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部件、翻转机构及翻转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215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部件、翻转机构及翻转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将二维物体两个面互换位置的部件、机构及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翻转部件、翻转机构及翻转机。
背景技术
:二维物体是具有正、反两个大板面的物体。如:纸板、纸片、木板、木片、铁板、铁片等等。包装材料通常是板状物体或片状物体,如瓦楞纸、卡纸、纸张等,为了在包装材料附上文字或图案,通常需要将印好文字或图案的纸张裱在包装材料的外表面。裱纸后的包装材料会发生弯曲,如果将弯曲的包装材料一律按外表面朝上摞起或一律按外表面朝下摞起都不利于压平包装材料,为了有利于压平包装材料需要使相邻的两部分包装材料的外表面相对或相背地摞起。因此,需要通过翻转机依次实现先将一部分包装材料正常摞起,再将另一部分包装材料翻转后摞起。如图1所示,翻转机包括输送部、分垛部、翻转部、收集部。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输送部和分垛部设置有侧挡规导向调节机构。侧挡规导向调节机构包括侧挡规、导向杆、主动调节机构。侧挡规有前段侧挡规1-1、中段侧挡规1-2、后段侧挡规2-1。相邻的两段侧挡规之间处于分离状态,接口缝隙很大,纸板在输送过程中经常发生被卡现象,严重影响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生产效率。同时,每一段侧挡规都需要配置两个导向杆1-3和两个主动调节机构1-4,三段侧挡规就需要配置六个导向杆1-3和六个主动调节机构1-4,每更换一次纸型就要调节六次侧挡规,大大增加了调节时间,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影响生产效率.另外,也增加了设备的制造成本。由于六个主动调节机构1-4的手柄分置于翻转机的两侧,因此,进一步地增加了调节时间,进一步地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地影响生产效率。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输送部设置有输送机构1-9。为了节能通常采用纸板部分重叠的鱼鳞状输送方式,由于输送机构1-9只是一级输送机构,在分垛部将纸垛推送到下一个工序时,输送机构1-9处于间歇状态,此时,输送机构1-9的进口处的纸板就会产生堆积,甚至形成纸板完全重叠的现象。当堆积的纸板或完全重叠的纸板到达输送机构1-9的出口时会两张或多张纸板同时进入到下一个工序,此时,必须停机进行处理,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分垛部设置有分垛传递装置2-2,分垛传递装置2-2从前至后依次包括分垛推送机构2-2-2、分垛阻挡机构2-2-1、推送检测器2-2-3。当分垛阻挡机构2-2-1下降后,开始分纸板工作。当分好一垛纸板后,阻挡机构2-2-1上升。分垛推送机构2-2-2上升后,将纸板垛推向下一个工序,然后,分垛推送机构2-2-2下降后返回。为了防止分垛阻挡机构2-2-1下降后压到纸板垛,设置了推送检测器2-2-3。为了保险起见,推送检测器2-2-3是以最大纸板的长度为基准进行固定安装的,当推送检测器2-2-3检测到纸板的前端时,说明分垛推送机构2-2-2已将一垛纸板推过分垛阻挡机构2-2-1,此时,分垛阻挡机构2-2-1降下来不会压到被推送的这垛纸板上。但是,当推送一垛小纸板时,也要将这垛小纸板的前端推到推送检测器2-2-3处才可使分垛阻挡机构2-2-1降下来进行下一垛的分纸工作。然而,本申请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仔细观查发现,只要当这垛小纸板全部被推过分垛阻挡机构2-2-1时,不必将这垛小纸板的前端推到推送检测器2-2-3处,分垛阻挡机构2-2-1降下来就不会压到被推送的这垛小纸板上。可是,如果每更换一次纸型就直接调整一次推送检测器2-2-3的位置也十分麻烦,而且,不易实现自动调节。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的翻转部3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部件3-1、推送机构3-2、传动机构3-3。翻转部件3-1包括一个导向口和两个相通的进出口,翻转部件3-1的一侧与传动机构3-3驱动连接。翻转机构的工作流程如图6和表1所示。表一步骤翻转部件3-1推送机构3-2分垛推送机构2-2-2备注a偏转b送料c转正d出料e返回不能与f步骤同时动作f翻转必须翻转g送料h翻转i出料j返回不能与k步骤同时动作k偏转由此可见,在f步骤中,翻转部件3-1必须翻转。步骤j和步骤k不能同时动作。步骤e和步骤f更不能同时动作。因此,翻转部件在一个循环周期当中必须翻转两次,而且,同一时间内只能进行一个动作,大大延长了循环周期,很难提高生产效率。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的收集部设置有托板输送部件4-0,托板输送部件4-0包括托板送入板4-0-1和托板送出板4-0-2,托板送入板4-0-1和托板送出板4-0-2通过连接支撑板4-0-3连接,托板送入板4-0-1与连接支撑板4-0-3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托板送出板4-0-2通过铰链4-0-4与连接支撑板4-0-3的后端铰接,连接支撑板4-0-3的后端下面对应托板送出板4-0-2设置有挡块4-0-5。托板送入板4-0-1和托板送出板4-0-2之间放置空托板,当托板输送部件4-0将装满纸板的托板推出的同时就可将空托板推到升降收集部件上。但是,托板输送部件4-0必须返回后,升降收集部件才可以上升进行收纸板工作。托板输送部件4-0返回的时间无法完全消除,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转部件,该翻转部件在一个循环周期当中只须翻转一次,而且,翻转部件的偏转动作和推送机构的返回动作可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循环周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转部件,该翻转机构的翻转部件在一个循环周期当中只须翻转一次,而且,翻转部件的偏转动作和推送机构的返回动作可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循环周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转机,该翻转机中翻转机构的翻转部件在一个循环周期当中只须翻转一次,而且,翻转部件的偏转动作和推送机构的返回动作可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循环周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就部件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转部件,包括导向口和两个相通的进出口,所述导向口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口相对,两个相对的所述导向口贯通两个相通的所述进出口将整个翻转部件分为两半,翻转部件的两半分别设置有驱动连接部。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该翻转部件在一个循环周期当中只须翻转一次,而且,翻转部件的偏转动作和推送机构的返回动作可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循环周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可提高25%~30%。翻转部件包括第一支撑板a和第二支撑板b。所述第一支撑板a的形状呈矩形。所述第二支撑板b的形状呈矩形。所述第一支撑板a和所述第二支撑板b分开面对。所述第一支撑板a和所述第二支撑板b相对的两个面分别设置有转动辊。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纸板的进和出。所述第一支撑板a的两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b的两侧分别通过侧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a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支撑板b的长度。两个所述侧板是镂空板。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减轻翻转部件的重量。所述第一支撑板a由两个子支撑板构成。所述第二支撑板b由两个子支撑板构成。所述子支撑板均由流利条和铝型材拼接制成。所述流利条的长度方向和所述铝型材的长度方向与进出口的朝向相同。所述流利条和所述铝型材通过连接条及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子支撑板通过连接杆和连接件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所述铝型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的内侧面向外倾斜。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纸板的进和出。翻转部件的两个进出口分别配置有挡杆机构。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有效地防止纸板在翻转的过程中从翻转部件中脱出。所述驱动连接部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上。所述驱动连接部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内端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与支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设置有驱动键槽。或者,所述侧板上设置有驱动安装孔。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驱动连接部的安装。所述转动轴是空心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盖板的板面设置有布管透孔。所述盖板通过支架与气动旋转接头连接。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导气管的分布安装,防止导气管扭结。就机构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转机构,包括翻转部件、推送机构、传动机构,所述翻转部件是如前面所述的翻转部件,所述传动机构是具有两个同步输出端的传动机构,两个同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翻转部件的驱动连接部传动连接。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该翻转机构的翻转部件在一个循环周期当中只须翻转一次,而且,翻转部件的偏转动作和推送机构的返回动作可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循环周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步传动轴。所述同步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翻转部件的两个驱动连接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两个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中的第一传动轮分别与所述同步传动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中的第二传动轮分别与所述翻转部件的两个驱动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套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侧板和/或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翻转部件的两半同步翻转或偏转。所述第一传动轮是小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是大传动轮。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实现减速传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是链条传动机构或齿带传动机构。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制造多种翻转机构。所述同步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同步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同步传动轴的一端或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通过一个电机带动翻转部件的两半同步翻转或偏转。所述第一传动轮是小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是大传动轮。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实现减速传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是链条传动机构或齿带传动机构。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制造多种翻转机构。所述传动轴与电机同轴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连接结构简单。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送组件。所述送组件包括推送杆。所述推送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升降导杆垂直于所述推送杆并位于该推送杆的同侧。两个所述升降导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升降导筒导向连接。所述推送杆的中部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升降导筒和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均与推送支架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推送杆可实现稳定的升降运动。所述推送支架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立柱。两个所述横梁的一端连接一个所述立柱的上端。两个所述横梁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所述立柱的上端。两个所述立柱的下端分别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与机架连接。所述导轨滑块机构包括导轨和滑块。两个所述导轨与机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分别通过两个推送传动机构与同步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推送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两个所述推送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轮分别与同步传动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推送传动机构的第二传动轮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位于所述推送支架的两侧。两个所述推送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带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同步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传动连接。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推送杆可实现稳定的往复运动。就机械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转机,包括输送部、分垛部、翻转部、收集部,所述翻转部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是如前面所述的翻转机构。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该翻转机中翻转机构的翻转部件在一个循环周期当中只须翻转一次,而且,翻转部件的偏转动作和推送机构的返回动作可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循环周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翻转部件、翻转机构及翻转机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翻转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侧挡规导向调节机构的简要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输送机构的简要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分垛传递装置的简要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翻转机构的简要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翻转机构的工作流程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托板输送机构的简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侧挡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侧挡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侧挡规中固定连接杆(铝型材)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侧挡规侧挡规导向调节机构的右前上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侧挡规侧挡规导向调节机构的左前上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分垛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分垛阻挡机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4中分垛阻挡机构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4中分垛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的简要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发明翻转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发明翻转部件一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发明翻转部件中流利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发明翻转部件中铝型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发明翻转部件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9为本发明翻转部件中驱动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0为本发明收集送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未画出同步传动机构和升降传动机构)。图31为本发明收集送出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画出了同步传动机构和升降传动机构)。图32为本发明收集送出装置中输出传动辊和主升降收集部件之间位置关系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3为本发明收集送出装置中副升降收集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发明收集送出装置中辊轴板4-5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输送部、1-1~前段侧挡规、1-2~中段侧挡规、1-3~导向杆、1-3-1~导向连接件、1-3-2~主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3~从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4~主动调节机构、1-4-1~调节螺杆、1-4-2~手轮、1-4-3~传动轴、1-5~第一传动机构、1-5-1~第一传动轮、1-5-2~第二传动轮、1-5-3~传动带、1-6~从动调节机构、1-6-1~调节螺杆、1-7~第二传动机构、1-7-1~第一传动轮、1-7-2~第二传动轮、1-7-3~传动带、1-8~固定连接件、1-8-1~前固定连接件、1-8-2~后固定连接件、1-8-3~连接头、1-8-4~大减轻孔、1-8-5~小减轻孔、1-8-6~缩颈安装槽、1-9~输送机构、1-9-1~低速输送机构、1-9-1-1~主动辊、1-9-1-2~从动辊、1-9-1-3~支撑辊、1-9-1-4~传送带、1-9-1-5~传动机构、1-9-1-5-1~第一传动轮、1-9-1-5-2~第二传动轮、1-9-1-5-3~传动带、1-9-1-6~电机、1-9-2~高速输送机构、1-9-2-1~主动辊、1-9-2-2~从动辊、1-9-2-3~支撑辊、1-9-2-4~传送带、1-9-2-5~传动机构、1-9-2-5-1~第一传动轮、1-9-2-5-2~第二传动轮、1-9-2-5-3~第三传动轮、1-9-2-5-4~第四传动轮、1-9-2-5-5~第一导向轮、1-9-2-5-6~第二导向轮、1-9-2-5-7~传动带、1-9-2-6~电机、1-9-2-7~离合器、1-9-2-8~制动器、1-9-3~加速传送机构、1-9-3-1~加速辊、1-9-3-2~上压辊、1-9-3-3~摆动支架、1-9-3-4~传动轴、1-9-3-5~传动机构、1-9-3-5-1~第一传动轮、1-9-3-5-2~第二传动轮、1-9-3-5-3~传动带、2~分垛部、2-1~后段侧挡规、2-2~分垛传递装置、2-2-1~分垛阻挡机构、2-2-1-1~螺纹调节部件、2-2-1-1-1~调节螺杆、2-2-1-1-2~调节导向板、2-2-1-1-3~导向杆、2-2-1-2~阻挡支撑架、2-2-1-3~升降导向部件、2-2-1-3-1~导轨、2-2-1-3-2~滑块、2-2-1-4~升降阻挡板、2-2-1-4-1~导向槽、2-2-1-5~升降气缸、2-2-1-6~调节驱动部件、2-2-2~分垛推送机构、2-2-2-1~推送支撑架、2-2-2-2~推送导向部件、2-2-2-2-1~导轨、2-2-2-2-2~滑块、2-2-2-3~推送传动部件、2-2-2-3-1~传动轮、2-2-2-3-2~传动带、2-2-2-4~升降导向部件、2-2-2-4-1~导轨、2-2-2-4-2~滑块、2-2-2-5~升降推送叉、2-2-2-5-1~叉杆、2-2-2-5-2~连接板、2-2-2-6~升降气缸、2-2-3~推送检测器、2-2-4~支撑板、2-2-4-1~导槽、3~翻转部、3-1~翻转部件、a~第一支撑板、b~第二支撑板、3-1-1~流利条、3-1-2~铝型材、3-1-3~连接条、3-1-4~连接杆、3-1-5~连接件、3-1-5-1~连接板、3-1-5-2~连接头、3-1-5-3~固定孔、3-1-5-4~安装孔、3-1-5-5~夹紧豁口、3-1-5-6~夹紧孔、3-1-5-7~夹紧螺纹孔、3-1-6~侧板、3-1-7~驱动连接部、3-1-7-1~转动轴、3-1-7-2~轴承、3-1-7-3~支座、3-1-7-4~盖板、3-1-7-5~气动旋转接头、3-1-7-6~支架、3-1-8~堵头、3-1-9~挡杆机构、3-1-9-1~气缸、3-1-9-2~挡杆、3-1-9-3~铰接件、3-1-9-4~别头、3-1-10~垫柱、3-2~推送机构、3-2-1~推送组件、3-2-1-1~推送杆、3-2-1-2~升降导杆、3-2-1-3~升降导筒、3-2-1-4~升降气缸、3-2-2~推送支架、3-2-2-1~横梁、3-2-2-2~立柱、3-2-3~导轨滑块机构、3-2-3-1~导轨、3-2-3-2~滑块、3-2-4~同步传动轴、3-2-5~推送传动机构、3-2-5-1~第一传动轮、3-2-5-2~第二传动轮、3-2-5-3~传动带、3-2-6~传动机构、3-3~传动机构、3-3-1~同步传动轴、3-3-2~第一传动机构、3-3-2-1~第一传动轮、3-3-2-2~第二传动轮、3-3-2-3~传动带、3-3-3~第二传动机构、3-3-3-1~第一传动轮、3-3-3-2~第二传动轮、3-3-3-3~传动带、3-3-4~传动轴、4~收集部、4-0~托板输送部件、4-0-1~托板送入板、4-0-2~托板送出板、4-0-3~连接支撑板、4-0-4~铰链、4-0-5~挡块、4-1~托板输送部件、4-1-1~托板输入机构、4-1-1-1~输入框架体、4-1-1-2~输入传送机构、4-1-1-2-1~输入传动辊、4-1-1-2-2~传送带、4-1-2~托板输出机构、4-1-2-1~输出框架体、4-1-2-2~输出传送机构、4-1-2-2-1~输出传动辊、4-1-3~同步传动机构、4-1-3-1~传动轮、4-1-3-2~传动带、4-1-3-3~支撑条、4-2~主升降收集部件、4-2-1~侧板、4-2-2~横撑条、4-2-3~凹口、4-2-4~限位吊耳、4-3~副升降收集部件、4-3-1~升降框架体、4-3-1-1~侧板、4-3-1-1-1~导向槽、4-3-1-2~长横撑板、4-3-1-3~短横撑板、4-3-1-4~横撑条、4-3-1-5~竖杆、4-3-1-6~吊耳、4-3-2~气缸支架体、4-3-2-1~侧板、4-3-2-2~横撑板、4-3-2-3~气缸、4-3-2-4~导向支撑杆、4-3-2-5~支撑杆、4-3-2-5-1~转动支撑辊、4-4~升降导向机构、4-4-1~导向杆、4-4-2~导向轮、4-5~辊轴板、4-5-1~支撑架、4-5-2~转动辊、4-6~升降传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翻转机,包括输送部1、分垛部2、翻转部3、收集部4。如图18至图29所示,翻转部3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设置有翻转部件3-1、推送机构3-2、传动机构3-3。翻转部件3-1有两个相通的进出口和两个相对的导向口。两个相对的导向口贯通两个相通的进出口将整个翻转部件3-1分为两半。翻转部件3-1的两半分别设置有驱动连接部3-1-7。表二从图19和表二中可以看出,在f步骤中,翻转部件3-1不必翻转,只须偏转,且步骤e和步骤f可同时动作。步骤j和步骤k可同时动作。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该翻转部件在一个循环周期当中只须翻转一次,而且,翻转部件的偏转动作和推送机构的返回动作可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循环周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可提高25%~30%。如图18所示,翻转部件3-1包括第一支撑板a和第二支撑板b。第一支撑板a的形状呈矩形。第二支撑板b的形状呈矩形。第一支撑板a和第二支撑板b分开面对。第一支撑板a和第二支撑板b相对的两个面分别设置有转动辊。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纸板的进和出。如图20至图25所示,第一支撑板a的两侧和第二支撑板b的两侧分别通过侧板3-1-6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a和第二支撑板b的两端形成两个相通的进出口。两个侧板3-1-6的长度小于第一支撑板a的长度和第二支撑板b的长度。两个侧板3-1-6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a两侧的中部和第二支撑板b两侧的中部。两个侧板3-1-6是镂空板。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减轻翻转部件的重量。第一支撑板a由两个子支撑板构成。两个子支撑板相分离构成一个导向口。第二支撑板b由两个子支撑板构成。两个子支撑板相分离构成另一个导向口。子支撑板均由流利条3-1-1和铝型材3-1-2拼接制成。如图26所示,流利条3-1-1的正侧面设置有转动辊,背侧面设置有缩颈安装槽。如图27所示,铝型材3-1-2的侧面设置有缩颈安装槽。铝型材3-1-2的内部设置有大减轻孔和小减轻孔。铝型材3-1-2的横截面形状呈圆角矩形。铝型材3-1-2的横截面形状是左右对称的形状。铝型材3-1-2的横截面形状是上下对称的形状。铝型材3-1-2的两个宽侧面分别分布有两个缩颈安装槽。铝型材3-1-2的两个窄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缩颈安装槽。缩颈安装槽的横截面形状呈大底边中部开口的圆角等腰梯形空腔。大减轻孔设置在圆角矩形横截面的中央。大减轻孔的横截面形状呈斜置的具有两个相对的短边和四个长边的圆角六边形空腔。两个相对的短边相正对且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圆角矩形的两个宽边。小减轻孔是两个圆形减轻孔。两个圆形减轻孔位于大减轻孔两个短边的外侧。流利条3-1-1和铝型材3-1-2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子支撑板从外侧到内侧依次由一个铝型材3-1-2、三个流利条3-1-1、一个铝型材3-1-2、三个流利条3-1-1、一个铝型材3-1-2、一个流利条3-1-1并排设置。流利条3-1-1的长度方向和铝型材3-1-2的长度方向与进出口的朝向相同。流利条3-1-1和铝型材3-1-2通过连接条3-1-3及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条3-1-3横截面的形状呈矩形。连接条3-1-3的宽侧面分布有安装孔。每一个子支撑板有三个连接条3-1-3。三个连接条3-1-3沿着铝型材3-1-2的长度方向分布。三个连接条3-1-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铝型材3-1-2的长度方向。流利条3-1-1的厚度小于铝型材3-1-2的厚度。连接条3-1-3与流利条3-1-1设置有垫柱3-1-10。子支撑板通过连接杆3-1-4和连接件3-1-5与侧板3-1-6固定连接。连接杆3-1-4横截面的形状呈圆形。每一个子支撑板有两个连接杆3-1-4。两个连接杆3-1-4沿着铝型材3-1-2的长度方向分布。两个连接杆3-1-4与三个连接条3-1-3相互间隔分布。如图28所示,连接件3-1-5包括连接板3-1-5-1和连接头3-1-5-2。连接板3-1-5-1的形状呈矩形。连接头3-1-5-2的形状呈长方体。连接板3-1-5-1和连接头3-1-5-2构成一体件。连接板3-1-5-1分布有四个固定孔3-1-5-3。连接头3-1-5-2相对的两个侧面贯通有安装孔3-1-5-4。连接头3-1-5-2的另一个侧面设置有夹紧豁口3-1-5-5。连接头3-1-5-2的顶面和连接板3-1-5-1的底面之间对应夹紧豁口3-1-5-5贯通有夹紧孔3-1-5-6。夹紧孔3-1-5-6的下部是夹紧螺纹孔3-1-5-7。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连接杆不易被压溃。连接杆3-1-4的一端穿过连接件3-1-5。连接杆3-1-4的两端分别与侧板3-1-6固定连接。连接件3-1-5通过夹紧螺钉与连接杆3-1-4固定连接。连接件3-1-5通过固定螺钉与铝型材3-1-2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如图24所示,铝型材3-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堵头3-1-8。堵头3-1-8的内侧面向外倾斜。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纸板的进和出。如图20至图25所示,翻转部件3-1的两个进出口分别配置有挡杆机构3-1-9。挡杆机构3-1-9有四个。挡杆机构3-1-9包括气缸3-1-9-1、挡杆3-1-9-2、别头3-1-9-4。挡杆3-1-9-2的形状呈“l”形。挡杆3-1-9-2的长边根部设置有第一铰孔。挡杆3-1-9-2的短边头部设置有第二铰孔。第一个挡杆机构3-1-9气缸3-1-9-1的缸体通过铰接件3-1-9-3与翻转部件3-1一半的一个子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挡杆3-1-9-2借助第一铰孔与该一个子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挡杆3-1-9-2位于气缸3-1-9-1的内侧。当挡杆3-1-9-2的长边端头靠近翻转部件3-1一半的另一个子支撑板的一端时,挡杆3-1-9-2的短边端头靠近气缸3-1-9-1。气缸3-1-9-1的活塞杆端头与挡杆3-1-9-2的短边头部铰接。别头3-1-9-4固定在该另一个子支撑板的一端内侧与挡杆3-1-9-2的第一铰孔相对应。第二个挡杆机构3-1-9气缸3-1-9-1的缸体通过铰接件3-1-9-3与翻转部件3-1一半的另一个子支撑板的另一端铰接。挡杆3-1-9-2借助第一铰孔与该另一个子支撑板另一端铰接。挡杆3-1-9-2位于气缸3-1-9-1的内侧。当挡杆3-1-9-2的长边端头靠近翻转部件3-1一半的一个子支撑板的另一端时,挡杆3-1-9-2的短边端头靠近气缸3-1-9-1。气缸3-1-9-1的活塞杆端头与挡杆3-1-9-2的短边头部铰接。别头3-1-9-4固定在该一个子支撑板的另一端内侧与挡杆3-1-9-2的第一铰孔相对应。第三个挡杆机构3-1-9气缸3-1-9-1的缸体通过铰接件3-1-9-3与翻转部件3-1另一半的另一个子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挡杆3-1-9-2借助第一铰孔与该另一个子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挡杆3-1-9-2位于气缸3-1-9-1的内侧。当挡杆3-1-9-2的长边端头靠近翻转部件3-1另一半的一个子支撑板的一端时,挡杆3-1-9-2的短边端头靠近气缸3-1-9-1。气缸3-1-9-1的活塞杆端头与挡杆3-1-9-2的短边头部铰接。别头3-1-9-4固定在该一个子支撑板的一端内侧与挡杆3-1-9-2的第一铰孔相对应。第四个挡杆机构3-1-9气缸3-1-9-1的缸体通过铰接件3-1-9-3与翻转部件3-1另一半的一个子支撑板的另一端铰接。挡杆3-1-9-2借助第一铰孔与该一个子支撑板的另一端铰接。挡杆3-1-9-2位于气缸3-1-9-1的内侧。当挡杆3-1-9-2的长边端头靠近翻转部件3-1另一半的另一个子支撑板的另一端时,挡杆3-1-9-2的短边端头靠近气缸3-1-9-1。气缸3-1-9-1的活塞杆端头与挡杆3-1-9-2的短边头部铰接。别头3-1-9-4固定在该另一个子支撑板的另一端内侧与挡杆3-1-9-2的第一铰孔相对应。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有效地防止纸板在翻转的过程中从翻转部件中脱出。如图29所示,驱动连接部3-1-7设置在两个侧板3-1-6上。驱动连接部3-1-7包括转动轴3-1-7-1。转动轴3-1-7-1的内端与侧板3-1-6固定连接。转动轴3-1-7-1通过轴承3-1-7-2与支座3-1-7-3转动连接。转动轴3-1-7-1设置有驱动键槽。侧板3-1-6上设置有驱动安装孔。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驱动连接部的安装。转动轴3-1-7-1是空心转动轴。转动轴3-1-7-1的外端与盖板3-1-7-4固定连接。盖板3-1-7-4的板面设置有布管透孔。盖板3-1-7-4通过支架3-1-7-6与气动旋转接头3-1-7-5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导气管的分布安装,防止导气管扭结。如图20至图22所示,传动机构3-3是具有两个同步输出端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3-3包括同步传动轴3-3-1。同步传动轴3-3-1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传动机构3-3-2与翻转部件3-1的两个驱动连接部3-1-7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3-3-2包括第一传动轮3-3-2-1和第二传动轮3-3-2-2。两个第一传动机构3-3-2中的第一传动轮3-3-2-1分别与同步传动轴3-3-1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传动机构3-3-2中的第二传动轮3-3-2-2分别与翻转部件3-1的两个驱动连接部3-1-7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3-3-2-2套置在转动轴3-1-7-1上。第二传动轮3-3-2-2与侧板3-1-6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第二传动轮3-3-2-2与转动轴3-1-7-1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3-3-2-1与第二传动轮3-3-2-2通过传动带3-3-2-3传动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翻转部件的两半同步翻转或偏转。第一传动轮3-3-2-1是小传动轮,第二传动轮3-3-2-2是大传动轮。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实现减速传动。第一传动机构3-3-2是链条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是,第一传动机构3-3-2是齿带传动机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制造多种翻转机构。同步传动轴3-3-1通过第二传动机构3-3-3与传动轴3-3-4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3-3-3包括第一传动轮3-3-3-1和第二传动轮3-3-3-2。第一传动轮3-3-3-1与传动轴3-3-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3-3-3-2与同步传动轴3-3-1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3-3-3-2与同步传动轴3-3-1的一端或中部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3-3-3-1与第二传动轮3-3-3-2通过传动带3-3-3-3传动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通过一个电机带动翻转部件的两半同步翻转或偏转。第一传动轮3-3-3-1是小传动轮,第二传动轮3-3-3-2是大传动轮。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实现减速传动。第二传动机构3-3-3是链条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是,第二传动机构3-3-3是齿带传动机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制造多种翻转机构。传动轴3-3-4与电机(图中未画)同轴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连接结构简单。如图20至图22所示,推送机构3-2包括推送组件3-2-1。送组件3-2-1包括推送杆3-2-1-1。推送杆3-2-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导杆3-2-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升降导杆3-2-1-2垂直于推送杆3-2-1-1并位于推送杆3-2-1-1的同侧。两个升降导杆3-2-1-2的另一端分别与升降导筒3-2-1-3导向连接。推送杆3-2-1-1的中部与升降气缸3-2-1-4的活塞杆端头固定连接。两个升降导筒3-2-1-3和升降气缸3-2-1-4的缸体均与推送支架3-2-2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推送杆可实现稳定的升降运动。推送支架3-2-2包括两个横梁3-2-2-1和两个立柱3-2-2-2。两个横梁3-2-2-1的一端连接一个立柱3-2-2-2的上端。两个横梁3-2-2-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立柱3-2-2-2的上端。两个立柱3-2-2-2的下端分别通过导轨滑块机构3-2-3与机架(未标)连接。导轨滑块机构3-2-3包括导轨3-2-3-1和滑块3-2-3-2。两个导轨3-2-3-1与机架(未标)固定连接。两个滑块3-2-3-2分别与两个立柱3-2-2-2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滑块3-2-3-2分别通过两个推送传动机构3-2-5与同步传动轴3-2-4传动连接。推送传动机构3-2-5包括第一传动轮3-2-5-1和第二传动轮3-2-5-2。两个推送传动机构3-2-5的第一传动轮3-2-5-1分别与同步传动轴3-2-4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推送传动机构3-2-5的第二传动轮3-2-5-2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2-5-1和第二传动轮3-2-5-2位于推送支架3-2-2的两侧。两个推送传动机构3-2-5的第一传动轮3-2-5-1和第二传动轮3-2-5-2分别通过传动带3-2-5-3传动连接。两个传动带3-2-5-3分别与两个滑块3-2-3-2固定连接。同步传动轴3-2-4通过传动机构3-2-6与电机(图中未画)传动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推送杆可实现稳定的往复运动。如图8至图12所示,输送部1和分垛部2设置有侧挡规导向调节机构,侧挡规导向调节机构包括侧挡规和导向调节机构。侧挡规包括前段侧挡规1-1、中段侧挡规1-2、后段侧挡规2-1。前段侧挡规1-1和中段侧挡规1-2位于输送部1,后段侧挡规2-1位于分垛部2。前段侧挡规1-1包括前段左侧挡规和前段左侧挡规。中段侧挡规1-2包括中段左侧挡规和中段左侧挡规。后段侧挡规2-1包括后段左侧挡规和后段左侧挡规。前段左侧挡规的后端与中段左侧挡规的前端以对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且,中段左侧挡规的后端与后段左侧挡规的前端以对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前段左侧挡规、中段左侧挡规、后段左侧挡规构成一个左侧挡规。同理,前段右侧挡规的后端与中段右侧挡规的前端以对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且,中段右侧挡规的后端与后段右侧挡规的前端以对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前段右侧挡规、中段右侧挡规、后段右侧挡规构成一个右侧挡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所以,可以使左侧挡规中前段左侧挡规的内侧面、中段左侧挡规的内侧面、后段左侧挡规的内侧面位于一个平面内,可以使右侧挡规中前段右侧挡规的内侧面、中段右侧挡规的内侧面、后段右侧挡规的内侧面位于另一个平面内,同时,对接缝隙较小,不易卡住纸板,可减少导向杆的数量,可减少调节机构的数量,更换纸板类型时,可减少侧挡规的调节次数。当然,也可以是,前段左侧挡规后端的外侧面与中段左侧挡规前端的内侧面以搭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中段左侧挡规后端的外侧面与后段左侧挡规前端的内侧面以搭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前段左侧挡规、中段左侧挡规、后段左侧挡规构成一个左侧挡规。同理,前段右侧挡规后端的外侧面与中段右侧挡规前端的内侧面以搭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中段右侧挡规后端的外侧面与后段右侧挡规前端的内侧面以搭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前段右侧挡规、中段右侧挡规、后段右侧挡规构成一个右侧挡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所以,可减少导向杆的数量,可减少调节机构的数量,更换纸板类型时,可减少侧挡规的调节次数。显然,也可以是,前段左侧挡规的后端与中段左侧挡规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中段左侧挡规的后端不与后段左侧挡规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或者,前段左侧挡规的后端不与中段左侧挡规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中段左侧挡规的后端与后段左侧挡规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同理,前段右侧挡规的后端与中段右侧挡规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中段右侧挡规的后端不与后段右侧挡规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或者,前段右侧挡规的后端不与中段右侧挡规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中段右侧挡规的后端与后段右侧挡规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可以是,前段左侧挡规、中段左侧挡规、后段左侧挡规为一体件。前段右侧挡规、中段右侧挡规、后段右侧挡规为一体件。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所以,可消除缝隙,更不易卡住纸板。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改进,如图8至图10所示,前段侧挡规1-1、中段侧挡规1-2、后段侧挡规2-1通过固定连接件1-8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连接件1-8可分为前固定连接件1-8-1和后固定连接件1-8-2。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所以,可方便制造和安装。如图8至图10所示,前段侧挡规1-1与中段侧挡规1-2通过前固定连接件1-8-1固定连接在一起。中段侧挡规1-2与后段侧挡规2-1通过后固定连接件1-8-2固定连接在一起。前固定连接件1-8-1的后端与后固定连接件1-8-2的前端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所以,可增加侧挡规的整体刚度。如图8至图10所示,前固定连接件1-8-1的后端与后固定连接件1-8-2的前端通过连接头1-8-3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所以,方便固定连接。如图8至图10所示,具体地讲,固定连接件1-8是固定连接杆1-8。当然,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件1-8是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杆1-8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固定连接杆1-8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固定孔或螺纹固定孔。当然,也可以是(参见图10),固定连接杆1-8的侧面设置有缩颈安装槽1-8-6。缩颈安装槽1-8-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连接杆1-8的长度方向。也可以是,缩颈安装槽1-8-6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固定连接杆1-8的长度方向。此时,缩颈安装槽1-8-6有多个,沿着固定连接杆1-8的长度方向分布。缩颈安装槽1-8-6内设置有螺母。也可以是如图10所示,固定连接杆1-8是铝型材。铝型材的侧面设置有缩颈安装槽1-8-6。铝型材的内部设置有大减轻孔1-8-4和小减轻孔1-8-5。铝型材的横截面形状呈圆角矩形。铝型材的横截面形状是上下对称的形状。铝型材的两个宽侧面分别分布有两个缩颈安装槽1-8-6。铝型材的两个窄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缩颈安装槽1-8-6。缩颈安装槽1-8-6的横截面形状呈大底边中部开口的圆角等腰梯形空腔。大减轻孔1-8-4设置在圆角矩形横截面的中央。大减轻孔1-8-4的横截面形状呈斜置的具有两个相对的短边和四个长边的圆角六边形空腔。两个相对的短边相正对且相互平行且平行于铝型材圆角矩形的两个宽边。小减轻孔1-8-5是两个圆形减轻孔。两个圆形减轻孔位于大减轻孔1-8-4两个短边的外侧。如图8至图9所示,前段侧挡规1-1的内侧面、中段侧挡规1-2的内侧面、后段侧挡规2-1的内侧面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沉头固定孔。沉头固定孔以成对的方式沿前段侧挡规1-1的长度方向、中段侧挡规1-2的长度方向、后段侧挡规2-1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一对沉头固定孔沿前段侧挡规1-1的宽度方向、中段侧挡规1-2的宽度方向、后段侧挡规2-1的宽度方向分布。固定连接杆位于各段侧档规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杆的固定孔或螺纹固定孔与各段侧档规的沉头固定孔相对应。各段侧档规与固定连接杆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板的形状与两段侧档规相对接处的外侧面局部形状相应。固定连接板的板面分布有多个固定孔或螺纹固定孔。各段侧档规之间相对接的两端内侧面分别分布有沉头固定孔。固定连接板位于各段侧档规之间相对接的两端外侧面。各段侧档规与固定连接板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所以,可防止螺钉卡住纸板。如图11至图12所示,左侧档规和右侧档规通过三个导向杆1-3与机架(图中未画)连接。第一个导向杆1-3位于前段左侧挡规的中部和前段右侧挡规的中部。第二个导向杆1-3位于中段左侧挡规的中部和中段右侧挡规的中部。第三个导向杆1-3位于后段左侧挡规的中部和后段右侧挡规的中部。当然,也可以是,第一个导向杆1-3位于前段左侧挡规的前部和前段右侧挡规的前部。第二个导向杆1-3位于中段左侧挡规的中部和中段右侧挡规的中部。第三个导向杆1-3位于后段左侧挡规的后部和后段右侧挡规的后部。第一个导向杆1-3位于前段左侧挡规的下方和前段右侧挡规的下方。第二个导向杆1-3位于中段左侧挡规的上方和中段右侧挡规的上方。第三个导向杆1-3位于后段左侧挡规的下方和后段右侧挡规的下方。当然,也可以是,第一个导向杆1-3位于前段左侧挡规的下方和前段右侧挡规的下方。第二个导向杆1-3位于中段左侧挡规的下方和中段右侧挡规的下方。第三个导向杆1-3位于后段左侧挡规的下方和后段右侧挡规的下方。第一个导向杆1-3的两端与机架(图中未画)固定连接。第一个导向杆1-3通过两个主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2分别与前段左侧挡规的中部和前段右侧挡规的中部连接。主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2有一个螺纹调节孔和一个导向孔,导向孔在螺纹调节孔的前方。两个主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2分别与前段左侧挡规的中部和前段右侧挡规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主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2分别借助导向孔与第一个导向杆1-3滑动连接。第二个导向杆1-3的两端与机架(图中未画)固定连接。第二个导向杆1-3通过两个导向连接件1-3-1分别与中段左侧挡规的中部和中段右侧挡规的中部连接。导向连接件1-3-1有一个导向孔。两个导向连接件1-3-1分别与中段左侧挡规的中部和中段右侧挡规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导向连接件1-3-1分别借助导向孔与第二个导向杆1-3滑动连接。第三个导向杆1-3的两端与机架(图中未画)固定连接。第三个导向杆1-3通过两个从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3分别与后段左侧挡规的中部和后段右侧挡规的中部连接。从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3有一个螺纹调节孔和一个导向孔,导向孔在螺纹调节孔的下方。两个从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3分别与后段左侧挡规的中部和后段右侧挡规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从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3分别借助导向孔与第三个导向杆1-3滑动连接。显然,也可以是,左侧档规和右侧档规通过两个导向杆1-3与机架(图中未画)连接。也就是说,可以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去掉第二个导向杆1-3。左侧档规和右侧档规通过两个主动调节机构1-4与机架(图中未画)连接。主动调节机构1-4包括调节螺杆1-4-1和手轮1-4-2,调节螺杆1-4-1与手轮1-4-2连接。两个主动调节机构1-4的调节螺杆1-4-1与机架(图中未画)转动连接。两个主动调节机构1-4的调节螺杆1-4-1分别借助螺纹调节孔与两个主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2螺纹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所以,操作人员只要调节两次侧挡规即可完成调节操作,不但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而且,也节省了侧挡规的调节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两个主动调节机构1-4的手轮1-4-2位于机架(图中未画)的同侧。一个手轮1-4-2与一个调节螺杆1-4-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手轮1-4-2与另一个调节螺杆1-4-1的一端通过传动轴1-4-3和第一传动机构1-5连接。另一个手轮1-4-2与传动轴1-4-3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1-4-3与机架(图中未画)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1-5包括第一传动轮1-5-1、第二传动轮1-5-2、传动带1-5-3。第二传动轮1-5-2与另一个调节螺杆1-4-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1-5-1与传动轴1-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1-5-1与第二传动轮1-5-2通过传动带1-5-3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1-5是链条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是,第一传动机构1-5是齿带传动机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所以,操作人员可以在机器的同侧调节左侧挡规和右侧挡规,不但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而且,也节省了侧挡规的调节时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左侧档规和右侧档规通过两个从动调节机构1-6与机架(图中未画)连接。从动调节机构1-6包括调节螺杆1-6-1。两个从动调节机构1-6的调节螺杆1-6-1与机架(图中未画)转动连接。两个从动调节机构1-6的调节螺杆1-6-1分别借助螺纹调节孔与两个从动调节导向连接件1-3-3螺纹连接。两个从动调节机构1-6的调节螺杆1-6-1分别通过两个第二传动机构1-7与两个主动调节机构1-4的调节螺杆1-4-1连接。第二传动机构1-7包括第一传动轮1-7-1、第二传动轮1-7-2、链条1-7-3。两个第二传动机构1-7的第一传动轮1-7-1分别与两个主动调节机构1-4的调节螺杆1-4-1固定连接。两个第二传动机构1-7的第二传动轮1-7-2分别与两个从动调节机构1-6的调节螺杆1-6-1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1-7-1和第二传动轮1-7-2通过传动带1-7-3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1-7是链条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是,第二传动机构1-7是齿带传动机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手段,所以,可提高侧挡规的调节精度。如图13所示,输送部1设置有输送机构1-9。输送机构1-9包括低速输送机构1-9-1和高速输送机构1-9-2。低速输送机构1-9-1的出口与高速输送机构1-9-2的进口相对。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最前一个分输送机构可以始终处于输送状态,通常不会在输送机构的进口处产生纸板堆积或纸板完全重叠的现象,同时,部分重叠的纸板可在相邻的两个分输送机构之间被进一步地拉开,所以,即使在最后一个分输送机构处于间歇状态时,也不容易产生纸板堆积或纸板完全重叠的现象,在最后一个分输送机构再次启动后可将纸板正常地输送到下一个工序。低速输送机构1-9-1包括主动辊1-9-1-1和从动辊1-9-1-2。主动辊1-9-1-1和从动辊1-9-1-2通过传送带1-9-1-4连接。主动辊1-9-1-1和从动辊1-9-1-2之间分布有支撑辊1-9-1-3。支撑辊1-9-1-3位于传送带1-9-1-4的上段和下段之间。主动辊1-9-1-1、从动辊1-9-1-2、支撑辊1-9-1-3相互平行。主动辊1-9-1-1的顶侧面、从动辊1-9-1-2的顶侧面、支撑辊1-9-1-3的顶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主动辊1-9-1-1配置有传动机构1-9-1-5。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低速输送机构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传动机构1-9-1-5包括第一传动轮1-9-1-5-1、第二传动轮1-9-1-5-2。第一传动轮1-9-1-5-1与电机1-9-1-6的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1-9-1-5-2与主动辊1-9-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1-9-1-5-1和第二传动轮1-9-1-5-2通过传动带1-9-1-5-3传动连接。传动机构1-9-1-5是链条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是,传动机构1-9-1-5是齿带传动机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制造出多种输送机构。高速输送机构1-9-2包括主动辊1-9-2-1和从动辊1-9-2-2。主动辊1-9-2-1和从动辊1-9-2-2通过传送带1-9-2-4。主动辊1-9-2-1和从动辊1-9-2-2之间分布有支撑辊1-9-2-3。支撑辊1-9-2-3位于传送带1-9-2-4的上段和下段之间。主动辊1-9-2-1、从动辊1-9-2-2、支撑辊1-9-2-3相互平行。主动辊1-9-2-1的顶侧面、从动辊1-9-2-2的顶侧面、支撑辊1-9-2-3的顶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主动辊1-9-2-1配置有传动机构1-9-2-5。传动机构1-9-2-5包括第一传动轮1-9-2-5-1、第二传动轮1-9-2-5-2、第三传动轮1-9-2-5-3、第四传动轮1-9-2-5-4。第一传动轮1-9-2-5-1与电机1-9-2-6的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1-9-2-5-2与主动辊1-9-2-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1-9-2-5-2通过离合器1-9-2-7与主动辊1-9-2-1的一端连接。第二传动轮1-9-2-5-2的另一端设置有制动器1-9-2-8。第三传动轮1-9-2-5-3和第四传动轮1-9-2-5-4与加速传送机构1-9-3连接。第四传动轮1-9-2-5-4配置有第一导向轮1-9-2-5-5和第二导向轮1-9-2-5-6。第一传动轮1-9-2-5-1、第二传动轮1-9-2-5-2、第三传动轮1-9-2-5-3呈三角形分布。第四传动轮1-9-2-5-4、第一导向轮1-9-2-5-5、第二导向轮1-9-2-5-6呈三角形分布。第二传动轮1-9-2-5-2与第四传动轮1-9-2-5-4相接近。第一传动轮1-9-2-5-1与第一导向轮1-9-2-5-5相远离。第三传动轮1-9-2-5-3与第二导向轮1-9-2-5-6相远离。第一传动轮1-9-2-5-1、第二传动轮1-9-2-5-2、第三传动轮1-9-2-5-3、第四传动轮1-9-2-5-4、第一导向轮1-9-2-5-5、第二导向轮1-9-2-5-6通过传动带1-9-1-5-3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1-9-2-5-1、第三传动轮1-9-2-5-3、第一导向轮1-9-2-5-5、第二导向轮1-9-2-5-6与传动带1-9-1-5-3的内侧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1-9-2-5-2、第四传动轮1-9-2-5-4与传动带1-9-1-5-3的外侧传动连接。传动机构1-9-2-5是链条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是,传动机构1-9-2-5是齿带传动机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用一个电机分别带动高速输送机构和加速传送机构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加速传送机构1-9-3包括加速辊1-9-3-1和上压辊1-9-3-2。上压辊1-9-3-2压合在加速辊1-9-3-1的中部。上压辊1-9-3-2通过摆动支架1-9-3-3与传动轴1-9-3-4转动连接。传动轴1-9-3-4的一端与第三传动轮1-9-2-5-3固定连接。加速辊1-9-3-1的一端与第四传动轮1-9-2-5-4固定连接。传动轴1-9-3-4通过传动机构1-9-3-5与上压辊1-9-3-2传动连接。传动机构1-9-3-5包括第一传动轮1-9-3-5-1和第二传动轮1-9-3-5-2。第一传动轮1-9-3-5-1与传动轴1-9-3-4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1-9-3-5-2与上压辊1-9-3-2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1-9-3-5-1与第二传动轮1-9-3-5-2通过传动带1-9-3-5-3传动连接。传动机构1-9-3-5是链条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是,传动机构1-9-3-5是齿带传动机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加速传送机构稳定地进用分纸输送工作。如图14至图17所示,分垛部2设置有分垛传递装置2-2。分垛传递装置2-2包括分垛阻挡机构2-2-1、分垛推送机构2-2-2、推送检测器2-2-3,推送检测器2-2-3设置在分垛阻挡机构2-2-1上。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当推送检测器检测到纸板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时,就可判定纸板已被推过分垛阻挡机构,所以,该分垛传递装置在每次更换纸型时不必直接调整推送检测器的位置就可检测到任何类型的纸板垛是否刚被推过分垛阻挡机构,并且及时控制分垛阻挡机构下降以进行下一垛的分纸工作,减少分纸工作的间隔时间,显著提高小纸板的分纸效率。推送检测器2-2-3是光电传感器或行程开关或激光传感器或光栅传感器。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制造出多种分垛传递装置。如图14所示,分垛阻挡机构2-2-1位于支撑板2-2-4的上方。分垛推送机构2-2-2位于支撑板2-2-4的下方。如图15至图16所示,分垛阻挡机构2-2-1包括阻挡支撑架2-2-1-2。推送检测器2-2-3设置在阻挡支撑架2-2-1-2的后面下侧。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当推送检测器检测到纸板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时,可确保纸板垛已被推过分垛阻挡机构,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阻挡支撑架2-2-1-2是由上横条、下横条、左竖条、右竖条固定连接构成的框架体。推送检测器2-2-3通过连接件与下横条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推送检测器距纸板垛最近,大大提高推送检测器的灵敏性。推送检测器2-2-3位于下横条的中部。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确保推送检测器能够检测到纸板垛。阻挡支撑架2-2-1-2与调节导向板2-2-1-1-2固定连接。调节导向板2-2-1-1-2的形状呈横置的矩形。矩形的下边一角缺少一个小矩形。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减轻分垛阻挡机构的重量。调节导向板2-2-1-1-2设置有一个调节螺纹孔和两个导向孔。调节螺纹孔位于两个导向孔之间。调节螺纹孔和两个导向孔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两个导向孔相对于调节螺纹孔对称分布。两个导向孔和调节螺纹孔偏置于调节导向板2-2-1-1-2的一侧位于小矩形缺口的上方。阻挡支撑架2-2-1-2偏置于调节导向板2-2-1-1-2的另一侧远离小矩形缺口。调节导向板2-2-1-1-2与调节螺杆2-2-1-1-1螺纹连接。调节螺杆2-2-1-1-1的一端设置有调节驱动部件2-2-1-6。调节导向板2-2-1-1-2与两个导向杆2-2-1-1-3导向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当将纸板分垛发生问题时,可方便地将纸板取出,当更换纸型后可方便地调节分垛阻挡机构的前后位置,同时,推送检测器也跟着分垛阻挡机构作同步移动。阻挡支撑架2-2-1-2通过升降导向部件2-2-1-3与升降阻挡板2-2-1-4连接。升降导向部件2-2-1-3有两个。每一个升降导向部件2-2-1-3包括导轨2-2-1-3-1和滑块2-2-1-3-2。两个升降导向部件2-2-1-3的导轨2-2-1-3-1分别与阻挡支撑架2-2-1-2的左竖条和右竖条固定连接。两个升降导向部件2-2-1-3的滑块2-2-1-3-2分别与升降阻挡板2-2-1-4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导轨2-2-1-3-1与滑块2-2-1-3-2之间滑动连接。升降阻挡板2-2-1-4的板面上部设置有竖向的导向槽2-2-1-4-1。导向槽2-2-1-4-1偏置于升降阻挡板2-2-1-4的一侧并靠近调节螺杆2-2-1-1-1。内侧的导向杆2-2-1-1-3位于该导向槽2-2-1-4-1内。升降阻挡板2-2-1-4通过升降气缸2-2-1-5与调节导向板2-2-1-1-2连接。升降气缸2-2-1-5的活塞杆端头与升降阻挡板2-2-1-4的下侧连接。升降气缸2-2-1-5的缸体与调节导向板2-2-1-1-2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升降阻挡板可稳定地进行升降。如图17所示,分垛推送机构2-2-2包括推送支撑架2-2-2-1。推送支撑架2-2-2-1是由上横板、下横板、左立柱、右立柱固定连接构成的框架体。推送支撑架2-2-2-1通过推送导向部件2-2-2-2与机架(图中未标)连接。推送导向部件2-2-2-2有两个。每一个推送导向部件2-2-2-2包括导轨2-2-2-2-1和滑块2-2-2-2-2。两个推送导向部件2-2-2-2的导轨2-2-2-2-1相互平行固定在机架的底面。两个推送导向部件2-2-2-2的滑块2-2-2-2-2固定在推送支撑架2-2-2-1的上横板顶面。导轨2-2-2-2-1与滑块2-2-2-2-2之间滑动连接。推送支撑架2-2-2-1配置有推送传动部件2-2-2-3。推送传动部件2-2-2-3包括两个传动轮2-2-2-3-1。两个传动轮2-2-2-3-1与机架转动连接。其中,一个传动轮2-2-2-3-1与驱动源(图中未画)连接。两个传动轮2-2-2-3-1通过传动带2-2-2-3-2传动连接。传动带2-2-2-3-2与推送支撑架2-2-2-1的上横板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推送支撑架可以稳定地作往复运动。推送支撑架2-2-2-1通过升降气缸2-2-2-6与升降推送叉2-2-2-5连接。升降推送叉2-2-2-5包括两个叉杆2-2-2-5-1。叉杆2-2-2-5-1的上部和下部之间有弯折部。两个叉杆2-2-2-5-1的下端通过连接板2-2-2-5-2固定连接。升降气缸2-2-2-6的缸体位于推送支撑架2-2-2-1的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升降气缸2-2-2-6的活塞杆端头穿过推送支撑架2-2-2-1的下横板与连接板2-2-2-5-2连接。升降推送叉2-2-2-5通过升降导向部件2-2-2-4与推送支撑架2-2-2-1连接。升降导向部件2-2-2-4有两个。每一个升降导向部件2-2-2-4包括导轨2-2-2-4-1和滑块2-2-2-4-2。两个升降导向部件2-2-2-4的导轨2-2-2-4-1相互平行,分别设置在推送支撑架2-2-2-1的左立柱、右立柱上。两个升降导向部件2-2-2-4的滑块2-2-2-4-2分别设置在两个叉杆2-2-2-5-1的下部。导轨2-2-2-4-1和滑块2-2-2-4-2之间滑动连接。支撑板2-2-4设置有导槽2-2-4-1。两个叉杆2-2-2-5-1的上端从下向上穿过导槽2-2-4-1。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即使当分垛阻挡机构处于下降状态,分垛推送机构也可不受阻挡地返回。如图30至图34所示,收集部4设置有收集送出装置。收集送出装置包括托板输送部件4-1、主升降收集部件4-2、副升降收集部件4-3、升降导向机构4-4。托板输送部件4-1、主升降收集部件4-2、副升降收集部件4-3通过升降导向机构4-4相连接。托板输送部件4-1包括多个传动辊4-1-1-2-1、4-1-2-2-1,多个传动辊4-1-1-2-1、4-1-2-2-1沿着托板输送的方向分布,多个传动辊4-1-1-2-1、4-1-2-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托板输送的方向,多个传动辊4-1-1-2-1、4-1-2-2-1的一端通过同步传动机构4-1-3传动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该托板输送部件不但可以在将装满纸板的托板送出,而且,还可以将空托板送入,同时,不须要托板输送部件返回,升降收集部件就可以上升进行收纸板工作,大大缩短了托板的更换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如图31所示,同步传动机构4-1-3包括多个传动轮4-1-3-1。多个传动轮4-1-3-1与多个传动辊4-1-1-2-1、4-1-2-2-1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传动轮4-1-3-1通过传动带4-1-3-2传动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同步传动机构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传动带4-1-3-2下段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条4-1-3-3。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同步传动机构传动的可靠性。同步传动机构4-1-3是链条同步传动机构或齿带同步传动机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制造出多种托板输送部件。如图30至图31所示,多个传动辊4-1-1-2-1、4-1-2-2-1分为位于前部的多个输入传动辊4-1-1-2-1和后部的多个输出传动辊4-1-2-2-1。多个输入传动辊4-1-1-2-1通过传送带4-1-1-2-2传动连接。多个输入传动辊4-1-1-2-1分布在输入框架体4-1-1-1上构成托板输入机构4-1-1。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送入空托板,同时,也可减少输入传动辊的数量,输入传动辊的数量可以减少到两个。多个输出传动辊4-1-2-2-1分布在输出框架体4-1-2-1上构成托板输出机构4-1-2。托板输入机构4-1-1和托板输出机构4-1-2构成托板输送部件4-1。托板输出机构4-1-2的出口配置有辊轴板4-5。辊轴板4-5包括支撑架4-5-1。支撑架4-5-1设置有三列转动辊4-5-2。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装满纸板的托板送出。如图30至图32所示,主升降收集部件4-2包括两个侧板4-2-1。两个侧板4-2-1通过多个横撑条4-2-2固定连接。横撑条4-2-2偏置于侧板4-2-1的下侧。两个侧板4-2-1的下侧位于相邻的两个横撑条4-2-2之间设置有凹口4-2-3。凹口4-2-3的宽度大于输出传动辊4-1-2-2-1的直和径。凹口4-2-3的下部形状呈矩形,上部形状呈上半圆形。横撑条4-2-2顶面的高度低于上半圆形凹口底面的高度。两个侧板4-2-1的端部上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吊耳4-2-4。限位吊耳4-2-4与升降传动机构4-6连接。当主升降收集部件4-2下降后,限位吊耳4-2-4卡在两个侧板4-2-1的的上侧,凹口4-2-3悬空地骑在输出传动辊4-1-2-2-1上,横撑条4-2-2顶面的高度低于输出传动辊4-1-2-2-1顶面高度。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以将空托板提升进行收纸板,而且,还可以将装满纸板的托板送出。如图30至图33所示,副升降收集部件4-3包括升降框架体4-3-1和气缸支架体4-3-2。升降框架体4-3-1包括两个侧板4-3-2-1。两个侧板4-3-2-1的前端通过竖杆4-3-1-5与横撑条4-3-1-4固定连接。两个侧板4-3-2-1的后部通过长横撑板4-3-1-2固定连接。长横撑板4-3-1-2的中部设置有一个通孔和两个导向孔。两个导向孔相对于一个通孔对称分布。两个侧板4-3-2-1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导向槽4-3-1-1-1。两个侧板4-3-2-1的端部上侧分别设置有吊耳4-3-1-6。吊耳4-3-1-6与升降传动机构4-6连接。气缸支架体4-3-2包括两个侧板4-3-2-1。两个侧板4-3-2-1的前部分别通过两个短横撑板4-3-1-3与升降框架体4-3-1两个侧板4-3-1-1后端固定连接。两个侧板4-3-2-1的前端与升降框架体4-3-1长横撑板4-3-1-2的后面固定连接。长横撑板4-3-1-2的一个通孔和两个导向孔位于两个侧板4-3-2-1之间。两个侧板4-3-2-1的后端通过横撑板4-3-2-2固定连接。气缸支架体4-3-2内设置有气缸4-3-2-3。气缸4-3-2-3的缸体位于横撑板4-3-2-2和长横撑板4-3-1-2之间。气缸4-3-2-3的活塞杆端头穿过长横撑板4-3-1-2的通孔与支撑杆4-3-2-5的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支撑杆4-3-2-5的两端位于两个侧板4-3-1-1的导向槽4-3-1-1-1内。支撑杆4-3-2-5上设置有转动支撑辊4-3-2-5-1。支撑杆4-3-2-5配置有两个导向支撑杆4-3-2-4。两个导向支撑杆4-3-2-4的前端分别穿过长横撑板4-3-1-2的导向孔与支撑杆4-3-2-5固定连接。升降导向机构4-4包括两个导向杆4-4-1和四个导向轮4-4-2。每一个导向杆4-4-1的两端与机架(图中未画)固定连接。两个导向轮4-4-2分别与主升降收集部件4-2的两个侧板4-2-1转动连接。两个导向轮4-4-2分别与两个向杆4-4-1导向连接。另外两个导向轮4-4-2分别与升降框架体4-3-1的两个侧板4-3-1-1转动连接。另外两个导向轮4-4-2分别与两个导向杆4-4-1导向连接。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当更换托板时,不必停止前一个工序的工作,可先通过副升降收集部件收纸板,当更换托板后,可将副升降收集部件上的纸板倒入主升降收集部件上的托板上。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