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的厂库卸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7022发布日期:2018-08-10 22:5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运装载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马铃薯的厂库卸货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马铃薯秋收入库一般要求速度快,提高收获速度,减少因冻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目前马铃薯收获入库一般是人工把装有马铃薯的编织袋打开口倒在入库传输带上,然后传输带把马铃薯传运到厂库储存位置,一般装有马铃薯的编织袋重量大,人工搬运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快速入库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铃薯的厂库卸货装置,其卸载便捷、省时省力、便于机械化操作的马铃薯卸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马铃薯的厂库卸货装置,包括支撑架与吊钩组件,吊钩组件通过前后滑动机构与左右滑动机构可在支撑架上前后左右自由滑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左支撑架由左支撑柱与左竖梁固定连接构成,右支撑架由右支撑柱与右竖梁固定连接构成,前后滑动机构包括设于左竖梁上的竖滑杆一与设于右竖梁上的竖滑杆二,竖滑杆一通过竖滑杆动力装置可实现在左竖梁上前后移动,竖滑杆二通过竖滑杆动力装置可实现在右竖梁上前后移动,竖滑杆一与竖滑杆二之间设有左右滑动机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左右滑动机构包括设于竖滑杆一与竖滑杆二之间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第一横梁上设有横滑杆一,第二横梁上设有横滑杆二,横滑杆一通过横滑杆动力装置可实现在第一横梁上左右移动,横滑杆二通过横滑杆动力装置可实现在第二横梁上左右移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横滑杆一与横滑杆二之间设有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与电机基座,电机可实现带动吊钩组件上下移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吊钩组件包括吊钩与吊钩钢绳,吊钩钢绳一端连接于吊钩,吊钩钢绳另一端连接于电机。

进一步而言,所述竖滑杆一与竖滑杆二平行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横滑杆一与横滑杆二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吊钩组件可通过电机组件实现上下移动;电机组件可通过横滑杆一与横滑杆二实现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上左右移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可通过竖滑杆一与竖滑杆二实现在左竖梁与右竖梁上前后移动;上述可以保证卸货装置灵活卸载货物,从而减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了马铃薯入库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平面结构示意图。

1.左支撑柱;10.右支撑柱;2.左竖梁;20.右竖梁;3.竖滑杆一;30.竖滑杆二;4.第一横梁;40.第二横梁;5.竖滑杆动力装置;50.横滑杆动力装置;6.横滑杆一;60.横滑杆二;7.电机;8.电机基座;9.吊钩;90.吊钩钢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马铃薯的厂库卸货装置,包括支撑架与吊钩组件,吊钩组件通过前后滑动机构与左右滑动机构可在支撑架上前后左右自由滑动。以上所述构成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

更具体而言,所述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由左支撑柱1与左竖梁2固定连接构成,右支撑架由右支撑柱10与右竖梁20固定连接构成,前后滑动机构包括设于左竖梁2上的竖滑杆一3与设于右竖梁20上的竖滑杆二30,竖滑杆一3通过竖滑杆动力装置5可实现在左竖梁2上前后移动,竖滑杆二30通过竖滑杆动力装置5可实现在右竖梁20上前后移动,竖滑杆一3与竖滑杆二30之间设有左右滑动机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竖滑杆一3与竖滑杆二30可以实现带动吊钩组件在支撑架上作前后自由滑动的目的。

更具体而言,所述左右滑动机构包括设于竖滑杆一3与竖滑杆二30之间的第一横梁4与第二横梁40,第一横梁4上设有横滑杆一6,第二横梁40上设有横滑杆二60,横滑杆一6通过横滑杆动力装置50可实现在第一横梁4上左右移动,横滑杆二60通过横滑杆动力装置50可实现在第二横梁40上左右移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横滑杆一6与横滑杆二60可以实现带动吊钩组件在支撑架上作左右自由滑动的目的。

更具体而言,所述横滑杆一6与横滑杆二60之间设有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7与电机基座8,电机7可实现带动吊钩组件上下移动,吊钩组件包括吊钩9与吊钩钢绳90,吊钩钢绳90一端连接于吊钩9,吊钩钢绳90另一端连接于电机7。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电机7带动吊钩钢绳90工作,吊钩钢绳90带动吊钩9工作,从而实现调节吊钩9的高度。

更具体而言,所述竖滑杆一3与竖滑杆二30平行设置。

更具体而言,所述横滑杆一6与横滑杆二60平行设置。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