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0759发布日期:2018-11-20 20:4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具体地涉及一种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一类针对特定货物设计的专用类运输工具,在不同的运输领域,对集装箱的功能也有不同的要求。为了装卸货物的便捷性,集装箱往往都设有端门或侧门,端门一般设置在集装箱箱体的后端部,侧门设置在集装箱箱体的侧面。通常,普通集装箱一般只设置端门;侧开门式集装箱设置1个侧门或者2个侧门。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装卸速率,还有一种集装箱,不但在箱体的端部开设有端门,而且在箱体的侧面也开设有侧门。对于这种集装箱而言,受无侧墙、四边形失稳结构的影响,底架、端墙、端门和侧门的结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

cn203006204u公开了一种具有侧门与端门的集装箱,包括由底架总成、侧壁总成、端门总成、顶板总成及角件构成的集装箱主体,所述侧壁总成由波纹板和侧门构成,所述侧壁总成包括顶侧梁、侧门、波纹板、前后端角件和侧门锁杆,所述顶侧梁与前后端角件连接,所述波纹板与顶侧梁固接,所述侧门及侧门锁杆呈内嵌式,所述侧门锁杆内嵌于波纹式侧门的波谷中。上述专利虽然设置了底架、端门和侧门,但是所设置的底架、端门和侧门结构都相对简单且对集装箱箱体的支撑强度不够。

因此,在集装箱设计要求的外形尺寸范围内,需要设计具有良好的底架和角柱结构的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保证集装箱箱体整体的强度和刚度,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其提高集装箱箱体的强度和刚度。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包括设置于箱体双侧的侧门组成、相对平行设置的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设置于箱体顶部的箱顶组成,以及与箱顶组成相对设置的底架组成;

所述箱顶组成分别与双侧的侧门组成、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相连接,所述底架组成分别与双侧的侧门组成、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相连接,从而围合成箱体结构;

所述端墙组成包括第一上端梁、位于第一上端梁的端部的顶角件、与第一上端梁相对设置的第一下端梁、位于第一下端梁的端部的底角件、与顶角件和底角件分别相连接的两根第一角柱、以及在所述第一上端梁与第一下端梁之间设置的前端板;

所述第一角柱包括第一外角柱、第一内角柱和第一筋板;第一外角柱和第一内角柱形成第一角柱内腔;所述第一角柱内腔中设置多个第一筋板;所述第一外角柱为一体成型的状结构;所述第一内角柱为一体成型的状结构。上述第一角柱的截面结构大大提高了第一角柱的受力面积,形成了整体结构,提高了角柱强度及刚度。

在本发明中,箱顶组成与侧门组成、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相连接,这些连接处可以均设有角部加强件,例如角部加强铁。底架组成与侧门组成、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相连接,这些连接处可以均设有角部加强件,例如角部加强铁。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优选地,所述第一外角柱包括第一竖直段、第一水平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一竖直段与第一水平段的连接处呈弧状;第一水平段与第二竖直段的连接处呈弧状;第二竖直段与第二水平段的连接处呈弧状;

所述第一内角柱包括第三竖直段、第三水平段、第四竖直段和第四水平段;第三竖直段与第三水平段的连接处呈弧状;第三水平段与第四竖直段的连接处呈弧状;第四竖直段与第四水平段的连接处呈弧状。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优选地,所述第一外角柱的第一竖直段的延伸端部与第一内角柱的第四水平段的延伸端部相连接;第一内角柱的第一竖直段的延伸端部与第一外角柱的第一水平段靠近第二竖直段处相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卡接、铆接、螺栓连接等,并优选为焊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内角柱的第一竖直段的延伸端部与第一外角柱的第一水平段靠近第二竖直段的约1/3处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优选地,所述端门组成包括第二上端梁、位于第二上端梁的端部的顶角件,与第二上端梁相对设置的第二下端梁,位于第二下端梁的端部的底角件,与顶角件和底角件分别相连接的两根第二角柱,以及在第二上端梁与第二下端梁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门板、门端梁和第二门扇;

所述第二角柱包括第二内角柱、第三内角柱、第二外角柱、第二筋板和第三筋板;第二内角柱、第三内角柱和第二外角柱形成第二角柱内腔和第三角柱内腔;所述第二角柱内腔中设置多个第二筋板;所述第三角柱内腔中设置多个第三筋板;所述第二内角柱为一体成型的状结构;第三内角柱为一体成型的状结构;第二外角柱为一体成型的状结构。上述第二角柱的截面结构大大提高了第二角柱的受力面积,形成了整体结构,提高了角柱强度及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角柱包括第五竖直段、第五水平段、第六竖直段和第六水平段;第五竖直段与第五水平段的连接处呈弧状;第五水平段与第六竖直段的连接处呈弧状;第六竖直段与第六水平段的连接处呈弧状;

第三内角柱包括第七水平段、第七竖直段、第八水平段和第八竖直段;第七水平段与第七竖直段的连接处呈弧状;第七竖直段与第八水平段的连接处呈弧状;第八水平段与第八竖直段的连接处呈弧状;

第二外角柱包括第九竖直段和第九水平段;第九竖直段与第九水平段的连接处呈弧状。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角柱的第五竖直段的延伸端部与第三内角柱的第七水平段与第七竖直段的连接处相连接;第二内角柱的第六水平段的延伸端部与第二外角柱的第九竖直段的延伸端部相连接;第三内角柱的第八竖直段的延伸端部与第二外角柱的第九水平段的延伸端部相连接;第三内角柱的第七水平段的延伸端部与第二外角柱的第九竖直段靠近延伸端部处相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卡接、铆接、螺栓连接等,并优选为焊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三内角柱的第七水平段的延伸端部与第二外角柱的第九竖直段靠近延伸端部约1/4处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优选地,所述侧门组成包括多组第一门扇、多组铰链、以及与第一门扇外侧面相连接的多组第一锁杆;多组铰链设置为能够控制侧门组成的固定与开合,多组铰链将第一门扇分别与第一角柱、第二角柱连接;第一锁杆设置为能够控制侧门组成的锁闭;

所述第一门扇包括上下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门梁、左右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门柱、以及在所述第一门梁与第一门柱之间设置的第一门板;第一门梁、第一门柱构成第一门扇的框架结构,第一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门梁连接,第一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门柱连接;在第一门扇的外侧面还安装有防撞杆。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优选地,所述箱顶组成包括两根沿箱顶组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上侧梁、两根沿箱顶组成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上端梁、与上端梁的外表面连接且用于实现箱顶封闭的连接板、设置在两根上侧梁之间的箱顶板、以及分别设置于上侧梁左右两端部的防撞板;其中,两根上端梁分别为第一上端梁和第二上端梁;

两根上侧梁、第一上端梁和第二上端梁均与顶角件连接,从而构成箱顶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箱顶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侧梁连接,箱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连接板连接;所述防撞板用于保护上侧梁的左右两端部。

上端梁可以为冷弯型钢。与热轧型钢相比较,在相同截面面积的情况下,冷弯型钢回转半径可增大50%~60%,截面惯性矩可增大0.5~3.0倍,因而能较合理地利用材料强度;与普通钢结构(即由传统的工字钢、槽钢、角钢和钢板制作的钢结构)相比较,冷弯型钢可节约钢材30%~50%左右。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优选地,所述底架组成包括两根沿底架组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底侧梁、固定在两根底侧梁之间的多个底横梁、位于多个底横梁上的地板、沿底架组成的宽度方向贯穿两根底侧梁的叉槽部、以及设置于底侧梁外侧的门挡机构;所述多个底横梁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地板包括第一地板、第二地板和中心梁;第一地板和第二地板设置为能够通过中心梁相互连接,中心梁设置为能够防止所述地板沿高度方向错位;地板用作集装箱的货物装载面;门挡机构设置为防止所述侧门组成的第一门扇在运输过程中意外开启。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形成底架,最大化地提高底架强度和刚度,降低底架下沉量。

在本发明中,地板可以为木质地板、复合地板、不锈钢地板、铝合金地板、玻璃钢地板等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地板优选为木质地板,可以保证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的各类使用工况。在本发明中,所述底角件优选地包括与通用标准相符的紧固元件,借助于该紧固元件能附加底角件。

在本发明中,叉槽部的数量为2~6个。例如,叉槽部的数量为2个。叉槽部沿底架组成的宽度方向贯穿两根底侧梁。叉槽部包括插槽和插槽支撑件;插槽支撑件位于插槽下方,可以保证结构强度;所述插槽可以与插接件相配合,插接件能够插入插槽,提供更可靠的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优选地,所述底侧梁包括h型钢、多个外封板和多个支撑件;h型钢呈“工”字型水平放置;外封板分别与h型钢和支撑件连接;支撑件与h型钢连接。

本发明的底侧梁采用高强度的h型钢、抗弯性能优良的外封板与支撑件,形成高抗弯型底侧梁,从而提高了底架的刚性,且降低了底架下沉量。

在本发明中,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卡接、铆接、螺栓连接等,并优选为焊接。外封板和支撑件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外封板的数量为3~6个,每个外封板对应设置2~3个支撑件。

h型钢是一种截面面积分配更加优化、强重比更加合理的经济断面高效型材,因其断面与英文字母“h”相同而得名。由于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因此h型钢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本发明的底侧梁采用h型钢,可以提高底侧梁的垂向刚度和抗弯性,进一步提高底架的刚性和降低底架下沉量。

本发明的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的规格可以是20英尺、25英尺、30英尺、35英尺、40英尺、45英尺等;优选为20英尺、40英尺;更优选为20英尺。

本发明的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解决了无侧墙、四边形结构的集装箱整体刚度和强度较弱的问题,实现了双侧全敞开式侧门结构的可行性。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采用本发明的底架组成可以大幅提高底架的强度和刚度,降低底架下沉量。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述端墙和端门组成,在箱体无侧墙加固下,提高角柱部件的强度和刚度,并进一步提高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的强度和刚度。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技术方案,采用本发明的侧门组成可以解决大宽幅侧门的下沉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集装箱的侧门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集装箱的端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集装箱的端门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集装箱的箱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集装箱的底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集装箱的第一角柱的剖视图。

图9是图1的集装箱的第二角柱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的集装箱的底侧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侧门组成;11-第一门扇;111-铰链;112-第一锁杆;113-第一门梁;114-第一门板;115-第一门柱;116-防撞杆;

2-端墙组成;21-顶角件;221-第一上端梁;23-前端板;24-第一下端梁;25-底角件;26-第一角柱;261-第一外角柱;2611-第一竖直段;2612-第一水平段;2613-第二竖直段;2614-第二水平段;262-第一内角柱;2621-第三竖直段;2622-第三水平段;2623-第四竖直段;2624-第四水平段;263-第一筋板;2631-第一角柱内腔;

3-端门组成;31-第二角柱;222-第二上端梁;311-第二内角柱;3111-第五竖直段;3112-第五水平段;3113-第六竖直段;3114-第六水平段;312-第三内角柱;3121-第七水平段;3122-第七竖直段;3123-第八水平段;3124-第八竖直段;313-第二外角柱;3131-第九竖直段;3132-第九水平段;314-第二筋板;3141-第二角柱内腔;315-第三筋板;3151-第三角柱内腔;32-第二下端梁;33-第二门扇;331-第二门梁;332-第二门柱;333-第二门板;334-第二锁杆;34-门端梁;35-上门板;

4-箱顶组成;41-上侧梁;42-箱顶板;43-防撞板;44-连接板;

5-底架组成;51-底侧梁;511-h型钢;512-支撑件;513-外封板;52-底横梁;53-叉槽部;54-门挡机构;55-地板;551-第一地板;552-第二地板;56-中心梁;

6-角部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该双侧全开门式集装箱,其规格为20英尺(即20’),其包括设置于箱体双侧的侧门组成1、相对平行设置的端墙组成2和端门组成3、设置于箱体顶部的箱顶组成4,以及与箱顶组成4相对设置的底架组成5。箱顶组成4分别与双侧的侧门组成1、端墙组成2和端门组成3相连接,底架组成5分别与双侧的侧门组成1、端墙组成2和端门组成3相连接。这些连接处均设有角部加强件6。

图3是图1的集装箱的侧门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侧门组成1为全开式对开侧门,其包括多组第一门扇11、多组铰链111,以及与第一门扇11外侧面相连接的多组第一锁杆112;多组铰链111控制侧门组成1的固定与开合,多组铰链111将第一门扇11分别与第一角柱26、第二角柱31连接;第一锁杆112控制侧门组成1的锁闭。第一门扇11包括上下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门梁113、左右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门柱115,以及在所述第一门梁113与第一门柱115之间设置的第一门板114。第一门梁113、第一门柱115构成第一门扇11的框架结构,第一门板1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门梁113连接,第一门板11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门柱115连接。在第一门扇11的外侧面还安装有防撞杆116,以避免第一门扇11在运输、操作中受到撞击。

图4是图1的集装箱的端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端墙组成2包括第一上端梁221,位于第一上端梁221的端部的顶角件21,与第一上端梁221相对设置的第一下端梁24,位于第一下端梁24的端部的底角件25,与顶角件21、底角件25分别相连接的两根第一角柱26,以及在第一上端梁221与第一下端梁24之间设置的前端板23。第一上端梁221、第一下端梁24、顶角件21、底角件25和两根第一角柱26构成端墙组成2的框架结构。前端板2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角柱26连接。前端板23的上端与第一上端梁221连接;其下端与第一下端梁24连接。

图5是图1的集装箱的端门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端门组成3包括第二上端梁222,位于第二上端梁222的端部的顶角件21,与第二上端梁222相对设置的第二下端梁32,位于第二下端梁32的端部的底角件25,与顶角件21、底角件25分别相连接的两根第二角柱31,以及在第二上端梁222与第二下端梁32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门板35、门端梁34、第二门扇33。上端梁22、第二下端梁32、顶角件21、底角件25和两根第二角柱31构成端门组成3的框架结构。上门板35、门端梁34、第二门扇33的左、右两端均分别与两根第二角柱31连接。上门板35的上端与第二上端梁222连接;其下端与门端梁34连接。第二门扇33的上端与门端梁34连接;其下端与第二下端梁32连接。

图6是图1的集装箱的箱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与图6所示,箱顶组成4包括两根沿箱顶组成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上侧梁41,两根沿箱顶组成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上端梁(分别为第一下端梁221和第二下端梁222),与上端梁的外表面连接且用于实现箱顶封闭的连接板44,设置在两根上侧梁41之间的箱顶板42,以及分别设置于上侧梁左、右两端部的防撞板43。两根上侧梁41、两根上端梁均与顶角件21连接,从而构成箱顶组成4的框架结构。箱顶板4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侧梁41连接,箱顶板4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连接板44连接。防撞板43用于保护上侧梁41的左右两端部。

图7是图1的集装箱的底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底架组成5包括两根沿底架组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底侧梁51,固定在两根底侧梁51之间的多个底横梁52,位于多个底横梁52上的地板55,沿底架组成的宽度方向贯穿两根底侧梁51的叉槽部53,以及设置于底侧梁51外侧的门挡机构54。多个底横梁52平行设置。地板55包括第一地板551、第二地板552和中心梁56;第一地板551和第二地板552通过中心梁56连接,中心梁56用于防止地板55沿高度方向错位。地板55用作集装箱的货物装载面。门挡机构54可以防止全开式侧门在运输过程中意外开启。

图8是图1的集装箱的第一角柱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第一角柱26包括第一外角柱261、第一内角柱262和第一筋板263;第一外角柱261和第一内角柱262形成第一角柱内腔2631;第一角柱内腔2631中设置多个第一筋板263;第一筋板263与集装箱侧门铰链的位置相对应,可以对第一角柱26起到局部加强作用。第一角柱26的截面结构可以大大提高第一角柱26的受力面积,可以提高角柱强度及刚度。

第一外角柱261为一体成型的状结构,其包括第一竖直段2611、第一水平段2612、第二竖直段2613和第二水平段2614;第一竖直段2611与第一水平段2612的连接处呈弧状;第一水平段2612与第二竖直段2613的连接处呈弧状;第二竖直段2613与第二水平段2614的连接处呈弧状。

第一内角柱262为一体成型的状结构,其包括第三竖直段2621、第三水平段2622、第四竖直段2623和第四水平段2624;第三竖直段2621与第三水平段2622的连接处呈弧状;第三水平段2622与第四竖直段2623的连接处呈弧状;第四竖直段2623与第四水平段2624的连接处呈弧状。

第一外角柱261的第一竖直段2611的延伸端部与第一内角柱262的第四水平段2624的延伸端部相连接。第一内角柱262的第一竖直段2621的延伸端部与第一外角柱261的第一水平段2612靠近第二竖直段2613的约1/3处相连接。

图9是图1的集装箱的第二角柱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第二角柱31包括第二内角柱311、第三内角柱312、第二外角柱313、第二筋板314和第三筋板315;第二内角柱311、第三内角柱312和第二外角柱313形成第二角柱内腔3141和第三角柱内腔3151;第二角柱内腔3141中设置多个第二筋板314,第二筋板314的设置位置与集装箱侧门铰链的位置相对应,可以对第二内角柱311起到局部加强作用。第三角柱内腔3151中设置多个第三筋板315,第三筋板315可以对第三内角柱312起到局部加强作用。第二角柱31的截面结构可以大大提高第二角柱31的受力面积,可以提高角柱强度及刚度。

第二内角柱311为一体成型的状结构,其包括第五竖直段3111、第五水平段3112、第六竖直段3113和第六水平段3114;第五竖直段3111与第五水平段3112的连接处呈弧状;第五水平段3112与第六竖直段3113的连接处呈弧状;第六竖直段3113与第六水平段3114的连接处呈弧状。

第三内角柱312为一体成型的状结构,其包括第七水平段3121、第七竖直段3122、第八水平段3123和第八竖直段3124;第七水平段3121与第七竖直段3122的连接处呈弧状;第七竖直段3122与第八水平段3123的连接处呈弧状;第八水平段3123与第八竖直段3124的连接处呈弧状。

第二外角柱313为一体成型的状结构,其包括第九竖直段3131和第九水平段3132;第九竖直段3131与第九水平段3132的连接处呈弧状。

第二内角柱311的第五竖直段3111的延伸端部与第三内角柱312的第七水平段3121与第七竖直段3122的连接处相连接。第二内角柱311的第六水平段3114的延伸端部与第二外角柱313的第九竖直段3131的延伸端部相连接。第三内角柱312的第八竖直段3124的延伸端部与第二外角柱313的第九水平段3132的延伸端部相连接。第三内角柱312的第七水平段3121的延伸端部与第二外角柱313的第九竖直段3131靠近延伸端部约1/4处相连接。

图10是图1的集装箱的底侧梁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底侧梁包括h型钢511、多个外封板513和多个支撑件512;h型钢511呈“工”字型水平放置;外封板513分别与h型钢511、支撑件512连接;支撑件512与h型钢511连接。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