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227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研制出新型“多重电梯”可水平垂直运转。

然而,在建筑工地上经常会发生突发时间,而设置在工地上用于搬运材料的电梯也是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威胁着工作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安全性能高,适用于工地上的电梯,来搬运建筑材料的同时,又可以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包括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

所述电梯搭乘箱体包括搭乘箱底板、搭乘箱顶板、搭乘箱背板、第一搭乘箱侧板及第二搭乘箱侧板,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上开设有开关安装槽,所述紧急开关组件安装于所述开关安装槽内;

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包括第一顶板气囊门、第二顶板气囊门、第一底板气囊门、第二底板气囊门、顶板气囊及底板气囊,所述顶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顶板上,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所述底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乘箱底板为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乘箱顶板为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乘箱背板为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为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为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

上述的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通过设置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电梯搭乘箱体同时搭载工作人员及建筑材料,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保护搭乘电梯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包括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

所述电梯搭乘箱体包括搭乘箱底板、搭乘箱顶板、搭乘箱背板、第一搭乘箱侧板及第二搭乘箱侧板,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上开设有开关安装槽;

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包括第一顶板气囊门、第二顶板气囊门、第一底板气囊门、第二底板气囊门、顶板气囊及底板气囊,所述顶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顶板上,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所述底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这样,可以运输建筑材料及工作人员的同时,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保护搭乘电梯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上述的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通过设置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电梯搭乘箱体同时搭载工作人员及建筑材料,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保护搭乘电梯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对上述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的构思,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10包括电梯搭乘箱体100、安全气囊组件200及紧急开关组件300。

请参阅图1,所述电梯搭乘箱体100包括搭乘箱底板110、搭乘箱顶板120、搭乘箱背板130、第一搭乘箱侧板140及第二搭乘箱侧板150,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上开设有开关安装槽241,所述紧急开关组件300安装于所述开关安装槽内;

请参阅图1,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0包括第一顶板气囊门210、第二顶板气囊门220、第一底板气囊门230、第二底板气囊门240、顶板气囊250及底板气囊260,所述顶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顶板上,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所述底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当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问题是,搭乘电梯的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启动安装在第一搭乘箱侧板上的紧急开关组件,使得顶板气囊及底板气囊快速充气,第一顶板气囊门与第二顶板气囊门分开,第一底板气囊门与第二底板气囊门分开,从而让顶板气囊及底板气囊对搭乘电梯的工作人员提供保护。

请参阅图1,进一步的,底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搭乘箱顶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搭乘箱背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

上述的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10通过设置电梯搭乘箱体100、安全气囊组件200及紧急开关组件300,电梯搭乘箱体100同时搭载工作人员及建筑材料,安全气囊组件200及紧急开关组件300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保护搭乘电梯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电梯的舒适性,例如,所述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还包括软背垫组件,所述软背垫组件安装于所述搭乘箱背板上,所述软背垫组件包括背垫固定板及靠枕,所述靠枕安装于所述背垫固定滑板上,所述背垫固定板安装于所述搭乘箱背板上,所述靠枕用于为乘客提供柔软的依靠处,从而提高电梯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南方城市的黄梅季节时,多有连续性降雨现象,著名诗人杜甫有诗词“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茅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由此可见,潮湿多雨是常态,尤其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办公区,在用户使用较为频繁的电梯中,容易残留雨伞、鞋子和雨衣等等易湿的物件滴落的水滴,这样,会在所述搭乘箱底板上形成水膜,影响了用户的舒适度以及使用时的安全性问题,例如,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能,所述搭乘箱底板包括安装承载板体及除湿组件,所述除湿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承载板体上,所述除湿组件包括踩踏板体、支撑框体、多个支撑柱、抽气装置、集水板体及喷气装置,所述集水板体设置于所述所述安装承载板体上,所述支撑框体设置于所述集水板体上,所述踩踏板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上,各所述支撑柱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所述踩踏板体及所述支撑框体连接,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支撑框体连通,所述喷气装置与所述所述支撑框体连通,所述踩踏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吸水微孔,各所述吸水微孔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踩踏板体上;所述支撑框体远离所述集水板体的一侧面开设有集水腔体,各所述支撑柱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所述踩踏板体及所述集水腔体的底部连接,各所述吸水微孔分别与所述集水腔体连通,所述支撑框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引流管道,所述第一引流管道与所述集水腔体连通;所述集水板体的内部空间设置有储水腔体,所述集水板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引流管道,所述第二引流管道与所述储水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引流管道与所述第二引流管道连通;所述抽气装置及所述喷气装置分别与所述集水腔体连通。

为了更好地对所述搭乘箱底板进行说明,例如,所述除湿组件包括踩踏板体、支撑框体、多个支撑柱、抽气装置、集水板体及喷气装置,所述集水板体设置于所述所述安装承载板体上,所述支撑框体设置于所述集水板体上,所述踩踏板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上,各所述支撑柱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所述踩踏板体及所述支撑框体连接,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支撑框体连通,所述喷气装置与所述所述支撑框体连通。所述踩踏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吸水微孔,各所述吸水微孔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踩踏板体上,如此,所述踩踏板体用于给用户提供站立的位置,起到承载功能,所述支撑框体远离所述集水板体的一侧面开设有集水腔体,各所述支撑柱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所述踩踏板体及所述集水腔体的底部连接,各所述吸水微孔分别与所述集水腔体连通,所述支撑框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引流管道,所述第一引流管道与所述集水腔体连通;如此,各所述支撑柱体用于起到支撑功能,所述集水板体的内部空间设置有储水腔体,所述集水板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引流管道,所述第二引流管道与所述储水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引流管道与所述第二引流管道连通;所述抽气装置及所述喷气装置分别与所述集水腔体连通,如此,基于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集水腔体连通,所述抽气装置抽气时所产生的负压,会将所述踩踏板体的水吸入所述吸水微孔内,即,容易残留雨伞、鞋子和雨衣等等易湿的物件滴落在所述踩踏板体的水滴会流经所述吸水微孔,进而透过所述踩踏板体;进而再吸入至所述集水腔体内,基于水自身的重力,水会顺序沿着所述第一引流管道及所述第二引流管道流入至所述储水腔体内,例如,所述集水板体还设置有操作软管,所述操作软管与所述储水腔体连通,待电梯不工作时或维护时,操作人员通过所述操作软管将所述储水腔体内的积水排出,这样,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能;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踩踏本体上水容易含有泥沙或灰尘等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会堵塞所述吸水微孔,待电梯不工作时或维护时,开启所述喷气装置,喷出的气流通过所述所述集水腔体进入至所述吸水微孔中,进而将堵塞在所述吸水微孔内的颗粒物喷出,达到疏通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