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送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9398发布日期:2018-06-12 21:5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带式送管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服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式送管器。



背景技术:

地下矿山的中深炮孔的机械化装药作业中一般采用两种作业模式,一种是采用人工收送管,设备装填炸药;一种是采用送管器实现装药软管的自动送管和收管。其中,第一种作业模式的送管和退管都需靠人力完成,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第二种作业模式现采用的送管器为齿轮式送管器,虽然实现了装药过程中的自动送管和自动退管,但由于送管和退管过程需依靠两对带槽轮来完成,而带槽轮槽边比较锋利,对装药软管损伤较大,会缩短装药软管的使用寿命,增加机械化装药作业的成本。此外,由于带槽轮的材质多为不锈钢,而装药软管多为橡胶材质,此两者之间摩擦系数较小,产生摩擦力有限,往往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并造成送管长度计量不准,装药稳定性差的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送管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送管器对装药软管损伤大、装药软管使用寿命短、送管器与装药软管之间因打滑而造成装药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式送管器,包括:支架;固定送管模块,固定送管模块固定设于支架上,固定送管模块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U形带、第一驱动器和至少一个第一辅助从动轮,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连接于支架上,第一U形带绕设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第一驱动器的驱动器本体固定设于支架上,第一驱动器的驱动端与第一主动轮连接;活动送管模块,活动送管模块可移动地设于支架上,活动送管模块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U形带、第二驱动器和至少一个第二辅助从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连接于支架上,第二U形带绕设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上,第二U形带与第一U形带相对形成用于夹持装药软管的夹持空间,第二驱动器的驱动器本体固定设于支架上,第二驱动器的驱动端与第二主动轮连接,第一辅助从动轮位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第二辅助从动轮位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夹持驱动器,夹持驱动器用于使活动送管模块相对于固定送管模块移动,以调节夹持空间的大小之后始终保持固定的夹持力,该夹持力可调节。

进一步地,固定送管模块包括用于调整第一U形带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的松紧度的第一张紧轮,活动送管模块包括用于调整第二U形带在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上的松紧度的第二张紧轮。

进一步地,带式送管器还包括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二速度传感器、编码器和控制器,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二速度传感器、编码器三者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第一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驱动器的转速,第二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驱动器的转速,编码器用于检测装药软管的通过长度以及计算装药软管的送管线速度,并且夹持驱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带式送管器还包括导向管,导向管与支架连接,且导向管的第一端朝向夹持空间,装药软管穿设于导向管以便导向装药软管进行送管。

进一步地,导向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管外壁清理装置。

进一步地,支架包括顶板和底板,固定送管模块固定设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活动送管模块可移动地设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其中,活动送管模块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盖板,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一盖板之间,第一支撑板与第一盖板上固定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导向块,顶板与底板上固定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导向块,多个第一限位导向块与多个第二限位导向块配合,第一限位导向块沿第二限位导向块朝向固定送管模块移动。

进一步地,夹持驱动器包括驱动本体和驱动部,驱动部与驱动本体驱动连接;驱动本体固定连接于顶板上,驱动部固定连接于第一盖板上;或者,驱动本体固定连接于底板上,驱动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夹持驱动器为伸缩式液压油缸或者伸缩式气缸。

进一步地,带式送管器还包括连接臂,连接臂的一端连接至支架上,连接臂的另一端用于固定连接于固定体上。

进一步地,带式送管器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和第二旋转驱动器,第一旋转驱动器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连接臂上,第二旋转驱动器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旋转驱动器的旋转端,第二旋转驱动器的旋转端连接于支架上,其中,第一旋转驱动器的旋转端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旋转驱动器的旋转端的旋转轴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送管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带式送管器采用U形带实现装药软管的送管和退管,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钢铁材质对橡胶装药软管的损伤,提高了待送装药软管的使用寿命;并且,依靠该带式送管器的U形特制橡胶皮带的设计,并利用第一辅助从动链轮对第一U形带起支撑作用以防止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之间的第一U形带缺少支撑,以及利用第二辅助从动轮对第二U形带起支撑作用以防止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的第二U形带缺少支撑,从而使装药软管在整个夹持空间内能够保持均匀一致的摩擦效果,增大了送管器与装药软管之间的摩擦力,能有效避免在送管和退管过程中出现的打滑现象,从而实现在送管和退管过程中对软管的长度距离进行精确测量计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送管器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送管器的俯视图;

图3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送管器的固定送管模块和活动送管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送管器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送管器中的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装配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支架;11、顶板;12、底板;20、固定送管模块;21、第一主动轮;22、第一从动轮;23、第一U形带;24、第一驱动器;25、第一张紧轮;26、第一辅助从动轮;30、活动送管模块;31、第二主动轮;32、第二从动轮;33、第二U形带;34、第二驱动器;35、第二张紧轮;36、第二辅助从动轮;40、夹持驱动器;50、装药软管;60、夹持空间;70、编码器;80、导向管;90、管外壁清理装置;100、第一支撑板;101、第二盖板;102、第一限位导向块;103、第二限位导向块;104、第一限位块;105、第二限位块;110、第一旋转驱动器;120、第二旋转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式送管器。该带式送管器包括支架10、固定送管模块20、活动送管模块30以及夹持驱动器40;其中,固定送管模块20固定设于支架10上,固定送管模块20包括第一主动轮21、第一从动轮22、第一U形带23、第一驱动器24和至少一个第一辅助从动轮26,第一主动轮21和第一从动轮22连接于支架10上,第一U形带23绕设于第一主动轮21和第一从动轮22上,第一驱动器24的驱动器本体固定设于支架10上,第一驱动器24的驱动端与第一主动轮21连接;活动送管模块30可移动地设于支架10上,活动送管模块30包括第二主动轮31、第二从动轮32、第二U形带33、第二驱动器34和至少一个第二辅助从动轮36,第二主动轮31和第二从动轮32连接于支架10上,第二U形带33绕设于第二主动轮31和第二从动轮32上,第二U形带33与第一U形带23相对形成用于夹持装药软管50的夹持空间60,所述第二驱动器34的驱动器本体固定设于支架10上,第二驱动器34的驱动端与第二主动轮31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辅助从动轮26位于第一主动轮21和第一从动轮22之间以支撑住第一U形带23,从而为第一U形带23提供足够的对装药软管50的压力;第二辅助从动轮36位于第二主动轮31与第二从动轮32之间,从而为第二U形带33提供足够的对装药软管50的压力;夹持驱动器40用于使活动送管模块30相对于固定送管模块20移动,以调节夹持空间60的大小之后并始终保持固定的夹持力,该夹持力可调节。

带式送管器的固定送管模块20的第一U形带23与活动送管模块30的第二U形带33相对设置形成夹持空间60,带式送管器通过夹持空间60夹持装药软管50来完成送管和退管。当带式送管器送管时,首先通过夹持驱动器40调整第一U形带23与第二U形带33之间的夹持空间60的大小,共同夹紧装药软管50,夹持空间60夹紧力的大小可通过调节夹持驱动器40输出的压力来实现,输出压力越大,则夹紧力越大,此时第一U形带23与第二U形带33同时对装药软管50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大;相反,夹持驱动器40输出的压力越小,则夹紧力越小,第一U形带23与第二U形带33同时对装药软管50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小。当夹持驱动器40驱动夹持空间60夹紧装药软管50后,夹持驱动器40输出的压力就会保持恒定不变,夹紧力也保持不变,此时,第一驱动器24开始驱动固定送管模块20上的第一主动轮21开始转动,活动送管模块30的第二驱动器34与固定送管模块20上的第一驱动器24同时启动,以驱使第二主动轮31转动,第一主动轮21带动第一U形带23和第一从动轮22运转,第二主动轮31带动第二U形带33和第二从动轮32运转,此时夹紧空间60完全缩紧,使得装药软管50能够与第一U形带23和第二U形带33充分贴合,在两根U形带所形成的足够大的摩擦力的带动下,完成对装药软管50的送管。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从动轮26为多个,第二辅助从动轮36为多个,多个第一辅助从动轮26沿装药软管50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排列,多个第二辅助从动轮36沿装药软管50的中心轴线方向排列,多个第一辅助从动轮26能够将第一U形带23的位于第一主动轮21与第一从动轮22之间的部分完全地进行支撑,并且多个第二辅助从动轮36能够将第二U形带33的位于第二主动轮31和第二从动轮32之间的部分完全地进行支撑。这样,多个第一辅助从动轮26和多个第二辅助从动轮36能够使第一U形带23和第二U形带33更加均匀地贴紧装药软管50,使得装药软管50受到更加均匀的摩擦力进行送管操作,防止装药软管50相对于第一U形带23、第二U形带33产生相对滑移的情况。

当带式送管器退管时,第一驱动器24自动反转,从而带动第一主动轮21、第一U形带23、以及第一从动轮22反向运转;第二驱动器34与第一驱动器24同步反转,并带动第二主动轮31、第二U形带33、以及第二从动轮32反向运转。在第一U形带23和第二U形带33的带动下,使得装药软管50反向运动并实现退管。

第一驱动器24和第二驱动器34可优选为液压驱动器或气压驱动器,并且将第一驱动器24与第二驱动器34的液压或气压驱动系统串联连接,以此保证第一主动轮21与第二主动轮31运转过程中实现同步转动,即第一转动轮21与第二主动轮31之间具有相同的转速,且第一主动轮21与第二主动轮31的半径大小相等,进而有效的保证第一U形带23与第二U形带33运动速度始终完全一致,进一步减少装药软管50与第一U形带23、第二U形带33之间打滑现象的出现。

第一U形带23与第二U形带33的材质优选采用柔性材料如耐磨防滑橡胶等,可以减小该带式送管器对装药软管的损伤、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此外,根据装药软管50的直径变化,带式送管器的第一U形带23与第二U形带33的U形弧度能够做出与之相匹配的弧度值,并且两U形带的U形槽内部还设有防滑条纹,能够进一步的增大第一U形带23、第二U形带33与装药软管50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减少送管过程中打滑现象的出现,提高送管装置送管的稳定性。

具体地,固定送管模块20包括用于调整第一U形带23在第一主动轮21和第一从动轮22上的松紧度的第一张紧轮25,活动送管模块30包括用于调整第二U形带33在第二主动轮31和第二从动轮32上的松紧度的第二张紧轮35。第一U形带23与第二U形带33经长时间的工作后难免出现皮带松弛的现象,设置第一张紧轮25与第二张紧轮35,能够适时有效地调整U形带皮带的松紧度,保证带式送管器的正常运转和工作。

如图3所示,两U形带分别设置于沿装药软管50的中心轴线方向排布的多个辅助从动轮上,使得两U形带在夹紧装药软管50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与装药软管50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夹持驱动器40输出压力一定、夹持空间60夹持力一定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U形带23、第二U形带33与装药软管5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带式送管器的防滑可靠性和工作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具体地,带式送管器还包括第一速度传感器(未图示)、第二速度传感器(未图示)、编码器70和控制器(未图示),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二速度传感器、编码器70三者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第一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驱动器24的转速,第二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驱动器34的转速,编码器70用于检测装药软管50的通过长度以及计算装药软管50的送管线速度,并且夹持驱动器40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速度传感器安装于第一驱动器24上,用于实时监测第一驱动器24驱动转速的变化,第二速度传感器安装于第二驱动器34上,用于实时检测第二驱动器34驱动转速的变化;编码器70设置于带式送管器的装药软管50的进入端,用于实时检测装药软管50的通过距离和计算装药软管50的送管线速度;通过控制器接收并对比从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二速度传感器与编码器三者分别得到的装药软管50的送管或退管的长度和计算装药软管50的送管线速度数据,能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出在带式送管器的送管或退管过程中是否出现打滑现象,一旦出现打滑现象便可及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增大夹持驱动器40所输出的压力来增大第一U形带23、第二U形带33与装药软管50之间的摩擦力,消除打滑现象。此外,第一驱动器24、第二驱动器34也电连接于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统一控制第一驱动器24和第二驱动器34的转速,实现装药软管50的自动送管操作和自动退管操作。

具体地,带式送管器还包括导向管80,导向管80与支架10连接,且导向管的第一端朝向夹持空间60,装药软管50穿设于导向管80以便导向装药软管50进行送管。

此外,导向管80的第二端还设置有管外壁清理装置90。带式送管器完成送管和装填药物开始退管时,该管外壁清理装置90能够清理残存在装药软管50外面的残药,避免残药随装药软管50到达夹持空间60而粘在第一U形带23和第二U形带33以及装药软管50的表面,减小U形带与装药软管50之间的摩擦力。

具体地,带式送管器的支架10包括顶板11和底板12,固定送管模块20固定设置于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活动送管模块30可移动地设置于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其中,活动送管模块30包括第一支撑板100和第一盖板(未图示),第二主动轮31、第二从动轮3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0与第一盖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100与第一盖板上固定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导向块102,顶板11与底板12上固定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导向块103,多个第一限位导向块102与多个第二限位导向块103配合,以阻挡活动送管模块30沿装药软管50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且第一限位导向块102沿第二限位导向块103朝向固定送管模块20移动。固定送管模块20通过销轴固定在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活动送管模块30可以在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进行滑动,夹持驱动器40通过驱动活动送管模块30沿垂直装药软管50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驱动活动送管模块30滑动以调节夹持空间60的大小,进而调节装药软管50所受夹持力的大小。为了使活动送管模块30相对固定送管模块20的移动方向固定不可变,提高夹持驱动器40的工作稳定性,在活动送管模块30的第一支撑板100与第一盖板上固定设置多个第一限位导向块102,在顶板11与底板12上固定设置多个第二限位导向块103,并将第二限位导向块103紧靠第一限位导向块102设置。

固定送管模块20包括第二支撑板(未图示)和第二盖板101,第二支撑板与第二盖板101固定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块104,顶板11与底板12上固定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块105,多个第一限位块104与多个第二限位块105配合。

具体地,夹持驱动器40包括驱动本体和驱动部,驱动部与驱动本体驱动连接,驱动本体固定连接于顶板11上,驱动部固定连接于第一盖板上;或者,驱动本体固定连接于底板12上,驱动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00上。此外,夹持驱动器40的驱动本体也可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驱动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00上;或者,驱动本体固定连接于第二盖板101上,驱动部固定连接于第一盖板上。具体地,夹持驱动器40为伸缩式液压油缸或者伸缩式气缸,当然夹持驱动器40也可以是电机与传动设备组合形成,例如电机、丝杠、丝杠螺母组成,此时电机固定连接于顶板11上,丝杠螺母固定连接于第一盖板上,丝杠连接至电机的输出转轴上并随输出转轴同步转动,并且丝杠与丝杠螺母之间螺纹配合连接,这样,丝杠螺母即可将丝杠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直线移动,此时驱动本体即为电机,驱动部即为丝杠与丝杠螺母的装配结构。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带式送管器还包括连接臂,连接臂的一端连接至支架10上,连接臂的另一端用于固定连接于固定体上,该固定体是用于携带并稳定带式送管器的,例如移动支座等。

具体地,该带式送管器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110和第二旋转驱动器120,第一旋转驱动器110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连接臂上,第二旋转驱动器120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旋转驱动器110的旋转端,第二旋转驱动器120的旋转端连接于支架10上,其中,第一旋转驱动器110的旋转端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旋转驱动器120的旋转端的旋转轴线。通过第一旋转驱动器110的固定端与连接臂固定连接,第一旋转驱动器110的旋转端能够旋转360°;第二旋转驱动器120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驱动器110的旋转端上,第二旋转驱动器120的旋转端连接于支架10上,第二旋转驱动器120的旋转端也能在360°范围内转动,其优选转动角度不超过180°(即转动角度小于等于180°,以第一旋转驱动器110的中心轴线为所第二旋转驱动器120所旋转覆盖区域的对称轴线),从而带式送管器能够实现水平和竖直方向上两个自由度方向的旋转,使带式送管器的导向管80的出口能够自动对准各种角度的炮孔,实现该带式送管器的全自动寻孔操作。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旋转驱动器110和第二旋转驱动器120优选采用旋转油缸进行装配。当然,在满足动力供给的基础上,第一旋转驱动器110和第二旋转驱动器120也可以采用驱动电机进行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