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间歇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6693发布日期:2019-01-18 23:1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线间歇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纱线传送加工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纱线间歇上料机构,主要应用于纱线的自动分段传送。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品质优良的纺织材料能够织造出高端的纺织品,使能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纺织材料是指纤维及纤维制品,具体表现为纤维、纱线、织物及其复合物,现代纺织中,纺织新材料的研发,特别是纳米纤维的开发和使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纺织材料概念,纺织材料成为软物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门。纱线是一种重要的纺织材料,纱线指的是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可以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纱线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和短纤维与连续长丝组合纱。纱线的细度有多种表示方法,例如号数、公制支数、英制支数、旦尼尔等(见支数),纱线的捻度用每米或每英寸的捻回数表示。纱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纺织羊毛衫、毛裤、毛背心、围巾、帽子及手套和编织各种春秋季节服饰用品,除保暖外还有装饰作用。纱线在生产加工中的主要特征参数包括:体积密度,反映纤维堆砌特征;纤维的捻回角和卷曲,反映纤维沿纱轴的顺直程度;线密度(直径)和变异系数,反映纱线粗细及变化;纤维间的作用力(摩擦因数、缠结点、作用片段或滑移长度等),反映纱线结构的稳定性。纱线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便于纱线的生产储存和销售运输,加工后的纱线都是以纱线卷筒的形式储存的,纱线在传送加工过程中主要是将纱线卷筒进行放卷传送,因此需要将化纤筒纱连续传送上料,现有的纱线卷筒在放卷传送过程中,卷绕有纱线的纱线卷筒难以平稳均匀的转动放卷,并且现有的纱线在传送过程中,不能根据需要将纱线准确的进行分段牵拉传送,难以实现纱线的自动间歇上料,不能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将纱线高效便捷的逐段牵拉传送,使能实现纱线自动平稳的间歇上料,自动化程度高的纱线间歇上料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纱线间歇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间歇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支架、放纱机构和拉纱机构,所述放纱机构和拉纱机构沿水平方向依次固定设置于上料支架,所述放纱机构包括放纱转辊、纱线卷筒和阻尼压轮,所述放纱转辊水平转动连接于上料支架,纱线卷筒水平套装设置于放纱转辊,所述放纱转辊一侧上下两端的上料支架上分别倾斜对称设置有压筒导槽,压筒导槽内沿倾斜方向滑动设置有压筒导块,阻尼压轮竖直转动连接于压筒导块一侧,所述压筒导块与上料支架之间倾斜设置有阻尼压簧,所述拉纱机构包括拉纱传送带、拉纱电机、承纱气缸和卡辊机构,所述放纱转辊一侧的上料支架上沿水平方向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主拉纱转辊和辅拉纱转辊,拉纱传送带水平设置于上料支架一侧,拉纱传送带两侧分别卷绕连接于主拉纱转辊和辅拉纱转辊,主拉纱转辊一侧竖直同轴固定设置有拉纱齿轮,拉纱齿轮上侧的上料支架上竖直转动连接有与拉纱齿轮相适配的间歇齿轮,拉纱齿轮和间歇齿轮交替啮合连接,拉纱电机水平固定设置于间歇齿轮上侧的上料支架,拉纱电机输出端竖直设置有主皮带轮,间歇齿轮一侧竖直设置有辅皮带轮,主皮带轮和辅皮带轮之间采用拉纱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拉纱传送带下方两侧的上料支架上分别竖直向上固定设置有承纱气缸,承纱气缸输出端水平固定设置有承纱升降板,承纱升降板上侧沿水平方向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承纱压辊,所述主拉纱转辊和辅拉纱转辊之间的上料支架上水平固定设置有压带固定板,压带固定板下侧沿水平方向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压带转辊,所述辅拉纱转辊一侧竖直设置有卡辊机构,卡辊机构包括限位转杆、压杆转板、升降推板、复位拉簧和卡杆气缸,所述辅拉纱转辊一侧水平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转杆,辅拉纱转辊上侧的上料支架上水平固定设置有转板底座,转板底座两侧对称设置有压杆转板,压杆转板中部铰连接于转板底座,压杆转板下侧设置有与限位转杆相适配的圆弧形结构的锁止卡爪,所述转板底座上侧的上料支架上竖直向下固定设置有卡杆气缸,卡杆气缸输出端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推板,升降推板下侧两端对称设置有推板斜面,所述升降推板设置于两块压杆转板上端之间,所述复位拉簧水平设置于两块压杆转板之间,复位拉簧两端分别与转板底座上侧的压杆转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转板下侧的锁止卡爪内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推板两侧的推板斜面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推板转辊。

进一步地,所述承纱升降板上方两侧的两根承纱压辊分别水平设置于主拉纱转辊和辅拉纱转辊正下方,所述承纱升降板上侧中部设置的多根承纱压辊和压带固定板下侧设置的多根压带转辊上下对应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放纱机构和拉纱机构沿水平方向依次固定设置于上料支架,利用放纱机构使能将水平放置于放纱转辊的纱线卷筒平稳有序的转动放卷,利用拉纱机构使能将纱线根据所需长度准确的牵拉传送,实现纱线自动间歇上料传送,通过纱线卷筒水平套装设置于放纱转辊,放纱转辊一侧上下两端的压筒导槽内沿倾斜方向滑动设置有压筒导块,阻尼压轮竖直转动连接于压筒导块一侧,压筒导块与上料支架之间倾斜设置有阻尼压簧,放纱转辊能够将纱线卷筒水平放置并平稳转动,利用阻尼压簧推动压筒导块,使得阻尼压轮能够与纱线卷筒紧密的贴合压紧,利用阻尼压轮使能对纱线卷筒的转动提供一定的阻尼力,避免纱线卷筒在拉纱机构的牵拉作用下过度转动而造成纱线松散,确保纱线卷筒能够平稳有序的转动将纱线进行放卷,通过拉纱传送带两侧分别卷绕连接于主拉纱转辊和辅拉纱转辊,主拉纱转辊一侧竖直同轴固定设置有拉纱齿轮,拉纱齿轮上侧的上料支架上竖直转动连接有与拉纱齿轮相适配的间歇齿轮,拉纱齿轮和间歇齿轮交替啮合连接,拉纱电机输出端与间歇齿轮之间采用拉纱皮带传动连接,利用拉纱电机连续带动间歇齿轮进行转动,间歇齿轮交替带动主拉纱转辊进行转动,使得拉纱传送带能够在主拉纱转辊的带动下间歇进行转动传送,通过拉纱传送带下方两侧的上料支架上分别竖直向上固定设置有承纱气缸,承纱气缸输出端水平固定设置有承纱升降板,承纱升降板上侧沿水平方向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承纱压辊,利用承纱气缸竖直向上推动承纱压辊与拉纱传送带紧密的贴合压紧,使得拉纱传送带在间歇转动过程中能够将纱线准确的分段进行牵拉传送,利用主拉纱转辊和辅拉纱转辊之间的压带固定板下侧沿水平方向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压带转辊,使得压带转辊能够对拉纱传送带进行支承,确保拉纱传送带能够与承纱压辊紧密的压紧,实现纱线平稳的牵拉传送,通过辅拉纱转辊一侧竖直设置有卡辊机构,辅拉纱转辊一侧水平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转杆,转板底座两侧对称设置有压杆转板,压杆转板中部铰连接于转板底座,压杆转板下侧设置有与限位转杆相适配的圆弧形结构的锁止卡爪,卡杆气缸输出端的升降推板下侧两端对称设置有推板斜面,升降推板两侧的推板斜面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推板转辊,利用卡杆气缸竖直向下推动升降推板,升降推板在下降过程中能够利用推板转辊便捷顺畅的同步推动两块压杆转板进行转动,两块压杆转板下侧的锁止卡爪能够牢固的将限位转杆抱紧固定,使得当间歇齿轮与拉纱齿轮脱开连接时,能够利用压杆转板迅速的将辅拉纱转辊抱紧固定,确保拉纱传送带能够立即停止传送,避免拉纱传送带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将纱线进行传送,利用复位拉簧水平设置于两块压杆转板之间,使得当卡杆气缸竖直向上拉动升降推板时,转板底座两侧的两块压杆转板能够在复位拉簧的作用下迅速与限位转杆脱开,确保拉纱传送带能够顺畅的进行传送,利用压杆转板下侧的锁止卡爪内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使能确保压杆转板对限位转杆抱紧固定的效率和质量,利用上述结构,使能实现拉纱传送带迅速平稳的转动和停止,实现纱线平稳准确的间歇上料传送,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将纱线高效便捷的逐段牵拉传送,使能实现纱线自动平稳的间歇上料,满足加工使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纱线间歇上料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放纱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拉纱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卡辊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料支架,2.放纱机构,3.拉纱机构,4.放纱转辊,5.纱线卷筒,6.阻尼压轮,7.压筒导槽,8.压筒导块,9.阻尼压簧,10.拉纱传送带,11.拉纱电机,12.承纱气缸,13.卡辊机构,14.主拉纱转辊,15.辅拉纱转辊,16.拉纱齿轮,17.间歇齿轮,18.主皮带轮,19.辅皮带轮,20.拉纱皮带,21.承纱升降板,22.承纱压辊,23.压带固定板,24.压带转辊,25.限位转杆,26.压杆转板,27.升降推板,28.复位拉簧,29.卡杆气缸,30.转板底座,31.锁止卡爪,32.推板斜面,33.防滑橡胶层,34.推板转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一种纱线间歇上料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纱线间歇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支架1、放纱机构2和拉纱机构3,放纱机构2和拉纱机构3沿水平方向依次固定设置于上料支架1,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放纱机构2包括放纱转辊4、纱线卷筒5和阻尼压轮6,放纱转辊4水平转动连接于上料支架1,纱线卷筒5水平套装设置于放纱转辊4,放纱转辊4一侧上下两端的上料支架1上分别倾斜对称设置有压筒导槽7,压筒导槽7内沿倾斜方向滑动设置有压筒导块8,阻尼压轮6竖直转动连接于压筒导块8一侧,压筒导块8与上料支架1之间倾斜设置有阻尼压簧9。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拉纱机构3包括拉纱传送带10、拉纱电机11、承纱气缸12和卡辊机构13,放纱转辊4一侧的上料支架1上沿水平方向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主拉纱转辊14和辅拉纱转辊15,拉纱传送带10水平设置于上料支架1一侧,拉纱传送带10两侧分别卷绕连接于主拉纱转辊14和辅拉纱转辊15,主拉纱转辊14一侧竖直同轴固定设置有拉纱齿轮16,拉纱齿轮16上侧的上料支架1上竖直转动连接有与拉纱齿轮16相适配的间歇齿轮17,拉纱齿轮16和间歇齿轮17交替啮合连接,拉纱电机11水平固定设置于间歇齿轮17上侧的上料支架1,拉纱电机11输出端竖直设置有主皮带轮18,间歇齿轮17一侧竖直设置有辅皮带轮19,主皮带轮18和辅皮带轮19之间采用拉纱皮带20传动连接,拉纱传送带10下方两侧的上料支架1上分别竖直向上固定设置有承纱气缸12,承纱气缸12输出端水平固定设置有承纱升降板21,承纱升降板21上侧沿水平方向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承纱压辊22,主拉纱转辊14和辅拉纱转辊15之间的上料支架1上水平固定设置有压带固定板23,压带固定板23下侧沿水平方向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压带转辊24,辅拉纱转辊15一侧竖直设置有卡辊机构13。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卡辊机构13包括限位转杆25、压杆转板26、升降推板27、复位拉簧28和卡杆气缸29,辅拉纱转辊15一侧水平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转杆25,辅拉纱转辊15上侧的上料支架1上水平固定设置有转板底座30,转板底座30两侧对称设置有压杆转板26,压杆转板26中部铰连接于转板底座30,压杆转板26下侧设置有与限位转杆25相适配的圆弧形结构的锁止卡爪31,转板底座30上侧的上料支架1上竖直向下固定设置有卡杆气缸29,卡杆气缸29输出端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推板27,升降推板27下侧两端对称设置有推板斜面32,升降推板27设置于两块压杆转板26上端之间,复位拉簧28水平设置于两块压杆转板26之间,复位拉簧28两端分别与转板底座30上侧的压杆转板26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压杆转板26下侧的锁止卡爪31内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33,使能确保压杆转板26对限位转杆25抱紧固定的效率和质量。本发明的升降推板27两侧的推板斜面32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推板转辊34,升降推板27在下降过程中能够利用推板转辊34便捷顺畅的同步推动两块压杆转板26进行转动,两块压杆转板26下侧的锁止卡爪31能够牢固的将限位转杆25抱紧固定,使得当间歇齿轮17与拉纱齿轮16脱开连接时,能够利用压杆转板26迅速的将辅拉纱转辊15抱紧固定,确保拉纱传送带10能够立即停止传送,避免拉纱传送带10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将纱线进行传送。本发明的承纱升降板21上方两侧的两根承纱压辊22分别水平设置于主拉纱转辊14和辅拉纱转辊15正下方,承纱升降板21上侧中部设置的多根承纱压辊22和压带固定板23下侧设置的多根压带转辊24上下对应设置,确保拉纱传送带10能够与承纱压辊22紧密的压紧,实现纱线平稳的牵拉传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纱线间歇上料机构在使用的时候,通过放纱机构2和拉纱机构3沿水平方向依次固定设置于上料支架1,利用放纱机构2使能将水平放置于放纱转辊4的纱线卷筒5平稳有序的转动放卷,利用拉纱机构3使能将纱线根据所需长度准确的牵拉传送,实现纱线自动间歇上料传送,通过纱线卷筒5水平套装设置于放纱转辊4,放纱转辊4一侧上下两端的压筒导槽7内沿倾斜方向滑动设置有压筒导块8,阻尼压轮6竖直转动连接于压筒导块8一侧,压筒导块8与上料支架1之间倾斜设置有阻尼压簧9,放纱转辊4能够将纱线卷筒5水平放置并平稳转动,利用阻尼压簧9推动压筒导块8,使得阻尼压轮6能够与纱线卷筒5紧密的贴合压紧,利用阻尼压轮6使能对纱线卷筒5的转动提供一定的阻尼力,避免纱线卷筒5在拉纱机构3的牵拉作用下过度转动而造成纱线松散,确保纱线卷筒5能够平稳有序的转动将纱线进行放卷,通过拉纱传送带10两侧分别卷绕连接于主拉纱转辊14和辅拉纱转辊15,主拉纱转辊14一侧竖直同轴固定设置有拉纱齿轮16,拉纱齿轮16上侧的上料支架1上竖直转动连接有与拉纱齿轮16相适配的间歇齿轮17,拉纱齿轮16和间歇齿轮17交替啮合连接,拉纱电机11输出端与间歇齿轮17之间采用拉纱皮带20传动连接,利用拉纱电机11连续带动间歇齿轮17进行转动,间歇齿轮17交替带动主拉纱转辊14进行转动,使得拉纱传送带10能够在主拉纱转辊14的带动下间歇进行转动传送,通过拉纱传送带10下方两侧的上料支架1上分别竖直向上固定设置有承纱气缸12,承纱气缸12输出端水平固定设置有承纱升降板21,承纱升降板21上侧沿水平方向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承纱压辊22,利用承纱气缸12竖直向上推动承纱压辊22与拉纱传送带10紧密的贴合压紧,使得拉纱传送带10在间歇转动过程中能够将纱线准确的分段进行牵拉传送,利用主拉纱转辊14和辅拉纱转辊15之间的压带固定板23下侧沿水平方向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压带转辊24,使得压带转辊24能够对拉纱传送带10进行支承,确保拉纱传送带10能够与承纱压辊22紧密的压紧,实现纱线平稳的牵拉传送,通过辅拉纱转辊15一侧竖直设置有卡辊机构13,辅拉纱转辊15一侧水平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转杆25,转板底座30两侧对称设置有压杆转板26,压杆转板26中部铰连接于转板底座30,压杆转板26下侧设置有与限位转杆25相适配的圆弧形结构的锁止卡爪31,卡杆气缸29输出端的升降推板27下侧两端对称设置有推板斜面32,升降推板27两侧的推板斜面32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转动连接有多根推板转辊34,利用卡杆气缸29竖直向下推动升降推板27,升降推板27在下降过程中能够利用推板转辊34便捷顺畅的同步推动两块压杆转板26进行转动,两块压杆转板26下侧的锁止卡爪31能够牢固的将限位转杆25抱紧固定,使得当间歇齿轮17与拉纱齿轮16脱开连接时,能够利用压杆转板26迅速的将辅拉纱转辊15抱紧固定,确保拉纱传送带10能够立即停止传送,避免拉纱传送带10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将纱线进行传送,利用复位拉簧28水平设置于两块压杆转板26之间,使得当卡杆气缸29竖直向上拉动升降推板27时,转板底座30两侧的两块压杆转板26能够在复位拉簧28的作用下迅速与限位转杆25脱开,确保拉纱传送带10能够顺畅的进行传送,利用压杆转板26下侧的锁止卡爪31内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33,使能确保压杆转板26对限位转杆25抱紧固定的效率和质量,利用上述结构,使能实现拉纱传送带10迅速平稳的转动和停止,实现纱线平稳准确的间歇上料传送。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将纱线高效便捷的逐段牵拉传送,使能实现纱线自动平稳的间歇上料,满足加工使用的需要。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