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震动触感的电梯按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1189发布日期:2019-01-22 21:3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震动触感的电梯按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按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震动触感的电梯按钮。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常见电梯登记按钮主要为机械按钮和触摸按钮。这些按钮给用户的反馈大致分为如下三大类:触觉反馈,视觉反馈,听觉反馈。

触觉反馈,目前主要是机械按钮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即机械按钮中轻触按键按动后的行程触感反馈。但有些轻触按键的按动行程较小,其行程触感的反馈几乎无法感知。

视觉反馈,即用户按下按钮后,如果电梯系统接收到此登记信号,按钮根据系统反馈信号响应的应答光,应答光颜色可自定义。

听觉反馈,即用户按下电梯按钮后,电梯按钮可以通过蜂鸣等发音装置提供声音反馈。

有时机械按钮的按动行程较小,无法感知此电梯按钮是否已登记成功,只能通过其他反馈进程判断。

用户有时会误认为按钮未能登记成功,就会反复且长时间的按动此按钮。这样会缩短机械按钮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反馈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震动触感的电梯按钮。

一种震动触感的电梯按钮,包括面板、底板、边框、电路板、按钮面板、应答光源和微型马达,所述面板、底板和边框构成壳体,所述按钮面板通过螺丝嵌入面板中,所述电路板与按钮面板平行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电路板正面与所述按钮面板刚性连接,所述电路板正面设有应答光源,所述电路板背面贴有所述微型马达,所述电路板与外部的电梯系统主控制器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微型马达的马达轴上有一个偏心轮,所述微型马达是通过表面贴装器件(SMD)直接贴片在所述电路板背面上的,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组合在一起,贴片马达不仅可以避免普通马达的触点变形引起的不良,而且由于不需要金属或者橡胶支架,比同等尺寸的普通马达相比最大限度的缩小了空间,又保持了震动力。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按钮面板为机械按钮或感应按钮。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应答光源为LED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正面的中间位置,形状和数量不作限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按钮面板是透光材质。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电路板4使用的是24V电压。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按钮用于外呼装置上时,外呼装置外壳上端设有显示开口,显示屏背面部分嵌入所述外呼装置外壳上端的显示开口中,所述显示屏通过线路与外部的电梯系统主控制器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按钮通过卡槽安装到的电梯面板上,卡槽中填充防尘减震海绵。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按钮面板的表面经磨砂美化处理。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按钮面板设置有盲人凸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是:操作者按动按钮时,电路板启动微型马达。通过微型马达转动产生的震动,传递给按钮面板。操作者能够在按钮面板处感到其震动感,且一直按动按钮,则会一直感受到面板的震动感。用户一直按动此电梯登记按钮,其将一直反馈给用户震动触感,以提醒用户停止长时间、反复按动此按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传统的反馈方式上,为用户提供一种新颖的震动触感的反馈,同时也能提醒用户停止长时间且反复按动同一电梯按钮,在某种角度上,延长按钮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震动触感的电梯按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震动触感的电梯按钮用于外呼装置上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2-底板,3-电梯外呼装置外壳,4-电路板,5-按钮面板,6-应答光源,7-微型马达,8-螺丝,9-显示屏,10-上行按钮,11-下行按钮,12-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3-下行按钮的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震动触感的电梯按钮的一优选实施例,包括面板1、底板2、电路板4、按钮面板5、应答光源6和微型马达7,所述按钮面板5通过螺丝8嵌入面板1中,所述电路板4与按钮面板5平行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电路板4正面与所述按钮面板5刚性连接,所述电路板4正面设有应答光源6,所述电路板4背面贴有所述微型马达7,所述电路板4与外部的电梯系统主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型马达7的马达轴上有一个偏心轮。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马达7是通过表面贴装器件(SMD)直接贴片在所述电路板4背面上的,与电路板4上的电路组合在一起,贴片马达不仅可以避免普通马达的触点变形引起的不良,而且由于不需要金属或者橡胶支架,比同等尺寸的普通马达相比最大限度的缩小了空间,又保持了震动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微型马达7一次性贴片就可以完成组装,减少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钮面板5为机械按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应答光源6为1个圆形的LED灯,设置在电路板4的正面中心位置,所述按钮面板5是透光材质,当电路板4收到按钮面板5传来的信号后,点亮LED灯,LED灯光穿过按钮面板5的透光材质,折射到按钮面板5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使用的是24V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钮通过卡槽安装到的电梯面板上,卡槽中填充防尘减震海绵,减少使用时震动给按钮和电梯面板之间带来的碰撞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钮面板5的表面经磨砂美化处理;所述按钮面板5设置有盲人凸柱。

操作者按动按钮面板5时,信号传输到电路板4,电路板4点亮圆形的LED灯,灯光折射到按钮面板5的外部,同时电路板4启动微型马达7,微型马达7转动产生震动,在刚性连接的作用下,震动传递给按钮面板5,操作者能够在按钮面板5处感到其震动感,操作者一直按动按钮,按钮面板5上的震动感不停。操作者停止按动按钮面板5时,信号中止,电路板给微型马达断电,微型马达停止震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震动触感的电梯按钮,用于外呼装置上的一优选实施例,包括电梯外呼装置外壳3、上行按钮10、下行按钮11、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下行按钮的电路板13、应答光源6和微型马达7。电梯外呼装置外壳3正面上端设有显示开口,显示屏8背面部分嵌入所述电梯外呼装置外壳3上端的显示开口中,显示屏8通过线路与外部的电梯系统主控制器连接。

请一并参看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按钮10通过螺丝8嵌入电梯外呼装置外壳3中,所述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与上行按钮10平行设置于壳体内,所述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正面与所述上行按钮10刚性连接,所述下行按钮11通过螺丝8嵌入面板1中,所述下行按钮的电路板13与下行按钮11平行设置于壳体内,所述下行按钮的电路板13正面与所述下行按钮11刚性连接,所述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和下行按钮的电路板13的正面都设有应答光源6,所述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和下行按钮的电路板13的背面贴有所述微型马达7,所述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和下行按钮的电路板13分别与外部的电梯系统主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型马达7的马达轴上有一个偏心轮。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马达7是通过表面贴装器件(SMD)直接贴片在所述电路板背面上的,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组合在一起,贴片马达不仅可以避免普通马达的触点变形引起的不良,而且由于不需要金属或者橡胶支架,比同等尺寸的普通马达相比最大限度的缩小了空间,又保持了震动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微型马达7一次性贴片就可以完成组装,减少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按钮10和下行按钮11为机械按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应答光源6为1个圆环形的LED灯,设置在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和下行按钮的电路板13的正面,所述上行按钮10和下行按钮11的面板是透光材质,当电路板12收到上行按钮10传来的信号后,点亮电路板12上的LED灯,LED灯光穿过上行按钮10的透光材质,折射到上行按钮10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和所述下行按钮的电路板13使用的是24V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钮通过卡槽安装到电梯外呼装置外壳3上,卡槽中填充防尘减震海绵,减少使用时震动给按钮和电梯外呼装置外壳3之间带来的碰撞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按钮10和下行按钮11的表面经磨砂美化处理;所述上行按钮10和下行按钮11都设置有盲人凸柱。

操作者按动上行按钮10时,信号传输到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电路板12点亮圆形的LED灯,灯光折射到上行按钮10的外部,同时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启动微型马达7,微型马达7转动产生的震动,在刚性连接的作用下,震动传递给上行按钮10,操作者能够在上行按钮10处感到其震动感,同时圆环形LED灯点亮,上行按钮的电路板12通过外部的电梯系统主控制器传输信号给显示屏9,操作者一直按着,上行按钮10上的震动感不停。操作者停止按动上行按钮10时,信号中止,电路板给微型马达断电,微型马达停止震动。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震动触感的电梯按钮不受按钮面板5形状、类型限制,因此本实施例将按钮面板5设计成感应按钮,当操作者按动按钮面板5时,信号传输到电路板4,电路板4启动微型马达7,微型马达7转动产生的震动,在刚性连接的作用下,震动传递给按钮面板5,操作者能够在按钮面板5处感到其震动感,操作者一直按动按钮,按钮面板5上的震动感不停。操作者停止按动按钮面板5时,信号中止,电路板给微型马达断电,微型马达停止震动。

通过微型马达转动产生的震动,传递给按钮面板。操作者能够在按钮面板处感到其震动感,且一直按动按钮,则会一直感受到面板的震动感。用户一直按动此电梯登记按钮,其将一直反馈给用户震动触感,提醒用户停止长时间、反复按动此按钮。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