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393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盒装产品堆垛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于盒装产品的输送系统中,存在将检测完成的产品进行堆叠,形成堆垛,并最终对其进行装箱的过程。现有技术的堆垛设备大都存在以下问题:

堆垛过程中产品与产品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较长的摩擦时间,使得产品包装表面出现刮痕,影响产品质量;

在运行堆垛操作的过程中,后续的产品无法进入堆垛设备内,但前序输送设备的来料速度大于堆垛的速度,只能降低了整体的输送速度来配合堆垛的效率;

堆垛过程中由于水平的来料方向和竖直的堆叠方向之间配合不佳,最终形成的堆垛散乱,影响后续的搬运和装箱等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堆垛设备所存在的摩擦严重、效率低、堆垛散乱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

一种盒装产品堆垛装置,包括移入机、堆垛机、移出机,所述堆垛机包括主支架、堆垛驱动设备、丝杠组件、导轨组件、堆垛平台,所述丝杠组件竖直设于所述主支架,所述导轨组件平行于所述丝杠组件设置,所述堆垛驱动设备设于所述主支架底部,与所述丝杠组件连接,所述堆垛平台设于所述主支架内,同时与所述丝杠组件、所述导轨组件连接;

所述移入机包括第一输送组件、第二输送组件、开合组件、输送驱动设备,所述开合组件设于所述主支架顶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于同一平面内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开合组件连接,所述输送驱动设备同时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连接;

所述移出机设于所述主支架下部,沿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丝杠组件包括二条升降丝杠,对称设于所述主支架两侧;

所述升降丝杠包括杠体、支撑端、固定端、螺母座,所述支撑端和所述固定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主支架的上下部,所述堆垛平台与所述螺母座连接;

所述杠体竖直设置,其顶端与所述支撑端抵接,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螺母座和所述固定座,直至与所述堆垛驱动设备连接;

所述杠体的螺纹部分设于所述支撑端和所述固定端之间,所述螺母座与所述杠体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四条升降导轨,二条所述升降导轨对称设于一条所述丝杠的两侧,另二条所述升降导轨对称设于另一条所述丝杠两侧;

所述升降导轨包括滑轨、滑块,所述滑轨与所述杠体平行,且均设于所述主支架内侧,所述滑块安装于所述滑轨,所述堆垛平台与所述滑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堆垛机还包括限位门,所述限位门设于所述主支架一侧;

所述限位门包括二个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延伸支架、阻挡件、限位气缸,所述延伸支架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支架,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所述阻挡件,所述限位气缸设于所述延伸支架,另一端与所述阻挡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合组件包括开合支架、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开合气缸,所述开合支架设于所述主支架顶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设于所述主支架之间,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连接至所述开合支架的底部;

所述开合气缸一端固定于所述开合支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或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合组件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转动座、二个连杆,所述转动座设于所述开合支架中央,所述转动座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杆,二个所述连杆又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入机还包括伸缩挡板、尾挡板,所述伸缩挡板和所述尾挡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首尾两端;

所述伸缩挡板包括首挡板、挡板气缸,所述挡板气缸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首挡板连接,所述首挡板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远离所述尾挡板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入机还包括侧挡板,所述侧挡板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相互远离的两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出机包括移出板、移出导轨组件、移出驱动设备,所述移出导轨组件设于所述主支架下部,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设置,所述移出板和所述移出驱动设备均设于所述移出导轨组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盒装产品堆垛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盒装产品堆垛装置设有所述移入机,输送过来的产品可以先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处排列为规整的一列,与所述堆垛机的堆垛操作同步进行,提高运行效率。同时由于堆垛之前已经排列整齐,最终的形成的堆垛也较为规整,便于进行搬运等后续处理。

二、所述盒装产品堆垛装置设有所述移入机,采用所述开合组件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之间的间隙,将下落作为使产品输入至所述堆垛机的动作,最大化的减小了输入过程中产品间的摩擦,保证包装表面光洁无划痕,具有很好的外观品质。

三、所述盒装产品堆垛装置设有所述堆垛机,堆垛过程中所述堆垛平台随每一层产品逐步下降,使每一次落入时的高度一致,且落差较小,保证产品在堆垛过程中姿态稳定,堆垛形状规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移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开合组件的仰视图;

图4是图2中输送驱动设备及伸缩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堆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仰视图;

图7是图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移出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装产品堆垛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盒装产品堆垛装置1包括移入机12、堆垛机13、移出机14。

请参阅图2、图3、图4,其中图2是图1中移入机1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开合组件23的仰视图,图4是图2中输送驱动设备24及伸缩挡板25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移入机12包括第一输送组件21、第二输送组件22、开合组件23、输送驱动设备24、伸缩挡板25、尾挡板26、侧挡板27。

所述开合组件23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31、第二固定支架232、开合支架233、开合气缸234、转动座235、二个连杆236。

所述开合支架233设于所述堆垛机13的顶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结构对称、相互平行的设于同一水平面内,设于所述堆垛机13之间,且二者相互远离的外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31、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32连接至所述开合支架233的底部。

所述开合气缸234一端固定于所述开合支架233,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31连接。

所述转动座235设于所述开合支架233中央,所述转动座235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杆236,二个所述连杆236又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31、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32活动连接。

所述输送驱动设备24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之间,驱动二者以相同的速度从设有所述驱动设备24的一端,向另一端输送产品。

所述伸缩挡板25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的起点端之间,即所述输送驱动设备24处。所述尾挡板26则设于另一末端。

所述伸缩挡板25包括首挡板251、挡板气缸252。所述挡板气缸252设于所述输送驱动设备24,其竖直上方设有所述首挡板251。

所述侧挡板27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相互远离的两外侧。

请参阅图5、图6、图7,其中图5是图1中堆垛机1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所述堆垛机13包括主支架31、堆垛驱动设备32、二条升降丝杠33、四条升降导轨34、堆垛平台35、二个限位组件36。

二条所述升降丝杠33对称的设于所述主支架31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的输送方向的两侧。

所述升降丝杠33包括杠体331、支撑端332、固定端333、螺母座334。所述支撑端332和所述固定端333分别固定于所述主支架31的上下部,所述堆垛平台35与所述螺母座334连接。

所述杠体331竖直设置,其顶端与所述支撑端332抵接,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螺母座334和所述固定座333,直至与所述堆垛驱动设备32连接。所述杠体331的螺纹部分设于所述支撑端332和所述固定端333之间,所述螺母座334与所述杠体33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每一所述升降丝杠33两侧均平行的设有二条所述升降导轨34。

所述升降导轨34包括滑轨341、滑块342。所述滑轨341与所述杠体331平行,竖直设于所述主支架31内侧,所述滑块342安装于所述滑轨341,且与所述堆垛平台35连接。

所述堆垛平台35设于所述主支架31内,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一侧的一条所述升降丝杠33、二条所述升降导轨34连接。

所述堆垛驱动设备32设于所述主支架31底部,同时与二个所述杠体331连接,驱动其同步旋转。

二个所述限位组件36对称设置,设于所述主支架31一侧,指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的输送方向的终点端的方向。

所述限位组件36包括延伸支架361、阻挡件362、限位气缸363。所述延伸支架361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支架31,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所述阻挡件362,所述限位气缸363设于所述延伸支架361,另一端与所述阻挡件362连接。

请参阅图8,是图1中移出机14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移出机14包括移出板41、二条移出导轨42、移出驱动设备43。

二条所述移出导轨42平行设置,设于所述主支架31下部,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所述移出驱动设备43设于二条所述移出导轨42之间。所述移出板41与所述移出驱动设备43连接,同时与二条所述移出导轨42连接。

所述盒装产品堆垛装置1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备动作:

所述移出驱动设备43带动所述移出板41移动至起点端;

起点端的位置为靠近所述输送驱动设备24处,图8中所示位置为终点端,即最终推出堆垛后的位置;

所述限位气缸363收缩,使所述阻挡件362关闭,防止堆垛过程中产品滑落;

所述堆垛驱动设备32驱动所述堆垛平台35移动至所述主支架31上部,贴近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

S2:进入移入机:

所述挡板气缸252收缩,使所述前挡板251移开,前序输送设备将产品输送至所述移入机12,产品的两端分别搭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其两侧的所述侧挡板27保证输送过程中产品姿态稳定;

当10盒产品进入所述移入机12后,所述挡板气缸252伸长,使所述前挡板251阻拦产品继续进入;

进入所述移入机12的产品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的驱动下继续运行,直至与所述尾挡板26抵接,后续的产品也依次抵接压紧,形成一列。

S3:进入堆垛机:

所述开合气缸234启动,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之间进行一次开合动作,使这一排的产品经过略微的下落,落入所述堆垛平台35。

S4:形成堆垛:

所述堆垛驱动设备32控制所述堆垛平台35下移与产品的厚度一致的高度;

重复所述S2和所述S3,使10盒产品落至前一层产品顶部。

再重复三次,形成一个5层的堆垛,共50盒产品;

S5:移出堆垛:

所述限位气缸363伸长,使所述阻挡件362打开;

所述移出驱动设备43带动所述移出板41,将堆垛推离所述堆垛平台35,供后续设备处理。并不断重复所述S1至所述S5的循环。

特别的,所述堆垛平台35可进一步下降,使产品堆垛落于所述移出板41上,进而由所述移出板41承载着堆垛,运离所述堆垛平台35。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盒装产品堆垛装置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盒装产品堆垛装置1设有所述移入机12,输送过来的产品可以先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处排列为规整的一列,与所述堆垛机13的堆垛操作同步进行,提高运行效率。同时由于堆垛之前已经排列整齐,最终的形成的堆垛也较为规整,便于进行搬运等后续处理。

二、所述盒装产品堆垛装置1设有所述移入机12,采用所述开合组件23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2之间的间隙,实现将下落作为将产品输入至所述堆垛机13的动作,最大化的减小了输入过程中产品间的摩擦,保证产品表面光洁无划痕,具有很好的外观品质。

三、所述盒装产品堆垛装置1设有所述堆垛机13,堆垛过程中所述堆垛平台35随每一层产品逐步下降,使每一次落入时的高度一致,且落差较小,保证产品在堆垛过程中姿态稳定,堆垛形状规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