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测斜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7373发布日期:2018-08-21 18:4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密测斜仪。



背景技术:

在工程与建筑测量中通常会用到精密测斜仪,工作人员可利用这种仪器进行钻孔、基坑、地基基础、墙体和坝体坡等工程构筑物的顶角和方位角的测量,使得工程顺利精确地进行。

测斜仪包括探头、电缆和读数仪。在使用前,将探头与读数仪通过导线连通,打开电源开关,将探头垂直竖立时,显示初始值,该仪器初始值为零,探头左右摆动时,显示数字在初始值左右波动,当探头固定不动时,显示数字稳定不变,说明仪器工作正常。在使用时,将探头向某一方向倾斜,显示数字向增大方向变动时,规定此方向为正方向,将该方向对准基坑方向,顺槽管而下,每间距0.5米读取一个数字。电缆标记为0.5m一个点(也可选择1米测一个点)。

虽然能够完成倾斜度的测量,但是电缆过长在收集时可能会出现相互缠绕的情况,造成整理时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测斜仪,具有方便收集整理电缆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精密测斜仪,包括探头、电缆和读数仪,还包括收卷件,所述收卷件包括壳体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与壳体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穿出壳体设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转动杆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电缆的空腔,所述转动杆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使电缆穿过空腔的第一进线孔和第二进线孔。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收卷电缆时,转动转动杆,电缆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壳体内,在转动杆转动时缠绕在转动杆上,方便收集电缆,同时在不进行检测时电缆收卷于壳体内减少了电缆与阳光的接触,减少了电缆出现老化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转动杆穿出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手持握住的把手。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收卷电缆时,操作人员手持握住把手,转动把手即可使转动杆转动,电缆收卷于转动杆上,把手方便操作人员转动转动杆。

进一步,所述把手远离壳体的一端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设置有防滑纹。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与防滑纹的设置增大了把手与操作人员间的摩擦力,方便操作人员转动把手。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线孔与第二进线孔靠近转动杆两端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进线孔与第二进线孔靠近转动杆两端设置,减少了在收卷电缆时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进入的电缆相互缠绕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转动杆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挡片,且挡片设置在转动杆中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在收卷电缆时,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进入的电缆相互缠绕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滚珠。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缆在进出壳体时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侧壁的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电缆被磨损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靠近第一通孔设置,第二磁铁靠近第二通孔设置,电缆上靠近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被第一磁铁吸附的第一挡块和用于被第二磁铁吸附的第二挡块。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缆收卷完成后,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分别被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吸附,减少了完成收卷后,电缆因碰撞等因素从壳体内伸出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把手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方便对转动杆的转动;

二、滚珠的设置减少了电缆与壳体间的摩擦,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精密测斜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精密测斜仪的收卷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探头;2、电缆;21、第二挡块;22、第一挡块;3、读数仪;4、壳体;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滚珠;44、第一磁铁;45、第二磁铁;5、转动杆;51、空腔;52、第一进线孔;53、第二进线孔;54、挡片;6、把手;61、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地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精密测斜仪,包括探头1、电缆2和读数仪3,还包括收卷件,收卷件包括壳体4和转动杆5,转动杆5一端与壳体4内侧壁转动连接,转动杆5的另一端穿出壳体4设置,转动杆5穿出壳体4的一端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手持握住的把手6,把手6远离壳体4的一端套设有橡胶套61,橡胶套61上设置有防滑纹。壳体4上开设有供电缆2穿过的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转动杆5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电缆2的空腔51,转动杆5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使电缆2穿过空腔51的第一进线孔52和第二进线孔53,第一进线孔52与第二进线孔53靠近转动杆5两端设置,转动杆5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挡片54,且挡片54设置在转动杆5中部。

收卷电缆2的过程:操作人员手持握住把手6,转动把手6即可使转动杆5转动,电缆2从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进入壳体4内,在转动杆5转动时缠绕在转动杆5上,完成电缆2的收集,收集过程方便简单。

在收卷电缆2时,第一进线孔52与第二进线孔53靠近转动杆5两端设置,减少了在收卷电缆2时从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42进入的电缆2相互缠绕的现象;挡片54的设置减少了从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42进入的电缆2相互缠绕的现象。

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4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滚珠43,壳体4上设置有第一磁铁44与第二磁铁45,第一磁铁44靠近第一通孔41设置,第二磁铁45靠近第二通孔42设置,电缆2上靠近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被第一磁铁44吸附的第一挡块22和用于被第二磁铁45吸附的第二挡块21。

在电缆2收卷时,电缆2与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的侧壁的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电缆2被磨损的现象,提高了电缆2的使用寿命。当电缆2收卷完成后,第一挡块22与第二挡块21分别被第一磁铁44与第二磁铁45吸附,减少了完成收卷后,电缆2因碰撞等因素从壳体4内伸出的现象。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