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管储存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8627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管储存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饮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吸管盒。



背景技术:

吸管作为一种液体饮用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随着液体饮料设备如橙汁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吸管自动取用装置的需求逐渐显现。

但多数吸管盒只能使用没有塑料衣包装的吸管,而对于有塑料衣包装的吸管便会出现卡吸管等各种故障。但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的要求的提高,更希望使用带塑料衣包装的吸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管储存容器,可储存并取出带有塑料衣包装的吸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管储存容器,包括

吸管盒,吸管盒的下方具有用于取出吸管的开口,吸管盒的背面具有第一挂杆;

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吸管盒底部,所述滑块具有突出吸管盒背面的第二挂杆和突出吸管盒正面的推杆;

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挂杆和第二挂杆;

所述滑块受弹簧拉动避开开口处,并在推动推杆时,滑块顶部由吸管盒底面伸入吸管盒内部空腔。

作为优选的,所述吸管盒下方具有安装板,该安装板具有竖直开设的第一滑槽,且第一挂杆位于第一滑槽的下方;所述第二挂杆穿过第二滑槽伸出吸管盒背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吸管盒还包括设置在吸管盒正面的装饰板,所述装饰板具有与开口相对的取物窗口以及竖直开设的第二滑槽,所述推杆穿过第二滑槽伸出吸管盒正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取物窗口处具有防止吸管滑落的挡板。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吸管储存容器内部装有带有塑料衣包装的吸管,如吸管被卡在吸管盒内,可推动推杆,使得滑块顶部伸入到吸管盒内部空腔,重新整理吸管,使得吸管重新排列并落到吸管盒开口处,使用者即可取到吸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管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管盒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管盒推块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管盒吸管盒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管盒面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吸管盒 110-第一挂杆 120-安装板

130-第一滑槽 200-推块 210-第二挂杆

220-推杆 300-面板 400-装饰板

410-取物窗口 420-挡板 430-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管储存容器,包括吸管盒100,吸管盒100的下方具有用于取出吸管的开口,吸管盒100的背面具有第一挂杆110;推块200,可滑动的设置在吸管盒100底部,推块200具有突出吸管盒100背面的第二挂杆210和突出吸管盒100正面的推杆220;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挂杆110和第二挂杆210;推块200受弹簧拉动避开开口处,并在推动推杆220时,推块200顶部由吸管盒100底面伸入吸管盒100内部空腔。

在一般情况下,弹簧拉动第一挂杆110和第二挂杆210上并保持在拉伸的状态,推动推块200位于最低的位置,从而使得推块200顶部避开开口处,使用者从开口处获得吸管。

具体的,如图1所示,吸管盒100的顶面敞开,便于放入吸管,在吸管盒100正面依次安装面板300和装饰板400。如图2所示,吸管盒100的正面具有开口,在面板300和装饰板400上均具有与开口相对的窗口。吸管盒100的底壁为倾斜,底壁有取物窗口410向吸管盒100的背面向上倾斜。吸管盒100的下部具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板120,在安装板120和面板300之间,具有容纳推块200的空腔,在推动推杆220使推块200向上滑动时,推块200克服弹簧的拉力,推块200顶部进入到吸管盒100内部的空腔,如吸管盒100内部的吸管被卡住,推块200进入吸管盒100内部的空腔可重新整理吸管,使得吸管落到取物窗口410。

如图3所示,滑块的主体的顶部为倾斜状,在滑块避开吸管盒100开口处并位于最底部的位置时,滑块的顶部和吸管盒100的底壁组合成连续的平面。

如图4所示,吸管盒100下方具有安装板120,该安装板120具有竖直开设的第一滑槽130,且第一挂杆110位于第一滑槽130的下方;第二挂杆210穿过第二滑槽430伸出吸管盒100背面。第一滑槽130作为第二挂杆210导向槽。

如图5所示,吸管盒100还包括设置在吸管盒100正面的装饰板400,装饰板400具有与开口相对的取物窗口410以及竖直开设的第二滑槽430,推杆220穿过第二滑槽430伸出吸管盒100正面。第二滑槽430作为推杆220的导向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挂杆110、第一滑槽130、第二挂杆210、推杆220、第二滑槽430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作为优选的,取物窗口410处具有防止吸管滑落的挡板420。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