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民用建筑物料吊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31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防民用建筑物料吊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建筑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防民用建筑物料吊辅机。



背景技术: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需要调运大量的楼板、砌砖及水泥砌筑浆料等物料,并且要在楼面上进行铺设不了,目前这些物料的吊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简单的起吊设备,甚至是直接借助人工,起吊铺设效率十分低下,且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臂式起动机械主要有塔式起重机,由于塔式起重机纯在使用成本高,安装转移困难等不足二难以使用与小型建筑,为此塔式吊装装置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专利号为200820041011.4的专利,包括塔身、横梁、以及固定支架,横梁一端与塔身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支架相连,虽然自身减轻,但是由于横梁的承载力有限,在吊起重物使容易发生横梁断裂,造成工地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防民用建筑物料吊辅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防民用建筑物料吊辅机,包括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滑道配合相连,所述第一滚轮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侧安装有第二钢丝绳,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安装有第三钢丝绳,所述第一横梁的底端安装有横梁支架,所述横梁支架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第二滑道配合相连,所述第二滚轮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之间安装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顶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壁套接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的外侧设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一钢丝绳配合相连,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底端安装有吊钩。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的右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侧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四轴承的外壁套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与第三钢丝绳配合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安装有第一轴承盖。

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轴承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人防民用建筑物料吊辅机,当在吊起重物时,通过吊钩吊起重物受力,通过吊钩将受力传导到第一钢丝绳,通过第一钢丝绳将一部分受力传导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支撑杆奖励传导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支撑杆将受力传导到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通过第一支架将一部分受力传导到第一支杆上,通过第一支撑杆将受力传导到第一滚轮上,通过第一滚轮将受力传导到第一横梁上,通过第二支架将一部分受力传导到第二支杆上,通过第二支杆将受力传导到第二滚轮上,通过第二滚轮将受力传导到第二横梁上,使最终受力为多点的受力将总的受力分散开,有效的减轻了横梁上的受力,从而使施工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钢丝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横梁,2、第一支架,3、横梁支架,4、第二横梁,5、第一钢丝绳,6、第二支架,7、第一滚轮,8、第一支撑杆,9、第三轴承,10、第二滑道,11、第二支撑杆,12、第一滑轮,13、第一支杆,14、第二支杆,15、第一轴承,16、吊钩,17、固定块,18、连接板,19、第二滚轮,20、第二钢丝绳,21、第二轴承,22、第一滑道,23、第三钢丝绳,24、转杆,25、第二滑轮,26、第四轴承,27、固定杆,28、第二轴承盖,29、第一轴承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防民用建筑物料吊辅机,包括第一横梁1,第一横梁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滑道22,第一滑道22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滚轮7,第一滚轮7与第一滑道22配合相连,第一滚轮7可以在第一滑道22内滑动,第一滚轮7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轴承15,第一轴承15为滚珠轴承,第一轴承15的外侧安装有第一轴承盖29,第一轴承盖29用于防止外物进入第一轴承15,第一轴承15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支杆13,第一支杆13用于支撑第一滚轮7,第一支杆13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带动第一支杆13,第一支架2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板18,连接板18用于支撑和连接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6,连接板18的左侧安装有第二钢丝绳20,第二钢丝绳20带动连接板18向左移动,连接板18的右侧安装有第三钢丝绳23,第三钢丝绳23带动连接板18向右移动,第一横梁1的底端安装有横梁支架3,支架3用于支撑和连接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4,横梁支架3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横梁4,第二横梁4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滑道10,第二滑道10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滚轮19,第二滚轮19与第二滑道10配合相连,第二管轮19可以在第二滑道10内滑动,第二滚轮19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轴承21,第二轴承21为滚珠轴承,第二轴承21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轴承盖28,第二轴承盖28防止外物进入第二轴承21,第二轴承21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支杆14,第二滚轮19通过第二轴承21围绕第二支杆14转动,第二支杆14带动第二滚轮19,第二支杆14之间安装有第二支架6,第二支架6带动第二支杆14,第二支架6的顶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撑杆8,第一支撑杆8用于连接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6,第一支撑杆8起到支撑第二支撑杆11的作用,第一支撑杆8之间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1,第二支撑11起到支撑第一滑轮12的作用,第二支撑杆11的外壁套接有第三轴承9,第三轴承9为滚珠轴承,第三轴承9的外壁套接有第一滑轮12,第一滑轮12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固定在第二支撑杆11上,防止第一滑轮12左右移动,第一滑轮12的外侧设有第一钢丝绳5,第一滑轮12与第一钢丝绳5配合相连,第一钢丝绳5带动第一滑轮12转动,第一钢丝绳5的底端安装有吊钩16,吊钩16用于悬挂需要吊运的物品,第一横梁1的右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杆27,固定杆27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1的顶端和底端用于支撑和固定转杆24,固定杆27的内侧安装有转杆24,转杆24的外壁套接有第四轴承26,第四轴承26为滚珠轴承,第四轴承26的外壁套接有第二滑轮25,第二滑轮25与第三钢丝绳23配合相连,第三钢丝绳23带动第二滑轮25转动。

当在吊起重物时,吊钩16吊起重物受力,吊钩16将受力传导到第一钢丝绳5,第一钢丝绳5将一部分受力传导到第二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9奖励传导到第一支撑杆8,第一支撑杆8将受力传导到第二支架6和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将一部分受力传导到第一支杆13上,第一支撑杆13将受力传导到第一滚轮7上,第一滚轮7将受力传导到第一横梁1上,第二支架6将一部分受力传导到第二支杆14上,第二支杆14将受力传导到第二滚轮19上,第二滚轮19将受力传导到第二横梁6上,使最终受力为多点的受力将总的受力分散开,有效的减轻了横梁上的受力,从而使施工更加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