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口护理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627发布日期:2018-09-25 20:3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口护理箱。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造口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没有专用的盛放护理用品的容器,一般都是用普通的工具盒来代用。由于护理用品品种较多,一般包括造口粉、棉签、防漏膏、造口袋、造口底盘等。且各种用品之间的大小规格等差别较大,通常都是混乱的放在工具盒中,不仅每次取用时不方便,而且由于经常翻动,造成护理用品破损而浪费,同时降低了护理的效率。现有技术急需一种便于造口护理用品归类,提高护理效率的造口护理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造口护理用品归类,提高护理效率的造口护理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造口护理箱,包括箱体和与箱体配合的盖体,所述盖体上端设置有把手;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若干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两端为磁吸附头,所述箱体内壁包覆有铁皮层,所述磁吸附头与铁皮层配合吸附固定;所述隔离板包括固定板和与固定板插接的滑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滑动板的外端设置有磁吸附头。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将造口护理用品放置在隔离板隔离出的空格内,并对造口护理用品分类存放,通过标贴加以标识,在使用时,可以迅速的拿取,降低护理用品的破损率和提高护理的效率;同时,隔离板可以通过磁吸附头调整在箱体内的位置,更具每一类用品的多少调整存放空间,这样提高了空间的合理利用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磁吸附头的外端部为宽部,所述磁吸附头内端部为窄部,所述宽部外表面为平整表面,所述平整表面与铁皮层配合吸附,所述磁吸附头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外部为聚四氟乙烯外壳体,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磁粉或磁块。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磁吸附头与铁皮牢固吸附,吸附位置的加宽和平整表面设计,加强了吸附面积,提高了吸附力,保证隔离板位置的稳定。

作为优选地,所述宽部外表面厚度为0.5-1mm。这样的设计,将磁粉或磁块设置在内部,可以提高箱体的清洁度,满足医疗用品对清洁度的要求,同时较薄的宽部外表面厚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磁吸附力,同时满足隔离效果。

作为优选地,所述磁吸附头与固定板或滑动板端部一体成型。这样的设计利于提高部件的整体受力强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包括内部的聚四氟乙烯层和包覆在聚四氟乙烯层外部的铁皮层。这样的设计可以将部分隔离板与其他隔离板垂直设置,其他的隔离板的磁吸附头与部分隔离板的铁皮层形成吸附连接,对箱体内的格局进行不同的划分,以便于放置不同结构和体积的护理用品。

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内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壁上分布有凸点,所述滑动板与插槽配合插接,并与凸点阻尼摩擦配合。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固定板和滑动板的滑动插接来调整隔离板的长度,并通过凸点保证滑动的稳定性和插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凸点包括靠近插槽开口位置的的外凸点和靠近插槽底部位置的的内凸点,所述外凸点分布密度大于内凸点分布密度。这样的设计,将利用率较高的外凸点设计较多,将利用率较低的内凸点设计较少,提高了凸点材料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凸点为与插槽内壁一体成型的硬质凸点,所述内凸点为与插槽内壁粘接的弹性凸点;所述弹性凸点与弹性乳胶膜一体成型,所述弹性乳胶膜与插槽内壁粘接。通过这样的凸点分布排列,外部的弹性凸点起到较好的夹紧作用,内部的弹性凸点起到进一步的夹紧作用,在滑动板与插槽内壁配合后,较为稳定。

作为优选地,所述滑动板包括沿磁吸附头向内依次设置的聚四氟乙烯滑动段和不锈钢滑动段;所述聚四氟乙烯滑动段和不锈钢滑动段长度相同,所述聚四氟乙烯滑动段和不锈钢滑动段过渡位置平滑过渡。这样的设计,在滑动板在插槽内滑动时,初期不锈钢滑动段与硬质凸点配合滑动,获得一定的阻尼力;随着不锈钢滑动段继续滑入插槽内,不锈钢滑动段与弹性凸点配合,降低了不锈钢滑动段的摩擦力,而同时,聚四氟乙烯滑动段与硬质凸点配合阻尼滑动,获得一定的摩擦力(由于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摩擦系数小,获得的摩擦力小于不锈钢滑动段与硬质凸点配合获得的摩擦力,只是如此,补充了不锈钢滑动段减少的阻力),这样整体滑动板在插入插槽内的过程中获得较为均匀的阻尼力,便于操作者操作,防止阻尼力变化,而导致操作者施力不当。

作为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烯滑动段与不锈钢滑动段通过插接结构连接,所述插接结构包括聚四氟乙烯插头和不锈钢插槽,所述聚四氟乙烯插头和不锈钢插槽插接固定并通过粘结剂粘接。这样的设计,获得两种不同材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滑动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将造口护理用品放置在隔离板隔离出的空格内,并对造口护理用品分类存放,通过标贴加以标识,在使用时,可以迅速的拿取,降低护理用品的破损率和提高护理的效率;同时,隔离板可以通过磁吸附头调整在箱体内的位置,更具每一类用品的多少调整存放空间,这样提高了空间的合理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箱体俯视结构示意图(不同格局);

图4为隔离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隔离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聚四氟乙烯插头和不锈钢插槽插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盖体;3、把手;4、隔离板;5、磁吸附头;6、固定板;7、滑动板;8、宽部;9、窄部;10、聚四氟乙烯外壳体;11、磁粉;12、插槽;13、硬质凸点;14、弹性乳胶膜;15、弹性凸点;16、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7、不锈钢滑动段;18、聚四氟乙烯插头;19、不锈钢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造口护理箱,包括箱体1和与箱体1配合的盖体2,所述盖体2上端设置有把手3;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若干隔离板4,所述隔离板4两端为磁吸附头5,所述箱体1内壁包覆有铁皮层,所述磁吸附头5与铁皮层配合吸附固定;所述隔离板4包括固定板6和与固定板6插接的滑动板7,所述固定板6和滑动板7的外端设置有磁吸附头5。

所述磁吸附头5的外端部为宽部8,所述磁吸附头5内端部为窄部9,所述宽部8外表面为平整表面,所述平整表面与铁皮层配合吸附,所述磁吸附头5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外部为聚四氟乙烯外壳体10,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磁粉11或磁块。磁吸附头5横截面优选等边三角形。

所述宽部8外表面厚度为0.5-1mm。

所述磁吸附头5与固定板6或滑动板7端部一体成型。

所述固定板6包括内部的聚四氟乙烯层和包覆在聚四氟乙烯层外部的铁皮层。

所述固定板6的内端开设有插槽12,所述插槽12内壁上分布有凸点,所述滑动板7与插槽12配合插接,并与凸点阻尼摩擦配合。

所述凸点包括靠近插槽12开口位置的的外凸点和靠近插槽12底部位置的的内凸点,所述外凸点分布密度大于内凸点分布密度。

所述外凸点为与插槽12内壁一体成型的硬质凸点13,所述内凸点为与插槽12内壁粘接的弹性凸点15;所述弹性凸点15与弹性乳胶膜14一体成型,所述弹性乳胶膜14与插槽12内壁粘接。

所述滑动板7包括沿磁吸附头5向内依次设置的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和不锈钢滑动段17;所述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和不锈钢滑动段17长度相同,所述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和不锈钢滑动段17过渡位置平滑过渡。

所述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与不锈钢滑动段17通过插接结构连接,所述插接结构包括聚四氟乙烯插头18和不锈钢插槽19,所述聚四氟乙烯插头18和不锈钢插槽19插接固定并通过粘结剂粘接。

实施例1

一种造口护理箱,包括箱体1和与箱体1配合的盖体2,所述盖体2上端设置有把手3;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若干隔离板4,所述隔离板4两端为磁吸附头5,所述箱体1内壁包覆有铁皮层,所述磁吸附头5与铁皮层配合吸附固定;所述隔离板4包括固定板6和与固定板6插接的滑动板7,所述固定板6和滑动板7的外端设置有磁吸附头5。盖体2与箱体1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磁吸附头5的外端部为宽部8,所述磁吸附头5内端部为窄部9,所述宽部8外表面为平整表面,所述平整表面与铁皮层配合吸附,所述磁吸附头5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外部为聚四氟乙烯外壳体10,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磁粉11或磁块。

所述宽部8外表面厚度为0.5-1mm。

所述磁吸附头5与固定板6或滑动板7端部一体成型。

所述固定板6包括内部的聚四氟乙烯层和包覆在聚四氟乙烯层外部的铁皮层。

所述固定板6的内端开设有插槽12,所述插槽12内壁上分布有凸点,所述滑动板7与插槽12配合插接,并与凸点阻尼摩擦配合。

通过这样的设计,隔离板4可以横向与箱体1内壁吸附配合,也可以纵向与箱体1内壁吸附配合,若干的隔离板4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将一个横向而其他的隔离板4纵向,由于每个隔离板4的两端都设置有磁吸附头5,而每个隔离板4的固定板6外部均为铁皮层,隔离板4与箱体1内壁,以隔离板4与隔离板4与之间,都可以形成吸附固定结构,进而在箱体1内部可以根据造口护理用具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数量隔离出合理的空间格子,满足不同需求,大大丰富了空间变化能力。如附图2为四纵排列,而附图3为一纵三横排列。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凸点包括靠近插槽12开口位置的的外凸点和靠近插槽12底部位置的的内凸点,所述外凸点分布密度大于内凸点分布密度。

所述外凸点为与插槽12内壁一体成型的硬质凸点13,所述内凸点为与插槽12内壁粘接的弹性凸点15;所述弹性凸点15与弹性乳胶膜14一体成型,所述弹性乳胶膜14与插槽12内壁粘接。硬质凸点13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所述滑动板7包括沿磁吸附头5向内依次设置的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和不锈钢滑动段17;所述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和不锈钢滑动段17长度相同,所述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和不锈钢滑动段17过渡位置平滑过渡。

所述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与不锈钢滑动段17通过插接结构连接,所述插接结构包括聚四氟乙烯插头18和不锈钢插槽19,所述聚四氟乙烯插头18和不锈钢插槽19插接固定并通过粘结剂粘接。

在空间组合调整过程中,最多的操作就是对隔离板4的长度进行调节,需要将滑动板7在固定板6内滑动插取,由于滑动板7长度略小于固定板6,为了获得较为稳定的插取阻尼力,将滑动板7的材质在滑动方向进行了区分,最内端为不锈钢滑动段17,不锈钢滑动段17与磁吸附头5之间为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的摩擦系数大于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而固定板6的插槽12内壁由外至内,分布了硬度不同,密度不同的凸点,外凸点为硬质凸点13,密度大;内凸点为弹性凸点15,密度小。

这样的设计,在滑动板7与插槽12配合初期,不锈钢滑动段17与硬质凸点13(优选四排,每排间距0.5cm)配合,插槽12内壁的硬质凸点13将滑动板7夹在中部,施加一定压力,使得滑动板7在滑动时具有一定的阻力,同时,通过挤压,使得滑动板7与固定板6位置相对稳定;随着滑动板7滑动的深入不锈钢滑动段17与弹性凸点15配合,降低了不锈钢滑动段17的摩擦力,而同时,聚四氟乙烯滑动段16与硬质凸点13配合阻尼滑动,获得一定的摩擦力(由于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摩擦系数小,获得的摩擦力小于不锈钢滑动段17与硬质凸点13配合获得的摩擦力,只是如此,补充了不锈钢滑动段17减少的阻力),这样整体滑动板7在插入插槽12内的过程中获得较为均匀的阻尼力,便于操作者操作,防止阻尼力变化,而导致操作者施力不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