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丸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4401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丸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丸包装机。



背景技术:

滴丸机一般用于药品制剂、保健品、食品及化工产品等行业。目前,通常采用滴丸机生产滴丸,多采用将混合药液送入滴罐中,再通过滴罐的滴头滴入与混合药液不相溶的冷却柱的冷却液中,从而迅速冷却收缩成滴丸。随后再将成型的滴丸通过输料管输出,但是熟料管在输出滴丸的时候是很难做到一颗颗计数的,因此操作人员无法直接进行包装,一般都是将加工完成的滴丸先进性统一收集,随后再将按照数量要求进行分量包装。然而这显然无法简化整体的操作流程,给操作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相对应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相对应的技术问题且尽可能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直接对滴丸进行逐一计数以便直接包装的滴丸机。

一种滴丸包装机,包括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管口上连接有红外线计数器、CPU芯片以及自动封管件,其中红外线计数器将计数信号传至CPU芯片,计数信号超过CPU芯片设定的阈值时,CPU芯片控制自动封管件封闭输料管的管口。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滴丸经由输料管输出时,安装在输料管的管口上的红外线计数器,就会逐一进行计数统计,并将计数数据传输至CPU芯片,CPU芯片事先设置了固定的工作阈值,当红外线计数器传至CPU芯片的数值信号大于CPU芯片事先设定的工作阈值时,CPU芯片就会控制自动封管件封住输料管的管口,借此控制落入包装袋内的滴丸数量,帮助操作人员实现一体包装,简化操作流程,方便实际的使用操作。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红外线计数器为对射式红外线计数器,包括有发射头和接收头,其中发射头和接收头分别呈对称式连接在输料管管口的两边。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当有滴丸通过时,发射头和接收头之间的连接信号就会被断开,借此就能读取滴丸通过的数量,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其达到的技术效果。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CPU芯片连接在PCB板上,其中CPU芯片通过PCB板与红外线计数器的信号输出端以及自动封管件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很好的实现了部件之间的信号传输,实现本技术方案所要求要达到的技术效果。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封管件包括直径大于输料管管口的遮盖板,遮盖板被控制转动连接在输料管的管口位置。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由于遮盖板是被控制着转动连接在输料管的管口位置出的,当需要遮挡住封管件的管口时,只需要遮盖板挡住即可,相反只要移动遮盖板即可,而所述的遮盖板实质上是通过CPU芯片控制的,因此能做到自动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滴丸机的输出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料管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料管;2、红外线计数器;21、发射头;22、接收头;3、CPU芯片;4、自动封管件;5、PCB板;6、遮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滴丸包装机,包括输料管1,所述输料管1的管口上连接有红外线计数器、CPU芯片3以及自动封管件4,其中红外线计数器2将计数信号传至CPU芯片3,计数信号超过CPU芯片3设定的阈值时,CPU芯片3控制自动封管件4封闭输料管1的管口。在滴丸经由输料管1输出时,安装在输料管1的管口上的红外线计数器2,就会逐一进行计数统计,并将计数数据传输至CPU芯片3,CPU芯片3事先设置了固定的工作阈值,当红外线计数器2传至CPU芯片3的数值信号大于CPU芯片3事先设定的工作阈值时,CPU芯片3就会控制自动封管件4封住输料管1的管口,借此控制落入包装袋内的滴丸数量,帮助操作人员实现一体包装,简化操作流程,方便实际的使用操作。

所述红外线计数器2为对射式红外线计数器2,包括有发射头21和接收头22,其中发射头21和接收头22分别呈对称式连接在输料管1管口的两边,当有滴丸通过时,发射头21和接收头22之间的连接信号就会被断开,借此就能读取滴丸通过的数量,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其达到的技术效果。

所述CPU芯片3连接在PCB板5上,其中CPU芯片3通过PCB板5与红外线计数器2的信号输出端以及自动封管件4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很好的实现了部件之间的信号传输,实现本技术方案所要求要达到的技术效果。

所述自动封管件4包括直径大于输料管1管口的遮盖板6,遮盖板6被控制转动连接在输料管1的管口位置,由于遮盖板6是被控制着转动连接在输料管1的管口位置出的,当需要遮挡住封管件的管口时,只需要遮盖板6挡住即可,相反只要移动遮盖板6即可,而所述的遮盖板6实质上是通过CPU芯片3控制的,因此能做到自动调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