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防坠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321发布日期:2018-12-11 20:1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用防坠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梯用防坠落保护装置,属于电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作为一种特种设备,电梯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电梯故障的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在各种电梯故障中,坠落事故发生时间短,电梯设备中的防护设施很难起到作用,因此危害最大,在坠落事故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检测到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梯用防坠落保护装置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没有减震装置,导致保护装置容易倾倒和晃动,不能对电梯转速进行测量,导致保护装置不能及时对电梯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用防坠落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没有减震装置,导致保护装置容易倾倒和晃动,不能对电梯转速进行测量,导致保护装置不能及时对电梯进行防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梯用防坠落保护装置,包括支架、绳轮、电源接口、控制箱、按钮、左夹绳臂、框架、联动器、绳轮转轴、制动器、减震装置和转速传感器,所述支架位于减震装置顶部,并且与减震装置顶部相焊接,所述绳轮转轴位于支架顶部中间,并且与支架顶部中间相插接,所述绳轮转轴贯穿于绳轮中部,并且与绳轮中部传动连接,所述控制箱安装于绳轮转轴顶部,所述转速传感器位于控制箱下端,并且与控制箱下端相插接,所述电源接口安装于控制箱前端右侧,所述按钮安装于控制箱前端左侧,所述框架下端与支架内侧左端相焊接,所述左夹绳臂右端与联动器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制动器安装于左夹绳臂下端,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密封块、外框、弹簧、防滑垫、弹性体和配重块,所述支架下端与外框顶部中间相插接,所述防滑垫位于外框底部,并且与外框底部相粘接,所述配重块安装于支架左右两侧,所述弹性体位于配重块左右两侧,并且与配重块左右两侧相粘接,所述弹簧左端安装于弹性体右上端,所述弹簧右端安装于支架左端,所述密封块位于外框顶部中间左右两侧,并且与外框顶部中间左右两侧相粘接,所述转速传感器包括线圈、不锈钢外壳、磁敏电阻、连接导线、微处理器和锁紧螺母,所述不锈钢外壳安装于控制箱下端,所述线圈安装于不锈钢外壳左端,所述不锈钢外壳贯穿于锁紧螺母内部,并且与锁紧螺母内部螺纹连接,所述磁敏电阻安装于不锈钢外壳内部右侧,所述微处理器与不锈钢外壳右端相焊接,所述连接导线安装于微处理器右端,所述控制箱通过控制器与按钮和转速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箱通过电源接口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是长为8cm、宽为4cm、高为6cm的长方体结构,并且上端设置有两个按钮,利于操作人员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是长为8cm、宽为8cm、高为10cm的长方体结构,共设置有两个,利于对保护装置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是长为4cm、宽为4cm、高为1cm的长方体结构,共设置有两个,利于对减震装置起到减震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母内部设置有螺纹,并且共设置有两个,利于对转速传感器进行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绳轮是半径为15cm、高为5cm的圆柱体结构,并且外表面设置有缆绳槽,利于对缆绳进行牵引。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垫是长为30cm、宽为15cm、高为4cm的长方体结构,利于对保护装置起到防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为MCS-51系列,处理效果快。

进一步地,所述转速传感器为PR-970系列,感应效果优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用防坠落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减震装置,通过配重块卡住支架,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同时弹簧可以减小保护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牵扯力,弹性体通过形变进行缓冲,密封块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沙石进入减震装置内部,解决了现有技术没有减震装置,导致保护装置容易倾倒和晃动的问题,通过设置有转速传感器,缆绳带动绳轮进行传动,在速传感器下端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磁敏电阻磁阻发生变化,线圈产生交流感应电势,然后微处理器测出电势的大小后便计算出相应转速值,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电梯转速进行测量,导致保护装置不能及时对电梯进行防护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速传感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减震装置-1、支架-2、绳轮-3、电源接口-4、控制箱-5、按钮-6、转速传感器-7、左夹绳臂-8、框架-9、联动器-10、绳轮转轴-11、制动器-12、密封块-101、外框-102、弹簧-103、防滑垫-104、弹性体-105、配重块-106、线圈-701、不锈钢外壳-702、磁敏电阻-703、连接导线-704、微处理器-705、锁紧螺母-7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用防坠落保护装置:包括支架2、绳轮3、电源接口4、控制箱5、按钮6、左夹绳臂8、框架9、联动器10、绳轮转轴11、制动器12、减震装置1和转速传感器7,支架2位于减震装置1顶部,并且与减震装置1顶部相焊接,绳轮转轴11位于支架2顶部中间,并且与支架2顶部中间相插接,绳轮转轴11贯穿于绳轮3中部,并且与绳轮3中部传动连接,控制箱5安装于绳轮转轴11顶部,转速传感器7位于控制箱5下端,并且与控制箱5下端相插接,电源接口4安装于控制箱5前端右侧,按钮6安装于控制箱5前端左侧,框架9下端与支架2内侧左端相焊接,左夹绳臂8右端与联动器10输出端传动连接,制动器12安装于左夹绳臂8下端,减震装置1包括密封块101、外框102、弹簧103、防滑垫104、弹性体105和配重块106,支架2下端与外框102顶部中间相插接,防滑垫104位于外框102底部,并且与外框102底部相粘接,配重块106安装于支架2左右两侧,弹性体105位于配重块106左右两侧,并且与配重块106左右两侧相粘接,弹簧103左端安装于弹性体105右上端,弹簧103右端安装于支架17左端,密封块101位于外框102顶部中间左右两侧,并且与外框102顶部中间左右两侧相粘接,转速传感器7包括线圈701、不锈钢外壳702、磁敏电阻703、连接导线704、微处理器705和锁紧螺母706,不锈钢外壳702安装于控制箱5下端,线圈701安装于不锈钢外壳702左端,不锈钢外壳702贯穿于锁紧螺母706内部,并且与锁紧螺母706内部螺纹连接,磁敏电阻703安装于不锈钢外壳702内部右侧,微处理器705与不锈钢外壳702右端相焊接,连接导线704安装于微处理器705右端,控制箱5通过控制器与按钮6和转速传感器7电连接,控制箱5通过电源接口4与外接电源电连接,控制箱5是长为8cm、宽为4cm、高为6cm的长方体结构,并且上端设置有两个按钮6,利于操作人员操作,配重块106是长为8cm、宽为8cm、高为10cm的长方体结构,共设置有两个,利于对保护装置起到固定作用,密封块101是长为4cm、宽为4cm、高为1cm的长方体结构,共设置有两个,利于对减震装置1起到减震作用,锁紧螺母706内部设置有螺纹,并且共设置有两个,利于对转速传感器7进行锁紧,绳轮3是半径为15cm、高为5cm的圆柱体结构,并且外表面设置有缆绳槽,利于对缆绳进行牵引,防滑垫104是长为30cm、宽为15cm、高为4cm的长方体结构,利于对保护装置起到防滑作用,微处理器705为MCS-51系列,处理效果快,转速传感器7为PR-970系列,感应效果优良。

本专利所述的配重块106是用于增加自身重量来保持平衡的重物;所述转速传感器7是将旋转物体的转速转换为电量输出的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属于间接式测量装置,可用机械、电气、磁、光和混合式等方法制造,按信号形式的不同,转速传感器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首先通过电源接口4接通外接电源,接下来在绳轮3上连接上电梯缆绳,然后按下控制箱5上的按钮6,启动保护装置,转速传感器7得电开始工作,缆绳带动绳轮3进行传动,在速传感器7下端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磁敏电阻703磁阻发生变化,线圈701产生交流感应电势,然后微处理器705测出电势的大小后便计算出相应转速值,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电梯转速进行测量,导致保护装置不能及时对电梯进行防护的问题,当检测到电梯发生故障坠落时,转速传感器7检测到转速高于控制箱5设置的临界值,就控制控制器启动制动器12向内收缩锁紧绳轮转轴11,同时因为过大的线性运动,左夹绳臂8和右夹紧绳臂通过在联动器10上机械地与制动器12啮合,并且阻碍绳轮转轴11运动,将制动器12锁紧,从而使缆绳的传动速度下降,使电梯的坠落速度下降,同时通过设置有减震装置1,通过配重块106卡住支架2,增加支架2的稳定性,同时弹簧103可以减小保护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牵扯力,弹性体105通过形变进行缓冲,密封块101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沙石进入减震装置1内部,解决了现有技术没有减震装置,导致保护装置容易倾倒和晃动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