摩擦材料制成。在使用期间,所述第一固定元件76有利地提供比第一保持元件75更大的摩擦力并且毗连所述第一保持元件75布置。

工作台单元27还携带有面向第二准备装置24并且可变形的第二保持元件77。所述第二保持元件77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以及由片弹簧制成。第二保持元件77界定出第二变形腔。

工作台单元27还携带有面向第二准备装置24并且可变形的第二固定元件78。第二固定元件78优选为块状或板状的并且例如由摩擦材料制成。在使用期间,所述第二固定元件78有利地提供比第二保持元件77更大的摩擦力并且毗连所述第二保持元件77布置。

拼接设备1还包括电子控制器58。控制器58借助第一信号连接部59与第一准备装置23进行信号连接。控制器58借助第二信号连接部60与第二准备装置24进行信号连接。控制器58借助第三信号连接部61与第一连接装置25进行信号连接。控制器58借助第四信号连接部62与第二连接装置26进行信号连接。控制器58借助第五信号连接部63与存储车48进行信号连接。控制器58借助第六信号连接部64与第一展开单元5进行信号连接。控制器58借助第七信号连接部65与第二展开单元8进行信号连接。控制器58借助第八信号连接部68与第二展开单元8进行信号连接。

下文将参考图1来更详细地描述拼接设备1的功能。

将第二有端幅材6从第二材料卷7展开并且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输送。借助第二供给辊20将第二有端幅材6提供给切割与连接装置19,其中第二有端幅材6转向约90°。第二有端幅材6从彼此间隔开的压辊39、44之间穿过并且压靠在压辊39、44的外周的某些区域上。

在切割与连接装置19之后,第二有端幅材6或无端幅材2围绕第一转向辊45行进并且转向约180°。无端幅材2然后行进至第二转向辊46,在该处再次转向约180°。在第二转向辊46之后,无端幅材2围绕第三转向辊51行进,在该处再次转向约180°。无端幅材2然后围绕第四转向辊52行进,在该处再次转向约180°并且行进至幅材出口50。无端幅材2在幅材出口50处离开拼接设备1。

存储车48在这里处于其第二末端位置。两个准备装置23、24布置在距离连接装置25、26的一定距离处。它们处于引导机构28的相反端部区域。工作台单元27布置在距离准备装置23、24与连接装置25、26一定距离处。

切割与连接装置19处于其闲置状态。

在该状态下,仅第二有端幅材6行进穿过切割与连接装置19,而第一有端幅材3通过切割与连接装置19或第一传送辊29保持在等待位置,从而在必要时使第一有端幅材3与第二有端幅材6连接以形成无端幅材2。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最初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布置以供第一有端幅材3通过,并且然后占据幅材供给位置,以使第一有端幅材3可通过其间。第一有端幅材3然后围绕第一传送辊29行进并为此相应地配合。工作台单元27布置在连接装置25、26一定距离处。第一有端幅材3由第一供给辊18转向。

由于第二有端幅材6的稳定展开,第二材料卷7将在一定的展开时间后快用尽,从而必须借助切割与连接装置19将第一有端幅材3与第二有端幅材6连接以提供无端幅材2。

为此,工作台单元27沿引导机构28被驱动至第一准备装置23(图2)。当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彼此接触时,缠绕着的第一有端幅材3保持被夹紧在第一准备装置23与工作台单元27之间。第一有端幅材3尤其在变形的情况下被保持在第一传送辊29与第一保持元件75之间。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占据其第一保持位置。

根据图2,然后借助于第一切割刀片31或尤其是手动地在第一有端幅材3的横向方向上切断第一有端幅材3。借助于第一准备装置23或尤其是手动地将第一胶带41粘附在第一有端幅材3的新形成的幅材起始部位66。第一胶带41优选跨第一有端幅材3的整个宽度而延伸。控制器58由此借助于第一信号连接部59或第八信号连接部68来控制第一准备装置23和/或工作台单元27。

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然后借助于第一联接单元彼此联接,其中,第一有端幅材3保持被夹紧在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之间。第一联接螺栓54尤其接合与锁定第一联接配对结构56,其中,第一保持元件75和第一固定元件76通过第一传送辊29变形同时将第一有端幅材3固定在第一传送辊29上。从而阻挡第一传送辊29的旋转。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占据其相对于彼此的第二保持位置。

控制器58控制工作台单元27——尤其是工作台单元27的第一联接螺栓54和工作台单元驱动器69,和/或由此借助于第一信号连接部59或第八信号连接部68控制第一准备装置23。

如图3中所示,彼此联接并由此形成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的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然后朝第二准备装置24或第一连接装置25的方向而沿引导机构28共同地移位。在使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朝第一连接装置25移位的同时,其驱动力大于第一有端幅材3在这个时候所具备的幅材张紧力。借助于第一展开单元5的第一展开制动单元70向第一有端幅材3或第一材料卷4施加第一展开制动力,该第一展开制动力将取决于直径并且介于10n至300n之间。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在启动第一连接装置25的时候逐渐加速。

根据该实施例,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通过第一连接装置25逐渐减速并且最终逐渐毗连第一连接装置25而停止。

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然后被驱动至第一保持位置。第一传送辊29然后可再次旋转。第一有端幅材3现在仅通过第一保持元件75来保持。

第一传送辊29尤其通过使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移位而枢转,从而使得第一胶带41被带入面向工作台单元27的拼接位置。实现该过程所需的路径是已知的。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这里借助于信号线路59或68接收来自控制器58的相应的控制信号。

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然后再次占据其第二保持位置。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彼此联接,其中,第一有端幅材3保持被夹紧在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之间。第一联接螺栓54尤其接合与锁定第一联接配对结构56,其中,第一保持元件75和第一固定元件76通过第一传送辊29变形同时将第一有端幅材3固定在第一传送辊29上。从而阻挡第一传送辊29的旋转。

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然后朝第二连接装置26移位,如图4中所示。当第二连接装置26启动时,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逐渐加速。

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通过第二连接装置26逐渐减速并且最终逐渐毗连第二连接装置26而停止。

第二有端幅材6借助于第二连接装置26的第二压辊44被压紧在第一胶带41——其粘附至第一有端幅材3的幅材起始部位66并且位于第一准备装置23的第一传送辊29的预先确定的位置上——的粘性端部上,其中,该第二压辊44通过气动枢转单元(未示出)行进至第一准备装置23的第一传送辊29。这导致了无端幅材2与第一有端幅材3的连接。第二有端幅材6向无端幅材2的供应停止。

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沿引导机构28移位以产生切割边缘,从而使得由线性单元(未示出)移位的第二连接装置26的第二切割单元42的第二切割刀片43的边缘可跨其整个宽度而埋入正对第二连接装置26的第二切割单元42的第二切割刀片43的工作台单元27中的凹部内,以使第二有端幅材6与无端幅材2完全分离。

在使无端幅材2与第二有端幅材6完全分离的切割过程之后,第二连接装置26的第二切割单元42的第二切割刀片43再次移位至其启动位置,并且第二连接装置26的第二压辊44移位至其启动位置。利用这种方式,释放现在与第一有端幅材3连接的无端幅材2。

第一准备装置23——第一有端幅材3现在借助于该第一准备装置23的第一传送辊29来输送——保持毗连第二连接装置26而布置。控制器58由此借助于信号连接部59、62或68来控制第一准备装置23、第二连接装置26和工作台单元27。

使存储车48移位至第一末端位置使由无端幅材2形成的回路松弛,从而使得无端幅材2不中断地继续离开拼接设备1或者不中断地被输送。

切割与连接装置19然后处于其闲置状态。在该状态下,仅第一有端幅材3穿过切割与连接装置19,而第二有端幅材6通过切割与连接装置19保持在等待位置,从而在必要时使第二有端幅材6与第一有端幅材3连接以形成无端幅材2。

如果在拼接位置将对第一粘附点的定时与对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的定位相结合,则可以以时间优化的方式设计该工艺/过程。

由于已知第一有端幅材3的长度,因此拼接设备1能识别第一材料卷4何时用尽。在这之前,将准备好的第二有端幅材6与第一有端幅材3连接。这在第一材料卷4出现前面所述的变化的时候发生。我们参考这一点。

可借助于第二展开单元8的第二展开制动单元71将取决于直径而介于10n与300n之间的第二展开制动力施加至第二有端幅材6或第二材料卷7,同时使第二工作台准备单元朝第二连接装置26移位。第二展开单元8可因此借助于信号连接部65而被控制器58控制。

将参考图7至10再次详细地描述在缠绕第一有端幅材3并且使第一有端幅材3夹紧在工作台单元27与第一准备装置23之间之后的拼接步骤。

如图7中所示,工作台单元27直接毗连第一准备装置23而布置,用于使第一有端幅材3与第二有端幅材6拼接在一起。

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被驱动至其第一保持位置,从而使第一有端幅材3保持被夹紧但仍可移位。第一联接单元处于闲置。第一传送辊29可枢转。通过变形的第一固定元件76将第一有端幅材3压紧在第一传送辊29上。

然后在第一有端幅材3的横向方向上手动地切割第一有端幅材3,同时第一联接单元闲置。

将第一胶带41手动地粘附至第一有端幅材3的新形成的幅材起始部位66。第一胶带41跨第一有端幅材3的整个宽度而延伸。第一胶带41有利地为双面胶带41。

然后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借助于现在活动的第一联接单元彼此联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相对于彼此占据其第二保持位置。第一联接螺栓54和第一联接配对结构56处于彼此接合与锁定的状态。然后,第一有端幅材3相对于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固定。此处第一固定元件76也变形。第一传送辊29现在仍保持不可旋转。

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然后朝着第二准备装置24的方向或朝第一连接装置25而沿引导机构28共同移位至其第二保持位置,这使得第一有端幅材3张紧。图8中示出了移位后的位置。

如图7和8中的速度函数所示,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以初始加速斜坡77逐渐加速直至其达到最大速度。跨特定的移位路径保持最大速度。

在使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朝第一连接装置25移位的同时,其驱动力大于第一有端幅材3在这个时候所具备的幅材张紧力。借助于第一展开单元5的第一展开制动单元70向第一有端幅材3或第一材料卷4施加第一展开制动力,该第一展开制动力将取决于直径并且介于10n至300n之间。

第一工作台准备单元通过第一连接装置25逐渐减速并且最终借助第一斜坡延迟函数78逐渐停止。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然后被带入至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一保持位置,在该第一保持位置下,第一联接单元失效。第一联接螺栓54和第一联接配对结构56处于未锁定状态。第一有端幅材3现在仅通过第一保持元件75来保持,并且第一固定元件76同样失效。因此第一传送辊29被释放而再次旋转。

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然后进一步朝第一连接装置25被驱动至其第一保持位置(图9)。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通过中间加速斜坡79逐渐加速,其中第一有端幅材3相对于工作台单元27运动。使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移位尤其将使第一胶带41重新定位,从而使得该第一胶带41处于其拼接位置并与第一传送辊29相关。第一胶带41在拼接位置同样面向第一固定元件76。这里还导致了第一有端幅材3的定心。

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然后通过延迟斜坡80减速。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被带入至其第二保持位置。第一联接螺栓54和第一联接配对结构56彼此锁定连接。然后,第一有端幅材3相对于第一准备装置23和工作台单元27固定。此处第一固定元件76也变形。第一传送辊29现在保持不可旋转。第一有端幅材3在其整个宽度上均衡地张紧。

工作台单元27和第一准备装置23然后朝第二连接装置26被驱动至其第二保持位置(图10)。再次实现逐渐加速与减速。在第二连接装置26处将第一有端幅材3与无端幅材2拼接在一起。

与图7至10相反,在根据图11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装置26的启动在没有中间停止的情况下执行拼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