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缆绕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714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缆绕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一种新型电缆绕线器。



背景技术:

为方便运输以及电力作业,电缆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绕线,卷绕成为成卷的电缆线圈,目前市面上的绕线器体积较大,难以搬运,占地面积大,适用范围窄,不适合小规格电缆绕线使用,且绕线过程中会扬起大量灰尘,不利于工人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电缆绕线器,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电缆绕线器,包括油压提升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油压提升装置顶部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右侧面内部设有储藏槽,所述储藏槽滑接配合连接有闭合套,所述闭合套内部设有绕线腔,所述储藏槽左侧的所述绕线机构内部设有传递腔,所述传递腔与所述储藏槽之间设有第一分隔件,所述传递腔左侧的所述绕线机构内部设有带动腔,所述带动腔与所述传递腔之间设有第二分隔件,所述传递腔内底部设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分隔件内滑接配合连接有朝左右两侧伸长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侧伸长段探入所述储藏槽内且通穿所述闭合套伸长入所述绕线腔内,所述连接杆右侧伸长末梢固定设有推板,所述连接杆内部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内转接配合连接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左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传递腔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锥面轮,所述第一转接轴右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推板右侧的所述绕线腔内且固定设有绕线盘,所述储藏槽内的所述连接杆外表面上下相对设有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与所述闭合套固定连接的导引块,所述第一滑接槽与所述带动腔之间的所述绕线机构内部设有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内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螺旋杆,所述第二分隔件内部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三孔道,所述第三孔道内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二转接轴,所述带动腔内部设有带动装置,所述绕线盘外环面上设置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机构内部设置有触发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油压提升装置顶部与所述绕线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油压提升装置底部设有滚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推板与所述绕线腔内壁滑接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上下两侧的所述推板左侧端与所述绕线腔左侧内壁之间相对固定设有簧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储藏槽左侧内壁底部设有凹进槽,所述凹进槽左侧内壁内部设有清灰装置,所述绕线腔右侧内底部内互通设有清灰槽,所述闭合套底部壁体内部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清灰道,所述清灰道左侧伸长末梢与所述储藏槽互通设置且与所述清灰装置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清灰道右侧伸长末梢与所述清灰槽底部互通设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螺旋杆左侧伸长段探入所述带动腔内的下方内且与所述带动腔下方的左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所述螺旋杆右侧伸长段探入所述第一滑接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滑接槽右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左侧伸长段探入所述传递腔内且末梢设有向下伸长探入所述第一滑接槽内的运行杆,所述运行杆与所述螺旋杆螺旋纹配合连接,所述带动腔内的所述螺旋杆上固定设有第三锥面轮;所述第二转接轴左侧伸长段探入所述带动腔内的上方内且与所述带动腔上方的左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接轴右侧伸长段探入所述传递腔内且与所述连接杆上方的所述传递腔右侧内部转接配合连接,所述传递腔内的所述第二转接轴上固定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面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面轮,所述带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接轴上固定设有第四锥面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带动装置包括所述螺旋杆与所述第二转接轴之间的所述带动腔左侧内壁内设第三滑接槽,所述第三滑接槽内设有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顶部与所述第三滑接槽顶部内壁转接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底部与第一电转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设置于所述第三滑接槽内底部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上螺旋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三滑接槽滑接配合连接的滑接块,所述滑接块右侧面内设置有带动电转机,所述带动电转机右侧端配合连接有探入所述所述带动腔内的带转接轴,所述带转接轴末梢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第四锥面轮和所述第三锥面轮配合连接的带动锥面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器和闪烁灯,所述触发器固定设置在所述闭合套内,所述触发器左端面伸长到所述储藏槽内,所述闪烁灯固定设置在所述绕线机构右侧面顶部,所述触发器和所述闪烁灯电力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储藏槽滑接配合连接闭合套,闭合套内部设绕线腔,储藏槽左侧的绕线机构内部设传递腔,传递腔与储藏槽之间设第一分隔件,传递腔左侧的绕线机构内部设带动腔,带动腔与传递腔之间设第二分隔件,传递腔内底部设第一滑接槽,第一分隔件内滑接配合连接朝左右两侧伸长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右侧伸长段探入储藏槽内且通穿闭合套伸长入绕线腔内,连接杆右侧伸长末梢固定设推板,连接杆内部设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孔道,第一孔道内转接配合连接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转接轴,第一转接轴左侧伸长末梢探入传递腔内且固定设第一锥面轮,第一转接轴右侧伸长末梢探入推板右侧的绕线腔内且固定设绕线盘,储藏槽内的连接杆外表面上下相对设第二滑接槽,第二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与闭合套固定连接的导引块,第一滑接槽与带动腔之间的绕线机构内部设第二孔道,第二孔道内设左右伸长设置的螺旋杆,第二分隔件内部设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三孔道,第三孔道内设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二转接轴,带动腔内部设带动装置,从而实现本装置的自动带动以及控制闭合套的探入和伸出工作。

2.通过螺旋杆左侧伸长段探入带动腔内的下方内且与带动腔下方的左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螺旋杆右侧伸长段探入第一滑接槽内且与第一滑接槽右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连接杆左侧伸长段探入传递腔内且末梢设向下伸长探入第一滑接槽内的运行杆,运行杆与螺旋杆螺旋纹配合连接,带动腔内的螺旋杆上固定设第三锥面轮;第二转接轴左侧伸长段探入带动腔内的上方内且与带动腔上方的左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第二转接轴右侧伸长段探入传递腔内且与连接杆上方的传递腔右侧内部转接配合连接,传递腔内的第二转接轴上固定设用以与第一锥面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面轮,带动腔内的第二转接轴上固定设第四锥面轮,从而实现高效传递配合,使得本装置成正常稳定的运行。

3.通过带动装置包括螺旋杆与第二转接轴之间的带动腔左侧内壁内设第三滑接槽,第三滑接槽内设第一螺旋杆,第一螺旋杆顶部与第三滑接槽顶部内壁转接配合连接,第一螺旋杆底部与第一电转机配合连接,第一电转机设置于第三滑接槽内底部内且固定连接,第一螺旋杆上螺旋纹配合连接与第三滑接槽滑接配合连接的滑接块,滑接块右侧面内设置带动电转机,带动电转机右侧端配合连接探入带动腔内的带转接轴,带转接轴末梢设分别用于与第四锥面轮和第三锥面轮配合连接的带动锥面轮,从而实现切换带动控制,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成本,同时实现控制闭合套的探入和伸出工作以及控制绕线盘的带动工作。

4.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闭合套以及绕线盘的自动探入和伸出工作,能减少占用空间,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电缆绕线器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绕线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带动锥面轮与第四锥面轮啮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电缆绕线器绕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闭合套完全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电缆绕线器,包括油压提升装置5以及设置在所述油压提升装置5顶部的绕线机构6,所述绕线机构6右侧面内部设有储藏槽63,所述储藏槽63滑接配合连接有闭合套64,所述闭合套64内部设有绕线腔641,所述储藏槽63左侧的所述绕线机构6内部设有传递腔62,所述传递腔62与所述储藏槽63之间设有第一分隔件66,所述传递腔62左侧的所述绕线机构6内部设有带动腔61,所述带动腔61与所述传递腔62之间设有第二分隔件65,所述传递腔62内底部设有第一滑接槽623,所述第一分隔件66内滑接配合连接有朝左右两侧伸长设置的连接杆67,所述连接杆67右侧伸长段探入所述储藏槽63内且通穿所述闭合套64伸长入所述绕线腔641内,所述连接杆67右侧伸长末梢固定设有推板642,所述连接杆67内部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孔道671,所述第一孔道671内转接配合连接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转接轴673,所述第一转接轴673左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传递腔62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锥面轮625,所述第一转接轴673右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推板642右侧的所述绕线腔641内且固定设有绕线盘648,所述储藏槽63内的所述连接杆67外表面上下相对设有第二滑接槽672,所述第二滑接槽672内滑接配合连接有与所述闭合套64固定连接的导引块644,所述第一滑接槽623与所述带动腔61之间的所述绕线机构6内部设有第二孔道652,所述第二孔道652内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螺旋杆611,所述第二分隔件65内部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三孔道651,所述第三孔道651内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二转接轴621,所述带动腔61内部设有带动装置,所述绕线盘648外环面上设置有绕线槽6481,所述绕线机构6内部设置有触发装置。

其中,所述油压提升装置5顶部与所述绕线机构6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油压提升装置5底部设有滚轮51,从而实现方便移动和搬运。

其中,所述推板642与所述绕线腔641内壁滑接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67上下两侧的所述推板642左侧端与所述绕线腔641左侧内壁之间相对固定设有簧件643,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绕线腔641与墙体之间的密闭工作。

其中,所述储藏槽63左侧内壁底部设有凹进槽631,所述凹进槽631左侧内壁内部设有清灰装置632,所述绕线腔641右侧内底部内互通设有清灰槽646,所述闭合套64底部壁体内部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清灰道645,所述清灰道645左侧伸长末梢与所述储藏槽63互通设置且与所述清灰装置632之间设有连接管633,所述清灰道645右侧伸长末梢与所述清灰槽646底部互通设置。

其中,所述螺旋杆611左侧伸长段探入所述带动腔61内的下方内且与所述带动腔61下方的左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所述螺旋杆611右侧伸长段探入所述第一滑接槽623内且与所述第一滑接槽623右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67左侧伸长段探入所述传递腔62内且末梢设有向下伸长探入所述第一滑接槽623内的运行杆624,所述运行杆624与所述螺旋杆611螺旋纹配合连接,所述带动腔61内的所述螺旋杆611上固定设有第三锥面轮612;所述第二转接轴621左侧伸长段探入所述带动腔61内的上方内且与所述带动腔61上方的左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接轴621右侧伸长段探入所述传递腔62内且与所述连接杆67上方的所述传递腔62右侧内部转接配合连接,所述传递腔62内的所述第二转接轴621上固定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面轮625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面轮622,所述带动腔61内的所述第二转接轴621上固定设有第四锥面轮618,从而实现高效传递配合,使得本装置成正常稳定的运行。

其中,所述带动装置包括所述螺旋杆611与所述第二转接轴621之间的所述带动腔61左侧内壁内设第三滑接槽613,所述第三滑接槽613内设有第一螺旋杆614,所述第一螺旋杆614顶部与所述第三滑接槽613顶部内壁转接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614底部与第一电转机616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616设置于所述第三滑接槽613内底部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614上螺旋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三滑接槽613滑接配合连接的滑接块615,所述滑接块615右侧面内设置有带动电转机6151,所述带动电转机6151右侧端配合连接有探入所述所述带动腔61内的带转接轴6152,所述带转接轴6152末梢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第四锥面轮618和所述第三锥面轮612配合连接的带动锥面轮6153,从而实现切换带动控制,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成本,同时实现控制闭合套64的探入和伸出工作以及控制绕线盘的带动工作。

其中,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器640和闪烁灯649,所述触发器640固定设置在所述闭合套64内,所述触发器640左端面伸长到所述储藏槽63内,所述闪烁灯649固定设置在所述绕线机构6右侧面顶部,所述触发器640和所述闪烁灯649电力连接,当所述闭合套64移动到所述储藏槽63最里端时,所述触发器640与所述储藏槽63壁面相碰,所述触发器640控制所述闪烁灯649亮起,说明所述闭合套64完全收于所述储藏槽63内。

初始状态时,滑接块615位于第三滑接槽613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带动锥面轮6153与第三锥面轮612配合连接,通过带动电转机6151带动带转接轴6152以及带转接轴6152上的带动锥面轮6153转接,由带动锥面轮6153带动第三锥面轮612以及螺旋杆611转接,由螺旋杆611带动运行杆624位于第一滑接槽623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连接杆67左侧的第一锥面轮625最大程度远离第二锥面轮622,由于第二滑接槽672内的导引块644与闭合套64固定连接,闭合套64受到簧件643拉伸力,使导引块644位于第二滑接槽672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通过连接杆67的拉力使闭合套64完全位于储藏槽63内如图5所示,同时,使连接管633完全缩入凹进槽631内,从而减少占用空间。

当需要绕线使用时,首先通过带动电转机6151带动带转接轴6152以及带转接轴6152上的带动锥面轮6153反转,由带动锥面轮6153带动第三锥面轮612以及螺旋杆611反转,此时,螺旋杆611逐渐带动运行杆624沿第一滑接槽623右侧方向滑接,同时,运行杆624带动连接杆67逐渐朝右侧移动,此时,连接杆67带动闭合套64逐渐滑出储藏槽63内,同时,闭合套64带动连接管633逐渐探入储藏槽63内,直至如图3所示运行杆624滑接到第一滑接槽623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使第一锥面轮625与第二锥面轮622啮合连接,同时,运行杆624带动连接杆67右侧末梢的推板642位于储藏槽63最右侧位置,使推板642右侧面与绕线机构6右侧面处于同一竖直面,此时,闭合套64最大程度伸出绕线机构6右侧面外,同时,闭合套64受到簧件643拉伸力,使闭合套64上固定连接的导引块644保持在第二滑接槽672内的最右侧位置,然后通过第一电转机616带动第一螺旋杆614转接,由第一螺旋杆614带动滑接块615逐渐沿第三滑接槽613顶部方向滑接,此时,带动锥面轮6153逐渐远离第三锥面轮612,直至滑接块615移动到第三滑接槽613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带动锥面轮6153与第四锥面轮618啮合连接,同时,使带动锥面轮6153最大程度远离第三锥面轮612,然后,通过油压提升装置5底部的滚轮51将绕线机构6移动到需要绕线的指定位置,然后油压提升装置5调节绕线高度,接着通过滚轮51将绕线机构6朝指定位置移动,继续将绕线机构6朝指定位置移动,此时闭合套64克服簧件643的拉伸力,使闭合套64沿储藏槽63内左侧方向移动,同时使闭合套64上的导引块644沿第二滑接槽672左侧方向移动,此时,使清灰槽646位于推板642右侧的绕线腔641内,且位于绕线盘648的左下方位置,然后通过带动电转机6151带动带转接轴6152以及带转接轴6152上的带动锥面轮6153转接,由带动锥面轮6153带动第四锥面轮618以及第二转接轴621转接,进而由第二转接轴621带动第二锥面轮622,由第二锥面轮622带动第一锥面轮625以及第一锥面轮625上的第一转接轴673转接,由第一转接轴673带动绕线盘648转接实现绕线工作,同时控制清灰装置632开启,实现清灰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储藏槽滑接配合连接闭合套,闭合套内部设绕线腔,储藏槽左侧的绕线机构内部设传递腔,传递腔与储藏槽之间设第一分隔件,传递腔左侧的绕线机构内部设带动腔,带动腔与传递腔之间设第二分隔件,传递腔内底部设第一滑接槽,第一分隔件内滑接配合连接朝左右两侧伸长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右侧伸长段探入储藏槽内且通穿闭合套伸长入绕线腔内,连接杆右侧伸长末梢固定设推板,连接杆内部设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孔道,第一孔道内转接配合连接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转接轴,第一转接轴左侧伸长末梢探入传递腔内且固定设第一锥面轮,第一转接轴右侧伸长末梢探入推板右侧的绕线腔内且固定设绕线盘,储藏槽内的连接杆外表面上下相对设第二滑接槽,第二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与闭合套固定连接的导引块,第一滑接槽与带动腔之间的绕线机构内部设第二孔道,第二孔道内设左右伸长设置的螺旋杆,第二分隔件内部设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三孔道,第三孔道内设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二转接轴,带动腔内部设带动装置,从而实现本装置的自动带动以及控制闭合套的探入和伸出工作。

2.通过螺旋杆左侧伸长段探入带动腔内的下方内且与带动腔下方的左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螺旋杆右侧伸长段探入第一滑接槽内且与第一滑接槽右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连接杆左侧伸长段探入传递腔内且末梢设向下伸长探入第一滑接槽内的运行杆,运行杆与螺旋杆螺旋纹配合连接,带动腔内的螺旋杆上固定设第三锥面轮;第二转接轴左侧伸长段探入带动腔内的上方内且与带动腔上方的左侧内壁转接配合连接,第二转接轴右侧伸长段探入传递腔内且与连接杆上方的传递腔右侧内部转接配合连接,传递腔内的第二转接轴上固定设用以与第一锥面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面轮,带动腔内的第二转接轴上固定设第四锥面轮,从而实现高效传递配合,使得本装置成正常稳定的运行。

3.通过带动装置包括螺旋杆与第二转接轴之间的带动腔左侧内壁内设第三滑接槽,第三滑接槽内设第一螺旋杆,第一螺旋杆顶部与第三滑接槽顶部内壁转接配合连接,第一螺旋杆底部与第一电转机配合连接,第一电转机设置于第三滑接槽内底部内且固定连接,第一螺旋杆上螺旋纹配合连接与第三滑接槽滑接配合连接的滑接块,滑接块右侧面内设置带动电转机,带动电转机右侧端配合连接探入带动腔内的带转接轴,带转接轴末梢设分别用于与第四锥面轮和第三锥面轮配合连接的带动锥面轮,从而实现切换带动控制,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成本,同时实现控制闭合套的探入和伸出工作以及控制绕线盘的带动工作。

4.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闭合套以及绕线盘的自动探入和伸出工作,能减少占用空间,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