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安全阀的焊接式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4312发布日期:2018-11-16 23:4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带有安全阀的焊接式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进行能量的传递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液压传动具有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冶金、化工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液压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的简单的起重设备,它主要用于车辆维修的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便捷,单人即可完成操作。千斤顶是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小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机械式千斤顶因其起重重量小,操作费力,因此不适用于车辆维修,而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起重重量大,且有自锁功能,故在车辆维修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液压千斤顶一般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件构成:储油腔、缓冲油腔、工作油腔、油路通道、单向阀和活塞;储油腔通过油路通道与缓冲油腔连接,缓冲油腔通过油路通道与工作油腔连接,储油腔与缓冲油腔之间的油路通道上有一个单向阀a,使得液体只能从储油腔流向缓冲油腔,缓冲油腔与工作油腔之间的油路通道上有一个单向阀b,使得液体只能从缓冲油腔流向工作油腔,活塞在工作油腔内,液体抬升活塞以顶升重物。其工作原理为:用油泵组件使储油箱形成负压,此时单向阀a打开,单向阀b关闭,液体从储油腔流入缓冲油腔;再使缓冲箱内部形成正压,此时单向阀b打开,单向阀a关闭,液体从缓冲油腔流入工作油腔,液体在工作油腔内抬升活塞,即可顶升重物。液压千斤顶在设计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额定起重量,即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液压千斤顶设计能顶升全行程的最大载荷,若超过最大载荷,则会导致缸体变形扭曲,使得液压千斤顶报废,然而现有的液压千斤顶并没有相应的防护装置,因此急需在液体千斤顶上设置一种能够防止其过载的安全阀,以保证液压千斤顶能够安全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安全阀的焊接式液压千斤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安全阀的焊接式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外壳、位于外壳内的油缸、位于油缸内的活塞组件和安装在底座上油泵组件。底座、外壳和油缸之间设有储油腔,底座、油缸和活塞组件之间设有工作油腔,底座上还设有缓冲油腔;工作油腔、缓冲油腔和储油腔之间通过设在底座上的油路通道连通,所述油路通道包括连接储油腔和缓冲油腔的油路通道a、连接缓冲油腔和工作油腔的油路通道b和连接工作油腔和储油腔的油路通道c;底座上还设有单向阀a、单向阀b和泄油阀;单向阀a设在油路通道a上,以使油液在油路通道a中仅能单向流通,流通方向为储油腔至缓冲油腔的方向;单向阀b设在油路通道b上,以使油液在油路通道b中仅能单向流通,流通方向为缓冲油腔至工作油腔的方向;泄油阀设置在油路通道c上,控制油路通道c的打开与闭合;底座上还设有回流油路通道,所述回流油路通道的一端与油路通道a连通,且连接点在储油腔与单向阀a之间,另一端与油路通道b连通,且连接点在缓冲油腔与单向阀b之间;或其一端与储油腔直接连接,另一端与缓冲油腔或油路通道b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单向阀b与缓冲油腔之间;安全阀设置在回流油路通道上,正常工作时安全阀关闭,当超过最大载荷时,安全阀打开,使得缓冲油腔与储油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油路通道a从储油腔延伸至缓冲油腔下方后向上形成油路通道aa,油路通道aa连接到缓冲油腔的底部;油路通道b从工作油腔延伸至缓冲油腔侧下方后,水平方向延伸至缓冲油腔下方形成油路通道ba,然后向上形成油路通道bb,油路通道bb连接到缓冲油腔的底部;回流油路通道的一端与油路通道aa连接,另一端与油路通道bb连接;单向阀a位于油路通道aa与缓冲油腔的交界处,单向阀b位于油路通道b与油路通道ba的交界处,安全阀设置在回流油路通道上;正常工作时,安全阀关闭;当超过最大载荷时,安全阀打开,即回流油路通道打开,使得油路通道aa与油路通道bb连通,即缓冲油腔与储油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油路通道a从储油腔延伸至缓冲油腔下方后向上形成油路通道ab,油路通道ab连接到缓冲油腔的底部;油路通道b从工作油腔延伸至缓冲油腔下方后向上形成油路通道bc,油路通道bc连接到缓冲油腔的底部;回流油路通道的一端与储油腔连接,另一端与油路通道ba连接;单向阀a位于油路通道ab与缓冲油腔的交界处,单向阀b位于油路通道b与工作油腔的交界处,安全阀设置在回流油路通道上;正常工作时安全阀关闭;当超过最大载荷时,安全阀打开,即回流油路通道打开,使得储油腔与油路通道ba连通,即储油腔与缓冲油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安全阀包括调压螺钉、安全阀弹簧、安全阀钢珠、阀珠座、安全阀密封圈和安全阀封盖,调压螺钉密封安装在底座的底部侧面,并通过安全阀密封圈密封,进而将安全阀弹簧和安全阀钢珠封堵在内,安全阀弹簧的一端与调压螺钉接触,另一端与阀珠座接触,安全阀钢珠与阀珠座接触,安全阀封盖安装在调压螺钉外侧;安全阀弹簧通过弹力将安全阀钢珠压紧在回流油路通道的壁面上,从而堵塞回流油路通道,当油液克服弹力顶开安全阀钢珠时,安全阀钢珠与回流油路通道的壁面间形成间隙,回流油路通道打开,将缓冲油腔与储油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b包括堵头、弹簧和钢珠,堵头密封安装在底座的底部侧面,进而将弹簧和钢珠封堵在内,弹簧一端与堵头接触,另一端与钢珠接触,通过弹力将钢珠压紧在油路通道b的壁面上,从而堵塞油路通道b,当油液克服弹力顶开钢珠时,钢珠与油路通道b的壁面间形成间隙,油路通道b打开,油液从缓冲油腔流向工作油腔。

优选地,所述泄油阀包括塞头、密封圈和挡珠;塞头螺纹连接在底座的底部侧面,并通过密封圈密封,其前端端头与挡珠接触,将挡珠压紧在油路通道c的壁面上,从而堵塞油路通道c,将塞头旋出一段后,挡珠可活动,油路通道c打开。

优选地,所述油路通道a和油路通道b的一端延伸至底座侧表面,并设有将通道堵塞的堵头。

优选地,所述千斤顶还包括密封导向套、压圈、压圈密封圈和导套;油缸和外壳的下端分别焊接在底座上相应的凹槽内,密封导向套嵌套连接在油缸上端,并通过若干焊接点将油缸上端定位,密封导向套与外壳上端焊接在一起;密封导向套上端设有内螺纹;活塞组件设在油缸内,其上端从油缸内伸出并位于压圈的内孔中,压圈呈两端开口的套筒形,其外缘上设有环形凸台,其通过下端的外螺纹连接在密封导向套上;导套通过压圈密封圈和压圈安装在密封导向套与活塞组件之间。

优选地,油缸上端设有环形凸台,密封导向套嵌套连接在油缸上端的环形凸台上。

优选地,压圈的环形凸台上设有供扳手插入的孔。

优选地,所述油缸上端与密封导向套的嵌套连接处,均匀分布有四个焊接点。

优选地,所述油缸上端与密封导向套的嵌套连接处,还设有用于固定油缸上端的连接销。

优选地,密封导向套外侧与外壳上端焊接在一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在现有液压千斤顶上增加了回流油路通道和安全阀,并且将回流油路通道设置在已有的油路通道a和油路通道b之间,利用已有的油路通道a来实现液压油从缓冲油腔到储油腔的回流,在保证液压千斤顶不会超过最大载荷,安全工作的同时,还实现了油路的最短、最简化,不仅节省了加工成本,还缩短了液压千斤顶在安全阀打开时液压千斤顶内液压油的反应时间。同时,本发明还克服了现有的全焊接式千斤顶将油缸上端和外壳上端直接全焊接在一起而导致的油缸上端受热变形,增大油缸上端与活塞组件之间的间隙,造成其顶升倾斜载荷能力降低的不足,与现有的全焊接式液压千斤顶相比较,油缸由于没有与外壳直接焊接,而是采用断续式焊接(点焊接)将密封导向套定位在油缸上端,并由连接销固定,然后将密封导向套与外壳上端焊接,从而避免了油缸壁受热变形,既能减小油缸的壁厚,还能保证其加工和装配精度,从而提高其顶升倾斜载荷能力,有效减轻千斤顶的自身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2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2的d-d剖视图;

图7为图2的e-e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油路通道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f-f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g-g剖视图;

图12为图9的h-h剖视图;

图13为图9的j-j剖视图;

图14为图9的k-k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油路通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安全阀的焊接式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外壳2、位于外壳2内的油缸3、位于油缸3内的活塞组件4和安装在底座1上油泵组件5。底座1、外壳2和油缸3之间设有储油腔6,底座1、油缸2和活塞组件4之间设有工作油腔7,底座1上还设有缓冲油腔8;储油腔6、工作油腔7和缓冲油腔8之间通过设在底座1上的油路通道连通。

如图2-图8所示,所述油路通道,包括连接储油腔6和缓冲油腔8的油路通道a9、连接缓冲油腔8和工作油腔7的油路通道b10和连接工作油腔7和储油腔6的油路通道c11;油路通道a9从储油腔6延伸至缓冲油腔8下方后向上形成油路通道aa131,油路通道aa131连接到缓冲油腔8的底部(如图6所示);油路通道b10从工作油腔7延伸至缓冲油腔8侧下方后,水平方向延伸至缓冲油腔8下方形成油路通道ba101,然后向上形成油路通道bb102,油路通道bb102连接到缓冲油腔8的底部(如图5、图7所示);底座1上还设有单向阀a12、单向阀b13和泄油阀14;单向阀a12位于油路通道aa131与缓冲油腔8的交界处,以使油压液在油路通道a9中仅能单向流通,流通方向为储油腔6至缓冲油腔8的方向(如图4所示);单向阀b13位于油路通道b10与油路通道ba101的交界处,以使油压液在油路通道b10中仅能单向流通,流通方向为缓冲油腔8至工作油腔7的方向;泄油阀14设置在油路通道c11上,控制油路通道c11的打开与闭合(如图3所示);底座上还设有回流油路通道15,回流油路通道15将油路通道aa131与油路通道bb102连通(如图4所示);回流油路通道15上设有安全阀16,正常工作时安全阀16关闭,当超过最大载荷时,安全阀16打开,即回流油路通道15打开,连通油路通道aa131和油路通道bb102,从而连通缓冲油腔8与储油腔6。

如图4所示,所述安全阀16包括调压螺钉161、安全阀弹簧162、安全阀钢珠163、阀珠座164、安全阀密封圈165和安全阀封盖166,调压螺钉161密封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侧面,并通过安全阀密封圈密封,并将安全阀弹簧162和安全阀钢珠163封堵在内,安全阀弹簧162的一端与调压螺钉161接触,另一端与阀珠座164接触,阀珠座164与安全阀钢珠163接触,安全阀封盖166安装在调压螺钉161外侧;安全阀弹簧162通过弹力将安全阀钢珠163压紧在回流油路通道15的壁面上,从而堵塞回流油路通道15,当油压液克服弹力顶开安全阀钢珠163时,安全阀钢珠163与回流油路通道15的壁面间形成间隙,回流油路通道15打开,将油路通道aa131与油路通道bb102连通。

如图4所示,所述单向阀b13包括堵头131、弹簧132和钢珠133,堵头131密封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侧面,进而将弹簧132和钢珠133封堵在内,弹簧132的一端与堵头131接触,另一端与钢珠133接触,通过弹力将钢珠133压紧在油路通道ba101的壁面上,从而堵塞油路通道b10,当油压液克服弹力顶开钢珠133时,钢珠133与油路通道ba101的壁面间形成间隙,油路通道b10打开,油压液从缓冲油腔8流向工作油腔7。

如图3所示,所述泄油阀14包括塞头141、密封圈142和挡珠143;塞头141螺纹连接在底座1的底部侧面,并通过密封圈142密封,其前端端头与挡珠143接触,将挡珠143压紧在油路通道c11的壁面上,从而堵塞油路通道c11,将塞头141旋出一段后,挡珠143可活动,油路通道c11打开。

所述油路通道a9和油路通道b10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侧表面,并设有将通道堵塞的堵头17。

所述千斤顶还包括密封导向套18、压圈19、压圈密封圈20和导套21。油缸3和外壳2的下端分别焊接在底座1上相应的凹槽内,油缸3上端设有环形凸台,密封导向套18嵌套在油缸3上端的环形凸台上,并通过均布的四个焊接点将油缸3上端定位,密封导向套18外侧与外壳2上端焊接在一起。密封导向套18上端设有内螺纹。活塞组件4设在油缸3内,其上端从油缸3内伸出并位于压圈19的内孔中,压圈19呈两端开口的套筒形,其外缘上设有环形凸台,压圈的环形凸台上设有供扳手插入的孔,其通过下端的外螺纹连接在密封导向套18上。导套21通过压圈密封圈20和压圈19安装在密封导向套18与活塞组件4之间。在油缸3上端与密封导向套18的嵌套连接处,还设有用于固定油缸3上端的连接销22。

带有安全阀的焊接式液压千斤顶在正常工作时,安全阀16始终处于关闭状态;首先在缓冲油腔8内形成负压,单向阀a12打开,单向阀b13关闭,液压油从储油腔6依次经油路通道a9、油路通道aa131及单向阀a12进入到缓冲油腔8;然后使缓冲油腔8内形成正压,单向阀a12关闭,单向阀b13打开,液压油从缓冲油腔8依次经油路通道bb102、油路通道ba101、单向阀b13及油路通道b10进入到工作油腔7,并将工作油腔7上方的活塞组件4顶起,完成顶升操作。当液压千斤顶达到最大载荷时,先在缓冲油腔8内形成负压,单向阀a12打开,单向阀b13关闭,液压油从储油腔6依次经油路通道a9、油路通道aa131及单向阀a12进入到缓冲油腔8,此时安全阀16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当缓冲油腔8内形成正压时,由于腔内压力已超过安全阀16的设定值,安全阀16打开,即回流油路通道15打开,将油路通道aa131与油路通道bb102连通,即缓冲油腔8与储油腔6连通,由于此时工作油腔7内的压力大于油路通道ba101内的压力,单向阀b13不会打开,因此液压油无法从缓冲油腔8流入工作油腔7,而是依次经油路通道bb102、回流油路通道15、油路通道aa131和油路通道a9流回至储油腔6,当压力达到平衡后,安全阀16再次关闭。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安全阀的焊接式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外壳2、位于外壳2内的油缸3、位于油缸3内的活塞组件4和安装在底座1上油泵组件5。底座1、外壳2和油缸3之间设有储油腔6,底座1、油缸2和活塞组件4之间设有工作油腔7,底座1上还设有缓冲油腔8;工作油腔7、缓冲油腔8和储油腔6之间通过设在底座1上的油路通道连通。

如图9-15所示,所述油路通道包括连接储油腔6和缓冲油腔8的油路通道a9、连接缓冲油腔8和工作油腔7的油路通道b10和连接工作油腔7和储油腔6的油路通道c11;油路通道a9从储油腔6延伸至缓冲油腔8下方后向上形成油路通道ab92,并连接到缓冲油腔8的底部(如图14所示);油路通道b10从工作油腔7延伸至缓冲油腔8下方后向上形成油路通道bc103,并连接到缓冲油腔8的底部(如图13所示);底座1上还设有单向阀a12、单向阀b13和泄油阀14;单向阀a12位于油路通道ab92与缓冲油腔8的交界处,以使油液在油路通道a9中仅能单向流通,流通方向为储油腔6至缓冲油腔8的方向;单向阀b13位于油路通道b10与工作油腔7的交界处,以使油液在油路通道b10中仅能单向流通,流通方向为缓冲油腔8至工作油腔7的方向;泄油阀14设置在油路通道c11上,控制油路通道c11的打开与闭合;底座上还设有回流油路通道15,回流油路通道15的一端与储油腔6直接连接,另一端与油路通道bc103连接(如图9和图11所示);回流油路通道15上设有安全阀16,正常工作时安全阀16关闭,当超过最大载荷时,安全阀16打开,即回流油路通道15打开,连通缓冲油腔8与储油腔6。

如图11所示,所述安全阀16包括调压螺钉161、安全阀弹簧162、安全阀钢珠163、阀珠座164、安全阀密封圈165和安全阀封盖166,调压螺钉161密封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侧面,并通过安全阀密封圈密封,并将安全阀弹簧162和安全阀钢珠163封堵在内,安全阀弹簧162的一端与调压螺钉161接触,另一端与阀珠座164接触,阀珠座164与安全阀钢珠163接触,安全阀封盖166安装在调压螺钉161外侧;安全阀弹簧162通过弹力将安全阀钢珠163压紧在回流油路通道15的壁面上,从而堵塞回流油路通道15,当油液克服弹力顶开安全阀钢珠163时,安全阀钢珠163与回流油路通道15的壁面间形成间隙,回流油路通道15打开,将缓冲油腔8与储油腔6连通。

如图10所示,所述单向阀b13包括堵头131、弹簧132和钢珠133,堵头131密封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侧面,进而将弹簧132和钢珠133封堵在内,弹簧132的一端与堵头131接触,另一端与钢珠133接触,通过弹力将钢珠133压紧在油路通道ba101的壁面上,从而堵塞油路通道b10,当油液克服弹力顶开钢珠133时,钢珠133与油路通道b10的壁面间形成间隙,油路通道b10打开,油液从缓冲油腔8流向工作油腔7。

如图10所示,所述泄油阀14包括塞头141、密封圈142和挡珠143;塞头141螺纹连接在底座1的底部侧面,并通过密封圈142密封,其前端端头与挡珠143接触,将挡珠143压紧在油路通道c11的壁面上,从而堵塞油路通道c11,将塞头141旋出一段后,挡珠143可活动,油路通道c11打开。

所述油路通道a9和油路通道b10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侧表面,并设有将通道堵塞的堵头17。

所述千斤顶还包括密封导向套18、压圈19、压圈密封圈20和导套21。油缸3和外壳2的下端分别焊接在底座1上相应的凹槽内,油缸3上端设有环形凸台,密封导向套18嵌套在油缸3上端的环形凸台上,并通过均布的四个焊接点将油缸3上端定位,密封导向套18外侧与外壳2上端焊接在一起。密封导向套18上端设有内螺纹。活塞组件4设在油缸3内,其上端从油缸3内伸出并位于压圈19的内孔中,压圈19呈两端开口的套筒形,其外缘上设有环形凸台,压圈的环形凸台上设有供扳手插入的孔,其通过下端的外螺纹连接在密封导向套18上。导套21通过压圈密封圈20和压圈19安装在密封导向套18与活塞组件4之间。在油缸3上端与密封导向套18的嵌套连接处,还设有用于固定油缸3上端的连接销22。

带有安全阀的焊接式液压千斤顶在正常工作时,安全阀16始终处于关闭状态;首先在缓冲油腔8内形成负压,单向阀a12打开,单向阀b13关闭,液压油从储油腔6依次经油路通道a9、油路通道ab92及单向阀a12进入到缓冲油腔8;然后使缓冲油腔8内形成正压,单向阀a12关闭,单向阀b13打开,液压油从缓冲油腔8依次经油路通道bc103、油路通道b10及单向阀b13进入到工作油腔7,并将工作油腔7上方的活塞组件4顶起,完成顶升操作。当液压千斤顶达到最大载荷时,先在缓冲油腔8内形成负压,单向阀a12打开,单向阀b13关闭,液压油从储油腔6依次经油路通道a9、油路通道ab92及单向阀a12进入到缓冲油腔8,此时安全阀16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当缓冲油腔8内形成正压时,由于腔内压力已超过安全阀16的设定值,安全阀16打开,即回流油路通道15打开,将缓冲油腔8与储油腔6连通,由于此时工作油腔7内的压力大于油路通道b10内的压力,单向阀b13不会打开,因此液压油无法从缓冲油腔8流入工作油腔7,而是从缓冲油腔8依次经油路通道bc103和回流油路通道15流回至储油腔6,当压力达到平衡后,安全阀16再次关闭。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