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挪移装置及挪移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0454发布日期:2018-12-22 09:2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挪移装置及挪移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挪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挪移装置及挪移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挪移设备(俗称地牛,又称拖板车、叉车、搬运车)通常用于在大超市中卖场和库房之间的货架、货物的移动和运输,也用于生产车间之间运输中小型工件,比如常见的坦克型的搬运车、液压叉车等。这种设备体型较大,移动笨拙,操作不便,装卸货物、移动速度和方向的操控性差,单人操作时更加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操作且移动灵活的挪移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挪移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挪移设备操控性差,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挪移装置,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容置部的承重板,以及与多个第一容置部一一对应的多个万向轮,每一所述万向轮包括具有开口部的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内能够自由滚动的球形滚轮,所述球形滚轮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部露出,所述壳体上远离所述开口部的一侧卡合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所述第一容置部和万向轮的数量为三个以上。

所述壳体包括球座和前盖;所述球座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球形滚轮的容纳槽,所述开口部设于所述前盖上,所述开口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球形滚轮的直径。

所述球座包括球座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球座本体靠近所述前盖一端的卡合沿,所述球座本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直径,所述卡合沿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直径。

所述万向轮还包括设于所述球形滚轮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之间的多个球形滚珠,每一所述球形滚珠与所述球形滚轮滚动接触。

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包括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为小于二分之一球面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球形滚轮的半径与球形滚珠的直径之和。

所述前盖包括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并向远离所述球座方向延伸的抵挡部,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对应连接所述卡合沿的内表面;所述开口部设于所述抵挡部远离所述球座的一端。

所述卡合沿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一卡簧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内。

所述承重板的表面上均匀或非均匀地设有多个凹槽。

所述第一容置部为贯穿所述承重板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球座本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深度,所述挪移装置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具有与所述承重板的多个第一容置部对应的多个第二容置部,所述垫板的高度和所述承重板的高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球座本体的高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挪移组合装置,包括上述所说的挪移装置以及用于拉动所述挪移装置平移的安全把手。

所述挪移装置的承重板的材料为具有铁磁性的材料,或所述承重板设有磁性带;所述安全把手的一端设有磁铁,用于与所述承重板之间以磁力相吸;

或者,所述挪移装置的承重板上设有拉手孔,所述安全把手的一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插入所述拉手孔内。

本发明提供的挪移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球形滚轮以能够自由滚动的形式设置在一具有开口部的壳体内形成一万向轮,球形滚轮的一部分从壳体的开口部内露出,用于接触地面进行滚动,承重板的多个第一容置部内卡合多个万向轮,球形滚轮在壳体内的自由滚动带动承重板相对于地面自由移动,承重板进一步能够带动待挪移物体自由移动,使得承载了待挪移物体的整个挪移装置能够进行360°任意换向,方便了挪移物体时的自由换向,无需大的换向半径,便于操作控制,且球形滚轮与地面为点接触,摩擦力小,对地面损伤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挪移装置的整体组装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挪移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挪移装置的另一状态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挪移装置的万向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挪移装置中万向轮的球座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挪移装置中万向轮的前盖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挪移装置的万向轮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挪移装置的另一种形状的承重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挪移组合装置的安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挪移装置100,承重板1,第一容置部10,拉手孔11,凹部12,万向轮2,壳体21,球座22,球座本体221,卡合沿222,前盖23,连接部231,抵挡部232,开口部210,球形滚轮24,球形滚珠25,容纳槽20,第一环形凹槽223,第二环形凹槽233,卡簧27,中心轴线29,垫板19,第二容置部191,安全把手300,前段31,后段32,连接段33,安装螺孔310,磁铁312,螺钉313,凸起部3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挪移装置100,包括承重板1和多个万向轮2,承重板1上设有多个第一容置部10,每一万向轮2包括具有开口部210的壳体21以及在壳体21内能够自由滚动的球形滚轮24,壳体21的前方设有开口部210,球形滚轮24的一部分从开口部210露出,用于接触地面滚动,对应地,壳体21上远离开口部210的一部分卡合在第一容置部10内,从而每一万向轮2能够卡合在一第一容置部10内。承重板1用于承载待挪移物体,球形滚轮24从开口部210露出的部分用于接触地面进行滚动,多个万向轮2能够带动承重板1移动,进而允许承重板1带动待挪移物体进行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挪移装置100通过将球形滚轮24以能够自由滚动的形式设置在一具有开口部210的壳体21内形成一万向轮2,球形滚轮24的一部分从壳体21的开口部210内露出,用于接触地面进行滚动,承重板1的多个第一容置部10内卡合多个万向轮2,球形滚轮24在壳体21内的自由滚动带动承重板1相对于地面自由移动,承重板1进一步能够带动待挪移物体自由移动,使得承载了待挪移物体的整个挪移装置100能够进行360°任意换向,方便了挪移物体时的自由换向,移动灵活;该挪移装置100可以设计为较小尺寸,例如边长30cm之内,使得单个挪移装置100体积小巧,在使用时,针对货物尺寸选择挪移装置100的数量,较小货物可用一个挪移装置100,较大货物可将多个挪移装置100置于货物底部边角处,移动时只需手扶货物防止倾倒,其转向灵活便于控制;在装卸货物时,只需将货物底部抬起较小高度,将挪移装置100滑入或滑出即可,无需整体搬动货物,省时省力,利于单人操作。

另外,该挪移装置100相比于传统大型挪移车,体型小巧便于商场、工厂内灵活调配及保管。

进一步地,该挪移装置100采用了球形滚轮24,与地面为点接触,相比于传统的圆柱形滚轮,转弯半径更小,摩擦力小,转弯更灵活,且对地面损伤小。

第一容置部10可以是盲孔,也可以是贯穿承重板1上下表面的通孔。如图1和2中所示,第一容置部10为贯穿承重板1上下表面的通孔。

具体地,请参阅图4至图7示出的万向轮2的具体结构,壳体21包括球座22和前盖23,球座22具有用于容纳球形滚轮24的容纳槽20,开口部210设于前盖23上,球形滚轮24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0内,另一部分凸出于前盖23的开口部210。球座22卡合于第一容置部10内。

开口部210的内径小于球形滚轮24的直径,从开口部210露出的球形滚轮24为小于二分之一球体,也即球形滚轮24被限制在球座22和前盖23之间,不会从开口部210脱出。

球座22与第一容置部10之间的卡合是这样的实现的,如图5所示,球座22包括球座本体221以及连接于球座本体221上朝向前盖23的端面上的卡合沿222,球座本体221的外径小于第一容置部10的直径,球座本体221能够穿过第一容置部10,而卡合沿222的外径大于第一容置部10的直径,卡合沿222不能穿过第一容置部10。

当将球座本体221穿过第一容置部10时,卡合沿222被限制在承重板1的一侧,因此,能够保证万向轮2与承重板1之间的卡合,并且承重板1及其所承载的待挪移物体的重力施加在卡合沿222上而非球座本体221上,相对而言会减少对球座本体221及其容纳槽20内的球形滚轮24产生阻碍转动的影响。

球座本体221的形状与第一容置部10的形状对应。具体地,球座本体22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相应地第一容置部10的形状为与球座本体221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在本实施例中,球座本体221为圆柱体,第一容置部10为圆形,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降低制造难度、节省材料,并且有利于球座本体221与第一容置部10之间的快速定位和穿过。

如图5和7所示,卡合沿222的形状为环状,其外表面为平行于球座本体221的中心轴线29的环形面,卡合沿222的外径也即外表面的直径大于第一容置部10的直径,并且优选地是,球座本体221与第一容置部10之间相互接触产生静摩擦力,这样能够保证球座本体221不会容易地从第一容置部10内脱出,并保证球座22和承重板1的同时移动。

当球形滚轮24在容纳槽20内转动时,容纳槽20相对静止,球形滚轮24与容纳槽20的内壁之间为滑动摩擦。为减小球形滚轮24与容纳槽2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多个直径相同的球形滚珠25。如图4所示,球形滚珠25的直径小于球形滚轮24的直径,多个球形滚珠25均匀设置于球形滚轮24容纳槽20的内壁之间,多个球形滚珠25与容纳槽20的内壁之间为滚动摩擦,多个球形滚珠25与球形滚轮24之间为滚动摩擦,由此,显著降低了球形滚轮24在转动时的摩擦力,使用起来更省时省力,提高了移动和换向的效率。

容纳槽20的内壁的粗糙度为ra0.05,并且,球座22的容纳槽20内可以设有轴承用润滑脂,以减小球形滚珠25和球形滚轮24之间的摩擦力,降低球形滚珠25与容纳槽2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对球形滚珠25的磨损。

因此,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容纳槽20的内壁包括圆弧面,如图5和7所示,该圆弧面的半径等于(或稍大于)球形滚轮24的半径与球形滚珠25的直径之和,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球形滚珠25都被限制在球形滚轮24和容纳槽20的内壁之间并随球形滚轮24的转动而转动。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容纳槽20内壁的圆弧面不超过二分之一球面,以使得球形滚轮24能够容易地被放置于容纳槽20内。在前盖23与球座22连接之后,万向轮2成为一个非开放结构,球形滚轮24和多个球形滚珠25都被限制在壳体21内,在将万向轮2组装到承重板1或更换万向轮2时,都便于万向轮2的拿取。

如图6和图7所示,前盖23包括用于与球座22的卡合沿222进行连接的连接部231以及用于将球形滚轮24和球形滚珠25限制在前盖23和球座22之间的抵挡部232,开口部210进一步设置于抵挡部232上。

为了便于球座22与前盖23的连接,卡合沿222的内表面为平行于球座本体221的中心轴线29的环形面,且卡合沿222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球形滚轮24的直径和球形滚珠25的两倍直径之和,前盖23的连接部231连接于卡合沿222的内部,能够阻挡球形滚珠25从容纳槽20内掉落至前盖23内。前盖23的连接部231的外表面为平行于球座本体221的中心轴线29的环形面,球座22与前盖23之间的连接通过球座22的卡合沿222的内表面与前盖23的连接部231的外表面之间的连接而实现。

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球座22的卡合沿22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凹槽223,前盖23的连接部23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第一环形凹槽223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233,一卡簧27设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从而实现球座22和前盖23的连接。这样的连接不可拆卸,有利于防止球形滚轮24和球形滚珠25从壳体21内脱出,防止挪移过程中发生倒塌等危险。

如图6和7所示,前盖23的内表面(包括连接部231的内表面和抵挡部232的内表面)先以平行于球座本体221的中心轴线29的方式远离球座22,而后逐渐向内聚拢,并且与球形滚轮24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以不阻碍球形滚轮24的转动。抵挡部232的外表面并不限制具体形状,它对球形滚轮24以及与球座本体221之间的连接不产生影响,优选地是,抵挡部232的外表面从连接部231的外表面靠近开口部210的一端向外延伸并向内聚拢,这样可以使得整个万向轮2的外表更美观。

球座本体221的高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容置部10的深度,装配后球座本体221不会凸出于承重板1,承重板1的上表面较平整,有最大面积的承载面可以用于承载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适用于一些底面比较平整或者底面比较容易变形的待挪移物体。球座本体221的高度也可以大于第一容置部10的深度,如图3所示,装配后球座本体221会凸出于承重板1一段,对于一些底面凹凸不平或者具有支撑部的物体,可以用多个球座本体221之间的承载面积来承载待挪移物体底面,并依靠凸出于承载板的球座本体221的部分来卡合、阻挡待挪移物体底面或者其支撑部等,以保证待挪移物体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8所示,承重板1的至少远离地面的表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凹部12,对于一些底面带有柱脚的待挪移物体,可以将柱脚卡合在凹槽内以保证待挪移物体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每一凹部12可以独立地呈条状、圆形状或矩形状,多个凹槽均匀或非均匀地设于承重板1上,可以满足大多数底面带有柱脚的待挪移物体的使用要求。

对于球座本体221的高度大于第一容置部10深度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满足待挪移物体不同底面结构的需求,还可以在承重板1上设置一垫板19,垫板19的形状与承重板1的形状一致且具有与承重板1的多个第一容置部10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容置部191,第二容置部191同样也可以为盲孔或者贯穿垫板19的上下表面的通孔。当第二容置部191为贯穿垫板19的上下表面的通孔时,19的高度和承重板1的高度之和大于或等于球座本体221的高度,装配后球座本体221不会凸出于垫板19,又可以适用于一些底面比较平整或者底面比较容易变形的待挪移物体。承重板1的设置配合垫板19的选择性使用,提高了挪移装置100使用的灵活性,满足了待挪移物体的使用要求。同样地,垫板19上远离地面的表面也可以设有多个凹部12,均匀或非均匀地设置,以能够适用于各类待挪移物体的底面的要求。

承重板1和垫板19可以是圆形、菱形(如图8所示)、方形、多边形等各种形状。第一容置部10和第二容置部191的数量可以为3个、4个甚至更多个,每一挪移装置100都能独立使用,对于重量较大或底面积较大的待挪移物体,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挪移装置100。

承重板1的材料为420不锈钢,硬度为hrc58-hrc62。

垫板19的材料为420不锈钢,硬度为hrc58-hrc62。

球座22和前盖23的材料为420不锈钢。

卡簧27的材料为65mn高碳钢。

球形滚轮24的直径为25.4mm,球形滚珠25的直径为3mm。球形滚轮24和球形滚珠25的材料为gcr15轴承钢,球形滚轮24和球形滚珠25硬度为hrc58-hrc65。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万向轮2将球形滚轮24和球形滚珠25设置球座22的容纳槽20内,待挪移物体的重力施加于球座本体221和卡合沿222上,与现有技术中圆柱形车轮依靠两支撑臂与车轮中心的轴进行支撑的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球座本体221设置具有更大的承载性能。经测试,以上述材料和直径、硬度数据所制作的一万向轮2能够承载250kg的重量,具有四个万向轮2的挪移装置100则能够承载高达1000kg的重量,承载能力突出。

本发明提供的挪移装置100用于挪移物体,在物体挪移到位并固定后,需要将该挪移装置100从待挪移物体下方拉出。基于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挪移组合装置,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说的挪移装置100以及用于将挪移装置100从待挪移物体下方拉动的安全把手300,操作者使用安全把手300将挪移装置100拉出,避免人工操作发生危险。

安全把手300包括倾斜连接的前段31和后段32,前段31和后段32倾斜连接,从而均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小角度甚至平行的方式伸入挪移装置100下方。

安全把手300的前段31上安装有磁铁312,用于与承重板1和垫板19等以磁力相吸,从而能够拉动挪移装置100从待挪移货物的下方移动出。承重板1和垫板19的材料为具有铁磁性的材料,如上述所说的420不锈钢,或者承重板上设有磁性带。具体地,安全把手300的靠近前端边缘处设有一安装螺孔310,一螺钉313穿过环形的磁铁312中部而与安装螺孔310啮合,从而将磁铁312安装在安全把手300上。承重板1上还设有拉手孔11,安全把手300的后段32上设有凸起部321,凸起部321可以是圆柱销的形式,凸起部321的直径小于拉手孔11的直径以能够插入拉手孔11内,进而将挪移装置100从货物的下方拉出。拉手孔11贯穿其上下表面,这样可以使操作者看到拉手孔11的大体位置,从而有利于操作者将安全把手300的凸起部321快速插入拉手孔11内。

当挪移装置100的拉手孔11可见时,操作者手持前段31,将后段32的凸起部321插入拉手孔11内后可以将挪移装置100拉出,当挪移装置100或挪移装置100的拉手孔11被货物遮挡而不可见时,操作者手持后段32,将前段31的磁铁312伸入待挪移货物下方而将挪移装置100通过磁力吸引的方式拉出。

进一步地,前段31与后段32之间可以通过一连接段33进行连接,连接段33与前段31之间的夹角大于后段32与前段31之间的夹角。该连接段33的设置能够提高前段31和后段32之间的高度差,使用者无需将安全把手300的前段31或后段32过于放低即可允许后段32或前段31到达挪移装置100的下方,方便使用。安全把手300的前段31、后段32以及连接段33一体成型,材料为201不锈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