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材码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611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材码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码放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钢材码放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钢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散乱,占用空间,影响通行。所以一般会对钢材进行码放,进而节省空间,码放钢材,大多是人工码放,人工码放效率低,码放的高度有限,钢材向上举放难度大,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人工码放钢材效率低、难度大、高度有限的缺陷,提供一种钢材码放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材码放装置,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设有四根,四根套管呈矩形状排列,所述套管的下部旋入外螺纹杆,左侧所述的外螺纹杆内侧和右侧所述的套管内侧设有连接电机的固定轴,固定轴上固定套设传动轮,传动轮上安装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呈倾斜状,第一传动带的带体外侧间隔安装斜板,右侧所述的套管内侧的固定轴上固定套设第一齿轮,套管位于固定轴的上方设有活动轴,活动轴上固定套设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的第一齿轮上套设第二传动带,左侧所述的套管内侧设有与右侧所述套管的活动轴位置对应的活动轴,左侧所述套管的活动轴上固定套设第二齿轮,左侧的所述的第二齿轮与右侧所述的第二齿轮上套设第三传送带,位置相对的所述活动轴之间固定安装往复丝杠,两根所述的往复丝杠上安装移动板。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设为中空管,套管的上端通过轴承固定安装顶板。

进一步的,所述外螺纹杆的下端切削形成锥形结构,套管管口的位置一体连接内螺纹环,外螺纹杆穿过内螺纹环,内螺纹环的外侧围绕轴心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设为伸缩板。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的板体两端开设螺纹通腔,螺纹通腔与往复丝杠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钢材码放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主要通过第一传动带将钢材输送到高处,然后利用第二传动带和第三传送带带动往复丝杠同向移动,进而带动移动板往复移动,工作人员进而可以将钢材整齐的码放在高处,提高了钢材码放效率,增加了码放高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材码放装置套管和外螺纹杆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材码放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套管;2-外螺纹杆;3-传动轮;4-第一传动带;5-斜板;6-活动轴;7-第二传动带;8-第三传送带;9-往复丝杠;10-移动板;11-顶板;12-内螺纹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2可知:一种钢材码放装置,包括套管1,所述套管1设有四根,四根套管1呈矩形状排列,所述套管1的下部旋入外螺纹杆2,左侧所述的外螺纹杆2内侧和右侧所述的套管1内侧设有连接电机的固定轴,固定轴上固定套设传动轮3,传动轮3上安装第一传动带4,所述第一传动带4呈倾斜状,第一传动带4的带体外侧间隔安装斜板5,右侧所述的套管1内侧的固定轴上固定套设第一齿轮,套管1位于固定轴的上方设有活动轴6,活动轴6上固定套设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的第一齿轮上套设第二传动带7,左侧所述的套管1内侧设有与右侧所述套管1的活动轴6位置对应的活动轴6,左侧所述套管1的活动轴6上固定套设第二齿轮,左侧的所述的第二齿轮与右侧所述的第二齿轮上套设第三传送带8,位置相对的所述活动轴6之间固定安装往复丝杠9,两根所述的往复丝杠9上安装移动板10。

所述套管1设为中空管,套管1的上端通过轴承固定安装顶板11,便于套管1固定,防止产生偏斜;所述外螺纹杆2的下端切削形成锥形结构,套管1管口的位置一体连接内螺纹环12,外螺纹杆2穿过内螺纹环12,内螺纹环12的外侧围绕轴心设有把手,便于调节移动板10的高低;所述斜板5设为伸缩板,便于运输不同长度的钢材;所述移动板10的板体两端开设螺纹通腔,螺纹通腔与往复丝杠9相匹配,便于移动板10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使用时,先旋转把手,套管1与外螺纹杆2的长度伸长或缩短,轴承防止顶板11转动,然后套设安装第一传动带4,电机的固定轴带动传动轮3旋转,将钢材放在斜板5上,第一传动带4带动钢材上移,套管1内侧的固定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第二传动带7带动套管1上方的活动轴6转动,第三传送带8与第二齿轮使得两根活动轴6同向转动,活动轴6之间的往复丝杠9进而随之同向转动,往复丝杠9带动移动板10往复移动,工作人员站在移动板10上将第一传动带4输送上来的钢材取下,码放在两条顶板11的外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