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联合收割机的小型全自动收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9963发布日期:2018-12-11 19:4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联合收割机的小型全自动收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割机的收粮装置,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全自动收粮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多存在小田块,所采用的收获机械仍以小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为主。受限于机器体积,粮仓容积较小,为节约返场卸粮时间,多采用人工接粮,即有1-2人随机器站在放粮口处进行手动放粮、接粮、扎带,不仅危险且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收割机粮箱体积被逐渐加大,虽然储粮量有所上升,但是也存在明显问题,即整机重量增加,增大了机器对土壤的压实度,破坏田块。若收割机在深泥脚水田工作,会因为地面不平,重量过大从而容易造成倾斜甚至侧翻。另外大容积粮箱虽然增加了储粮量,但是仍然需要返场卸粮或是停靠田边进行卸粮,浪费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送袋、撑袋、放粮、封袋、推袋的适用于联合收割机的小型全自动收粮装置。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为放粮装置和封粮装置的组合,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所需功能且有效减轻整机重量,在作业过程中不会增大机器对土壤的压实度,不会破坏田块,实现轻量化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联合收割机的小型全自动收粮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表面环绕有一圈传送带(5),传送带由电动机(3)驱动,用于支撑和传送粮袋;传送带(5) 上部设有封粮装置和放粮装置,放粮装置包括收粮机架,收粮机架上架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内侧分别置入可移动的挂接辊(11),挂接辊(11)内侧挂接有粮袋(8),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上侧固定有第一驱动链轮组(12),并且下侧固定有第二驱动链轮组(10)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上还固设有伸缩式放粮器(9);

第二驱动链轮组(10)的第二链节(10-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拨指(10-2), 弹性拨指(10-2)随着第二驱动链轮组(10)转动时接触到挂接辊(11)的外侧轴端,使得挂接辊(11)与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构成移动副, 在挂接辊遇到来自弹簧压板(13)的阻力后,由于弹性拨指(10-2)的刚度小,会弯曲,并且由轴端滑出从而无法带动挂接辊继续前进,使得位于第一横导轨 (1-1)和第二横导轨(1-2)上的弹簧压板(13)对挂接辊(11)进行限位,即第二驱动链轮组带动挂接辊,使得粮袋(8)到达放粮工位;

第一驱动链轮组(12)的第一链节(1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拨动块(12-3), 拨动块(12-3)随着第一驱动链轮组(12)转动时接触到挂接辊(11)的外侧轴端,由于焊接的拨动块刚度大,会带动挂接辊(11)压下弹簧压板(13)继续前进,而弹簧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会复位并阻止后续的挂接辊前进,由于第一驱动链轮组的运动由外置的步进电机控制,链节的移动距离可控,可以使得粮袋到达伸缩式放粮器的出料口下端,步进电动机停止作业。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为实现自动送袋、撑袋、放粮、封袋、推袋等一体过程,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且在收割过程中进行,节约劳动力和作业时间。

为实现进一步的目的,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

进一步地,伸缩式放粮器(9)的出料口伸入挂接于挂接辊(11)内侧的粮袋(8)的内部,粮袋(8)的袋口高于袋口收紧导轨(7)顶部,收紧导轨(7) 下方设有支撑粮袋(8)的可移动导轨(6)。

进一步地,可移动导轨(6)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支架(6-1),支架(6-1) 的上部通过支柱(7-3)固定有呈喇叭状的收紧导板(7-2),支架(6-1)的中部通过弹簧(6-2)固定有呈喇叭状的扶板(6-4)。

进一步地,收紧导板(7-2)内侧安装有第一导向滚轮(7-1),扶板(6-4) 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导向滚轮(6-3),第一导向滚轮(7-1)间距小于扶板(6-4) 间距。

进一步地,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上均设置有挂接辊置入开口(14)。

进一步地,伸缩式放粮器的出料口设有挡板。

进一步地,封粮装置远离放粮装置的一端衔接有封袋机(2),封袋机固定于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轴测图。

图3为第一横导轨和第二横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弹簧压板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驱动链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驱动链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封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1-1第一横导轨,1-2第二横导轨,2封袋机,3电动机, 4电动推杆,5传送带,6可移动导轨,6-1支架,6-2弹簧,6-3第二导向滚轮,7袋口收紧导轨,7-1第一导向滚轮,7-2收紧导板,7-3支柱,8粮袋,9伸缩式放粮器,10第二驱动链轮组,10-1第二驱动链轮,10-2弹性拨指, 10-3第二链节,11挂接辊,12第一驱动链轮组,12-1第一驱动链轮,12-2第一链节,12-3拨动块,13弹簧压板,14挂接辊置入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联合收割机的小型全自动收粮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表面环绕有一圈传送带5,传送带由电动机3驱动,用于支撑和传送粮袋;传送带5上部设有封粮装置和放粮装置,放粮装置包括收粮机架,收粮机架上架设有导轨1,导轨1为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内侧分别置入可移动的挂接辊11,挂接辊11内侧挂接有粮袋8,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上侧固定有第一驱动链轮组12, 并且下侧固定有第二驱动链轮组10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上还固设有伸缩式放粮器9;

第二驱动链轮组10,通过第二链节10-3将两个第二驱动链轮10-1链接,第二链节10-3上设置有两个弹性拨指10-2,弹性拨指10-2随着第二驱动链轮组10转动时接触到挂接辊11的外侧轴端,使得挂接辊11与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构成移动副,在挂接辊遇到来自弹簧压板13的阻力后,由于弹性拨指10-2的刚度小,会弯曲,并且由轴端滑出从而无法带动挂接辊继续前进,使得位于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上的弹簧压板13对挂接辊11进行限位,即第二驱动链轮组带动挂接辊,使得粮袋8到达放粮工位;

第一驱动链轮组12,通过第一链节12-2将两个第一驱动链轮12-1链接,第一链节12-2上设置有两个拨动块12-3,拨动块12-3随着第一驱动链轮组10 转动时接触到挂接辊11的外侧轴端,由于焊接的拨动块刚度大,会带动挂接辊 11压下弹簧压板13继续前进,而弹簧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会复位并阻止后续的挂接辊前进,由于第一驱动链轮组的运动由外置的步进电机控制,链节的移动距离可控,可以使得粮袋到达伸缩式放粮器的出料口下端,步进电动机停止作业。伸缩式放粮器9的出料口伸入挂接于挂接辊11内侧的粮袋8的内部,粮袋 8的袋口高于袋口收紧导轨7顶部,收紧导轨7下方设有支撑粮袋8的可移动导轨6。可移动导轨6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支架6-1,支架6-1的上部通过支柱 7-3固定有呈喇叭状的收紧导板7-2,支架6-1的中部通过弹簧6-2固定有呈喇叭状的扶板6-4。收紧导板7-2内侧安装有第一导向滚轮7-1,扶板6-4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导向滚轮6-3。第一导向滚轮7-1间距小于扶板6-4间距。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上均设置有挂接辊置入开口14。伸缩式放粮器的出料口设有挡板。封粮装置远离放粮装置的一端衔接有封袋机2,封袋机2固定于第一横导轨1-1和第二横导轨1-2上。

本发明工作原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补充粮袋阶段:当系统工作时,第二驱动链轮组10转动,位于其上的弹性拨指10-2接触到挂接辊的外侧轴端,并带动挂接辊在导轨1上滚动,当导轨1上的弹簧压板13对挂接辊的滚动进行限位时,由于弹性拨指的刚度小,从而无法带动挂接辊继续前进,即将粮袋送到放粮工位,完成补充粮袋阶段;

2、预放粮阶段:当粮袋进入放粮工位,第一驱动链轮组12开始转动,焊接于其上的拨动块12-3接触到挂接辊11的外侧轴端,由于焊接的拨动块12-3 刚度大,会带动挂接辊11压下弹簧压板13并继续前进,直至使得粮袋移动到伸缩式放粮器的下端,即完成预放粮阶段,而弹簧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会复位并阻止后续的挂接辊继续转动;

3、放粮阶段:当粮袋移动到伸缩式放粮器9的下端时,伸缩式放粮器的挡板打开开始放粮,直至粮袋中的粮食充满至袋口收紧导板7下端高度时,挡板关闭,停止放粮;

4、封袋阶段:放粮结束后,由于粮食的存在,重量增加,单纯依靠挂接辊的夹持无法拖动粮袋前进,传送带开始工作,带动粮袋前进。由于两块扶板6-4 呈喇叭口对称布置,在粮袋进入后,扶板6-4会被挤压,弹簧提供的压力能够使得两块扶板对粮袋保持足够的夹持力。而两块第一导向扶板的间距很小,在粮袋上端进入后,袋口两侧会向中间收紧。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使得粮袋在板间的运动更为顺畅。袋口收紧导板的出口正对封袋机的工作入口,在粮袋前端离开袋口收紧导板后会进入封袋机的入口,此时封袋机工作,对粮袋进行封口动作。待封口完毕后,原先用于夹持粮袋的夹子会碰触到导轨1内侧的挡块而动作,进而松开对粮袋的夹持。

5、当需要将封口后的粮袋推离收割机时,电动推杆4的电动缸工作,将粮袋推出。至此整个过程结束,进入下一粮袋的预放粮阶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