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建筑吊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829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建筑吊车。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砖瓦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构件),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

现有的建筑机械中,吊升装置体积庞大,少量的重物起吊不便于使用,往往采用人工搬运,费时费力,增加劳动者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载建筑吊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建筑吊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车轮,所述车体上侧设置有旋转底盘,所述旋转底盘上侧设置有主臂,所述主臂与副臂连接,所述主臂与旋转底盘之间设置有调节杆,所述副臂端部上设置有承重轮,所述副臂与连接杆A连接,所述主臂与连接杆B连接,所述接杆A、连接杆B连接处与支撑杆连接,所述副臂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轮上连接绳与挂钩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杆A、连接杆B两端为铰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为气杆或液压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重轮与副臂之间为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副臂与驱动电机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设备的起吊,减少了人力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建筑吊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底部设置有车轮2,所述车体1上侧设置有旋转底盘3,所述旋转底盘3上侧设置有主臂4,所述主臂4与副臂6连接,所述主臂4与旋转底盘3之间设置有调节杆5,所述副臂6端部上设置有承重轮7,其中所述承重轮7与副臂6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副臂6与连接杆A11连接,所述主臂4与连接杆B12连接,其中所述接杆A11、连接杆B12两端为铰接连接。

所述接杆A11、连接杆B12连接处与支撑杆13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杆13为气杆或液压杆,这样可以实现提升高度的调节。所述副臂6上设置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与驱动轮9连接,所述驱动轮9上连接绳与挂钩10连接,其中所述副臂6与驱动电机8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设备的起吊,减少了人力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至此,本实用新型车载建筑吊车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