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压式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9721发布日期:2019-02-10 13:2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储压式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压式喷雾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不会向外泄露液体的储压式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喷出液体的喷雾装置中有一种所谓储压式喷雾装置,其具备可以提高喷出力道的特殊的s阀。

该储压式喷雾装置一般具有通过使活塞向气缸滑动而使超过一定压力的气缸内的液体从喷嘴喷出的结构。

此处负责打开或关闭液体流通的部位被阀体和阀座封锁,在f阀关闭的状态下,利用一定的压力将积累了压力的液体从气缸内挤压出去,据此打开s阀的阀体和阀座。

此时,s阀的阀体藉由弹簧被按压至阀座,当气缸内的液压超过该按压力时,阀打开,液体通过。

由于阀突然打开,液压得到释放,因此液体会强烈地向外部喷出,然后,气缸内的压力得到释放,s阀再次封锁。

储压式喷雾装置中,如上所述,气缸内的液体能够强烈地向外部喷出,用途很广。

作为上述储压喷雾装置a的实例,例如,本申请人提出了若干专利申请(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

例如,一种扳机式喷雾装置,在安装在容器上的状态下,通过扳机部t的转动使活塞部5移动,向气缸结构部4的气缸部内的液体加压,使容器内的液体通过通道p从喷嘴部3喷射,该扳机式喷雾装置具备:f阀2,其设置在气缸部与容器之间的通道上;以及s阀1,其设置在该气缸部42a与喷嘴部之间的通道部上,s阀1的阀体11被向竖立圆筒部71的阀座12按压,通过气缸部的液压,在阀体与阀座之间产生间隙(开阀),使液体通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愿2015-1331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愿2016-8758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储压喷雾装置a中,由于按压弹簧部设置在s阀的上方,因此其结构必然导致停留在与储压阀的液体通道侧相反侧的液体向外部释放。

意即,在图13的主体部上形成有释放孔g,使按压弹簧部所在的密闭空间内的液体向外部释放。

若不释放所停留的液体,则会发生阀门锁定现象,即液体充满而妨碍按压弹簧部的动作。

由于是使液体向外部释放的结构,会因液体向外部泄露而对周边造成污染,或因液体向外部泄露而造成浪费,存在增加液体成本的缺点。

本发明即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液体向外部泄露,避免污染周边和浪费液体的储压式喷雾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后发现,通过对结构进行改良而使本应向外部释放的液体流回到容器中进行回收,即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储压式喷雾装置,具备:盖部1;主体部3,其可安装在该盖部1上;基体2,其安装在该主体部3上;导入管4,其用于导入安装在该基体2上的容器内的液体;喷嘴部5,其安装在该主体部3上;气缸部6,其安装在该主体部3上;f阀7,其安装在该气缸部6的底部;活塞部8,其在该气缸部6内滑动;扳机9,其可转动,且使该活塞部8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复位弹簧部13,其用于使该扳机9复位;储压阀(s阀10),其安装在主体部3的通道上;以及按压弹簧部11,其向闭阀方向按压该储压阀,该储压式喷雾装置通过使扳机9转动,使液体喷出,在基体2与主体部3之间形成有与气缸部6内相通的液体通道12,经由该液体通道12和导入管4,将位于储压阀与基体2之间的液体回收至容器内。

即,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储压式喷雾装置,按压弹簧部11与基体2一体形成。

即,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储压式喷雾装置,按压弹簧部11与储压阀一体形成。

即,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储压式喷雾装置,在基体2的中央部安装有导入管4。

即,本发明的第5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储压式喷雾装置,在从基体2的中央偏心的位置设置有按压弹簧部11。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为一种储压式喷雾装置,具备:盖部1;主体部3,其可安装在该盖部上;基体2,其安装在该主体部3上;导入管4,其用于导入安装在该基体2上的容器内的液体;喷嘴部5,其安装在该主体部3上;气缸部6,其安装在该主体部3上;f阀7,其安装在该气缸部6的底部;活塞部8,其在该气缸部6内滑动;扳机9,其可转动,且使该活塞部8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复位弹簧部13,其用于使该扳机9复位;储压阀(s阀10),其安装在主体部3的通道上;以及按压弹簧部11,其向闭阀方向按压该储压阀,该储压式喷雾装置通过使扳机9转动,使液体喷出,在基体2与主体部3之间形成有与气缸部6内相通的液体通道12,经由该液体通道12和导入管4,将位于储压阀与基体2之间的液体回收至容器内。据此,即使发生了液体泄露,也能够避免液体泄露至外部而污染周边,也不会发生阀门锁定现象。而且,能够将液体回收至容器内而再次用于喷雾。

此外,本发明中,按压弹簧部11与基体2一体形成。据此,零件数量较少,容易组装,能够减少制造储压式喷雾装置a时的组装工时。此外,还能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本发明中,按压弹簧部11与储压阀一体形成。据此,零件数量较少,容易组装,能够减少制造储压式喷雾装置a时的组装工时。此外,还能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本发明中,在基体2的中央部安装有导入管4。据此,即使发生了液体泄漏时,也能顺利地将液体回收至容器内。

此外,本发明中,在从基体2的中央偏心的位置设置有按压弹簧部11。据此,能够高效地将残留在阀内的过剩的液体回收至容器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储压式喷雾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2为放大示出装入了s阀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处于尚未开始拉动扳机状态的储压喷雾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4为处于正在拉动扳机时的储压喷雾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5为处于已经完成拉动扳机状态的储压喷雾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6为通过复位弹簧部使扳机正在返回原来的位置时的储压式喷雾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7为示出被上空间内的液压下压的状态下的s阀的侧视剖视图。

图8为示出发生了液体泄漏时的s阀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9为沿图3中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其他实施例中的s阀的侧视剖视图。

图11为其他实施例中的s阀的侧视剖视图。

图12为在先技术的储压式喷雾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13为在先技术的储压式喷雾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需要,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而且,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标记了相同的符号,省略了重复的说明。

此外,除非特别强调,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均基于附图所示位置关系。

而且,附图的尺寸比例不限于图示的比例。

(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液体向外泄露,避免发生阀门锁定现象的储压式喷雾装置a。

以下对储压式喷雾装置a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为储压式喷雾装置a的侧视剖视图。

本发明的储压式喷雾装置a具有以下功能:安装在未图示的容器上,在气缸部6内填充有液体的状态下,通过扳机9的转动而使活塞部8向图中的右侧移动,向气缸部6内的液体加压(此时f阀7关闭,s阀10打开),使液体从喷嘴部5喷射出来。

此外,与此相反,通过扳机9的复位转动,使活塞部8向下游侧(图中左侧)移动,使气缸部6内产生负压,从而将容器内的液体填充至气缸部6内(此时f阀7打开,s阀10关闭)。

而且,f阀7设置在气缸部6与容器之间的液体通道12上,另一方面,s阀10设置在气缸部6与喷嘴部5之间的液体通道12上。

结构方面,储压式喷雾装置a具备:基体2、导入管4、盖部1。其中,基体2具备:喷嘴部5、主体部3、气缸部6、活塞部8、扳机9、复位弹簧部13、s阀10、f阀7、按压弹簧部11。

此外,储压式喷雾装置a还具备覆盖气缸部6、主体部3、基体2的罩体。

在主体部3设置有气缸容纳部31和基体容纳部32,其中,气缸容纳部31具有用于压入气缸部6的空间,基体容纳部32在下方具有用于压入基体2的空间。

气缸部6通过压入安装在主体部3的气缸容纳部31内,此外,基体2通过压入安装在主体部3的基体容纳部32内。

此外,喷嘴部5通过压入安装在主体部3的上方。

扳机9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主体部3上,通过复位弹簧部13可实现复位转动。

下面,对构成储压式喷雾装置a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首先,如上所述,主体部3具备气缸容纳部31。该气缸容纳部31在主体部3的大致中央处形成为向前方(喷嘴部侧)开口的圆筒状。

此外,在主体部3的下端向外形成有肋33,该肋33被盖部1的上端和容器夹持。

据此,能够切实组装主体部3和盖部1。

主体部3的基体容纳部32以对应着基体2的形状向主体部3的下方开口的方式形成。基体2在安装在主体部3上的状态下,藉由盖部1安装在容器的口部。

具体而言,基体2具有圆筒状的固定部21、以及向固定部21上方伸展的竖立圆筒部22。

而且,在中央部下方,通过压入的方式安装有通向容器的导入管4。

在基体2的竖立圆筒部22安装在主体部3的基体容纳部32的状态下,在基体容纳部32的上部设有具有一定宽度的空间。后述的s阀10配置在该空间里。

此外,在俯视情况下离开基体2的中央部的位置(换言之,在从导入管4的安装位置偏心的位置)沿上下方向配置有按压弹簧部11和上述竖立圆筒部22。

此处,该按压弹簧部11通过注塑成型等方式与基体2一体形成。具体而言,该按压弹簧部11从基体2的竖立圆筒部22上端竖立设置。据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由于通过一体形成而固定了按压弹簧部11的位置,因此能够切实地向s阀10传递按压力。

该实施方式的按压弹簧部11形成为略呈锥形圆筒状,而且其圆筒壁上保持等间隔地具有缺损部。

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有三处缺损部而按压弹簧部11由3个分割片构成的例子。

据此,按压弹簧部11的弹压力被不偏不倚、均匀地传递至s阀。

换言之,按压弹簧部11向s阀10的凸缘部10b的下侧施加弹压力时,s阀10及按压弹簧部11的轴心被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此外,由于按压弹簧部11是板簧,因此能够得到较高的弹压力。

导入管4与f阀7之间的液体通道12被主体部3的内周壁和基体2的竖立圆筒部22的外壁划分,呈狭缝形状。

f阀7设置在气缸部6与该液体通道12之间,具体而言,设置在气缸部6的底部。

该f阀7用于阻断容器侧的液体与气缸部6内的液体,或者使之汇合。

在气缸部6被施加压力,内部的液体向外喷出后,由于活塞部8要返回原来的位置,气缸部6内得到减压,液体被从液体通道12向气缸部6内吸引,据此打开f阀7。

f阀7通过第2阀体e2和第2阀座v2发挥阀的功能,形成于主体部3的底部的环状的突起部发挥着该第2阀座v2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第2阀体e2弹压式地抵接于第2阀座v2,开阀时分离。

意即,受到从容器吸引上来的液体的压力,f阀7的第2阀体e2向下游侧(图中左侧)平行移动,实现开阀。

下面,对s阀10进行说明。图2为放大示出装入了s阀10的部分的剖视图。s阀10由第1阀体e1、形成于该第1阀体e1的下方的阀唇部10a以及形成在更下方的凸缘部10b构成。

s阀10配置在主体部3的内部(上述的通过基体2和主体部3内周壁划分的空间)。配置了s阀10的主体部3的内周壁,具有上方直径变小的阶梯部v1。该阶梯部v1发挥s阀10的第1阀座v1的功能。s阀10的第1阀体e1具有与该阶梯部v1对置的倾斜面e1,该倾斜面e1抵接于主体部3的阶梯部v1。

s阀10的该倾斜面e1被按压弹簧部11向上方抬起,据此,弹压式地抵接于主体部3的内周壁的阶梯部v1。

在s阀10的下方设置有向上方逐渐扩大的阀唇部10a,弹压式地抵接于主体部3的内周壁。

意即,通过阀唇部10a,对上空间k1与下空间k2进行了阻断。其中,上空间k1是指主体部3的内周壁与s阀10的第1阀体e1之间的空间,下空间k2是指s阀10下方与主体部3的内周壁及基体2之间的空间。

如上所述,主体部3的阶梯部v1即第1阀座v1与s阀10的第1阀体e1弹压式地抵接,据此,使上空间k1处于密闭的状态。

另一方面,阀唇部10a的下方的下空间k2与液体通道12连通,所述液体通道12位于主体部3的内周壁和基体2的竖立圆筒部22的外壁之间。

在阀唇部10a的下方设置有向下方伸展成裙状的凸缘部10b。在s阀10向上下移动时,凸缘部10b沿着主体部3内周壁滑动,引导s阀10。

通过扳机9的操作使活塞部8移动,通过向与气缸部6连通的上空间k1施加液压而压倒按压弹簧的弹力,使s阀10向下方滑动,上述的主体部3的阶梯部v1即第1阀座v1与s阀10的第1阀体e1的倾斜部之间打开(开阀)。

据此,被从上空间k1挤压出来的液体进一步向喷嘴部5流动,并从喷嘴部5向外部喷出。

液体被喷出,施加在上空间k1的液压下降后,此时按压弹簧部11的弹压力将s阀10向上方抬起,s阀10弹压式地抵接于主体部3的阶梯部v1即第1阀座v1(闭阀)。据此,上空间k1被再次密封。

在s阀10处于闭阀的状态下,扳机9通过复位弹簧部13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通过扳机9使活塞部8移动后,气缸内成为负压,容器内的液体经由导入管4,穿过f阀7,被吸引至气缸内(s阀10关闭,f阀7打开)。

图3~图6为示出从拉动扳机9、直至扳机9通过复位弹簧部13回到原来的位置过程中的一连串动作的图。

图3为处于尚未开始拉动扳机9状态的储压喷雾装置a的侧视剖视图。

图4为处于正在拉动扳机9中途状态的储压喷雾装置a的侧视剖视图。

图5为处于已经完成拉动扳机9状态的储压喷雾装置a的侧视剖视图。

图6为通过复位弹簧部13使扳机9正在返回原来的位置时的储压式喷雾装置a的侧视剖视图。

图7为被上空间k1内的液压下压的s阀10的侧视剖视图。

下面对液体的流动进行说明。通过扳机9的操作,容器内的液体经由导入管4被吸引上来,并经过位于主体部3的内周壁与基体2的外壁之间的液体通道12,穿过f阀7,被吸引至气缸部6。

然后,被挤压至上空间k1,并穿过s阀10到达喷嘴部5,向外部喷雾。

此处,在储压式扳机9中,有可能会出现阀唇部10a发生故障,从而液体由上空间k1泄露至下空间k2的现象。

这会导致液体填充至下空间k2,具体而言,填充至按压弹簧部11的周围的空间。若其处于密闭的状态,则会发生妨碍s阀10的动作的所谓“阀门锁定”的状态。

但本发明的储压式喷雾装置能够避免处于上述密闭状态。

图8为发生了液体泄漏时的s阀10的放大侧视剖视图。

意即,本发明的s阀10中,按压弹簧部11设置在s阀10的下方,当s阀10上方的液压过大时,或者阀唇部10a发生故障时,填充在s阀10上方的液体会从阀唇部10a与主体部内周壁的间隙进入按压弹簧部11侧(下空间k2)。

而本发明中,由于容纳按压弹簧部11的下空间k2,经由形成在主体部3的内周壁与基体2的竖立圆筒部22的外壁之间的液体通道12与容器连通,因此处于过剩的液体可随时释放至容器中的状态,从而即使填充了液体也不会妨碍s阀10的上下滑动。意即,不会发生阀门锁定现象。

图9为沿图3中的x-x′线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液体通道12通过基体2的外壁与主体部3内周壁划分。由于位于阀唇部10a的正下方的下空间k2是与液体通道12连通的一体式空间,因此即使有液体经由阀唇部10a从上空间k1泄露至下空间k2,所泄露的液体也会经过液体通道12到达导入管4,被回收至容器内。

如上所述,由于下空间k2通过液体通道12一直与容器保持着连通,因此即使处于液体填充在下空间k2的状态下,也不会妨碍s阀10的动作,不会发生阀门锁定现象。

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结构不同,其不具有向外部释放的孔,不会向外部泄露液体,因此不会污染周边。

此外,还可将回收至容器内的液体用作再次喷雾,不会造成浪费。

以上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按压弹簧部11的圆筒壁保持等间隔地具有缺损部,该缺损部的分割数可以是2及以上。

可以变更安装基部的形状。例如,安装基部的形状可以是:一体形成在其上表面的按压弹簧部由上下两个圆筒体叠加而成(参照图10)。

该圆筒体从上方受到压力而被压缩并产生复原力。

当s阀的下表面抵接于形成在该圆筒体之上的圆板而圆筒体处于略微被压缩的状态时,s阀的阀体抵接于阀座,实现闭阀。

此外,可以考虑将按压弹簧部与安装基部或s阀分开设置,用金属设置按压弹簧部(参照图11)。

而且,以上说明中的基体2的材质优选采用热塑性树脂(pp树脂)、聚甲醛(pom)等材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储压式喷雾装置a可广泛应用于实施液体喷雾的目的,无论是工业用还是家庭用。由于过剩的阀内液体会得到回收,因此液体的利用效率较高,且不会污染周边。而且,由于在基体2上一体设置了按压弹簧部11,因此施加至s阀的按压力会高效地发挥作用,能使储压式喷雾装置a实现较高的喷雾效率。

附图标记说明

a:储压式喷雾装置

1:盖部

2:基体

21:固定部

22:竖立圆筒部

3:主体部

31:气缸容纳部

32:基体容纳部

33:肋

4:导入管

5:喷嘴部

6:气缸部

7:f阀

8:活塞部

9:扳机

10:s阀

10a:阀唇部

10b:凸缘部

11:按压弹簧部

12:液体通道

13:复位弹簧部

e1:第1阀体(倾斜面)

e2:第2阀体

v1:第1阀座(阶梯部)

v2:第2阀座

k1:上空间

k2:下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