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小车岸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8094阅读:10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能同时起吊多个集装箱的岸桥。



背景技术:

随着集装箱船泊的不断大型化和集装箱吞吐量的急剧增长,对集装箱码头的快速装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提升岸桥的装卸速度,能同时起吊多个集装箱的岸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岸桥能够同时对两个集装箱进行装卸,例如能同时起吊两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双40岸桥。现有的双40岸桥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两个集装箱的同时作业:

第一种方式是岸桥具有两套起升机构,两套吊具由两套起升机构分别驱动。该种方式由于吊具和起升机构是独立运行的,因此作业是具有较好的灵活性。缺点是小车的体积和重量会增加。即使只使用其中的一套吊具,另一套不作业的吊具也需要跟随小车移动,使得整体的能耗较高。

第二种方式岸桥只安装一套起升机构,小车具有两套吊具,小车的两套吊具共用起升机构。因为只使用一套起升机构,因此小车自身的体积和重量基本不变,只需要使用一个功率较大的电机就能起吊两套吊具。但该方案的缺陷也同样明显,两套吊具各自的姿态如倾转和回转控制困难,只使用一个吊具时,另一个吊具需要拆除。过大的电机容量等造成了单吊具作业时的能源浪费。

在双吊具作业频率不高的码头,或者需要频繁切换双吊具和单吊具作业的码头,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双吊具起吊方案的缺点都比较显著,操作不够灵活、能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两部主小车,能够方便地实现双吊具起吊的双主小车岸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双主小车岸桥,在岸桥的大梁上具有两部主小车,主小车用于对船舶的装卸,两部主小车具有各自独立的起升机构和吊具,两部主小车各自独立运行,或者,两部主小车互相连接,吊具也互相连接,两部主小车合并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部主小车包括前小车和后小车,前小车靠近海侧,后小车靠近陆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部小车独立运行,其中后小车不作业,后小车停靠在大梁上靠近陆侧的区域,前小车沿大梁运行作业,后小车停靠在前小车的作业区域以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部小车独立运行,其中前小车不作业,前小车停靠在大梁上靠近海侧的区域,后小车沿大梁运行作业,前小车停靠在后小车的作业区域以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小车和后小车上的吊具是伸缩式吊具。

本发明的双主小车岸桥在大梁上配置两部主小车,两部主小车各自具有独立的起升机构和吊具。两部小车可以通过小车的互连,和吊具的互连合并运行,进行双吊具作业。两部主小车也可以各自独立运行,在独立运行时,不作业的小车移动至大梁上陆侧或者海侧的端部,不影响另一部小车的正常作业。该双主小车岸桥在单吊具作业时仅使用一部小车、一套起升机构和一套吊具,能耗与普通单主小车岸桥相同。该双主小车岸在作业灵活性和能耗上均比现有的双吊具岸桥有较大改善。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主小车岸桥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所示,图1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主小车岸桥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该双主小车岸桥在岸桥的大梁上具有两部主小车,大梁由前大梁103和后大梁104组成。两部主小车包括前小车101和后小车102,前小车101靠近海侧,后小车102靠近陆侧。此处需要说明,本发明中的主小车101和102是指布置在大梁上,用于对船舶的装卸的小车。现有的岸桥上只具有一部运行于大梁上,对船舶进行装卸的主小车。有部分岸桥会在副梁上布置副小车,副小车与主小车形成双小车的岸桥。但副小车用于对地面运输设备进行装卸,其运行的位置和功能与主小车不同。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的岸桥具有两部运行于大梁上,对船舶进行装卸的主小车。本发明的岸桥也可以继续配备副小车,由此形成三小车的配置。

回到图1,两部主小车具有各自独立的起升机构和吊具。前小车101上配备有第一吊具10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吊具105是伸缩式吊具。后小车102上配备有第二吊具10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吊具106也是伸缩式吊具。

本发明的双主小车岸桥的两部主小车可以各自独立运行,或者,两部主小车互相连接,吊具也互相连接,两部主小车合并运行。由此,本发明的双主小车岸桥形成三种作业模式:

第一种模式:双主小车合并运行。

前小车101和后小车102互相连接,两部小车共同沿大梁同步前进或者后退。第一吊具105以及第二吊具106也互相连接,两部吊具也同步运行,同步升降。这样,两部主小车合并运行,能同时对双吊具进行作业。此处需要说明,前小车101和后小车102之间以硬连接互连,第一吊具105以及第二吊具106也以硬连接互连。同时,两部主小车的操作系统以软连接(软件同步)互连,使得两部主小车能够实现机械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完全同步,形成单部小车的作业效果。合并作业的两部主小车沿作业路径111在船舶109和地面作业交接区110之间进行集装箱运输,两部主小车实现双吊具作业。地面作业交接区110可以包括中转平台、副小车、地面运输设备等,这部分与现有的,例如具有门架小车(也称为副小车)的岸桥类似,此处不再描述。

第二种模式:单主小车运行,前小车作业,后小车不作业。

前小车101和后小车102车独立运行。后小车102不作业,后小车102停靠在大梁上靠近陆侧的区域,通常,后小车102会停靠在后大梁104的陆侧端,以为前小车101的作业流出足够的空间。前小车101沿大梁运行作业,后小车102停靠在前小车的作业区域以外。前小车101沿作业路径111在船舶109和地面作业交接区110之间进行集装箱运输,前小车101和第一吊具105实现单吊具作业。地面作业交接区110可以包括中转平台、副小车、地面运输设备等,这部分与现有的岸桥类似,此处不再描述。

第三种模式:单主小车运行,后小车作业,前小车不作业。

前小车101和后小车102车独立运行。前小车101不作业,前小车101停靠在大梁上靠近海侧的区域,通常,前小车101会停靠在前大梁103的海侧端,以为后小车102的作业流出足够的空间。后小车102沿大梁运行作业,前小车101停靠在前小车的作业区域以外。后小车102沿作业路径111在船舶109和地面作业交接区110之间进行集装箱运输,后小车102第二吊具106实现单吊具作业。地面作业交接区110可以包括中转平台、副小车、地面运输设备等,这部分与现有的岸桥类似,此处不再描述。

本发明的双主小车岸桥在大梁上配置两部主小车,两部主小车各自具有独立的起升机构和吊具。两部小车可以通过小车的互连,以及吊具的互连合并运行,进行双吊具作业。两部主小车也可以各自独立运行,在独立运行时,不作业的小车移动至大梁上陆侧或者海侧的端部,不影响另一部小车的正常作业。该双主小车岸桥在单吊具作业时仅使用一部小车、一套起升机构和一套吊具,能耗与普通单主小车岸桥相同。该双主小车岸在作业灵活性和能耗上均比现有的双吊具岸桥有较大改善。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