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密闭圆管廊道带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8514发布日期:2018-11-27 23:51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密闭圆管廊道带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密闭圆管廊道带式输送机,属于输送输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带式输送机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一些散装物料的运输主要以带式输送机为主。开放的带式输送机在输送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对工作环境影响较大,不符合环保要求,并且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同时外部环境(比如风、 雨、雪等)对散装物料影响很大,尤其是涉及到长距离架空输送时,上述问题尤其突出。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廊道结构,将输送机设置在相对密闭的廊道内,且在廊道内设置有检修通道。一方面,由于廊道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荷且需要保证较高的稳定性,对结构强度要求较高,传统的廊道一般采用钢混结构,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而且自重大,对立柱的支撑强度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密闭圆管廊道带式输送机,具体方案为:

一种全密闭圆管廊道带式输送机,包括密封罩体和输送带体,输送带体设于密封罩体内,所述密封罩体为管状体,输送带体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于管状体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体为多段管状单元连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体内部设有与输送带体方向平行的过道板。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体内部的下方设有一列间隔分布的横架,所述过道板设于横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为竖向设置的悬挂架,悬挂架的上端与管状体的顶部连接,悬挂架的下端与输送带体的上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为竖向设置的立支架,立支架的上端与输送带体的下部连接,立支架的下端与横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体有一组或两组,所述过道板位于输送带体的一侧或者位于两组输送带体之间。

本方案采用圆管廊道结构,由于圆管结构本身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钢混结构廊道,不需要增设其他加固结构,具有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的优点,且自重小,对立柱支撑强度要求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全密闭圆管廊道带式输送机,包括密封罩体和输送带体,其中输送带体4采用常规结构,包括托辊和由托辊支撑的胶带,托辊设于托辊架上。输送带体4设于密封罩体内。作为本方案的关键改进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罩体为管状体1,所述管状体1可采用但不限于圆形截面形状,也可采用如椭圆、多边形形状,本实施例中作为最优选择,采用圆形截面,可以在最节省材料的条件下获得最大内部使用空间,同时具有最佳的结构稳定性。输送带体4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于管状体的内壁,管状体1同时作为密封结构和支撑结构,不需要额外设置类似于传统廊道结构的基建部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管状体1为多段管状单元连接而成,管状单元的长度以适合成型和运输为准,各个管状单元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体1内部设有与输送带体方向平行的过道板3。所述管状体1内部的下方设有一列间隔分布的横架2,所述过道板3设于横架上。

作为一种效果较佳的选择方案,所述连接架为竖向设置的悬挂架5b,悬挂架5b的上端与管状体1的顶部连接,悬挂架5b的下端与输送带体4的上部连接,悬挂架包括两根立柱,两根立柱分别连接于托辊架的两侧部。该方案可以简化输送带体的结构,方便对输送带底部进行清扫,防止积灰。

实施例2

如图2,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方案,所述连接架为竖向设置的立支架5a,立支架的上端与输送带体4的下部连接,立支架5a的下端与横架连接。输送带体通过立支架支撑于管状体内部。立支架5a可以为一根或两根立柱。采用一根立柱时,立柱与横架和托辊架的一侧连接,托辊架的另一侧与管状体的侧壁连接。采用两根立柱时。两根立柱分别连接于托辊架的两侧,且均与横架连接。

另外,所述输送带体可以设置为一组或两组,采用一组输送带体时,过道板位于输送带体的一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采用两组输送带体时,过道板位于两组输送带体之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