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相用双向绕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0857发布日期:2018-09-05 00:4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相用双向绕线盘。



背景技术:

核相是指在电力系统电气操作中用仪表或其他手段核对两电源或环路相位、相序是否相同,是变电二次运检专业要进行的重要作业内容。在核相工作中,有时会存在需要核相的两个地点距离过远的情况,而万用表的测量线不能满足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都是找一根满足长度需要的线,中间还要有专人负责将该线和万用表的一根测量线进行连接,使用不便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缺陷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安全可靠,便于线缆拉出和收回的双向缠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核相用双向绕线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核相用双向绕线盘,包括两个对称的旋转轮、中间挡板和中空结构的缠线杆,其特征在于:中间挡板设置在两个旋转轮的中间,缠线杆依次连接左侧的旋转轮、中间挡板、右侧的旋转轮;左侧的旋转轮上设有两组连接孔以及一组电源连接孔;右侧的旋转轮上设有转动扶手和若干个插孔,中部设有空气开关;中间挡板上设有线头固定孔;缠线杆内设有导线,导通电源连接孔与插孔。

进一步的,所述缠线杆内设有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相连接的照明灯、GPS定位器、电流互感器和报警器;所述电流互感器接入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CC2430单片机。

在缠线杆内设有控制器以及与之相连接的照明灯、GPS定位器、电流互感器和报警器。电流互感器能够对导线内电流进行感知,当电流过大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工作,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并能根据GPS定位器找到相应绕线器进行检查。

进一步的,两个旋转轮上均设有防滑套。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挡板为圆形板,其直径小于旋转轮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核相用双向绕线盘,左侧旋转轮上设有两组连接孔,其中一组用于连接一端的两根线,另一组用于连接另一端的两根线;电源连接孔外接220V电源;在中间挡板上设有线头固定孔,用于固定线头,可以实现只有一端放线,另一端不动,满足两端长度不一样的需求。右侧旋转轮上设有插座,其电源来自左侧旋转轮上外接的220V电源,中部设有空气开关,起到保护作用,装置安全可靠,智能化程度高。

此外,本实用新型方法原理可靠,步骤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核相用双向绕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右侧旋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其中,1-控制器,2-照明灯,3-GPS定位器,4-电流互感器,5-报警器,6-旋转轮(左侧),7-旋转轮(右侧),8-中间挡板,9-缠线杆,10-连接孔,11-电源连接孔,12-转动扶手,13-插孔,14-空气开关,15-线头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核相用双向绕线盘,包括两个对称的旋转轮6、7、中间挡板8和中空结构的缠线杆9,中间挡板8设置在两个旋转轮6、7的中间,缠线杆9依次连接左侧的旋转轮6、中间挡板8、右侧的旋转轮7;左侧的旋转轮6上设有两组连接孔10以及一组电源连接孔11;右侧的旋转轮7上设有转动扶手12和4个插孔13,中部设有空气开关14;中间挡板8上设有线头固定孔15;缠线杆9内设有导线,导通电源连接孔11与插孔13。

进一步的,所述缠线杆9内设有控制器1,以及与控制器1相连接的照明灯2、GPS定位器3、电流互感器4和报警器5;所述电流互感器4接入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1为CC2430单片机。

在缠线杆内设有控制器1以及与之相连接的照明灯2、GPS定位器3、电流互感器4和报警器5。电流互感器4能够对导线内电流进行感知,当电流过大时通过控制器1控制报警器5工作,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并能根据GPS定位器3找到相应绕线器进行检查。

进一步的,两个旋转轮6、7上均设有防滑套。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挡板8为圆形板,其直径小于旋转轮6、7直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核相用双向绕线盘,左侧旋转轮6上设有两组连接孔10,其中一组用于连接一端的两根线,另一组用于连接另一端的两根线;电源连接孔11外接220V电源;在中间挡板8上设有线头固定孔15,用于固定线头,可以实现只有一端放线,另一端不动,满足两端长度不一样的需求。右侧旋转轮7上设有插孔13,其电源来自左侧旋转轮6上外接的220V电源,中部设有空气开关14,起到保护作用,装置安全可靠,智能化程度高。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