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张力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220阅读:2968来源:国知局
自动张力控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器,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张力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滴灌带生产收卷时通常采用力矩电机控制器、力矩电机。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滴灌带收卷直径的增大,收卷张力不断降低,在对卷绕张力进行主观判断后,数次(一般不超过3次)手动调节力矩电机控制器,增加电压输出,使得力矩电机输出力矩增大,张力得以恢复。现有的自动张力控制器的天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断路,同时不方便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张力控制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张力控制器,包括箱体,箱体内安装电路板,箱体上安装箱盖,箱盖上安装天线,天线与箱盖之间安装高导电性稳定连接装置,所述高导电性稳定连接装置包括插接板,插接板安装在天线上,箱盖开设固定槽,插接板与固定槽插接配合,插接板上安装两个螺母,固定槽内安装电机和两个伸缩旋转插接装置,电机能沿自身输出轴方向在固定槽上滑动,所述伸缩旋转插接装置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固定端安装在固定槽上,伸缩杆的推拉杆端部安装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伸缩杆的推拉杆端部连接,第一轴承的外圈连接丝杆,丝杆能与螺母螺纹配合,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安装第一链轮,丝杆上安装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安装传动链,第一链轮能通过传动链带动第二链轮转动。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包括单片机,单片机的连接运算放大单元、按钮单元、显示单元和三个电压调整单元,运算放大单元连接张力传感器。所述电压调整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电容、双向触发二极管、双向可控硅和数个第一电阻,数个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双向触发二极管和双向可控硅串联,电容位于第二电阻和双向触发二极管之间,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每一个第一电阻并联一个双向光耦,双向光耦连接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高导电性稳定连接装置既可以实现天线两个电极的导通,又可以实现天线与箱盖的牢固连接。螺母与天线的两个电极连接,丝杆与电路板的天线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插接板与固定槽插接配合后,电机通过传动链、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带动丝杆旋转,从而与螺母螺纹配合,实现电源与风机电源输入端的低电阻导通,同时丝杆与螺母螺纹配合可以使插接板与固定槽牢固连接,提高风机的稳定性。第一轴承与伸缩杆结合既能方便丝杆的旋转又能方便丝杆插入到螺母中。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第一轴承和丝杆均为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能沿自身输出轴方向在固定槽上滑动可以方便传动链的整体上下滑动,方便丝杆插入到螺母中。可以通过固定槽内安转滑轨,滑轨上安装滑块,滑块能在滑轨上滑动,滑块上安装电机,实现电机能沿自身输出轴方向在固定槽上滑动。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Ⅰ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4为电压调整单元26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自动张力控制器,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箱体16,箱体16内安装电路板15,箱体16上安装箱盖14,箱盖14上安装天线13,天线13与箱盖14之间安装高导电性稳定连接装置,所述高导电性稳定连接装置包括插接板1,插接板1安装在天线13上,箱盖14开设固定槽3,插接板1与固定槽3插接配合,插接板1上安装两个螺母12,固定槽3内安装电机2和两个伸缩旋转插接装置,电机2能沿自身输出轴方向在固定槽3上滑动,所述伸缩旋转插接装置包括伸缩杆6,伸缩杆6的固定端安装在固定槽3上,伸缩杆6的推拉杆端部安装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的内圈与伸缩杆6的推拉杆端部连接,第一轴承5的外圈连接丝杆7,丝杆7能与螺母12螺纹配合,电机2的输出轴端部安装第一链轮4,丝杆7上安装第二链轮8,第一链轮4和第二链轮8之间安装传动链9,第一链轮4能通过传动链9带动第二链轮8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高导电性稳定连接装置既可以实现天线13两个电极的导通,又可以实现天线13与箱盖14的牢固连接。螺母12与天线13的两个电极连接,丝杆7与电路板15的天线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插接板1与固定槽3插接配合后,电机2通过传动链9、第一链轮4和第二链轮8带动丝杆7旋转,从而与螺母12螺纹配合,实现电源与风机14电源输入端的低电阻导通,同时丝杆7与螺母12螺纹配合可以使插接板1与固定槽3牢固连接,提高风机14的稳定性。第一轴承5与伸缩杆6结合既能方便丝杆7的旋转又能方便丝杆7插入到螺母12中。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6、第一轴承5和丝杆7均为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的电机2能沿自身输出轴方向在固定槽3上滑动可以方便传动链9的整体上下滑动,方便丝杆7插入到螺母12中。可以通过固定槽3内安转滑轨,滑轨上安装滑块,滑块能在滑轨上滑动,滑块上安装电机2,实现电机2能沿自身输出轴方向在固定槽3上滑动。

所述电路板15包括单片机24,单片机24的连接运算放大单元22、按钮单元23、显示单元25和三个电压调整单元26,运算放大单元22连接张力传感器21。

所述电压调整单元26包括第二电阻31、电容32、双向触发二极管33、双向可控硅34和数个第一电阻30,数个第一电阻30、第二电阻31、双向触发二极管33和双向可控硅34串联,电容32位于第二电阻31和双向触发二极管33之间,电容3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31,电容32的另一端接地,每一个第一电阻30并联一个双向光耦29,双向光耦29连接单片机24。

与手动控制相比,排除了主观因素,控制张力恒定一致;不占用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与现有自动张力控制系统相比,不使用磁粉离合器、直流稳压电源、冷却系统、高性能的第一电阻30串联,与电容32构成RC充放电电路,当电容32上的电压大于双向触发二极管33导通电压时,双向可控硅34导通。调整RC充放电时间常数,就可调整双向可控硅34导通角,实现输出电压的调整。双向光耦输出端并在相应电阻上,相当于并联在电阻上的“开关”,“开关”闭合时,电阻短路。不同的“开关”闭合或断开,a、b间的的等效电阻不同。双向光耦“开关”的通断,受双向光耦输入端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单片机。数个第一电阻30阻值分别为其中一个电阻的2、4、8、16倍,各双向光耦“开关”断时,a、b间的等效电阻最大,为第一电阻30阻值的31倍;各双向光耦“开关”导通时,a、b间的等效电阻最小,5个双向光耦各种通断组合,a、b间的等效电阻有32种不同阻值,在RC充放电回路中,就有32种不同的时间常数,对双向可控硅34来说,就有32种导通角,即可控制输出32种电压,满足对张力的控制要求。第二电阻31用于确定最高输出电压。

具体工作过程是:因卷绕半径增大或者交流电源电压降低等原因造成张力减小时,张力传感器21输出数据变小,单片机24内A/D转换模块转换后的数据与设定数据比较出差别后,控制双向光耦601~605新的通断组合,将a、b间的等效电阻降低,减小RC充放电时间常数,使得双向可控硅34导通角提前,其结果是输出电压提高,力矩电机输出力矩增大,使得张力增大。当张力传感器21测量张力超过设定张力时,与上面控制相反,其结果是降低输出电压,张力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