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式不锈钢活动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421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闭式不锈钢活动垃圾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垃圾箱整体为冷型钢板焊接而成,单箱焊接处较多,框架易损,没有经过防腐性处理,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锈蚀很严重,不利于垃圾的转运。同时,这些垃圾箱通常设计为敞开式,密封性差,不可移动,在垃圾转运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闭式不锈钢活动垃圾箱,避免垃圾转运过程中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闭式不锈钢活动垃圾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两侧各开设有若干个侧门,所述箱体尾部为一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一端与所述箱体顶部铰接,所述活动门另一端通过锁扣机构与所述箱体侧壁锁接,所述箱体底部设有若干小轮;

其中,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卡槽、螺旋杆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箱体侧壁上,所述螺旋杆与所述固定架铰接,所述螺旋杆的端部卡在所述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侧门一端通过合页与所述箱体顶部铰接,所述侧门另一端通过若干个插销与所述箱体侧壁锁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顶部上设有用于与垃圾车的勾臂相连的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侧门上设有拉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手与所述侧门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底部的内侧为一体成型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活动门相邻的一侧为坡形结构,所述底板的其余三侧均向上折起,且折起的部分均与所述箱体内壁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三侧折起的高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门和所述箱体之间设置密封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采用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锁扣机构通过调节螺旋杆控制后门咬合力度,达到密封效果;

2、通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外形美观、简洁、大方;结实耐用,维修率低,成本低;表面光滑,维护简单;耐腐蚀,使用寿命长;耐高温氧化及强度高;

3、底部的斜坡型结构使垃圾渗滤液集中在箱体前半部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渗滤液不易溢出甩出,防止垃圾转运过程中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

4、设置用于与垃圾车的勾臂相连的挂钩,便于与垃圾转运车配合使用,方便垃圾的转运卸载;

5、底部的小轮方便垃圾箱整体移动,可根据使用需求将其移动到合适的地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密闭式不锈钢活动垃圾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侧门;3、活动门;4、小轮;5、卡槽;6、螺旋杆;7、固定架;8、端部;9、插销;10、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密闭式不锈钢活动垃圾箱,包括箱体1,箱体1顶部两侧各开设有若干个侧门2,箱体1尾部为一活动门3,活动门3一端与箱体1顶部铰接,活动门3另一端通过锁扣机构与箱体1侧壁锁接,箱体1底部设有若干小轮4,方便垃圾箱的移动。

其中,锁扣机构包括卡槽5、螺旋杆6和固定架7,固定架7固定在箱体1侧壁上,螺旋杆6与固定架7铰接,螺旋杆6的端部8卡在卡槽5内。需要打开活动门3时,握住螺旋杆6向活动门3方向推动,需要关闭活动门3时,握住螺旋杆6向活动门3的反方向推动,并将端部8卡在卡槽5内锁死。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垃圾的装载,侧门2一端通过合页与箱体1顶部铰接,侧门2另一端通过若干个插销9与箱体1侧壁锁接。通过铰接在侧门2上的拉手10,可以方便拉开和关闭侧门2。关闭侧门2后,将插销插紧后,实现侧门的密封。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与垃圾转运车配合使用,方便垃圾的转运卸载,箱体1顶部上设有用于与垃圾车的勾臂相连的挂钩。

进一步的,箱体1底部的内侧为一体成型的底板,底板与活动门3相邻的一侧为坡形结构,底板的其余三侧均向上折起,且折起的部分均与箱体1内壁焊接固定。优选的,底板三侧折起的高度相等。更优选的,折起的高度为28cm。进一步的,为了能使垃圾渗滤液集中在箱体前半部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渗滤液不易溢出甩出,斜坡型结构的坡度不小于8%。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更好的密封效果,使得垃圾在转运过程中不会从后门遗撒,在活动门3和箱体1之间设置密封条,通过橡胶密封条的密封,使得渗沥液更不易溢出。

箱体1通体采用不锈钢,坚固美观,耐腐蚀,寿命长。

具体使用时,各种垃圾通过侧门2被倾倒到箱体1内,不使用时,侧门2处于关闭状态,当垃圾箱收集到一定程度需要处理时,垃圾箱通过小轮移动到转运车上,通过挂钩与垃圾转运车连接,打开活动门3将箱体1内的垃圾倾倒出,然后将垃圾箱放置到原位置,可有效避免二次泄露,有利环境的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