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4572发布日期:2018-08-29 01:2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缆辅助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压电缆作为城市供电的有效手段,极大解决了城市环境与输电线路的融合问题;同时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及南方电网公司加快投资建设速度的要求,高压电缆的应用范围将日趋扩大,相关工程业务量必将不断增长。但是高压电缆在防线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电缆盘重量大、放线盘轮毂转动不灵活和制动困难等施工难题。

目前高压电缆放线架普遍采用放线立架、中心轴承和液压千斤顶现场组装的方式。然而,这种放线架的施工过程风险高:当高压电缆放线速度快时,容易导致放线盘移位,作业人员制动放线盘比较困难,严重时会产生倾覆现象,威胁线盘操控人员的人身安全,损坏电缆及工器具,甚至发生较大的生产事故。另外,电缆在敷设过程中电缆盘的起升靠人力扳动千斤顶实现,电缆盘的转动起步也主要靠人力推动,速度慢、效率低,且在停止时只有靠电缆盘和轴之间的摩擦力克服惯性力,无法实现快速停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液压顶升、驱动张力及制动功能的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电缆盘的电缆盘轴,所述电缆盘轴和所述三角支架连接处设有用于带动电缆盘轴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所述电缆盘轴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电缆盘轴正反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升降装置升降和驱动机构正反转的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将线盘安装在电缆盘轴上并通过三角支架支撑;在安装线盘前可通过升降装置将电缆盘轴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线盘的支撑;通过动力系统驱动驱动机构带动电缆盘轴正反转以实现收放线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的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的转动和升降的动力由动力系统提供,施工过程安全程度高,采取自动化控制,人力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液压油缸以及顶升方钢,所述液压油缸设于所述三角支架上,所述顶升方钢连接于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所述电缆盘轴设于所述顶升方钢上。液压油缸工作带动顶升方钢做升降运动,两组顶升方钢顶住电缆盘轴的两端,带动电缆盘轴的两端同步升降,升降过程中保持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马达以及减速机,所述液压马达设于所述电缆盘轴的一端,所述减速机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液压马达驱动电缆盘轴正反转实现收放线的操作,减速机的设置可增加电缆盘轴旋转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为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电动机、液压泵、用于控制液压系统工作的第一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液压马达工作的第二电磁换向阀以及用于控制液压油缸工作的第三电磁换向阀;所述液压油箱内填充有液压油,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液压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分别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与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入端之间设有分流阀和液压锁。电动机驱动液压泵工作,从液压油吸油后打出压力油,当第一电磁换向阀在工作位置时,压力油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三电磁换向阀驱动液压油缸的上升和下降工作,一路通过第二电磁换向阀驱动液压马达的正转或反转,通过减速机带动电缆盘轴正反转;分流阀的设置可实现两组液压油缸的同步升降,液压锁的设置可实现液压油缸在任意位置的可靠停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与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之间设有第一溢流阀以及可调控溢流阀的出口压力的第一远程阀;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与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设有用于补偿液压油缸同步精度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通过第一远程阀设置第一溢流阀的出口压力,即设置了液压油缸动作时的压力值,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设置补偿两液压油缸的同步精度,可改善升降运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入端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与所述液压马达之间连接有第二溢流阀和可调控第二溢流阀出口压力的第二远程阀;所述减速机与所述液压油箱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减速机工作的电磁换向阀。单向阀的设置保证张力时液压油全部通过第二溢流阀,第一远程阀与第一溢流阀的设置调节液压马达主动工况时的压力值,第二远程阀与第二溢流阀的设置调节液压马达被动工况时的压力值并提供反转张力,电磁换向阀的设置控制减速机的开和关。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上设有用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二溢流阀上连接有第二压力表。第一液压表显示液压油缸的压力和液压马达主动工况时的压力值,第二压力表显示液压马达被动工况时的压力值。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支架包括固定支架以及侧立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侧立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侧立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呈三角形排列。在使用中可以视现场的地形情况以及电缆盘的重量安装或拆卸侧立支架,既保证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也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盘轴与所述顶升方钢的连接处设有滑动轴承;所述电缆盘轴上设有用于控制电缆盘轴旋转速度的拨叉轴以及用于固定线盘的电缆轴卡。电缆盘轴上设计滑动轴承,在保证高承载能力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应不同的线盘宽度,使用便捷。

进一步地,电缆盘轴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1800mm~2400mm,并可以在在最小高度1800mm、最大高度2400mm和中间高度2100mm处定位,即满足大、中、小三种规格的电缆盘的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盘轴的起升采用液压系统驱动液压油缸自动顶升的方式,液压油缸为双作用油缸,且自带液压锁,能够实现起升和下降过程精确控制及定位,安全可靠性高,顶升速度快。

(2)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电缆盘轴的自动正转与反转,并且通过调节压力可以调节正转与反转的速度,实现匀速起步。

(3)本实用新型可以为电缆盘轴提供被动张力,且张力大小可以调节,在使用时视现场需要调节合适的张力值,使电缆盘轴在牵引力或惯性力的作用下缓慢转动,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下坡或竖井内电缆的敷设,适用范围广泛。

(4)本实用新型的三角支架在使用中可以视现场的地形情况以及电缆盘的重量安装或拆卸侧立支架,既保证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也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的三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的电缆盘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的电缆盘轴的动力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三角支架1,三角支架1上设有用于支撑电缆盘的电缆盘轴2,电缆盘轴2和三角支架1连接处设有用于带动电缆盘轴2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3;电缆盘轴2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电缆盘轴正反转的驱动机构4,升降装置3与驱动机构4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升降装置3升降和驱动机构4正反转的动力系统。

其中,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3包括液压油缸31以及顶升方钢32,液压油缸31设于三角支架1上,顶升方钢32连接于液压油缸31的输出端;电缆盘轴2设于顶升方钢32上;液压油缸31工作带动顶升方钢32做升降运动,两组顶升方钢32顶住电缆盘轴2的两端,带动电缆盘轴2的两端同步升降,升降过程中保持平稳。驱动机构4包括液压马达41以及减速机42,液压马达41设于电缆盘轴2的一端,减速机42与液压马达41连接,液压马达41驱动电缆盘轴2正反转实现收放线的操作。如图2所示,三角支架1包括固定支架11以及侧立支架12,固定支架11与侧立支架12可拆卸连接;侧立支架12与固定支架11呈三角形排列;在使用中可以视现场的地形情况以及电缆盘的重量安装或拆卸侧立支架。

另外,如图3所示,电缆盘轴2与顶升方钢32的连接处设有滑动轴承21;电缆盘轴2上设有用于控制电缆盘轴旋转速度的拨叉轴22以及用于固定线盘的电缆轴卡23。电缆盘轴2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1800mm~2400mm,并可以在在最小高度1800mm、最大高度2400mm和中间高度2100mm处定位,即满足大、中、小三种规格的电缆盘的使用。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驱动及自动制动的高压电缆展放装置的动力系统,为液压系统5,包括液压油箱501、电动机502、液压泵503、用于控制液压系统工作的第一电磁换向阀504、用于控制液压马达工作的第二电磁换向阀505以及用于控制液压油缸工作的第三电磁换向阀506;液压油箱501内填充有液压油,电动机502与液压泵503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504分别与第二电磁换向阀505、第三电磁换向阀506连接;第二电磁换向阀505与液压马达41连接,第三电磁换向阀506与液压油缸31连接,第三电磁换向阀506与液压油缸31的输入端之间设有分流阀507和液压锁508。其中,液压油箱501上设有液位计509,显示液压油箱内液压油的位置;设有吸油滤油器510,加注液压油及保证液压油箱与空气相通;还设有回油滤油器511,过滤经系统循环后的液压油,防止杂质进入油箱及系统。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电动机502驱动液压泵503工作,从液压油吸油后打出压力油,当第一电磁换向阀504在工作位置时,压力油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三电磁换向阀506驱动液压油缸31的上升和下降工作,一路通过第二电磁换向阀505驱动液压马达41的正转或反转,通过减速机42带动电缆盘轴2正反转;分流阀507的设置可实现两组液压油缸31的同步升降,液压锁508的设置可实现液压油缸31在任意位置的可靠停止。

其中,第一电磁换向阀504与第三电磁换向阀506、第二电磁换向阀505之间设有第一溢流阀512以及可调控溢流阀的出口压力的第一远程阀513,设置了液压油缸31动作时的压力值和调节液压马达41主动工况时的压力值;第三电磁换向阀506与液压油缸31的输出端设有用于第一节流阀514和第二节流阀515,补偿两液压油缸31的同步精度,改善升降运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第二电磁换向阀505与液压马达41的输入端之间设有单向阀516,保证张力时液压油全部通过第二溢流阀517;第一电磁换向阀504与液压马达41之间连接有第二溢流阀517和可调控第二溢流阀出口压力的第二远程阀518,液压马达41被动工况时的压力值并提供反转张力;减速机42与液压油箱501之间连接有电磁换向阀519,控制减速机42的开和关。

另外,液压泵503上设有用第一压力表520,显示液压油缸31的压力和液压马达41主动工况时的压力值;第二溢流阀517上连接有第二压力表521,显示液压马达41被动工况时的压力值。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