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水驱动压力储水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6339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模块式水驱动压力储水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桶,尤其涉及了一种模块式水驱动压力储水桶。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最普及的塑料压力桶,主要是由上下桶体、固定皮囊的中圈,皮囊安装在上桶体和中圈之间,上下桶体采用热板焊或超声波焊接在一起,下桶体通过中圈,将皮囊紧压在上桶体上,上桶体内表面和储水囊上表面之间为储水腔,上桶体上设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和储水腔相通。下桶体的内表面和皮囊的下表面之间为充气腔,下桶体上设有气门座及气门芯,出厂前,通过气门阀预充一定压力的气体,形成压力桶。或者跟气驱相似结构的的水驱压力桶,因为其结构等相关原因,实际还是无法取代气驱的压力储水桶。

上述这种塑料压力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由于预充有一定压力作用的空气,所以储存水量大大减少,有效利用率特低,例如3加仑的压力桶约11L,一般储存满水后,在水压力达到0.25MPa时,储水量只有7L左右,个别的还不到6L,有效利用率超低,大大地增加了压力桶的占用体积;

2、由于气体压力的膨胀系数存在实时变化等因素,压力桶爆桶的隐患一直存在,严重威胁他人身体健康;

3、在用户用水时,因为桶内压力减小,用户用水随着桶内水压力变小,出水量实时衰减,用户体验感极差;

4、压力桶长时间使用细菌滋生也是一个长期被诟病的问题点,所以,一种模块式方便更换的模块式水驱动压力储水桶就相当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压力桶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模块式水驱动压力储水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模块式水驱动压力储水桶,包括桶体,桶体上端部固定连接有桶端盖,桶端盖内设有端盖芯,还包括设置于桶体内的储水囊组件,储水囊组件包括压圈、托圈和储水囊,储水囊上端设有翻边,托圈套设在储水囊上翻边所形成的环形槽内,压圈与托圈固定连接且将翻边压紧在压圈与托圈之间,储水囊内部形成内腔室,储水囊的外表面与桶体内表面形成外腔室。

作为优选,桶端盖下端面上设有开口向下的环形凹槽,桶体上端面卡入环形凹槽内且相互焊接固定。

作为优选,桶端盖内表面上设有凸台,端盖芯上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卡入凸台且开口背向端盖芯轴线的卡槽。桶端盖与端盖芯之间采用该种卡接,能够有效保证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压圈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同心的环形插槽,压圈中部设有与储水囊内部连通的过水孔,端盖芯下端面插接在压圈的两个环形插槽内。该种插接的形式一方面能够使得两者的连接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在该环形插槽内形成固定密封位,保持压圈平衡及有一个好的同心度和平衡固定,保证密封牢固,并保证正常生产时有一个很好的一致性。

作为优选,端盖芯下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凸块,凸块的下表面与托圈的上端面接触。凸块的设置能够对端盖芯进行轴向限位,防止端盖芯过多插入托圈内。

作为优选,端盖芯中部设有中心管,下部外表面上设有与中心管连通的出水口,出水口与外腔室连通;中心管外部设有与托圈中部的过水孔连通的环形水槽。

作为优选,还包括连接在桶端盖上的滤芯座,滤芯座内设有至少一个与中心管连通的原水接口和至少一个与环形水槽连通的纯水接口。滤芯座上的原水接口和纯水接口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从而使得储水囊能够获得更好的出水流量。

作为优选,桶体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绕桶体轴线均匀布置的且用于托起储水囊组件的托台,托台的上端面与托圈的下端面接触。在桶体内壁上设置托台,使其将整个储水囊组件托起,使得储水囊底部与桶体底面之间形成间隙,使得桶体与储水囊之间间隙内的水能够更好的对储水囊进行施压,保证水驱侧压力的均匀性,使得储水囊内的水能够更好的排出。

作为优选,储水囊外表面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筋。

作为优选,筋成条状且沿储水囊轴线方向布置,筋数量为多根,均匀布置在储水囊表面。筋是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只需其达到防止储水囊外表面贴附在桶体内壁上即可有效防止因压力不均而无法完全排出储水囊内水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整个压力桶模块化,使其各个部件能够快速更换成所需状态,如改善进出水端出入口流道截面面积来扩大水驱进水侧和储水进出水侧流道,同时还能够改变水驱侧水压力最大限度地增加水囊内水排出的速度,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稳定的储水流量,同时由于其便于更换和调节使其能够减小细菌滋生、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桶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端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压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托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储水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2中滤芯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桶体、2—桶端盖、3—端盖芯、4—压圈、5—托圈、6—储水囊、7—内腔室、8—外腔室、9—滤芯座、11—托台、21—环形凹槽、22—凸台、31—卡槽、32—中心管、33—出水口、34—环形水槽、35—凸块、41—环形插槽、42—过水孔、61—翻边、62—筋、91—原水接口、92—纯水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3、图10所示,模块式水驱动压力储水桶,包括桶体1,桶体1上端部固定连接有桶端盖2,桶端盖2内设有端盖芯3,还包括设置于桶体1内的储水囊组件,储水囊组件包括压圈4、托圈5和储水囊6,本实施例中的储水囊6内腔主要储存纯水,材料由食品级橡胶,硅胶或其他软质有一定耐用强度的材料做成。

如图6-8所示,储水囊6上端设有翻边61,托圈5套设在储水囊6上翻边61所形成的环形槽内,压圈4与托圈5固定连接且将翻边61压紧在压圈4与托圈5之间,储水囊6内部形成内腔室7,储水囊6的外表面与桶体1内表面形成外腔室8。本实施例中压圈4与托圈5焊接固定,为了让压接牢固,压圈4和托圈5具有一定的强度,起到固定和和防漏的作用,且在压圈4和储水囊6压接的位置,还具有起压接密封的筋。

如图4所示,桶端盖2下端面上设有开口向下的环形凹槽21,桶体1上端面卡入环形凹槽21内且相互焊接固定,焊接时防止胶料溢出。桶端盖2内表面上设有凸台22,端盖芯3上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卡入凸台22且开口背向端盖芯3轴线的卡槽31。

压圈4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同心的环形插槽41,压圈4中部设有与储水囊6内部连通的过水孔42,端盖芯3下端面插接在压圈4的两个环形插槽41内。为了保持压圈4平衡及有一个好的同心度和平衡固定,保证密封牢固,并保证正常生产时有一个很好的一致性,本实施例中在环形插槽41内有起固定密封的固定密封位,相关间隙间通过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

如图5所示,端盖芯3下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凸块35,凸块35的下表面与托圈5的上端面接触。端盖芯3中部设有中心管32,下部外表面上设有与中心管32连通的出水口33,出水口33与外腔室8连通;中心管32外部设有与托圈5中部的过水孔42连通的环形水槽34。

如图9所示,桶体1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绕桶体1轴线均匀布置的且用于托起储水囊组件的托台11,托台11的上端面与托圈5的下端面接触。

如图8所示,储水囊6外表面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筋62,筋62成条状且沿储水囊6轴线方向布置,筋62数量为多根,均匀布置在储水囊6表面。在储水囊6外表面上设置防止贴附的筋62,能够有效防止原水压力压出储水囊6内水时,部分真空使得储水囊6外表面贴附在外桶内壁上,而导致压力不均而无法完全排出储水囊6内水的情况。

如图11所示,还包括连接在桶端盖2上的滤芯座9,滤芯座9内设有至少一个与中心管32连通的原水接口91和至少一个与环形水槽34连通的纯水接口92。桶端盖2上有卡位筋62,在装配时则是通过压接旋转储水桶让其卡位筋62卡接在滤芯座9槽内,与滤芯座9相应水路进行连接,能够方便快速拆卸及更换。本实施例中滤芯座9内设有一个与中心管32连通的原水接口91和一个与环形水槽34连通的纯水接口92,使得其纯水接口92侧为储水侧,其原水接口91侧为水驱侧,即使得内腔室7为储水侧,外腔室8位水驱侧。且本实施例中水驱侧进出水侧为2分及以上接口,水流通道截面面积保证大于等于2分管截面外直径面积,以保证进出水有较大通量。

本结构的工作原理:

当储水囊6排水时,本系统储水囊6为储存一定体积的纯水或其他需要利用的水,通过纯水接管侧连接用水龙头或用水球阀,当水路处于开启状态时,储水侧压力泄压,储水囊6内的水则通过水驱侧一定压力水的推动挤压下,让储水囊6内水通过纯水接管处流出,水驱侧则通过如图所示箭头对储水囊6不断补水,保持一定压力,让储水囊6内水完全被挤压排出,达到放水的目的,且水驱侧进多少水,则储水囊6内水被挤压出多少水。

当储水囊6处于储水状态时,通过纯水接口92不断向储水囊6内注水,使得储水囊6内水压力大于水驱侧,把水驱侧水推走,从而达到储水的目的。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滤芯座9内设有3个中心管32连通的原水接口91和3与环形水槽34连通的纯水接口92,获得很好的出水流量。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或2,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将其水驱侧作为储水侧,储水侧作为水驱侧,相互转换使用,即将滤芯座9内的原水接口91与环形水槽34连通,纯水接口92与中心管32连通,即使得内腔室7为水驱侧,外腔室8位储水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