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0399发布日期:2018-09-21 22:2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圆柱形可挤压瓶体之上的方便瓶盖。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可挤压瓶体得到广泛使用,里面内装洗发水、洗发露、沐浴露、洗洁精、洁面乳、净化露等等流动液状日化用品,以及番茄酱、蜂蜜等可流动食用品。盛装此类流体产品的可挤压瓶体形状基本可分为三大种:圆柱形瓶体、方形瓶体及扁形瓶体,而其瓶盖也相应的为圆柱形、方形、扁形以与瓶体匹配。在其中,圆柱形瓶体因造型简约美观,容量与所占空间之比最优及方便外带等特点,用量广泛,特别适合一些套装组合用品及相对高档的产品。最初传统的此类瓶体基本都是由瓶身和瓶口上的瓶盖组成,瓶口向上放置,瓶盖可为螺旋式也可在瓶盖上再设一掀盖而形成掀开式,后来陆续出现了其它结构的瓶盖,比如开关按纽式瓶盖,按下一端另一端就会翘起而把通向瓶里的出口裸露在外。由于此类瓶体内装流体大多较为浓稠,而其瓶底在下瓶口向上的放置导致了瓶内流体始终因重力向瓶底聚集,这样当瓶内流体不多时,用户在打开瓶盖将瓶口向下使用时,就需要等一些时间才能让瓶底的流体慢慢流到瓶口之外,就算中间不停挤压瓶体,瓶底流体流出的速度也不见得快多少,这就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于是出现了一种瓶口向下放置的瓶体,此种瓶体瓶口向下放置,瓶盖作为整个瓶体的支撑,不用时瓶内流体始终因重力作用聚集在下方的瓶口处以便随时开盖使用,再后面为了解决此种瓶口向下放置瓶体一开盖瓶内流体就会快速自动流出的弊端,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瓶体,该种瓶体在向下的瓶口处设置了硅胶阀门,这样用户在使用时,打开掀盖后,只有用一些力挤压瓶体时,瓶内流体才会从瓶口受力张开的阀门处流出,和以前的瓶体相比,无疑方便了不少。但目前此种瓶体皆为掀盖式,用户每次使用都需要先打开掀盖,用完还需要扣上掀盖,而在打开掀盖挤压瓶体使用时,也需担心掀盖会不会因掀开的幅度不够大而可能挡住瓶内流体的外出使用,这说明此种瓶体仍旧不够方便舒心,仍有改善的空间和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瓶盖,其可为圆柱形盖,主要盖在圆柱形可挤压瓶体上,整个瓶体瓶口向下放置,用户只需原地旋转瓶盖最外层一定角度,就能让瓶盖打开或闭合,从而实现对整个瓶体的打开使用和闭合密封的操作,既简单又方便舒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瓶盖,主体为封口盖,封口盖上有与瓶口相通的开口,开口处设有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封口盖上套接有可旋转装置,可旋转装置上有可移动板状物挡在阀门装置之外,阀门装置的外端靠近封口盖上的开口,内端向瓶里方向内凹形成内凹端,阀门装置外端到内凹端的距离大于外端到阀门装置之外可移动板状物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瓶盖上设有阀门装置,实际实施中可为硅胶阀门,这样有了瓶盖内的硅胶阀门作为瓶口处流体的撑托,配有本实用新型瓶盖的瓶体就能以瓶盖为支撑,瓶口向下放置,而瓶内流体在待用状态时就会始终因重力的作用聚集在瓶口处方便随时使用,用户不用担心打开瓶盖瓶口流体会自动快速流出;因为硅胶阀门之外挡有可移动板状物,而硅胶阀门的外端到硅胶阀门向瓶里方向内凹的内凹端的距离大于这个外端到硅胶阀门之外可移动板状物的距离,这种尺寸的设计决定了硅胶阀门的内凹端受力时要向外伸出足够长度,直至伸到外面板状物所在水平位置之外才能张口,这样当外面板状物挡在硅胶阀门之外时,实际等于完全断了里面硅胶阀门向外完全伸出张口的机会,从而有效保障了瓶盖的封闭性,也等于有效保障了整个瓶体的密封性。于是,通过控制挡在硅胶阀门之外的板状物的是否挡道,就可以控制整个瓶体的打开使用或关闭密封;由于在封口盖上套接有可旋转装置,而挡在硅胶阀门前的可移动板状物就连在可旋转装置之上,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旋转本实用新型瓶盖最外层的旋转装置来控制板状物的位置,使其在硅胶阀门之外实现挡道或让开,从而实现瓶盖的封闭或打开,亦即瓶盖的关盖或开盖,进而实现整个瓶体的封闭和使用。整个操作只需要轻轻原地转一转瓶盖最外层就能完成:即转过去,开盖使用,转回来,关盖密封,既简单又方便舒心;最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独特的原地转一转就能实现瓶盖开盖、关盖的设计,当瓶体第一次转过去开盖使用后,并不需要每次都再转回来关盖,而是让瓶盖就一直处于开盖状态,让硅胶阀门始终外露处于待用状态,这样,用户就能在下次使用时,拿起瓶体直接挤压使用,用后放下即可,省略了原来使用时每次都要开盖、关盖的步骤,让产品的使用更简单方便和舒心。

附图说明

图1、2为传统瓶口向上的圆柱形挤压式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其它圆柱形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现有瓶盖为圆柱形且瓶口向下放置的各种挤压式软管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瓶口向下放置且瓶口处设有阀门装置的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有可转动挡板的封口盖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底端出口向上摆放的旋转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底端开口向上摆放的连有可转动挡板的封口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瓶盖出口向上摆放且出口封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瓶盖出口向上摆放且出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15、16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出口向上时从封闭到打开的使用状态示意简图。

图17、18、19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出口向上时从封闭到打开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0、21、22为配有本实用新型瓶盖的瓶体瓶口向上时瓶盖从封闭到打开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3为配有本实用新型瓶盖的瓶体使用时阀门装置受力向外凸出张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内阀门装置受力向外凸出张口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25为配有本实用新型瓶盖的瓶体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6、27、28、29为配有本实用新型瓶盖的瓶体使用后关盖时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30、31、32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从打开到封闭的使用状态示意简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34、35、36为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从封闭到打开的使用状态示意简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中可转动挡板初始位置位于另一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中可转动挡板初始位置位于另一边时旋转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9、40为本实用新型中可转动挡板初始位置位于另一边时瓶盖出口准备打开时的使用状态示意简图。

图41、42为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43、44为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45、46为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使用时从封闭到打开的使用状态示意简图。

图47为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可挤压式瓶体为人们所使用,有一类是圆柱形瓶体,传统的由圆柱形瓶身1,圆柱形瓶盖2组成,此种瓶体瓶口向上放置,瓶盖2或为单独的螺旋式,或其上设有掀盖3,逐渐后来又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新的圆柱形瓶体,其瓶口仍然向上放置,只是瓶口上的圆柱形瓶盖2上设有开关按纽块45,用时按下其按纽端,则另一端上翘,与瓶口相通的出口46外露,相当于此时瓶盖已开。图1、2、3中所示的瓶体都为瓶口向上放置,使用时很容易遇到用到最后瓶底的流体要流较长时间才能流到瓶口的麻烦;于是出现了如图4、5所示瓶口向下放置的采用圆柱形瓶盖的软管包装,只是此种包装里面不能放流体,不然就会如图中所示那样,用户一打开瓶盖,瓶口处的流体47就会自动快速流出,搞得使用者措手不及,令人非常不爽;于是又出现了如图6所示的瓶体,该瓶体瓶口向下放置,仍由瓶身1及圆柱形瓶盖2组成,瓶盖2上有掀盖3,只是在瓶盖2内的瓶口处设有硅胶阀门装置8,硅胶阀门8上有切口9,依靠硅胶阀门8的撑托和受力时阀门切口张开,不受力时切口自动闭合的特性,虽然解决了前面所述此类瓶体一打开瓶内流体自动快速流出的弊端,但此种瓶体仍然具有需每次使用都开盖关盖及使用时下面掀盖有可能挡住从瓶口处向下流出的流体等诸多不便,说明此类产品仍有改良的空间和必要。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瓶盖2主体为封口盖,由封口里盖4和封口外盖5组成,封口里盖4的底端上有与瓶口相通的开口12,开口12处设有阀门装置8,此处实施例中可为硅胶阀门,封口外盖5上套接有可旋转装置,本实施例中为旋转外盖6,旋转外盖6卡扣在封口外盖5上并可绕其旋转,旋转外盖6的底端外圈形成支撑端7,旋转外盖6底端内侧向瓶里方向也就是向上开有与封口里盖4底端开口12相对应的出口10,出口10与支撑端7之间为斜壁11。在开口12与出口10之间设有可移动板状物,本实施例中为可转动挡板15,可转动挡板15通过转轴和限动块连在封口外盖5的底端,挡在硅胶阀门装置8之外,可转动挡板15通过其一端转动槽17内的推杆18与旋转外盖6相连。硅胶阀门8的外端13靠近封口里盖4的底端开口12,硅胶阀门8内端向瓶里方向内凹形成内凹端14,内凹端14的中间有十字切口9,硅胶阀门8外端13到内凹端14的距离大于外端13到硅胶阀门8之外可转动挡板15的距离。

再如图7所示:旋转外盖6通过内侧壁上的两凸圈21、23所形成的凹槽圈卡扣在封口外盖5外侧壁上的凸圈22上并能绕其旋转。可转动挡板15之上设有与开口12、出口10相应的出孔16,在可转动挡板15的两边,位于封口外盖5底端分别设有阻动柱19、20,以确保可转动挡板15在绕轴转动时能被限定在一定的幅度内,恰好完成对封口里盖4底端开口12和旋转外盖6底端出口10的遮挡和打开。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的封口盖在此实施例中由封口里盖4及封口外盖5组成,封口外盖5的外侧壁上有凸圈22,封口里盖4的底端有开口12,开口12处向瓶里方向设有硅胶阀门装置8,硅胶阀门8的外端13靠近开口12,内端向瓶里方向内凹形成内凹端14,内凹端14的中间有十字切口9。封口外盖5的底端通过转轴24及限动块36连有可转动挡板15,可转动挡板15可绕转轴24转动,并在限动块36的限制下在封口外盖5的底端紧贴着开口12作水平转动,可转动挡板15的两边,在封口外盖5底端上分别设有阻动柱19和阻动柱20,用以限制可转动挡板15的最大转动角度,可转动挡板15之上设有出孔16并在一端开有转动槽17,出孔16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可与开口12重叠形成上下通孔。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的旋转外盖6的内侧壁上有凸圈21、23,两凸圈之间形成凹槽圈。旋转外盖6的底端外圈形成支撑端7,旋转外盖6底端内侧向瓶里方向开有出口10,出口10与支撑端7之间为斜壁11,旋转外盖6的底端向内连有推杆18。

当图9所示的旋转外盖6卡扣在图8所示封口盖的封口外盖5之上时,推杆18插进封口外盖5底端的可转动挡板15边上的转动槽17之内,此时封口外盖5外侧壁上的凸圈22位于旋转外盖6内侧壁上的凸圈21、23之间,而可转动挡板15紧贴在封口里盖4底端开口12及旋转外盖6底端出口10之间。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如图10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底端出口10向上摆放的旋转外盖6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旋转外盖6内侧壁上的凸圈23之上设有卡进槽口27和29,在凸圈21之上开有相应的卡进槽口28和30,其中卡进槽口27、28形成上下通口,卡进槽口29、30形成上下通口,在卡进槽口27、28的同一边上,旋转外盖6的内侧壁上分别有阻动块25、26。

如图11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底端开口12向上摆放的连有可转动挡板15的封口盖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封口外盖5外侧壁上的凸圈22上设有卡进槽口33,在卡进槽口33的同一边上并位于凸圈22上下两端,在封口外盖5的外侧壁上设有阻动块31、32,而在封口外盖5外侧壁的另一端,位于凸圈22的上下两端还设有阻动块34、35,从旋转外盖6与封口外盖5卡扣时的位置对应来说,阻动块31、32分别与图10中所示的卡进槽口27、28对应,而阻动块34、35则分别与图10中所示的卡进槽口29、30对应。在封口外盖5此时向上的底端处,通过转轴24和限动块36连有可转动挡板15,此时可转动挡板15将封口里盖4向上的底端处的开口12挡住,因为前面尺寸的设定,便使得开口12内部的硅胶阀门8的内凹端14无法完全伸展出来张口,而可转动挡板15上的出孔16处于待转动状态,可转动挡板15的一侧与封口外盖5此时向上的底端一边的阻动柱19相抵住,此时封口盖处于封闭状态。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当旋转外盖6卡扣在封口盖的封口外盖5之上时,此时封口外盖5外侧壁上的凸圈22卡在旋转外盖6内侧壁上的凸圈21、23之间,旋转外盖6内侧壁上的阻动块25、26分别与封口外盖5外侧壁上的阻动块31、32相抵住,并且可转动挡板15的一侧也与封口外盖5底端一边的阻动柱19相抵住,可转动挡板15之上的出孔16位于一侧,挡板15的其它部位位于旋转外盖6上的出口10与封口盖上的开口12之间并将两口完全挡住,而旋转外盖6上连有的推杆18插进可转动挡板15边端上的转动槽17内,此时整个瓶盖2处于封闭状态,旋转外盖6只能向一边即开盖方向旋转。

如图13所示:旋转外盖6绕封口外盖5向另一边旋转,图中是从左向右逆时针旋转,旋转外盖6上已经插进可转动挡板15边上转动槽17内的推杆18随着转动,并推动挡板15绕转轴24逆时针贴紧封口外盖5底端进行水平转动,转过一定角度后与右边阻动柱20相抵住,同时旋转外盖6内侧壁上的阻动块25、26分别转到了封口外盖5外侧壁上的阻动块34、35前面并与之相抵住,此时可转动挡板15上的出孔16转到封口盖上的开口12及旋转外盖6上的出口10之间,出口10、出孔16、开口12三者形成上下通口,硅胶阀门8裸露在外,整个瓶盖2处于开盖待用状态。

如图14、15、16及图17、18、19所示:本实用新型瓶盖使用时,转动旋转外盖6绕封口外盖5逆时针旋转,旋转外盖6上已插进可转动挡板15边端转动槽17内的推杆18跟着旋转,并沿着转动槽17的边框37处推动整个挡板15绕转轴24跟着逆时针转动,挡板15上的出孔16也随之旋转,慢慢向旋转外盖6之上的出口10处旋去,当出孔16开始旋至出口10之下时,再旋转下去出现重孔38,到旋转外盖6旋至不能旋动时,此时出孔16与旋转外盖6上的出口10及封口盖上的开口12重叠,出口10、出孔16、开口12上下形成通口39,硅胶阀门8裸露在外,本实用新型瓶盖处于开盖待用状态。

图20、21、22所示的是配有本实用新型瓶盖的圆柱形瓶身1在使用开盖时,通过转动旋转外盖6,便可轻松打开瓶盖各层开口,使硅胶阀门8裸露在外,整个瓶体处于开盖待用状态。

如图23、24、25所示:配有本实用新型瓶盖2的瓶体在使用时经前面所述,通过转动旋转外盖将瓶盖各出口打开而令硅胶阀门8裸露在外后,用户可瓶口向下挤压瓶身1,令硅胶阀门8受力向外伸出瓶盖2最外出口10之外,此时硅胶阀门8中间的切口9张口,瓶内流体47流出瓶外,如图25中所示。

如图26、27、28、29所示:配有本实用新型瓶盖2的瓶体使用后如需封闭,只需将瓶盖2最外层的旋转外盖6按前面旋转开盖时的反方向旋转回去,图中是瓶盖在下为逆时针旋转,瓶盖向上则为顺时针旋转,即可推动可转动挡板15回转,重新将封口盖上的开口12及旋转外盖上的出口10挡住,从而封闭瓶盖2,并使整个瓶体处于封闭密封状态。

再如图30、31、32所示:本实用新型瓶盖关盖时,将旋转外盖6回旋,图中是顺时针旋转,带动推杆18沿转动槽17的另一边框40推动挡板15绕转轴24顺时针回旋,直至挡板15与阻动柱19相抵住,此时挡板15上的出孔16旋至一边,挡板15其它部位将旋转外盖6上出口10挡住,整个瓶盖关盖封闭。

其实用户在每次使用配有本实用新型瓶盖的瓶体之后,没必要立即再转动旋转外盖6来封闭瓶盖,而是让硅胶阀门8一直裸露在外处于随时待用状态,因为硅胶阀门每次使用后都会自动回缩封闭来撑托其上瓶口内剩余流体的重量,此时硅胶阀门8不受外力是不会主动向外张口的,这样用户在第一次轻松原地转动外盖而开盖使用后,将该瓶体瓶口向下放置好,下次使用时拿起瓶体直接挤压即可,十分简单轻松方便。

如图33所示:本实施例中,只是旋转外盖6内侧多了里盖41,由里盖41卡扣在封口盖的封口外盖5上并能绕其旋转,其它结构与图7中所示结构相同。

如图34、35、36所示:与图33所示实施例相匹配,位于封口外盖5底端的可转动挡板15上连有的转轴24位于挡板15之上转动槽17的边上,亦即此实施例中转轴24位于可转动挡板15上的转动槽17与出孔16之间,此时封口外盖5上的阻动柱19、20位于档板15的同一边,这样旋转外盖6只需转动较少角度就能推动挡板15跟着旋转并完成整个瓶盖的开口和封闭,具体的可设置成旋转外盖6从初始位置旋转至开盖位置的角度在70度到110度之间为宜,这样能使用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瓶盖时手感更佳。由于前面对本实用新型瓶盖如何开盖的操作有过详细描述,这里不再重复。

如图37、38所示:本实施例中,可转动挡板15的起始位置位于封口外盖5底端的另一边,图中是在左边,相应的,推杆18也位于旋转外盖6的另一端,与可转动挡板15上的转动槽17相对应。

如图39所示:图37所示实施例使用时将旋转外盖6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即可将可转动挡板15上的出孔16转至与旋转外盖6上的出口10重叠相通而形成开盖状态。本实施例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开盖旋转习惯,无论你是习惯左旋开盖还是右旋开盖,都能有一款适合你。

如图40所示:图37所示实施例在使用后,只需将旋转外盖6逆时针旋回去即可将本实用新型瓶盖2关盖,此时整个瓶体处于封闭状态。

如图41、42所示:此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瓶盖2的最外端出口10向外延伸有柱圈42。

如图43、44所示:本实施例中,封口盖为单一的封口里盖4,封口里盖4上的开口12位于封口里盖4的底端边上,开口12处向瓶里方向设有硅胶阀门,硅胶阀门向瓶里方向的内凹端上有切口,封口里盖4的外侧壁上套接有旋转外盖6,旋转外盖6的底端内壁作为板状物紧贴在开口12处挡在硅胶阀门之外,旋转外盖6底端边上开有与封口里盖4底端边上开口12对应的出口10,开口12与出口10旋转重叠时可形成通口39。

如图45、46所示:图43、44所述实施例使用时,只需转动旋转外盖6,图中是逆时针旋转,将旋转外盖6底端边上的出口10旋至与封口里盖4底端边上的开口12重叠,即可形成通口39,硅胶阀门外露,整个瓶盖处于开盖待用状态。

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中,封口盖由封口里盖4和封口外盖5组成,封口外盖5的底端外圈形成支撑端44,封口里盖4底端有开口12,封口外盖5的底端有相应的出口10,上下两口可形成通口,在封口外盖5的外侧壁上接有旋转壁圈43,旋转壁圈43在封口外盖5里面接有可转动挡板15,可转动挡板15位于封口里盖4底端的开口12及封口外盖5底端的出口10之间。此实施例中用户转动旋转壁圈43来带动可转动挡板15旋转从而完成整个瓶盖的开口与封闭,整个操作中只有旋转壁圈43转动,支撑端44是不动的。

本实用新型瓶盖以圆柱形为主要实施形状,这样方便用户使用时原地旋转外盖,也可不用受到任何形状限制,比如为内圆外方的形状亦可,只要能旋转实现瓶盖的开盖关盖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方便使用之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