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8926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料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料仓。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五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配料仓是一种和搅拌机配套使用的前台自动配料设备,能有效地保证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配料仓[公告号:CN 203268726 U],包括设在配料仓下部临近出料口处的振动电机,配料仓下端的出料口连接有物料输送机构,出料口处设有出料调节阀。但这种配料仓在下料过程中物料与配料仓之间会产生摩擦和碰撞,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为此,亟需一种能有效减小噪音的配料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料仓,能有效减小物料与配料仓之间摩擦和碰撞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配料仓,包括仓室、位于仓室底部的出料口,所述仓室内设有用于减小物料出料速度的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包括多组倾斜设置在所述仓室内壁上以供物料下滑至所述出料口的弹性板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仓室内设置多组弹性板组将物料的下落转换成沿弹性板组的滑落,减小了物料下滑至出料口时的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板组包括位于所述仓室相对的两侧壁上且倾斜设置的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所述第一弹性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弹性板的高度以供物料从所述第一弹性板滑落至所述第二弹性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仓室内壁相对的两侧壁上倾斜设置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并将第一弹性板的设置成高于第二弹性板,使得物料沿第一弹性板滑落至第二弹性板,延长了物料到达出料口的距离,取得了减小物料下滑速度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的数量为2个,所述出料口为漏斗状,所述仓室下方设有将物料输送至下一站别的输送组件,所述出料口底部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输送组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料口底部设置两个漏斗状的出料口,使得物料得以分流,单个出料口中物料的流量相对减少,从而减少了物料与出料口的摩擦;且物料由出料口直接滑落至输送组件上,而不是掉落在输送组件上,不会产生物料与输送组件之间碰撞的噪音,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物料由出料口下滑至输送组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内壁上贴合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料口内设置橡胶垫与出料内壁贴合,减小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与出料口内壁碰撞而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V型的传输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带的截面形状为V型的传输带来传输物料,使得物料在传输过程中不易从传输带两侧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仓室上罩设有用于隔音的隔音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一个隔音罩将仓室上方罩设在其中,将仓室内产生的噪音阻隔在隔音罩内,从而有效减少了噪音的传播。

进一步的,所述仓室上设有将物料从所述隔音罩外运至所述仓室内的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放置物料的置料箱,所述置料箱两底边分别转动连接有通过转动以开闭所述置料箱的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且所述置料箱上设有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底门、所述第二底门翻转的第一传动部件、第二传动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仓室内设置带有置料箱的进料组件,将物料放入置料箱内,从隔音罩外运至仓室上方,再在置料箱底部设置可翻转的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并用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将置料箱底部打开,以此实现物料从置料箱内下放至仓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底门转动连接的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与第二底门转动连接的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置料箱上设有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置料箱上设置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再将与第一底门转动连接的第一齿条与主动齿轮啮合,将与第二底门转动连接的第二齿条与从动齿轮啮合,并在置料箱上设置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电机,使得电机转动时,主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的反向转动,而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随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转动拉动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翻转,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置料箱底部的开闭,有效地控制了物料的下放。

进一步的,所述置料箱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底部设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置料箱上设置带有万向轮的支架,使得置料箱可移动,从而实现置料箱的进料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仓室内设置多个弹性板将物料的下落转换成沿弹性板的滑落,减小了物料到达出料口时的速度;在出料口内设置橡胶垫,使得下滑至出料口的物料不易因摩擦而产生噪音;

2、在仓室底部设置两个出料口,使得单个出料口中物料的流量相对减少,减少了出料口中物料与出料口内壁的摩擦,从而减小了物料由出料口下滑至输送组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卸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组件;11、支架;12、置料箱;13、卸料部件;131、主动齿轮;132、从动齿轮;133、第一限位框;134、第二限位框;135、第一底门;136、第二底门;137、第一齿条;138、第二齿条;139、第一传动部件;130、第二传动部件;15、电机;16、万向轮;2、隔音罩;21、移动门;3、仓室;4、减速组件;41、第一弹性板;42、凸起;43、弹性板组;44、第二弹性板;5、输送组件;51、传输带;6、出料口; 61、左出料斗;62、右出料斗;63、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配料仓,如图1所示,包括仓室3,仓室3为长方体形,其主体位于地下,结合图2所示,仓室3的开口为正方形。仓室3上方罩设有隔音罩2,隔音罩2与仓室3之间设有进料组件1,隔音罩2一侧开设有供进料组件1进出的移动门 21,移动门21可沿隔音罩2一底边移动。

结合图3所示,进料组件1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置料箱12,置料箱12内部中空,其底部对称的两边分别铰接有第一底门135和第二底门136,第一底门135和第二底门136相互对称。

结合图4所示,第一底门135靠近第二底门136的一边水平延伸向第二底门136,第二底门136靠近第一底门135的一边设有水平向远离第一底门135的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第一底门135和第二底门136的初始状态为二者相互抵触,且二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一底门135和第二底门136均为卸料部件13的一部分。

结合图3所示,卸料部件13还包括位于置料箱12侧壁上的第一传动部件139和第二传动部件130,第一传动部件139包括与第一底门135中部铰接的第一齿条137、与第一齿条137啮合的主动齿轮131,主动齿轮131位于置料箱12的侧壁上,且置料箱12的侧壁外侧上还设有驱动主动齿轮131转动的电机15。

第二传动部件130包括与第一传动部件139相对应的第二齿条138和从动齿轮132,从动齿轮132与主动齿轮131相啮合,且主动齿轮131的齿厚为从动齿轮132齿厚的两倍。

结合图4所示,主动齿轮131和从动齿轮132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框133和第二限位框134,第一限位框133和第二限位框 134均为U型并分别将第一齿条137、第二齿条138限制在其中,防止第一齿条137和第二齿条138脱离啮合。

电机15的输出轴贯穿置料箱12侧壁并与主动齿轮131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32通过一转轴与置料箱12侧壁转动连接。

当电机15正转时,主动齿轮131向靠近从动齿轮132的一侧转动,带动从动齿轮132反向转动,此时,第一齿条137随主动齿轮131的转动而斜向下推动第一底门135向外翻转;第二齿条138随从动齿轮132的转动而斜向下推动第二底门136向外翻转,置料箱12内的物料随着第一底门135和第二底门136的向外翻转而下落。

当电机15反转时,主动齿轮131向远离从动齿轮132的一侧转动,带动从动齿轮132反向转动,此时,第一齿条137随主动齿轮131的转动而斜向上拉动第一底门135向内翻转;第二齿条138随从动齿轮132的转动而斜向上拉动第二底门136向内翻转,第一底门135和第二底门136的向内翻转而将置料箱12底部封闭。

如图1所示,置料箱12两侧上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架11,支架11向下向外倾斜延伸至地面,延伸至地面的一端设有万向轮 16。置料箱12通过万向轮16实现在地面上的移动。

仓室3下方设有出料口6,出料口6包括左出料斗61和右出料斗62,左出料斗61和右出料斗62均为漏斗状。左出料斗 61和右出料斗62内均设有漏斗状的橡胶垫63,橡胶垫63与左出料斗61内壁、右出料斗62内壁贴合。

仓室3内设有两组弹性板组43,弹性板组43包括分别位于仓室3两侧壁上的第一弹性板41和第二弹性板44,第一弹性板41和第二弹性板44均倾斜向下设置,且第一弹性板41的高度高于第二弹性板44。

物料从第一弹性板41上滑落至第二弹性板44上,再滑至出料口6中;对应的,两组弹性板组43供物料分别滑落至左出料斗61和右出料斗62中。

第一弹性板41和第二弹性板44由橡胶制成,且第一弹性板 41和第二弹性板44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列分布有多个楔形的凸起 42,凸起42的厚度小于第一弹性板41和第二弹性板44的厚度。

仓室3下方设有输送组件5,输送组件5包括传输带51和驱动传输带51输送物料的驱动电机(未示出),传输带51为带的截面形状为V型的传输带,左出料斗61和右出料斗62底部均倾斜向外向下延伸,并与传输带51表面抵触;驱动电机驱动传输带51将物料传输至下一工作站中。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只需将物料装入置料箱12中,再通过万向轮16送入隔音罩2内,并在仓室3上方停止,此时启动电机15并使其正转,电机15带动卸料部件13运转,卸料部件13 驱动第一底门135和第二底门136的向外翻转,置料箱12内的物料下落至地下的仓室3中,之后,物料沿第一弹性板41滑至第二弹性板44上,再滑落至左出料斗61和右出料斗62中,最后滑落至输送组件5的传输带51上,通过传输带51传输至下一工作站中。由于物料下滑的过程多在地下进行,有效地减小了地面上的噪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