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简易的收粮装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7116发布日期:2018-10-26 18:49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简易的收粮装袋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将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农忙时,收割上来的庄稼在送去粮仓保存之前,都必须要晒干,否则易造成这些含水量高的粮食发霉、变质。随着条件的改善,现大部分的粮库都建有粮食烘干设备,但是仅仅作为辅助设备,绝大多数的粮食收割下来后还是要靠自然阳光晒干,于是就产生了如何把满场的粮食在短时间内收起来的问题。对于晾晒,传统的做法是手工灌包,即用铁锹或铲子,手工将农作物装到包装袋里,在装袋时,一个人张开口袋,另一个人用铁锨把粮食送进口袋,然后进行封口,最后放入仓库。这样不仅农工劳动强度大,而且收取农作物效率极低,常常会因回收不及时而造成一些损失。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收粮机器都是以大型机器为动力,对粮食的损坏程度相当大,而且也很难收集干净。这些主要适合大型农场等使用,不适合家庭使用,并且价格高,操作复杂。因此,设计一种家庭用的、能够自动收集农作物并灌包的收粮机是十分有必要的。

专利号为cn105129132a的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收粮机,包括有设置有前轮(2)和后轮(3)的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的前侧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收拢农作物的收拢装置(4),所述的机架(1)的前侧位于收拢装置(4)的上端设置与所述的收拢装置(4)相衔接用于导入并传送收拢装置(4)所收拢的农作物的传送装置(5),所述机架(1)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的传送装置(5)相衔接用于接收装包由传送装置(5)传输过来的农作物的装袋装置(6),与所述的装袋装置(6)相衔接用于对已打包的农作物进行称重和封口的称重及封口装置(7),以及用于驱动前轮(2)和后轮(3)带动机架(1)前进和旋转方向的驱动装置(8)。该发明虽然相对现有的大型收粮机械有所简化,但依然存在结构复杂和体积过大的缺陷,不适用于只有十几亩地或者几亩地的小型农户,导致小型农户依然采用铁锹或铲子进行收粮,无法有效的减轻农户的负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方便简易的收粮装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便简易的收粮装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小型农户使用的特点,解决了现有的收粮机结构复杂和成本较高的缺陷,不适用于小型农户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简易的收粮装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焊接有横杆,所述底板的顶部放置有编织袋,所述横杆顶部的左侧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杆;

所述转杆的底部焊接有收粮铲,所述支撑杆的左侧且对应收粮铲的顶部焊接有收粮套,所述收粮套的顶部焊接有出粮斗,所述转杆的顶部焊接有拉杆,所述底板底部的左侧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表面且对应编织袋的位置套设有限位铁丝,所述支撑杆、横杆和限位铁丝的数量均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支撑杆之间焊接有第一斜撑,所述底板与横杆之间焊接有第二斜撑,所述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均采用不锈钢杆制成。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与编织袋之间活动连接有挡块,所述横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支撑杆与把手之间的夹角为120度至150度,所述第一转轴与拉杆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转轴与把手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转杆与收粮铲之间焊接有第三斜撑,所述第三斜撑焊接在收粮套的表面,所述拉杆的长度大于底板的宽度,所述第三斜撑采用不锈钢管制成。

优选的,所述底板、收粮铲、收粮套和出粮斗均由不锈钢板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横杆、转杆和拉杆均采用不锈钢管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采用不锈钢制成,且第一转轴的长度略大于第二转轴的长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简易的收粮装袋装置,通过设置了底板,可以将编织袋放置在底板上,并通过两侧的限位铁丝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把手推动底板,使得底板在滚轮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从而将收粮铲插入谷堆中,然后用脚踩住底板,并用手拉动拉杆,使得转杆相对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将收粮铲内部的粮食通过收粮套和出粮斗倒入编织袋中,如此反复,直到编织袋装满,然后取下限位铁丝,更换编织袋即可,通过设置了挡块,可以对编织袋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编织袋在底板移动的惯性作用下太靠前,导致出粮斗的粮食洒在外面,通过设置了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保证了支撑杆和横杆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了把手,方便用户推动装置,通过设置了第三斜撑,保证收粮铲和收粮套的稳定性,通过底板、支撑杆、横杆、编织袋、第一转轴、转杆、收粮铲、收粮套、出粮斗和拉杆的配合,从而可以有效的收粮装袋,且操作简单,一看即懂,方便了农民的使用。

本发明的收粮装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制作成本较低,非常适用于小型农户,省时省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收粮铲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杆、3横杆、4编织袋、5第一转轴、6转杆、7收粮铲、8收粮套、9出粮斗、10拉杆、11第二转轴、12滚轮、13限位铁丝、14挡块、15第一斜撑、16第二斜撑、17把手、18第三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简易的收粮装袋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左侧焊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顶部焊接有横杆3,底板1的顶部放置有编织袋4,横杆3顶部的左侧通过第一转轴5转动连接有转杆6;

转杆6的底部焊接有收粮铲7,支撑杆2的左侧且对应收粮铲7的顶部焊接有收粮套8,收粮套8的顶部焊接有出粮斗9,转杆6的顶部焊接有拉杆10,底板1底部的左侧通过第二转轴11转动连接有滚轮12,横杆3的表面且对应编织袋4的位置套设有限位铁丝13,支撑杆2、横杆3和限位铁丝13的数量均为两个,底板1与支撑杆2之间焊接有第一斜撑15,底板1与横杆3之间焊接有第二斜撑16,第一斜撑15和第二斜撑16均采用不锈钢杆制成,通过第一斜撑15和第二斜撑16提高了支撑杆2和横杆3的稳定性,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2与编织袋4之间活动连接有挡块14,横杆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7,支撑杆2与把手17之间的夹角为120度至150度,方便用户通过把手17推动装置移动,第一转轴5与拉杆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转轴5与把手17之间的距离,转杆6与收粮铲7之间焊接有第三斜撑18,第三斜撑18焊接在收粮套8的表面,拉杆10的长度大于底板1的宽度,第三斜撑18采用不锈钢管制成,底板1、收粮铲7、收粮套8和出粮斗9均由不锈钢板焊接而成,通过采用不锈钢板,保证了底板1、收粮铲7、收粮套8和出粮斗9的强度,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支撑杆2、横杆3、转杆6和拉杆10均采用不锈钢管制成,通过采用不锈钢管,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减轻了重量,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11均采用不锈钢制成,且第一转轴5的长度略大于第二转轴11的长度,通过设置了底板1,可以将编织袋4放置在底板1上,并通过两侧的限位铁丝13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把手17推动底板1,使得底板1在滚轮12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从而将收粮铲7插入谷堆中,然后用脚踩住底板1,并用手拉动拉杆10,使得转杆6相对第一转轴5转动,从而将收粮铲7内部的粮食通过收粮套8和出粮斗9倒入编织袋4中,如此反复,直到编织袋4装满,然后取下限位铁丝13,更换编织袋4即可,通过设置了挡块14,可以对编织袋4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编织袋4在底板1移动的惯性作用下太靠前,导致出粮斗9的粮食洒在外面,通过设置了第一斜撑15和第二斜撑16,保证了支撑杆2和横杆3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了把手17,方便用户推动装置,通过设置了第三斜撑18,保证收粮铲7和收粮套8的稳定性,通过底板1、支撑杆2、横杆3、编织袋4、第一转轴5、转杆6、收粮铲7、收粮套8、出粮斗9和拉杆10的配合,从而可以有效的收粮装袋,且操作简单,一看即懂,方便了农民的使用。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了底板1,可以将编织袋4放置在底板1上,并通过两侧的限位铁丝13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把手17推动底板1,使得底板1在滚轮12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从而将收粮铲7插入谷堆中,然后用脚踩住底板1,并用手拉动拉杆10,使得转杆6相对第一转轴5转动,从而将收粮铲7内部的粮食通过收粮套8和出粮斗9倒入编织袋4中,如此反复,直到编织袋4装满,然后取下限位铁丝13,更换编织袋4即可,通过设置了挡块14,可以对编织袋4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编织袋4在底板1移动的惯性作用下太靠前,导致出粮斗9的粮食洒在外面,通过设置了第一斜撑15和第二斜撑16,保证了支撑杆2和横杆3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了把手17,方便用户推动装置,通过设置了第三斜撑18,保证收粮铲7和收粮套8的稳定性,通过底板1、支撑杆2、横杆3、编织袋4、第一转轴5、转杆6、收粮铲7、收粮套8、出粮斗9和拉杆10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收粮机械虽然有所简化,但依然存在结构复杂和体积过大的缺陷,不适用于只有十几亩地或者几亩地的小型农户,导致小型农户依然采用铁锹或铲子进行收粮,无法有效的减轻农户负担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