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0271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举升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



背景技术:

举升机在车辆服务行业中使用比较频繁,大大优化了维护和装配的效率以及提升了安全性,而摩托车由于结构的限制,一般采用轮夹将摩托车车轮固定,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前,市面上用于摩托车的举升机配备的轮夹大多是气动轮夹或手动轮夹两种,其中,气动轮夹通过管道通气,使气缸动作,让气缸活塞杆伸出,推动压板移动从而实现夹紧摩托车前轮的目的;而手动轮夹通过摇动手柄做周转动作,使螺纹副运动产生平移带动与螺纹副连接的压板平移,从而实现夹紧摩托车前轮的目的,虽然这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对车轮的俯固定,但都无法迅速且方便地实现锁定摩托车车轮的目的,并且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气动轮夹需要设置并安装额外的气管、气动电磁阀、换向阀等构件才能构成气动控制回路来实现气动轮夹动作,造成了成本过高,生产工艺复杂的问题。

2、手动轮夹需要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并且工作效率也不高,不适合目前高效率的工作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以设置调节架组件,并在调节架组件上固定轮夹托盘组件,通过固定轮夹托盘组件绕一转轴旋转,并带动两球头螺丝转动,结合两球头螺杆作用,使固定轮夹托盘自动夹紧车轮,实现了对车轮快速且安全的夹持,并且避免了使用额外的管道和部件,使生产成本更低,生产工艺更简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调节架组件和轮夹托盘组件,调节架组件的下端固定有轮夹托盘组件,其中,

轮夹托盘组件包括轮夹底座、转轴以及调节锁紧结构,轮夹底座为对称结构,且轮夹底座的一端固定于调节架组件上,轮夹底座的另一端固定有一转轴,并且转轴设置于轮夹底座的中间,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轮夹底座的两侧,转轴上套设有调节锁紧结构;

调节锁紧结构包括两轮夹托盘和两组螺纹结构,两轮夹托盘相对设置,两轮夹结构组成弧形凹槽,两轮夹托盘的下部均套设于转轴上,并且两轮夹托盘分别靠近相应侧轮夹底座的一侧均通过螺纹结构与轮夹底座连接;

每组螺纹结构均包括两球头螺丝、一球头螺杆、一支座以及一连接板,支座固定于轮夹底座上,连接板固定于轮夹托盘上,且支座和连接板上均设置有一球头螺丝,两球头螺丝通过球头螺杆连接。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其中,调节架组件包括扁通,扁通呈矩形设置,且扁通中心线上沿其长度方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调节孔。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其中,调节架组件还包括立柱,立柱垂直于扁通长度方向设置,且立柱的下端焊接有扁通,立柱与扁通呈“L”字形设置。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其中,立柱上端且与扁通的同一侧焊接有一挡轮架,且挡轮架的开口方向与扁通的设置方向一致。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其中,还包括下压板和上压板,上压板与下压板分别设置于扁通的顶部和底部,且上压板和下压板对称设置。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其中,上压板和下压板均呈矩形设置,且于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四角上均开设有安装孔,且上压板和下压板上的安装孔对应设置,并通过螺纹紧固件锁紧。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其中,上压板中心开设有一定位孔,且定位孔尺寸与扁通上的第一调节孔尺寸一致。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其中,还包括一插销,插销设置于定位孔中,且插销穿过定位孔和第一调节孔。

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其中,支座为多孔支座,且支座中心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二调节孔,第二调节孔上可拆卸设置有一球头螺丝。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通过车轮作用于两轮夹托板组成的凹槽中,使两轮夹托板绕转轴旋转,并结合螺纹结构,使两轮夹托板靠近并自动完成对车轮的夹持,无需借助外部设备,避免了增设外部设备造成的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的问题;2、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操作,避免了误操作风险,提高了对车轮夹持的高效性,节省人工,且安全性更高;3、设置多孔支座、带第一调节孔的扁通、并结合球头螺杆,实现了多方位的调节,使适应的不同的摩托车轮胎的型号更多,扩大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螺纹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调节架组件的结构图。

附图中:1、调节架组件;11、立柱;12、扁通;13、挡轮架;121、第一调节孔;2、轮夹托盘组件;21、轮夹底座;22、转轴;23、轮夹托盘;24、螺纹结构;241、支座;242、连接板;243、球头螺丝;244、球头螺杆;2411、第二调节孔;3、上压板;4、下压板;5、插销;6、螺纹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螺纹结构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调节架组件的结构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包括:调节架组件1、立柱11、扁通12、挡轮架13、第一调节孔121、轮夹托盘组件2、轮夹底座21、转轴22、轮夹托盘23、螺纹结构24、支座241、连接板242、球头螺丝243、球头螺杆244、第二调节孔2411、上压板3、下压板4、插销5以及螺纹紧固件6。

具体的,调节架组件1为支撑支架,于调节架组件1的下端设置有轮夹托盘组件2,且轮夹托盘组件2与调节架组件1的设置方向垂直。

具体的,调节架组件1总体形状呈“L”字形设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11和垂直于立柱11长度方向的扁通12,且扁通12呈焊接于立柱11的下端。

扁通12呈矩形设置,扁通12的中心线上且沿扁通12长度的方向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调节孔121,且第一调节孔121均匀分布于扁通12上。

具体的,扁通12上连接有轮夹托盘组件2,轮夹托盘组件2包括轮夹底座21,轮夹底座21沿其长度方向为对称结构,并且轮夹底座21的一端连接于扁通12上,轮夹底座21的另一端的中间设置有一转轴22。

转轴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轮夹底座21的两侧边上,且于转轴22上套设有调节锁紧结构,保证了调节锁紧结构能绕转轴22自由旋转。

具体的,调节锁紧结构包括两轮夹托盘23和两组螺纹结构24,两轮夹托盘23相对设置,两轮夹托盘23中间形成近似弧形凹槽,近似弧形凹槽能更加容易且方便的固定车轮。

具体的,两轮夹托盘23的下部均套设于转轴22上,并且两轮夹托盘23分别靠近相应侧轮夹底座21的一侧均通过螺纹结构24与轮夹底座21连接,保证实现了在轮夹托盘23绕转轴22转动时,能通过对应的螺纹结构24推动两轮夹托盘23平移并靠近,对车轮进行夹持,自动化程度更高,夹持更稳定。

更加具体的,每一螺纹结构24均包括两球头螺丝243,一球头螺杆244、一支座241和一连接板242,其中,支座241固定于轮夹底座21靠近转轴22的位置上,连接板242固定于轮夹托盘23靠近转轴22的位置上,且支座241和连接板242上均设置有一球头螺丝243,且两球头螺丝243通过一球头螺杆244连接。

更加具体的,支座241为多孔支座241,支座241呈矩形设置,且支座241的设置方向与转轴22的长度方向一致,支座241的中心线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只有若干第二调节孔2411,且其中的一第二调节孔2411中可拆卸的设置有一球头螺丝243。

更加具体的,轮夹托盘组件2与调节架组件1的连接处设置有上压板3和下压板4,其中,上压板3设置于扁通12的顶部,下压板4设置于扁通12的底部,且上压板3和下压板4相对设置。

更加具体的,上压板3和下压板4通过若干螺纹紧固件6锁紧,且在上压板3和下压板4之间设置有轮夹底座21,保证了轮夹底座21与调节架组件1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上压板3中心开设有一定位孔,定位孔尺寸与扁通12上的第一调节孔121尺寸一致,且定位孔中配合设置有一插销5,插销5穿过定位孔和第一调节孔121,保证了轮夹托盘组件2与调节架组件1位置调节的准确性,扩大了对不同车轮夹持的范围,适应性更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立柱11的上端且与扁通12的同一侧设置有一挡轮架13,且挡轮架13的开口方向与扁通12的设置方向一致,防止车轮继续前行而发生安全事故,提高安全性。

初始时,轮夹托盘23的凹槽的开口为背离立柱11的方向设置,当车轮进入凹槽后,随着车轮向靠近立柱11的方向移动时,轮夹托盘23绕转轴22旋转,凹槽的开口方向逐渐变为朝向立柱11的方向,此时,由于轮夹托盘23与轮夹底座21之间通过螺纹结构24连接,在螺纹结构24的作用下,两轮夹托盘23沿转轴22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实现对车轮的夹持;当需要将车轮取下时,只需将车轮向远离立柱11的方向移动,便可取出车轮,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和使用效率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自动机械轮夹,包括调节架组件1和垂直于调节架组件1的轮夹托盘组件2,且轮夹托盘组件2包括一转轴22和两相对设置并套设于转轴22上的轮夹托盘23,同时每一轮夹托板均通过螺纹结构24与轮夹底座21连接,而螺纹结构24又包括两球头螺丝243和连接两球头螺丝243的球头螺杆244,并且其中一球头螺丝243设置于轮夹底座21上的多孔的支座241上,另一球头螺丝243设置于轮夹托盘23上;通过将车轮放置于轮夹托盘23中,并通过推动车轮靠近或远离立柱11,通过两组螺纹结构24,实现两轮夹托盘23的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对车轮的夹紧或松开,自动化程度更高,且无需安装其他辅助设备,结构更简单,生产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设置多孔的支座241、带第一调节孔121的扁通12,实现了多方位的调节,使适应的车轮的尺寸范围更广,适应性更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