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重性能好的起重机支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1218发布日期:2018-12-07 22:4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重性能好的起重机支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承重性能好的起重机支腿。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航吊,吊车,桥式起重机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和料场上空进行物料吊运的起重设备。由于它的两端坐落在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属支架上,形状似桥。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它是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起重机械。

起重机需要搬运的物品非常重要,因此在搬运过程中,起重机自身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为了保持起重机的稳定,通常会通过支腿来支撑起重机,常见的起重机支腿承重性能不好,往往只具备单一的承重腿来进行支撑,可能导致承重力不够,容易打滑,而造成起重机晃动,严重时可能会产生重大事故,造成极大的危险性,给搬运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重性能好的起重机支腿,具备承重性能好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的起重机支腿承重性能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重性能好的起重机支腿,包括法兰,所述法兰的左侧通过主横臂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四个且开设在固定板底部的四角处,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贯穿滑槽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副支撑装置,位于滑槽内部的滑块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板对应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固定板对应拉杆的位置开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通过槽,所述拉杆的顶端贯穿通过槽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拉球;

所述副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副横臂,所述副横臂远离第二液压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副支撑底座,两个副支撑底座之间通过伸缩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板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拉伸板,所述拉伸板的右侧贯穿固定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拉伸板顶部和底部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固定壳体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块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壳体左侧固定连接在位于左侧的副支撑底座的右侧,所述拉伸板右侧固定连接在位于右侧的副支撑底座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主支撑底座顶部对应第一液压缸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靠近第一液压缸的一侧与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所述副支撑底座顶部对应固定柱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靠近固定柱的一侧与固定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球的表面套设有软垫,所述拉杆的顶端贯穿软垫与拉球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支撑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所述副支撑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板、滑槽、滑块和副支撑装置,解决了常见的起重机支腿承重性能不好的问题,通过可进行位置变换并且可改变与地面接触面积的副支撑装置,配合着主支撑底座同时进行对起重机的支撑,辅助性的提高了支撑面积,可以极大化的提高整个起重机支腿的承重性能,可以根据所需承重力而方便进行调节,不会造成起重机的晃动,不易打滑,避免了重大事故的产生,降低了搬运操作中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板,对两个副支撑底座进行连接,并且可以根据两个副横臂带动的两个副支撑底座进行伸缩,提高了承重性能和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加固了主支撑底座在第一液压缸上的固定程度,防止主支撑底座承受较大的支撑力而从第一液压缸上脱落,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筋,加固了副支撑底座在固定柱上的固定程度,防止副支撑底座承受较大支撑力而从固定柱上脱落,通过设置软垫,使用者可以更加舒适方便的拉动拉球和拉杆,从而改变副支撑装置的位置,以实现更好的支撑效果,通过设置第一防滑垫和第二防滑垫,防止雨雪天气,地面湿滑,而导致主支撑底座和副支撑底座在进行支撑时与地面打滑,产生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副支撑装置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副支撑装置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板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法兰、2主横臂、3第一液压缸、4主支撑底座、5固定板、6滑槽、7滑块、8副支撑装置、81第二液压缸、82副横臂、83固定柱、84副支撑底座、85伸缩板、851固定壳体、852拉伸板、853第一卡块、854第二卡块、86第二加强筋、87第二防滑垫、9限位块、10限位槽、11拉杆、12通过槽、13拉球、14第一加强筋、15软垫、16第一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承重性能好的起重机支腿,包括法兰1,通过法兰1可将整个支腿安装在起重机机架之上,法兰1的左侧通过主横臂2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3,第一液压缸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支撑底座4,主支撑底座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16,主支撑底座4顶部对应第一液压缸3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14,第一加强筋14靠近第一液压缸3的一侧与第一液压缸3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底部开设有滑槽6,滑槽6的数量为四个且开设在固定板5底部的四角处,滑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7,滑块7的底部贯穿滑槽6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副支撑装置8,位于滑槽6内部的滑块7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固定板5对应限位块9的位置开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限位槽10,滑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11,固定板5对应拉杆11的位置开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通过槽12,拉杆11的顶端贯穿通过槽12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拉球13,拉球13的表面套设有软垫15,拉杆11的顶端贯穿软垫15与拉球13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5,副支撑装置8包括第二液压缸81,第二液压缸8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滑块7的底部,第二液压缸8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副横臂82,副横臂82远离第二液压缸8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3,固定柱8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副支撑底座84,副支撑底座84为半圆形,其两个平面相对,副支撑底座8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87,副支撑底座84顶部对应固定柱83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筋86,第二加强筋86靠近固定柱83的一侧与固定柱83固定连接,两个副支撑底座84之间通过伸缩板85固定连接,伸缩板85包括固定壳体851,固定壳体851左侧固定连接在位于左侧的副支撑底座84的右侧,固定壳体851的内部设置有拉伸板852,拉伸板852的右侧贯穿固定壳体851且延伸至其外部,拉伸板852右侧固定连接在位于右侧的副支撑底座84的左侧,拉伸板852顶部和底部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853,固定壳体85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块853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块854,通过设置伸缩板85,对两个副支撑底座84进行连接,并且可以根据两个副横臂82带动的两个副支撑底座84进行伸缩,提高了承重性能和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14,加固了主支撑底座4在第一液压缸3上的固定程度,防止主支撑底座4承受较大的支撑力而从第一液压缸3上脱落,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筋86,加固了副支撑底座84在固定柱83上的固定程度,防止副支撑底座84承受较大支撑力而从固定柱83上脱落,通过设置软垫15,使用者可以更加舒适方便的拉动拉球13和拉杆11,从而改变副支撑装置8的位置,以实现更好的支撑效果,通过设置第一防滑垫16和第二防滑垫87,防止雨雪天气,地面湿滑,而导致主支撑底座4和副支撑底座84在进行支撑时与地面打滑,产生事故,通过设置固定板5、滑槽6、滑块7和副支撑装置8,解决了常见的起重机支腿承重性能不好的问题,通过可进行位置变换并且可改变与地面接触面积的副支撑装置8,配合着主支撑底座4同时进行对起重机的支撑,辅助性的提高了支撑面积,可以极大化的提高整个起重机支腿的承重性能,可以根据所需承重力而方便进行调节,不会造成起重机的晃动,不易打滑,避免了重大事故的产生,降低了搬运操作中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使用时,根据起重机若需要搬运较重的货物,首先开启第一液压缸3,第一液压缸3带动主支撑底座4先着地进行支撑,之后根据所需承重,向外拉动拉杆11,即此时的四对副支撑底座84相靠较远,副横臂82启动,带动同侧两个固定柱83拉远距离,即在伸缩板85的作用下,同侧的两个副支撑底座84相互远离,加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稳定性,调整好所有的副横臂82之后,开启第二液压缸81,使所有的副支撑底座84接触地面,进行辅助性的支撑,从而多个面同时的进行支撑,极大化的提高了起重机的稳固程度和支腿的承重性能,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该承重性能好的起重机支腿,通过设置固定板5、滑槽6、滑块7和副支撑装置8,解决了常见的起重机支腿承重性能不好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