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7278发布日期:2018-06-29 20:4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光罩盒。



背景技术:

一般光罩盒由两个可相对开合的盒体共同形成可容置光罩的空间,在两盒体上需要设置锁扣机构以将两盒体相对锁扣固定。

锁扣机构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而有多种不同的结构设计,其中例如中国台湾省实用新型专利第M410327号所揭示的一种光罩盒,包括可相对枢转盖合的本体及盖体,其锁扣机构是在盖体上设置两彼此相间隔的扣条,并在本体上设置分别与该两扣条相对应的两组滑条与扣块,扣块设于滑条上,并可在本体与盖体相对盖合时滑扣于扣条上(扣块位于锁扣位置),以将光罩盒的本体与盖体锁扣固定。欲开启光罩盒时,需将扣块滑离扣条,也就是移动至释锁位置,才可将盖体掀开。然而,此种结构设计仍存在一些可靠性上的缺点,例如在盖体由开启状态要盖合于本体时,若是因为作业人员的疏忽等因素而致使扣块位于锁扣位置而非释锁位置,则扣块会与扣条产生干涉,使得扣条被挡止而无法通过扣块,造成盖体完全无法盖合或是盖合不确实。轻则使得外界的杂物进入光罩盒污染光罩,重则造成光罩在传送过程中受到损伤。因此要将盖体盖合前,必须确认扣块是位于释锁位置才能将盖体盖合,然后再将扣块移至锁扣位置以确实完成光罩盒的锁扣,才能避免造成其中所容置的光罩受到污染甚或是损伤。此外,由于扣块通常是以塑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而组装时,也是利用扣块的变形能力及其与滑条之间的间隙而将扣块从滑条的末端卡设至滑条上。然而,在此种结构设计方式之下,当盖体处于开启状态而使扣条远离滑条时,移至滑条的末端区段的扣块容易因为人员操作不慎等因素再从滑条末端松脱。如此不仅会造成作业时间的延误,同时也造成光罩盒可靠度的降低。此外,当遇到使用者的错误/不当操作或是意外撞击、…等原因而使得锁扣机构受到大力作用时,扣条可能会脱离扣块的挡止而使得盖体意外掀起,同样也增加了光罩被污染甚或受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罩盒,方便使用且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光罩盒包括第一盒体、第二盒体及锁扣机构。第二盒体可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盒体开合,并在盖合于第一盒体时与第一盒体共同形成容置空间。锁扣机构包括一设于第一盒体及第二盒体中的一者的滑扣单元,及设于第一盒体及第二盒体中的另一者的扣勾单元。滑扣单元包括固定于其所设在的第一盒体或第二盒体且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滑轨,及至少一设于滑轨的卡块。卡块可沿滑轨在锁扣位置及释锁位置之间移动,滑轨具有供卡块套设结合的平板段,平板段的末端区段对应于锁扣位置。当光罩盒在第二盒体与第一盒体相对盖合的闭合状态下时,卡块可移动至锁扣位置而使滑扣单元与扣勾单元相互扣合,以将光罩盒固定于闭合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卡块具有可滑动地结合于滑轨的操作部,及由操作部朝向容置空间凸伸的挡止部;扣勾单元具有固定于其所设在的第一盒体或第二盒体的本体,及至少一由本体延伸并与对应的至少一卡块相配合的卡勾,卡勾具有可受挤压而弹性变形地靠向容置空间的弹性段,且弹性段的末端形成抵靠部。其中,当卡块位于释锁位置时,卡块的挡止部与卡勾的抵靠部其中一者不在其中另一者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路径上,则第二盒体可相对于第一盒体进行开合;而当卡块位于释锁位置且光罩盒在第二盒体与第一盒体相对盖合的闭合状态下时,卡块可沿着滑轨滑动至锁扣位置而使得卡勾的抵靠部抵靠于卡块的挡止部并为挡止部所挡止,以将光罩盒固定于闭合状态。又,当第二盒体未盖合于第一盒体且卡块位于锁扣位置时,卡块的挡止部与卡勾的抵靠部其中一者在其中另一者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路径上,而在第二盒体转换至与第一盒体相对盖合的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卡勾的弹性段在与挡止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挡止部时,因受挡止部挤压而弹性变形地靠向容置空间并于通过挡止部后回复原状,而使抵靠部抵靠于挡止部并为挡止部所挡止,以将光罩盒固定于闭合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段具有可相对于挡止部滑动的导引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扣单元的滑轨设有两卡块,扣勾单元具有两个分别与两卡块相配合的卡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卡勾的弹性段具有可相对于对应的卡块的挡止部滑动的导引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卡勾还具有由本体沿着扣勾单元所设在的第一盒体或第二盒体表面朝向设有滑扣单元的第二盒体或第一盒体延伸的固定段,及由固定段往远离容置空间方向弯折延伸的连接段,弹性段由连接段弯折与固定段相对且导引面渐往远离固定段方向斜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轨具有与设有滑扣单元的第一盒体或第二盒体连接的安装部,及两个自安装部朝远离容置空间方向弯折延伸且彼此沿第二方向相间隔的轨道部,两卡块分别可滑动的结合于两轨道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轨道部具有平板段,及连接平板段与安装部的支撑段,且平板段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容置空间并与支撑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平板段的第二表面形成两个在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的弧形突起,这些弧形突起其中之一使对应的卡块定位在锁扣位置,且这些弧形突起其中另一使对应的卡块定位在释锁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平板段的两端分别各具有挡止块限制卡块的移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设于第二盒体上的滑扣单元的两轨道部间的安装部或扣勾单元的两卡勾间的本体还凸设有扳动部供使用者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卡块具有至少一紧抵于滑轨的弹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臂上具有朝向滑轨凸设的凸点,弹臂通过凸点而紧抵于滑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挡止部具有延伸段,当卡块位于锁扣位置且光罩盒在闭合状态下时,弹性段的至少一部分被限位于延伸段与操作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盒体具有呈矩形的第一基壁及连接于第一基壁周缘的第一围绕壁,第二盒体具有呈矩形的第二基壁及连接于第二基壁周缘的第二围绕壁,滑扣单元设于第一围绕壁及第二围绕壁中的一者,扣勾单元设于第一围绕壁及第二围绕壁中的另一者,光罩盒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围绕壁与第二围绕壁并位于锁扣机构的相反侧的枢接机构,以使第二盒体可相对于第一盒体枢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盒体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部,这些第一定位部由第一基壁内侧凸伸,第二盒体具有多个第二定位部,这些第二定位部由第二基壁内侧凸伸,这些第二定位部与这些第一定位部相配合以共同定位并支撑光罩。

基于上述,通过在轨道部的平板段两端设置挡止块以限制卡块的移动范围,以及在卡块上设置弹臂以改善其紧抵于滑轨的效果等设计,可有效避免卡块松脱的问题。而在卡块的挡止部上增设延伸段以与操作部共同限位卡勾的弹性段的设计,可以避免因为使用者的错误/不当操作或是意外撞击、…等原因而使得卡勾受到较大外力的作用而脱离卡块的挡止致使光罩盒被意外掀起的状况发生,大幅提升光罩盒的可靠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罩盒的一实施例处于开启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实施例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且此实施例的锁扣机构的卡块位于释锁位置;

图3是类似图2的视图,说明此实施例的锁扣机构的卡块位于锁扣位置;

图4是由图3所取的此实施例的一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区域放大图;

图6是类似图5的视图,说明此实施例的卡勾与卡块的作用关系;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罩盒的另一实施例的滑扣单元及扣勾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滑扣单元及扣勾单元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是图7的滑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滑轨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1是图7的滑块的立体图;

图12是图7的滑块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盒体;

11:第一基壁;

12:第一围绕壁;

13:第一定位部;

2:第二盒体;

21:第二基壁;

22:第二围绕壁;

23:第二定位部;

3:枢接机构;

4:锁扣机构;

5:滑扣单元;

51:滑轨;

511:安装部;

512:轨道部;

512a:平板段;

5121:第一表面;

5122:第二表面;

512b:支撑段;

512c:弧形突起;

52:卡块;

52a:弹臂;

521:操作部;

522:挡止部;

522a:延伸段;

523:滑槽;

6:扣勾单元;

61:本体;

62:卡勾;

621:固定段;

622:连接段;

623:弹性段;

623a:抵靠部;

623b:导引面;

63:扳动部;

7:光罩;

8:锁固件;

10:容置空间;

B:挡止块;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P:凸点;

S:末端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光罩盒的一实施例,包含第一盒体1、第二盒体2及锁扣机构4。

第一盒体1具有呈矩形的第一基壁11、连接于第一基壁11周缘的第一围绕壁12,及多个由第一基壁11内侧凸伸的第一定位部13。

第二盒体2具有呈矩形的第二基壁21、连接于第二基壁21周缘的第二围绕壁22,及多个由第二基壁21内侧凸伸的第二定位部23。这些第二定位部23与前述的多个第一定位部13相配合以共同定位并支撑光罩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壁11及第一围绕壁12一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而这些第一定位部13由PEEK材质制成,可以减少微粒污染,同样地,第二基壁21及第二围绕壁22一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而这些第二定位部23由PEEK材质制成,当然材质可以依照使用需求调整,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第二盒体2可沿第一方向D1相对第一盒体1开合,并在盖合于第一盒体1时与第一盒体1共同形成容置空间10。

在本实施例中,光罩盒还包含枢接机构3,枢接机构3连接于第一围绕壁12与第二围绕壁22并位于锁扣机构4的相反侧,以使第二盒体2可相对于第一盒体1枢转。又,枢接机构3包括两个铰链,而在变化的实施例,枢接机构3也可为单一较长的铰链或其他的枢接结构。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罩盒可在第二盒体2相对于第一盒体1打开的开启状态(如图1所示),及相对于第一盒体1盖合的闭合状态(如图2、3所示)之间转换,而在闭合状态时,第二盒体2与第一盒体1共同形成密闭的容置空间10。

参阅图2至图5,锁扣机构4包括设于第一盒体1的第一围绕壁12及第二盒体2的第二围绕壁22中的一者的滑扣单元5,及设于第一盒体1的第一围绕壁12及第二盒体2的第二围绕壁22中的另一者的扣勾单元6。本实施例是以将滑扣单元5设于第一围绕壁12、扣勾单元6设于第二围绕壁22作为范例解说的。

当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罩盒在第二盒体2与第一盒体1相对盖合的闭合状态下时,滑扣单元5与扣勾单元6可相互扣合以将光罩盒固定于所述闭合状态。

滑扣单元5包括固定于第一盒体1且沿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第二方向D2延伸的滑轨51,及至少一个设于滑轨51的卡块52。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在滑轨51上设置两个卡块52来作为范例的。

又,滑轨51具有与第一盒体1连接的安装部511,及两个自安装部511朝远离容置空间10方向弯折延伸且彼此沿第二方向D2相间隔的轨道部512。各轨道部512具有平板段512a,及连接平板段512a与安装部511的支撑段512b,且平板段512a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第一表面5121及第二表面5122,第一表面5121朝向容置空间10并与支撑段512b连接。

两卡块52分别设于两轨道部512,各卡块52具有可滑动地结合于滑轨51的操作部521,及由操作部521朝向容置空间10凸伸的挡止部522,且各卡块52可沿滑轨51在锁扣位置(如图3所示)及释锁位置(如图2所示)之间移动。所述锁扣位置对应于平板段512a的末端区段S。

在本实施例中,各卡块52的操作部521形成滑槽523以容置对应的平板段512a,使操作部521可套设于对应的平板段512a并可在平板段512a上移动。

各平板段512a的第二表面5122形成两个在第二方向D2彼此相间隔的弧形突起512c。这些弧形突起512c其中之一使对应的卡块52定位在锁扣位置,且这些弧形突起512c其中另一使对应的卡块52定位在释锁位置。藉此方便使用者感知是否已将卡块52正确地移动至定位。

扣勾单元6具有固定于第二盒体2的本体61,及至少一个由本体61延伸并与对应的至少一卡块52相配合的卡勾62。而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两个卡块52以及具有两个与两卡块52对应配合的卡勾62的扣勾单元6来作为范例的。

各卡勾62具有由本体61沿着第二盒体2表面朝向第一盒体1延伸的固定段621、由固定段621往远离容置空间10方向弯折延伸的连接段622,及由连接段622弯折与固定段621相对的弹性段623。

弹性段623可受挤压而弹性变形地靠向第二盒体2,且弹性段623的末端形成抵靠部623a,并具有可相对于对应的卡块52的挡止部522滑动的导引面623b。而导引面623b则是由弹性段623与连接段622衔接处起渐往远离固定段621的方向斜向延伸。

当卡块52位于释锁位置且第二盒体2与第一盒体1在相对盖合的闭合状态下时,卡块52可沿着滑轨51滑动至锁扣位置而使得卡勾62的抵靠部623a抵靠于卡块52的挡止部522并为挡止部522所挡止,以将第二盒体2固定于与第一盒体1相对盖合的闭合状态。

如图5所示,当第一盒体1与第二盒体2处于闭合状态,且卡块52位于锁扣位置时,卡块52的挡止部522与卡勾62其中一者在其中另一者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路径上,而使卡勾62的抵靠部623a抵于挡止部522,藉此挡止第二盒体2枢转,而将第一盒体1与第二盒体2锁扣固定。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盒体1与第二盒体2处于闭合状态下时,挡止部522位于抵靠部623a上方,以挡止抵靠部623a往上移动,从而使第二盒体2不能沿第一方向D1相对第一盒体1往上枢转,以将第一盒体1与第二盒体2维持在闭合状态。

而当卡块52位于释锁位置(如图2所示)时,卡块52的挡止部522与卡勾62其中一者不在其中另一者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路径上,因此挡止部522不会与卡勾62产生干涉,使得第二盒体2可以相对于第一盒体1自由枢转。所以欲使第二盒体2由闭合状态转换至开启状态时,须将卡块52移动至释锁位置,以解除锁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罩盒即使是在卡块52位于锁扣位置时,仍然可以将第二盒体2由开启状态转换至闭合状态。以下谨就此特点进行说明。

图6是类似图5的视图,说明此实施例的卡勾与卡块的作用关系。如图6所示,当卡块52位于锁扣位置时,卡块52的挡止部522位于卡勾62的抵靠部623a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路径上。

于是,在第二盒体2由开启状态转换至闭合状态时,卡勾62的弹性段623在沿第一方向D1与挡止部522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弹性段623的导引面623b可相对于挡止部522滑动,此时弹性段623因受挡止部522挤压而弹性变形地靠向容置空间10,使得卡勾62的弹性段623能通过挡止部522。

而当导引面623b滑动通过挡止部522后,弹性段623不再受到挡止部522的挤压,于是又回复原状,并使得抵靠部623a可抵于挡止部522且受其挡止以限制卡勾62反向移动。

也就是说,当卡勾62沿第一方向D1往下移动接触挡止部522时,弹性段623的导引面623b相对于挡止部522滑动同时受到挡止部522挤压,而使弹性段623靠向固定段621(第二盒体2)弹性压缩以通过挡止部522。

当弹性段623完全通过挡止部522后,即通过弹性回复力回复原状,而使抵靠部623a能抵靠于挡止部522下方而为挡止部522所挡止,从而将第二盒体2与第一盒体1锁扣固定于彼此相对盖合的闭合状态。

换言之,无论卡块52是位于释锁位置或是锁扣位置,都能将第二盒体2由开启状态转换至闭合状态:若卡块52位于释锁位置时,可在第二盒体2由开启状态转换至闭合状态后,再将卡块52移动至锁扣位置即可将第二盒体2与第一盒体1锁扣固定;若卡块52位于锁扣位置,第二盒体2也可毫无困难的由开启状态转换至闭合状态,并将第二盒体2与第一盒体1锁扣固定。

因此,使用者不需要特别确认卡块52是否位于释锁位置即可将第二盒体2盖合,以提高作业时的便利性,及锁扣动作的可靠度。进而避免因为盖合不确实导致外界的杂物进入光罩盒污染光罩7,以及导致光罩7在传送过程中受到损伤等状况的产生。

再参阅图1与图2,设于第二盒体2上的滑扣单元5的两轨道部512间的安装部511或扣勾单元6的两卡勾62间的本体61还可凸设有扳动部63以供使用者施力,方便使用者将第二盒体2掀开。而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在本体61上凸设扳动部63作为范例的。

此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罩盒中,扣勾单元6可以为一体的结构。如此仅需利用两个锁固件8,例如螺丝或是铆钉,将其锁固于第二盒体2,使得扣勾单元6容易组装于第二盒体2。同样地,滑扣单元5的滑轨51也可为一体的结构,如此同样仅需利用两个锁固件8就可将其锁固于第一盒体1,而使得滑扣单元5容易组装于第一盒体1。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滑扣单元5具有两个卡块52,且扣勾单元6具有两个卡勾62,可以理解地,在变化的实施例,滑扣单元5仅具有一个卡块52,且扣勾单元6仅具有一个卡勾62也可实施,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如图7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罩盒的另一实施例的平板段512a的两端分别各具有挡止块B。两挡止块B用以限制卡块52的移动范围,避免卡块52非预期地脱离平板段512a。此外,如图8、图11及图12所示,卡块52具有两弹臂52a并通过弹臂52a而抵紧滑轨51的轨道部512的平板段512a。

更详细的说,各弹臂52a上如图12所示具有朝向滑轨51凸设的凸点P,弹臂52a通过凸点P而抵紧滑轨51的轨道部512的平板段512a。通过凸点P与平板段512a间呈点接触的结构,可降低卡块52与滑轨51之间的磨耗程度,并进而减少卡块52与滑轨51之间的磨耗产生的粉尘。

另外,如图7及图12所示,挡止部522具有延伸段522a,当卡块52如图7所示位于锁扣位置且光罩盒在闭合状态下时,部分弹性段623被限位于延伸段522a与操作部521之间,以避免因使用者的错误/不当操作或是意外撞击、…等原因而使得弹性段623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而由挡止部522下方滑出,致使第二盒体2被掀起的意外状况发生。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